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有人说每天100,有人说每天200。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国家卫健委明确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人员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一线医务人员是每人每天300元,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是每天200元。

很多人就想,我们志愿者也参加了疫情防控,也应当按照300元或者200元领取工作补贴吧?

实际上,具体标准可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大家该知道陕西安康医院虚报临时性工作补贴的事情,有的院领导干的不多,确定的工作补贴多。为此,国家卫健委一方面要求陕西省严肃处理并报告情况的同时,与人社部重新研究确定了临时性工作补贴的发放标准。

基本原则是:一线医务人员范围的确定以是否直接接触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为依据,以实际参加现场处置、患者救助的工作情况为依据。

临时性工作补助,根据一线医务人员承受风险的不同,补贴标准分为两档。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接触疑似患者或者确诊患者的话,就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发放工作补助。尤其是工作补助相关费用还是有中央财政承担。

当然,既然如此,地方财政也可以根据实际组织的志愿者情况,对志愿者发放一定的临时性工作补助。毕竟在疫情爆发期间安排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风险性也很大。具体的标准,可能需要看各地的财力及安排志愿者的规模情况了。像有的地方确实可以做到200元,有的地方也可能只有100元。

原则上,志愿者服务是公益性的,不应该发放工资。对于一些在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疫情防控期间,一般原用人单位都是正常发放工资待遇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接触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不发放临时工作补助也是正常的。

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今年以来,我国突然爆发了严重的疫情。为了防止疫情传播,各地都采取了非常严密的措施,包括封路封村,进行封闭式管理安排人员,实行值班卡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不仅有村干部带头值班,更有不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加入到值班的工作中来。因此很多人在问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应不应该给他们补助。今天止茶就和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今年春节疫情防控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我作为志愿者也参加了村子里的值班工作。虽然值班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三天,但对于这次疫情防控也是感触很深。首先我简单说说我们当时的疫情防控的情况。

当时我们村里面组织的疫情防控队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构成。第一部分,所有村干部全体上岗。第二部分村里的所有党员全部在岗。第三部分,志愿者。我们村里面的志愿者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人员组成,第1个是很多在读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第2个是村里的各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代表,第三个热心公益的群众和贫困户。我不是党员,但是在这种危难时刻觉得自己也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跟着是党员的叔叔一起去值班。

在我第1天值班的时候,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记忆。那天正好下雪,天气特别冷,但是当我到达值班卡点的时候,已经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他是我的本家,也是我们村里的老支书,现在已经快80岁了。他是自觉义务前来值班的老党员。我们最严重的时候是一天24小时轮班进行防控,我参加了三次,都是在白天。其实当时村里宣传比较到位,没有多少村民出门拜年走亲戚,所以总体而言在值班卡点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并不是特别严重,要拦截的人员和车辆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在户外工作又赶上过年期间天气比较冷,所以人比较难受。

接下来说一说,当时我们作为志愿者参加防控,其实是没有补助的。这一点当时我们村里已经明确说明,并且所有志愿者都表示这是义务的行动,不会要求补助。所以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农村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志愿者和其他的防控人员有没有发给补助,但是我们村里当时确实是没有。

虽然有人说应该给志愿者发补助,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没有必要。疫情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灾难,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当时所有地区都在实行封锁,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出去,正常的上班工作,待在家里能够给村里提供一份保障,能够给家人带来一份保障,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愿意做的。

因为对于小地方来说,只有把一个村管控好,不让病毒传进来,那么这个村子就是安全的,那么村子里面的家人和自己也就是健康的。而放大到城市国家都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将自己所能防控的地方到位,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阻止疫情传播。这是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共同努力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一种表示。

因此,在我们当地参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是没有补助的,而且也没有人愿意要补助。为了保障我们当时疫情防控人员的吃饭和保暖问题,村里面有不少人捐款捐物,其实他们也是值得铭记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和想法,感谢您的阅读。

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我个人认为:疫情期间参加卡点值班的志愿者,现在没有补助,但是应该给他们补助!第一,暂没有补助的原因?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志愿者参加疫情卡点值班,基本上都没有补助。原因有三:

  • 一是他们的行为属于志愿行动,志愿者,说白了就是自己愿意参加的人,明确的特点是他们所参加的都无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也是志愿者性质所决定的。
  • 二是各地的志愿者轮换频率比较高,参与人员记载不十分完备,各种原始材料不完善齐全,既或是要发补助,也要把这些基础东西摸清摸准,不然容易出现副作用。
  • 三是志愿者所参加的多数是配合行动,也就是说,配合社区及公务员进行相关摸排设卡检查等活动。他们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是十分明确,因为属于志愿服务活动,对他们要求也不能过高。最关键他们属于非在编人员补助列支渠道需要解决。
第二,应当给他们补助的原因?

这次在疫情的考验面前,不但我们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解放军干警以及公务人员交出了合格答卷,就是这些志愿者也圆满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果前者都有补助的话,建议给志愿者适当补助,还是完全应该的!

  • 一是,尽管他们是志愿者,但他们同样承担了防疫设卡检查,以及按要求完成了各样配合任务,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们不属于公务人员,却能以志愿的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抗疫战斗,就凭这种精神,也应该得到适当补助。
  • 二是,虽然他们是志愿者,但是为了弘扬社会正气,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时刻,他们经受住了考验,他们发挥了普通公民的表率作用,他们理应得到人民的赞扬,给予适当的补助,是对他们这种志愿行为的一种褒奖,也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一种无形鼓励。
  • 三是,志愿者的规模虽然大,但补助比例和筹资渠道可以适当考虑。因为志愿者本人没有提出来要补助,这是人家的觉悟所在,但是,补助数额不在多少,代表政府和社会及人民的心意,筹资渠道可以从社会捐助中解决。
总而言之,在大难面前,志愿者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值得称赞和表扬,但是在经济上也不能让他们吃亏,这不单单是个人的利益问题,也是社会对志愿行为,特别是对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抗疫战公民的一种态度,决不能也,不应该用道德绑架方式处理此事,因为社会需要志愿者,人民需要志愿者,相信参加抗疫的志愿者会得到适当补助的,向志愿者致敬!纯属个人建议,欢迎留言讨论🎉感谢阅读点赞,感恩转发关注!

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我认为党和人民政府是不会辜负这些卡口值班的这些人!这帮人绝对不少人,他们也是冲在疫情前线的逆行者!都是农民精神和物质生活不富裕!凭他们的精神也会感动政府和社会!有一个卡点我清楚,从正月初一开始到今天二月二十二日(农历)历经五十多天!刮风下雪风雨无阻三班倒!在车里或露天值班!这四位年纪最大为六十七岁,最小为五十一岁!一不是党员二不是干部!这种精神值得大家赞赏和学习!至于说到经济补偿我认为十四亿人的秧秧大国不差那么几粒子!不出门是帮国家对消灭疫情的帮助!而这些逆行者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帮了政府和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说补偿是应该的……🌷🌹👍

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我们这里从大年初二开始封村,到现在已经快到农历三月了,而现在我们村口仍然有执勤点,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有村里的老党员、退休的工人、以及还没有开学的学生,以及创业的老板等,而其中还不乏很多女志愿者,他们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村庄而出一份绵薄之力。

参加值班卡点的人,除了一些志愿者们,而大部分的村民因为没有工夫去值班,他们则是默默的为卡点的志愿者捐钱捐物,送吃的、送热水日用品等,为自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很多村民们认为,只有人人守住自己村庄,才能为国家减轻一些负担,才能保障村里老百姓的健康。而问题来了,在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李子来回答。

第一,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村庄,村里是拿不出钱的,而志愿者在执勤的时候是没有一分钱的补助的。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由于我们村比较穷,村里没有工业园区和农业加工厂,很多农民都是外出打工的,而村里也拿不出多余的钱来补贴志愿者,因此来说,我们村里只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特别是一些学生,都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捐给村里有助于村里的防疫,因此来说,我们这里的志愿者是没有一分钱的补助的,而他们也是全靠自觉自愿的在执勤点上值班的。但是来说他们是没有任何怨言的,因为他们都懂得做好人,做好事的道理。

第二,一些比较富裕的村庄,村委可以拿出部分钱来补助志愿者。

但是来说,一些比较富裕的村庄,由于他们村庄的工厂比较多,很多农民在村里也是有钱可赚的,因此我认为一些富裕的村庄不妨拿出一些补助志愿者们,让他们的努力不能白费。

而志愿者们也是要吃饭的,也是要工作的,如果他们要去村里工厂打工,那么谁会在村口做执勤工作呢,虽然志愿者们的觉悟很好,但是一分钱也是难倒英雄好汉的,而且村里的经济效益又很好,这时候村委们可以让村里人轮换值班也可以,让村民们派出代表来值班也行,只要给志愿者们一部分的补贴,这样的方法也是可行的。

第三,对于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补贴,国家也是有政策的。而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也联合印发《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争取各地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为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专职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并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志愿者适当发放补贴。

在除了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下发的通知外,一部分省市也是陆续出台了防疫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补贴,而具体补贴则是按照各个省份来定。所以来说,在防疫关头面前,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汗水不能白流,因为他们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又是很得罪人的工作,常常受到一些不明是非的人的排挤,因此来说一些防疫人员和志愿者适当的给予一些补贴也是正常的。

总上来说:

对志愿者和防疫人员来说,谁愿意在社区和村口去值班呢,他们不知道回家比这里暖和吗,但是来说,他们各部分志愿者们都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有地方没有钱,但是他们从不埋怨,而他们在执勤期间适当有一些补助也是合情合理的。

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到底有没有补助呢?

首先应该为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点赞,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疫情工作任务繁琐艰巨,补助肯定是有的,具体补助多少要看每个地方的具体实际情况,由各地区统筹把握,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一个类似的案例分享上大二的表妹在大一期间因表现良好就被组织批准入党了,这次疫情爆发后,他就第一个到社区报名申请当一名志愿者。她觉得暂时还不能如期返校,可以在疫情期间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开始她妈妈表示不同意,毕竟小区那么多工作者,根本不差她一个,没必争着去一线卡点参加防疫,最主要还是担心她万一被感染了就很麻烦,但曾经入伍过的爸爸就非常支持她的举动,认为只要防护好,就不会有什么大碍。表妹每天穿着防疫马甲,她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忙登记信息,检查身份证和通行证,以及测量体温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午饭社区帮忙订好,不过大部分表妹都选择回家就餐。关于测量体温,看似很简单的基础性工作,大部分社区邻里都能表示理解并且积极配合,不过也遇到一些不配合的人。“嘿,我凭什么要配合你测,你那个温度枪消毒没有?我没病,为啥要接受你测!”对于这种不理解的居民很无奈,但还是要保持耐心劝导。

表妹后来因为需要参加网课学习,就一共参加了13天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辛苦,但她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另外社区也针对的付出给予了每天80元的临时补助。

二、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会给予适当补助,但没有具体的标准国家给出了明确的规定。2月18日,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争取各地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为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专职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并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志愿者适当发放补贴。”尽管国家给出了规定,要求给予补助,但与一线医护人员相比,并没有给出定额的标准。比如杭州市的西湖区,政府一共统筹下拨45万元专项党费,用于慰问社区一线党员干部,支持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另外为了扩大区级社区工作者关爱基金使用范围,如果有夫妻双方共同参与社区工作,那么就给予每户500元补助。而对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专职社区工作者,也给予每人每天180元的临时性工作补助。而同在杭州的另外一个区江干区,发放补助就相对少点,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参与防控工作临时性工作的志愿者,每天给予不超过100元的补助。所以,只要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疫情防控工作,都会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有的地方以伙食名义补助),但具体的补助多少每个地方会根据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防控任务指导市县制定,再由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三、除了补助,志愿者们还有一些具体的风险保障3月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切实做好城乡社区工作者(包含志愿者)职业伤害保障,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关爱慰问。要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另外,参加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志愿者或社区工作者,应当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通过采购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公司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甄别鉴定理赔资料和发放赔付款项。

总之,疫情期间,这些疫情期间参加值班卡点的志愿者,他们也身处疫情“一线”,为疫情防控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因为疫情正处寒冷季节,很多志愿者都不畏严寒,坚守社区值班卡点,通过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劝散聚集群众,并且不时叮嘱居民正确佩戴口罩和宣讲防疫知识等形式,引导群众做好防护工作。

所以,尽管他们是以“志愿”的名义参加,但无论如何,给予一定的补助都是应该的。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庄子说职场 ,专注职场&个人成长。【随手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我一定会努力回答的更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