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会下调吗?贷款是不是更容易?

下调存款准备金,能够展现出央行调整货币市场能力的信心。9月16日,央行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额外对省级行政区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所以说,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不同的。一般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略高,一些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略低一些,一般相差2~3个百分点。

降准的作用

降低存款准备金,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加货币供给、释放资金,比如9月到11月这一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1)增加货币供给,降低贷款利率。如果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增加了,即使是存款准备金放到央行都有利率,一般是1.62%。银行不可能这样傻傻的放在账上,在自己账上躺着是不会有利息的。因此,银行会抓紧放贷出去。我们该知道利率越低,人们的贷款意愿就越强,所以银行要想放贷出去,必然会拉动市场贷款利率降低。

当然,银行也可以通过同业存款的方式借给银行,各个银行钱都很充裕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没什么兴趣了。

(2)增加货币供给,贷款并不会更容易。银行贷款是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的,而且要有严格的风险控制。银行绝对不会对不符合条件的贷款来发放贷款,除非不想干了。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只是由于贷款利率太高,只要降低了肯定就能放得出去。

随着银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实际上风险监控会越来越严格。高风险的项目,无论什么时候贷款利率都会是最高的。

(3)货币供给增加,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不变。因为,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还是按照国家基准利率进行市场自由上浮的,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一般也不会变动本行的存款优惠利率。因为利率的变动,能够涉及到银行的吸引存款优势,甚至品牌优势,除非国家有大的利率政策变动是或者降息,否则利率一般是不会乱动的。

银行之间的利差,不可能会因为微小的贷款利率变动而缩减的无利可图。有人担心银行是赚取利差的,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不变银行就不能赚钱了。这真的可能性不大,银行间的普遍率差一般在2%~3%以上,释放几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对于市场上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很小。一个百分点影响利率不会超过1‰。工商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其平均贷款收益率是4.38%,而存款付息率只有1.45%,利差高达2.93%。

所以,如果央行下调一两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确实有可能下降,但是贷款条件一般不会变得更宽松,同样存款利率一般会维持现状。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会下调吗?贷款是不是更容易?

存款准备金率是数量工具,主要是在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下下调,通过银行货币乘数的扩大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会增加,社会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商业银行的利率未必会下降,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不是价格工具,不能直接影响市场利率,只有存款准备金降幅较大,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或者过剩的情况下,一般才会影响市场的实际利率走低。

当市场实际利率走低,银行的存款利率就会下浮,这时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浮。

所以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是数量工具,主要是调节市场的货币供给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不一定会带动利率下行。如果货币政策调整的目标是降低利率,一般会动用价格工具,会通过降息手段直接影响利率水平。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所以银行的授信额度会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下银行等的信贷额度会有所提升,贷款会相对放宽一些。但贷款是否容易主要还是看流动性问题与贷款需求问题,如果市场流动性合理或偏紧,贷款需求比较旺盛,则贷款依然会比较困难,反之则会容易一些。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会下调吗?贷款是不是更容易?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促进商业银行的利率下调,但是实际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能不会下调,因为利率的是否下调其中一个因素是存款准备金率大小,但是不是全部的因素,毕竟商业银行还需要考虑其他的方面,比如银行本身的经营状况等等,所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会促进利率下调,但是并不完全等于利率下调。

目前国内的银行实行的是利率市场化,由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银行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摆脱过去银行利率一模一样,同质化竞争的状态。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意味着银行的资金将会更加充足,会释放出更多的资金。

那么这个时候相当于市场上的“钱”多了,可以把钱理解为“商品”,一旦多了,那么价格就会下调,而钱的价格则是利率,所以这样下来,利率的确非常可能下调。

前面也说了目前的银行竞争是市场化竞争,所以银行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实际下调利率,毕竟每家银行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贷款是不是更加容易呢?

理论上来说贷款是更加容易,但是前提是个人或企业的资质比较好,信用好,有能力足够偿还银行的贷款。从理论来分析,降准释放出更多的资金,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所以如果去贷款,那么理论上的确会更加容易。

不过这也和前面所说的“理论利率下调”是一样的,钱多也不一定意味着银行会放款贷款的标准,因为银行不想做亏本的生意,毕竟是商业机构,不过既然银行的钱多了,还是会促进贷款的发放。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会下调吗?贷款是不是更容易?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肯定会下调。

降准后,市场的活钱多了,银行更愿意贷款,反之则惜贷。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会下调吗?贷款是不是更容易?

谢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央行的引导行为,肯定是希望商业银行多放款给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讲贷款肯定是要变的更容易了,因为商业银行可用的贷款变多了,但是和利率下降没有必然联系。

从最近的几次操作来看,降准明显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不是商业银行没钱贷给他们,而是因为资质问题。

虽然说贷款利率市场化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目前来看大部分的贷款利率还是受管控的,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房贷更是严格执行上浮的政策指导,所以在解决信用资质问题前,银行是没有动力去打折促销贷款的。

目前的降准可以说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但降息的手段央行用起来是特别谨慎,因为牵扯的东西太多。所以可能会从贷款利率上做文章,我认为LPR会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商业银行利率会下调吗?贷款是不是更容易?

一般来讲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银行间可动用的资金就多了,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做贷款,相当于是资金的供给增加了,所以利率一般会下调,这个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调节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1、何为降息?

降息相当于是直接降价,因为降息就是降低基准利率,而基准利率是市场利率的方向标,所有的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定价的时候都会参考基准利率,所以降息就是直接降低了资金价格,这是直接的降价行为,降价了,那么市场上自然对资金的需求就多了,这个和商品是一样的,降价会导致需求增加。所以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增加,那么企业就会获取更多的资金进行再生产。这样就能够影响到生产活动了。另一方面,因为基准利率降低,那么储户把钱放在银行获得的利息也会降低,那么这也会促使一部分资金从银行转移出来进行消费。所以降息也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举个例子:2014年央行降息1次,而2015年央行降息4次,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利息大幅下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被刺激了,因为房贷利息也跟着降低了,所以购房的成本减少了,这就是刺激消费。

2、何为降准?

上文我们讲了降息其实是降价行为,而降准其实是增加资金的供给,以此来达到降低市场利率的目的,也就是说达到资金价格降价的目的。2019年已经降准2次了,第一次是1月4日,宣布降准1%,这个力度非常大,降准实施以后,一方面刺激了股市的上涨,另一方面也促使市场利率降低了,比如房贷利率在今年的上半年是一路走低的。

第二次降准就是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定向降准1%,这为市场紧张的资金局面提供了流动性,也可以看出是央行在有意引导利率的降低,这点在利率中也可以表现出来,9月20日宣布的当月1年期LPR相比8月的4.25%降低到了4.20%。

降准的核心原理是这样的:张三像宇宙银行存了100元钱,其中有20元必须交给央行,由央行保管以防止挤兑发生,也就是有20%的钱是要交给央行的,这个20%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剩余的80元宇宙银行可以全部用来房贷给李四,李四获得者80元的贷款后再次存在了宇宙银行,宇宙银行要把80元中的20%,也就是16元交给央行,剩余的64元可以用来再次放贷给王五,如此循环,这是一个等比数列,最后的存款大概是500元,也就是100元✖️5,其中的5就是货币乘数,这个乘数通常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也就是1/20%,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货币乘数就是10倍,那么最终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存款,这个过程就是货币创造的过程,也叫做信用扩张的过程。

3、当前为何多用降准而不用降息?

因为我们的存款准备金率足够高,这样使得资金利用效率低,所以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能达到降低利率的效果,但是又不至于像直接降息那么直接猛烈。

当前中国的基准利率在主要经济体中是较高的,如果基准利率直接下调会影响汇率的稳定,而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就不会有这个影响,所以目前多用降准,而少用降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