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

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累计”,可以理解成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当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这个条件不要忘记。

我们都知道,连续缴费要比断断续续缴费困难得多连续缴费会在养老金领取上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养老金连续缴费时间可能会更长,养老金待遇会更高。

大家都知道,从我们成年到退休的年龄,一般我们工作的时间能达到三四十年。三四十年的时间,有的人会连续缴费,有的人只是断断续续的缴费。如果退休时两个人都享受同样的养老金,这样就非常不公平了。因此,我们养老金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比如说基础养老金直接跟缴费年限相挂钩,如果按照100%基数缴费15年,退休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如果缴费30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30%的社平工资。

其实,我们连续缴费,首先将养老保险缴费至15年,我们就有更多的选择。不至于像很多人一样临近退休还为不够15年发愁,有的人甚至耽误了办理退休,更不划算了。

第二,断断续续缴费,缴费时间会更早,相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会吃亏。

同样缴费15年,如果是断断续续缴费,缴费的时间只能更会往前。按照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缴费规律,时间越往前缴费基数越低。

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我们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的,每年根据记账利率计算利息。过去的时候记账利率非常低,一般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再后来是4%~5%的收益率,2016年开始由国家统一公布。2016年高达8.31%,以后也在7%~8%以上。我们同期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高达8%~10%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能达到15%。这种情况下,越早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会低一些,毕竟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强。尤其是一些90年代缴费的时间,个人账户里的钱真的不多,尽管当时的记入比例是11%。

第三,注意养老金的分散,退休前需要集中。

断断续续参加社会保险,最大的问题是会容易出现多地参保的问题。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我们只能在连续缴纳养老保险满10年以上的地区办理退休;如果没有地区缴费,满10年以上可以在户籍地办理退休。而且还要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除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还要进行职工档案转移,必须要有完整的职工档案证明,按照国家规定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36个月以上,需要有相关的劳动仲裁或者监察生效的正式法律文书。如果是连续缴费的话,一般只会在一个地方自然接续,一般不涉及到这个问题。

另外,国家对于4050大龄人员这样的就业困难群体,国家是有一定的扶持政策的。比如说,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或者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社保补贴。像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最多可以补贴个人负担的2/3,能够大大减轻参保负担。社保补贴的时间最长是三年,如果首次申请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话,可以延长到退休为止。

所以,尽管养老保险断断续续,确实只要累计满15年,到达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不过,养老金会非常低,还是要注意一些。另外,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也有可能被浪费掉的,大家还是了解的好。我是暖心人社,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感谢关注。

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

社保缴费是累计计算的,凑够15年,符合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

但是,15年是最低缴费年限,而不是最佳缴费年限。

怎样缴费才是最划算的呢?多少年最佳缴费年限呢?

下面由晶说社保为您深度解析: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在达到退休年龄,社保缴费满足15年最低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就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

根据规定,我国的退休年龄为女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

那么,为什么说15年是最低缴费年限,而不是最佳缴费年限呢?

这是因为:

一、养老保险的领取原则:

社保缴费,养老保险缴费最低年限为15年,但是养老金的领取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也就是说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二、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不止15年。

退休以后,医疗报销待遇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很多人缴纳多年社保,主要就是为了退休以后能够享受医疗报销待遇。

根据规定,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一般为女20年男25年,比如青岛。还有的地区更高,女25年男30年,比如济南。

三、退休时,养老保险够了,医疗不够,可以一次性补缴

这种情况下,你的社保只缴纳了15年的话,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还差5年或10年。

如果当然医疗保险可以在退休时办理一次性补缴。

但是一次性补缴是比较贵的,以青岛市2019年为例,医疗补缴是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100%档次为基数来补交的。

5449×11.5%=656.63元/月 一年需要7519元,等于一年需要7000多,10年需要7万多,是非常不划算的!

综上所述,社保缴满15年,这是最低缴费年限,不是最佳年限!

建议你继续缴纳社保费,至少要交满当地规定的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这是最划算、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在达到退休年龄以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较高!

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能够领取养老金了吗?凑够15年只是满足了其中之一的条件,也就是说你还要具备另外一个条件,那么就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才能够正常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社保交的断断续续凑够15年,这个没有问题!

但如果说没有到达很多人总觉得养老保险需要连续的交费,实际上这个是并不需要,但是如果说你出现中断的交费你是断断续续的交费,那么最终自己的累积缴费年限实际上是比较少的,对于自己将来享受到养老金的待遇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是根据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来决定的,当你的缴费年限比较多,那么你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才会更高一些。多那么你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才会更高一些。

我们在保证达到,最基本的这个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同时,还应该保证自己拥有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那么也就意味着在15年的基础上是应该继续的参保。比方说你累积缴费年限达到15年,但由于你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继续参保,保证自己获得最大化养老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说财经,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这种说法说错误的,需要看你说一个地方参保,还是多地方参保,还需要考虑你的参保年龄和连续缴费年限情况,不是凑够15年就可以的,最低缴费15年说年限的最低要求,但是要实现社保退休领取养老金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参保临时账户和一般账户问题,如果你说男性50岁以后,或者女性40岁以后才参保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属于临时社保账户,而不是一般社保账户,无法实现退休养老金的领取,需要转为居民社保继续缴费,然后实现退休

社保属于市级统筹,如果你是多地方参保,不同城市的社保只能选择一个退休,然后其他地方的需要进行合并和转移,很多地方要实现在参保地退休养老,都有一定的缴费年限连续要求,比如需要十年连续缴费,如果你是一般社保账户,但在选择的参保低连续缴费记录不够,也影响养老金退休领取。

综上:如果你是断断续续但是在一个地方买社保,那积累15年年限,并且是一般社保账户可以实现补交和退休领取养老金,如果是多地方参保需要看选择退休的参保地方对于连续 缴费年限要求,以及是否为一般社保账户,才能实现退休领取养老金

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

办理了退休才可以领取。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要想办理退休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最低要交满15年;二是要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这个政策是全国统一的。

法律对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以“累计″来要求的,并没有强调“连续",由于经济拮据在缴费中是可以中间出现中断缴费的。所以《社会保险法》第十天条明确: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题主社保缴的断断续续的,巳经凑够了15年,如果已经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马上就可以去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如果还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那就办理不了退休,只有等到办理退休手续后再领取养老金。

不过吧,由于你的缴费年限只有15年,刚刚达到领取养老金的门槛。从你缴费断断续续来看,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应该是最低档位的,所以你退休时每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也自然是最低的,只有800~900元左右。

社保交的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社保交得断断续续的。凑够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了吗?我们说是可以的,因为你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达到15周年,我们说的这个15周年,是累计缴费年限并不是连续缴费年限,所以你只要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具备15年的累积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这种情况下,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就可以办理退休,并且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

当然,你即便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也没有关系。如果说你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延迟退休,延迟退休的目的就是能够进行逐年交费,当你延迟退休以后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年的时候,也可以正常的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对自己来说,都是可以享受到养老金的所,以说15年是一个最低要求缴费年限,也是我们必备的条件。

当我们累积缴费年限达不到15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5年的时候,他没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账户,所以说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但是如果说你正常在距离法定退休年龄15年之上,建立自己的社保账户,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自己办理退休,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至于说需不需要连续缴费,我们说这个是不需要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