养老金个人账户20多万,正常吗?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能有20万元,这种情况正常,但是不一般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是1992~1997年期间陆续在全国各地实施的。虽然当时记入个人账户的比例能高达11%,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缴费基数比较低,个人账户积累的钱数也不多,再加上当时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只有一年期定期利率。产生的个人账户余额钱数不多。真正个人账户以钱数积累,还是看近几年的养老保险缴费。

2020年北京市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的上限为26541元,相当于每月进入个人账户2123元,一年就能够累计25479元元。另外北京市缴费基数上限2019年是23565元,2018年是23118元,这样当年分别能够累积的钱数是22622元、22193元,三年就能够累积7万元。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每年还会记算利息,2019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7.61%,2020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6.04%,也远远超过了我们投资理财利率。

由此可见,只要工资够高、缴费基数够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积累20万元并不是天方夜谭。

退休时我们能够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退休是139个月,55岁是170个月,50岁是195个月。如果是六十岁退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万元,每月也就能够领取1440元左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所以,个人账户的余额作用并不是很大。

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推出平均缴费基数,按照300%的基数缴费一年退休就可以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是最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所以,也有人能退休后领取几千乃至上万元的养老金。

我们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本身是以职工本人工资水平为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未来的退休待遇越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收入水平比较低,可以以60%最低基数缴费,国家在养老金待遇方面也是有所照顾的。特别是基础养老金,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退休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的比,相当于我们每个人工资的差距。如果工资比是五倍,基础养老金比值只有2.5倍。

退休以后我们调整养老金,通常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按缴费年限挂钩和养老金水平挂钩)、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调整。三种调整方式中,只有按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能够体现出退休养老金的差异。其他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公平调整。所以,低收入者在退休以后国家是有适当的照顾政策的,低收入者也不要不缴纳养老保险。

养老金个人账户20多万,正常吗?

养老保险的混乱,分配制度的混乱已经到了无法理清的地步。别说20万,就是100万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养老金的差别相差数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要说在职的,相差几十倍也很正常。

养老金个人账户20多万,正常吗?

各省个人账户记账开始时间不一样,大多数是92年,也有96年开始,在那之前缴费的一般不计入个人账户。即使这样,也有不少人一直按3倍顶格上缴的(外企大多数),我见过周围个人账户一直3倍缴纳,个人账户达到40万含利息。

养老金个人账户20多万,正常吗?

是这样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万元,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还是比较高的了。如果按照60岁退休,养老金计发月数139个月来计算的话,仅仅拿到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就有20万/139=1439元,这还没有计算基础养老金,甚至是过渡性养老金,如果加起来的话,养老金是可以达到4000元以上的水平的。

我们可以来算一下,假设你是从1992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2020年退休,也就是缴纳了28年的养老保险,按照账户总额20万来计算,平均每年就是缴纳7100元左右,均摊在每个月就是差不多592元,那么你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应该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00%以上。

那么在退休时达到这么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的人员,应该不是普通的企业职工,而是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高,社保缴费基数也会更高一些,从而每个月进入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才会这么高。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养老金个人账户20多万,正常吗?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20万元,应当是正常的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对于哪些高收入的人群来说,其工资已达到社平工资的3倍,养老保险都是按缴费基数的上限缴纳的,个人帐户有20万元应该不足为奇。

从网上查了一些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情况,并计算出个人账户的每年进账数来说明情况。以北京市的缴费基数为例:

2009年养老保险最高缴费基数为每月11178元,每月个人账户就有895元,每年个人账户就有10740元

2010年养老保险最高缴费基数为每月12111元,每月个人账户就有969元,每年个人账户就有11628元。

2013年最高缴费基数为每月15669元,每月个人账户就有1254元,每年个人账户就有15048元。

2016年最高缴费基数为每月21258元,每月个人账户就有1701元,每年个人账户就有20412元。

2018年最高缴费基数为每月25401元,每月个人账户就有2032元,每年个人账户就有24384元。

2020年最高缴费基数为每月26541元,每月个人账户就有2124元,每年个人账户就有25488元。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按最高缴费基数缴费的话,个人账户每年进账的情况是:从2009年开始,每年进账超过1万元;2013年开始,每年进账超过1.5万元;2016年开始。每年进账超过2万元;2020年开始,每年进账超过2.5万元。

如果不算尾数,就算大的数据,从2009年至2012年的4年按每年1万元计,共有4万元;从2013年至2015年的3年按每年1.5万元,共有4.5万元;2016年至2019年的4年按每年2年计,共有8万元;2020年按2.5万元计。这12年算大数就有19万元了,如果算上尾数就会超过20万元了。再算上2009年以前进入个人账户的钱,以及记账利息的话,就会远远超过20万元了。

综上所述,在一线城市(其他一线城市的缴费基数也大致一样),如果按最高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费,只要计算最近的12年左右的个人账户的进账额,就会有20万元了。照此推算,即使不按最高缴费基数去缴费,但缴费基数较高的话,缴费年限长一些,个人账户余额达到20万元也是可能的。因此,养老金个人账户有20万元是很正常的。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养老金个人账户20多万,正常吗?

我们都知道,养老金个人账号户,企业是从1992年才开始的(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底才开始的)。如果一个人到退休的时候,个人养老金账户里有二十万以上的钱的话,那这个人就必须是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并且,是拿年薪的企业管理者!

从2014年10月底,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社保改革前,企业单位人员都是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社保的。如果是一般的企业员工,由于基本工资低,社保缴纳的就低,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就少,这是事实。

但是,人家企业高管虽然也是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社保,可人家拿的是《年薪》呀!如果人家高管用年薪缴纳社保,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就肯定是普通员工的加倍数喽!退休的时候个人账户余额几十万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2014年10月份以后,事业单位参加养老金改革后,社保也不在是以基本工资缴纳社保了!2014年10月以后,企业,事业,通通都是按照《实际收入》缴纳社保了!年薪高,缴纳社保就高,账户里钱就水涨船高喽!

可是作为普通的企业员工,虽然也是按照实际收入的8%缴纳社保,也确实比以前的按照基本工资的8%缴纳社保的钱多了。但是,如果和拿年薪的企业高管们比,普通员工,再高又能高多少啊?

打个比方:普通员工,1980年参加工作,40年工龄,视同缴费年限12年,实际缴费28年,2020年退休(28年的实际缴费平均每年4000千,28年满打满算,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到退休的时候能有十多万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企业高管就不一样了!人家就从2015年年按照实际收入(年薪),缴纳社保,到2020年退休前,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就百分之百的比普通员工多上几倍。加上人家的基础工资又高,过渡性养老金又高。养老金肯定比一般人高!现在网上的人,不少都是“闭门造车”,老拿自己和企业高管相提并论。如果你仔细看看下边我发的这俩张表格的话,你把两份表格里的数字比较一下,看看工人能高过高管吗?请你仔细看看,看明白了!就知道了企业高管和普通工人究竟差在哪里?(俩份表格都是按照北京养老金的下线,百分之40%计算养老金的,工龄也不差几个月。但是,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