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
新农合缴费最近几年确实是年年增涨。
2015年标准是最低120元,2016年标准是最低150元,2017年是最低180元,2018年是最低220元。不过这是最低标准,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可以确定高于这些钱数的缴费标准。比如,青岛市分为两种档次,一种是355元,一种是430元。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际上是以个人缴费为辅,国家补贴为主的,国家补贴的钱数会更高。国家补贴也随之上涨,2015年国家人均医疗保险补贴380元,2016年人均补贴420元,2014年人均补贴450元,2018年人均补贴490元。青岛市国家补贴标准是二档补贴650元,一档补贴730元。
相对而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是年年增长,每年最低缴费也能达到三四千元。如果是企业职工有职工和企业共同负担费用的话,职工本人缴费只需要六七百元。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保险,自己承担全部费用,那就负担很重了。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区别就是有无个人账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缴费档次实在太低了,国家为了保障大家的住院医疗报销和大病待遇,尽可能的节约资金的支出,因此没有为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设置个账户。以前个别地区也设置过,不过后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取消了,集中力量提升报销层次。比如2019年国家将继续提升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国家补贴标准30元,仍然要求用于大病医疗保险的建立。争取有效消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实际上没有医保个人账户,并不单单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特征。一些地方为了降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负担,烟台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只需要缴纳统筹账户部分,不建立个人账户。杭州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降低了2%,从医保个人账户中扣除。
这样相当于给予了灵活就业人员很大优惠,毕竟钱在他们自己手里支配更加灵活一些。
2016年开始,国家推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合并工作,最终将全部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根据我们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18年的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2018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452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1673亿人,增长4.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9741亿人,增长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1.3038亿人。
我们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点像商业医疗保险或者商业意外险,是消费型的保险。只要出险,才能够享受报销待遇。至于商业保险中的分红险、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将投资理财和保险功能搅在一块,但是最终也要有人为保险那一部分作用来买单的,那就是我们自己了。
如果实在不愿意参加也没有办法,毕竟我们国家仍然有4%左右的人群没有参加呢。这些人群还不是低保人群,因为低保人群由国家免费代缴。
所以,国家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也是为了大家有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待遇。没有个人账户,希望大家也能理解吧。
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
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新农合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它是一项惠民政策,是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而且以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方筹资而成。新农合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帮助农民减轻因疾病而带来的生活负担。目前我国新农合因各地政策不一样而导致个人账户类型也不一样,主要个人门诊独立消费模式和门诊加统筹模式消费。而前者的个人账户里面的资金可以用于门诊保险以及药铺消费,而且账户里面的钱用不完就可以累计到下一年。
而后面这种模式个人账户里面的钱即使没有消费完也是不能累计到下一年的。但是在门诊方面有一定的报销比例,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比例都可以获得报销。
今年新农合每人缴纳费用是220元,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但是新农合在住院报销比例方面却大了很多,其中乡镇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可达90%,而县三级医院起付线为600元,6000元以下报销比例为65%左右,6000元以上报销比例为80%以上。当然各地政策不同报销比例会有小幅度差异。
我国农民每年缴纳的新农合都有所上涨,但是大病医疗报销比例却是逐年增加的。很多农民由于没有购买医疗保险而因病返贫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虽然新农合缴纳费用有所上涨,但是整体来说却是利民惠民的。而且国家考虑到一些农民生活贫困,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免缴新农合费用。
免交新农合费用人员:1、五保户 2、重度残疾人士 3、农村低保户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
谢谢邀请,首先“新农合”是我国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提出的新举措,2012年开始实施。“新农合”账户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一样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里的钱是可以支付在门诊看病、取药的费用,统筹账户是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时,达到一定的金额后可以进入统筹账户进行报销。“新农合”个人账户分因各地政策不一致分为一下三中类型。
一、门诊账户独立消费模式。如果你的账户属于这种,就是说你个人账户内的钱可以作为门诊看病的经费,这部分钱不清零,当年用不完的自动累加到下一年度,下一年度正常交费后就可以正常使用。
二、门诊加统筹模式。如果你的账户属于这种,除了和第一种一样有个人账户外,还有一定额度的门诊报销比例,当年没有使用完不会累加到下一年度。例如:患者甲个人账户有200元,门诊报销1年3000元,一年内门诊就诊费用不超过3000元都可以报销,当年3000元额度没有用完不会累加到下一年度,下一年度还是3000元。
三、门诊统筹消费模式。这种模式没有个人账户,只有统筹账户,个人交费全部记入统筹账户。
例如:患者甲当年交费全部记入统筹账户,在一定额度内的门诊、住院费用均可报销,当年额度未用完不会累加到下一年度。
以上就是小编了解到的一些新农合账户标准,具体标准还要咨询当地医保中心了解。
敬请关注本人。已发布医保最新相关规定、医保报销范围、医保转院就医等。
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
确实,今年的新农合在全国来看,最低的缴纳额也为220元。有些地区已经达到了400元左右,而且很多发达地区可以达到每年七八百元。当然,这也是与当地的政策而定的。
我们缴纳医疗保险的目的,也是为了预防自己生病无法报销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会这样意外,我每年都会缴纳医疗保险,但是从来也没有用过,那么我是不是就困了。其实对于这样事情说明个人身体好,也是是一种福气,而那些使用过居民医保的人,虽然自己找了一身棉衣包又能用处,但是自己有痛苦,也花费了自己的财产。报销的只是是一部分,但并不能全部报销,假设能报销绝大部分,但是自己身体也是痛苦的。
相信没有人会想忍受身体的痛苦而享受医保的报销吧?
去年医保与职工医保不一样,职工医保我们可以办理医保卡,社保卡,劳动部门每个月都会向我们的账户中打入一定社保费用,但是居民医保却不是这样的,账户上也是没有钱的。
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从农民朋友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看病难的担忧。新农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压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筹资,农民自愿缴费参加的一种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可以说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尤其对于那些患有重大疾病的农民朋友来讲,新农合的报销力度还是很不错的。就算只是去门诊看病,也会有相应的报销份额。
最近新农合缴费又涨了,人口多的农村家庭每年差不多要缴一千多了。对于有些家庭来讲,这笔钱是个不小的支出,而有些人平时也不生病,不需要动用新农合账户里面的钱,那么这些钱到年底会清零吗?
这个要分情况来说了,如果你的新农合没有用过,账户上不会清零,应该还有钱但只是一部分。
有人就说了,自己的新农合没用完可是被清零了,那个应该是之前的新农合类型,属于门诊统筹。
现在的新农合基本上分为三类:
1,家庭门诊账户,也就是最开始的新农合类型,可以用于在村里或者镇上的卫生院买药打针。 这类账户里的钱是可以累积的不清零。
2,门诊统筹账户,里面的钱到年底没有用完的话会被清空。
3,门诊统筹+家庭门诊账户,其中一部分钱存进家庭账户花不完会累积,还有一部分钱存在门诊统筹。使用的时候先用门诊统筹账户里的钱,用完了再用家庭账户里的钱。现在大部分可能都是第三种。也就是说,如果一次也没用过,家庭账户那部分会累积,门诊统筹账户那部分会被清零,账户上还是有钱的。
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不生病,习惯先不缴纳新农合,其实个人建议还是缴纳比较好。生病这种事情谁都不敢保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小失大划不来。
新农合上涨到220元,如果一次也没用过,账户上有钱吗?
新农合中计入家庭账户(个人账户)的那部分钱,当年没用完会自动累计到下一年,因此不存在不用钱就没有的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农合与社保一样,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个独立的账户。只不过新农合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缴纳,其个人账户通常以家庭账户的方式存在,这是与社保账户的不同之处。现在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上涨为220元/人,其中约一半金额计入个人账户,另一半计入统筹账户。当然,仅仅依靠个人缴费是不足以支撑统筹账户的,需要集体和政府的资金补助,现在政府在新农合方面的财政补贴力度还是很大的。
我们知道,新农合中个人账户中的钱用于村民小病买药,在新农合定点诊所和定点药房都能使用。和统筹账户中的钱则用于村民大病医治,切实解决村民看不起病、或者一场大病就倾家荡产的生存难题。
如题所述,新农合中个人账户里的钱,方面用不完就会自动计入下一年。如果一直不用,其账户余额就会积少成多。当然,即使账户里的钱存得再多,也不能提现,只能用来看病买药。这对于很多身体健康的村民来说,确实比较不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