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不要小看教师的工资管理制度,它是综合考虑了很多方面因素的。
我们不可能全部按照职称或者全部按照工龄涨工资,必须要统筹考虑。
教师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走的是职称路线,但是他们的工资待遇却并不完全依靠职称的。
教师的工资待遇一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其他奖励等等。
基本工资是明确考虑到工龄和职称两种待遇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可分为1~13级,正高级教师可聘为1~4级,高级教师可聘为5~7级,一级教师可聘为8~10级,二级教师可聘为11级和12级,三级教师是13级。相应的岗位工资是从1675元一直到6665元,只要岗位级别提升了,相应待遇也会提升。
薪级工资反映的就是工龄工资了。每年只要考核合格,薪级自然会晋级一级。薪级的确定主要根据入职时的学历来确定了,本科定级为7级,硕士研究生是11级,博士研究生是14级。薪级工资分为1级到65级,从288元到7989元不等。
实际上除了职称和工龄以外,国家还考虑到了地方因素。一些在边远地区教学的教师就可以享受到乡镇补贴和乡村教师补贴。
除此之外,各地还对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专门设立班主任津贴。超课时也要超课时的奖励。
不过,由于职称是跟级别一样,属于人一生评判的标准了。像高级教师相当于副处级干部,因此各种奖金奖励以及绩效工资待遇对于职称的倾斜还是比较高一点。
不过,国家也在推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让职称制度更完善,让普通教师的工资待遇更高,更有积极性。未来会更好。
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身为一名已有三十余年教龄,且年过半百依然战斗在教学一线(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并早以取得副高级职称的小学教师,愚以为,完全以何种身份拿工资都不对!最理想的结果是:个人工资=工作岗位(30%)+工龄(30%)+教龄(20%)+职称(20%)。为什么如此分配呢,听我详细道来:1.工作岗位是工作量多少的体现。有的学校领导、老教师,由于年龄及身体不适等原因,拿着高工资,却把学校的工作重担都压在年青教师身上。这自然不合理。2.工龄是一个人为国家贡献时间长短的表现。有的教师尽管从业时间较短,但已经在其他职业岗位上默默为国家纳税多年。作为体现劳动所得的工资,在基他行业就不是为国家作贡献吗?3.教龄工资意义大家都懂,我不再赘述。4.职称工资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水平高低的体现,取消亦自然不合理。取消了职称评定,既会使教师丧失奋斗目标,又体现不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只评而不与工资挂钩,也调动不起教师主动从事教育教研,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自觉性。而某些教师厌恶职称评聘,厌恶的是评聘制度的不合理,与教师工作实际的脱节,甚至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逆反心理。我想,如果职称评聘有可能得到,谁都不会拒之门外吧?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现在教师实际涨工资大多仍按职称高低来。尽管老师有意见,也根本不能改变现状。这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尝试进行小步伐改革力图改变现状。但是效果仍不理想。不从根本打破利益集团不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改革是难以成功的。
本来国家和社会是希望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来提高教师的地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现实是越努力做实事一线教师获利越少。长此下去如何是好?
建议教师工资大部分与实际工作量,工作效果挂勾。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让钻空子走上层路线者不能从中获取最大利益。让权力无法从中获益。
有效控制权力泛滥,遵循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民主公平竞争制度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龄津贴和地方性津贴等部分组成,随着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目前又增加了乡村教师补助,提高了班主任补贴,调整了教师教龄补贴。本来这些组成要素的实施,我们国家已经经过了科学的分析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些组成要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为不管按工龄还是按职称发工资,都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正所谓众口难调,我们只有不断的改革发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赶鸭子上架,急于求成。
其实,在我们教师的工作组成部分中,大家呼声最高的就是岗位工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照职称的高低而分配的部分。比如,按目前的工资发放标准来说,如果你是中级职称或者说中小学一级教师,那么,你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最低是十档2007元,最高是八档2440元;而如果你是中小学高级教师,那么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最低就是七档2773元,最高是五档3405元;正高级的工资档位更高,差距也更大。如果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中级职称,另一个是高级职称,他们的学历、教龄等都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工资每月也至少相差333元。至于工资其他的组成部分,大都是按照教龄多少、工作量的多少等因素分配的,大家意见相对较小。
当然,已经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老师可能就赞成职称方案,那些没有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老师,或者正苦苦挣扎在职称评定漩涡中老师们,就会更倾向于取消职称,实行其他的工资分配方案。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国家正在努力的改变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比如逐渐实行的绩效工资。同时也正在多渠道的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如我们的班主任补贴由过去的几十元提高到了400元,增加了乡村教师补助300到500元等等。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的待遇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欢迎关注犀利老师,一起讨论校园教育问题。
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在同一个地区,职称、教龄和学历基本上就是决定工资高低的“三剑客”!
刚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从教,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这可以说是某些教师工作了一辈子有可能都不能实现的高职称。那么,这样高学历的博士教师职称不可谓不高吧,他(她)的岗位是10级,岗位工资是2007元;薪级是9级,薪级工资是569元。二者构成的基本工资就是2578元。
因为70%的绩效工资也是与职称和教龄有关系,所以其这块工资只能按照本职称的最低档确定工资,最初定的是501元。
(注: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时的标准)
现在,拿我来给这位博士教师比一比。我的教龄是30年,职务级别是中级8岗,岗位工资就是2440元;我的薪级是30级,薪级工资是2198元。这两块合成的基本工资就是4638元。绩效工资当然也是按照中级21年以上的标准计算。其中的一个岗位工资都要比博士教师的基本工资高。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是某一个条件决定的,而是职称、学历和教龄这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三者可以说就是决定教师工资高低的“三剑客”!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仅以“职称”或“工龄”为涨工资的唯一依据都不妥。
职称不是万能的
假设一、如果按“职称”来涨工资,势必造成唯“职称”论。教师们便不必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去专心备课,去认真上课,去精心批改作业,也不必去耐心辅导学生,不必去家访。大家一窝蜂地都去弄证书,搞科研,发论文,那就本末倒置了,这样的结果,不仅偏离了教师职业的主航向,还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按职称来涨,肯定不行。
老教师在认真备课
假设二、如果按“工龄”来涨工资,势必造成老牛拉磨——出工不出力。这样做,会严重打击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熬工龄”会成为教师们的常态,消极怠工,消极教学,消极应付。所以按工龄涨工资,也行不通。
我的看法,涨工资,不仅要看职称,还要看工龄,更要看看实绩,三者兼顾,会更加合理。
职称+工龄+实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