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对“两桶油”有这么大的意见?
按理说,我们国家的石油行业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几家公司在竞争,虽然大家应该意见,但是不应该这么大才对,想想我们的移动、联通和电信。但实际上,大家对“两桶油”意见还是蛮大的。
我想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油价。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前些日子92号汽油都快破八元了,仅仅是国际市场,油价涨到了73美元。想当年国际市场油价140美元的时候,油价也不过七元出头。
随着家庭轿车在社会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人们烧汽油越来越多,但是油价这么贵。美国汽油价格只不过我们油价的一半多一点,可是人家收入多少?真的让大家意见颇大。
第二,股价。我想所有股民都不会忘记6124的高点,中石油卖出了48.62元,这是2007年11月5日的辉煌,现在只有七块多钱,十年来的分红也弥补不了这个亏损,去年分红仅仅五毛。作为万亿的大企业,怎么会出现这么离谱的事儿呢?所有股民也对它意见颇大。
第三,垄断。我们国家的油质不行是与世共睹的,同样的标号,人家的德国的汽油清澈如水,咱家的黄涩如尿。乙醇汽油,不允许别人加,但是自己改规则就没问题,2020年全面推广乙醇汽油,伤车又费油,一点不落好。服务效率低,工作态度差,这也是广大居民投诉的一些热点。民营加油站非常少,根本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总之呢,“两桶油”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也确实不是随便可以取代的,希望通过发改委的定价机制,能让我们居民用上放心油,平价油。
为什么有些人对“两桶油”有这么大的意见?
万事有因果,有意见当然是有原因的,话不多说,看图说话。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17年两桶油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其中中石化的净利润为511.19亿元,日赚1.5亿左右,是中石油净利润的2.24倍,但中石油增速却高达188.50%元朝中石化的10.10%,也就是说基本上呈现的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二人转模式。
另一方面,除了中石化的勘探与开采部分,两桶油各个板块都是盈利的,这跟它们是不是的喊亏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你说汽油是商品还是公共必需品?如果完全是商品,这个领域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广泛开放,你要说是像水电煤气那样是公共必需品,价格又根据国际油价趋势波动,而且我们国内的油价在世界上都不算便宜的,尤其是考虑到我们的国民收入更是如此,油价已经破8,很多人反映快开不起车了,在这种情况下,两桶油每年利润还这么高,你说能没有意见?
为什么有些人对“两桶油”有这么大的意见?
应该确切的说,中国有“三桶油”,但是中海油的加油站非常少,平时车主们主要到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去加油,这也是人们叫“两桶油”的由来。至于车主们为啥要对“两桶油”意见颇多,我们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国内油价给人一种涨多跌少感觉。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145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6.4元/升,而2018年国际油价72美元/桶时,中国油价是7.6元/升。国际油价跌了一半,国内成品油价却还涨了不少。很多人认为,两桶油日进斗金,却并没有真正让利于国内消费者,再下去连车也开不起了。
再者,中石油、中石化在垄断的保护伞之下获得骄人战绩,2017年中石油实现净利润227.93亿元,中石化的净利润为511.19亿元,日赚1.5亿左右,是中石油净利润的2.24倍。
尽管如此,两桶油还在炼油环节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目前,两桶油在各个环节都没有亏,就是在炼油方面出现巨亏,这个漏洞他们自己不去填,却要让国家财政来填补,国人当然对“两桶油”有意见。
再次,如果中石化、中石油是为了提高成品油的质量而涨价的,相信广大车主也没啥好说的。但是两桶油不仅是价格涨多跌少,而且在油品质量上仍与欧美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用了质量较差的成品油,而油价却比美国等国家的油价还要贵不少,换成是谁都会对两桶油表达不满意。
最后,两桶油长期垄断国内石油市场,除了加油站向民营和外资开放之外,其他环节(比如勘探、炼油等)都没有完全开放。如此一来,不仅是两桶油长期坐享高收益,不思进取,国外好的汽油品牌进不来,国内油品质量也提升不上去。而且国内新开设的原油期货,只要两桶油的垄断经营下去,肯定无法获得对国际油价定价权。因为,要想获得国际油价的定价权,首先就要打破垄断,完全市场化。
国内很多车主对两桶油表达不满意,这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偏高,且质量较差。两桶油日进斗金,却还要在炼油环节获取财政补贴。同时,由于两桶油的长期垄断,使得民企和外资都无法参与进来,而国内石油行业无法获得勃勃生机,对国际原油的定价权也恐怕会长期旁落。
为什么有些人对“两桶油”有这么大的意见?
当整个领域的资源都集中到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而这些企业又不考虑公众利益、消费者利益,或者只把本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且缺乏市场竞争,没有办法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更多让利给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就不可避免地会对掌握了大量资源的企业产生影响。
为什么在蔬菜供应十分紧张,菜价很高的情况下,居民会抱怨菜价太高,但从来不会骂菜农一样,菜农是为大家做好事,理应感谢。所以出现菜价上涨,可能是天气因素,也可能是市场因素,与种菜的农民没有关系。菜农只有一种状况会被消费者骂,那就是大量使用农药等,损害消费者利益。不然,是不会被骂的。
这就告诉我们,“两桶油”在如何为消费者服务方面,确实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服务质量不高、关心消费者利益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譬如,“两桶油”的利润水平一直那么高,中石油更是一段埋单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但是,油价却一直那么高。如果能够让些利益出来,让消费者共享。或许,消费者就不会对“两桶油”有不太好的议论和想法了。
眼下,又到了油价上涨期,部分地区已经突破了8元,面对油价的上涨不停,消费者一定又会把矛头指向“两桶油‘。此时的”两桶油“,如果能够从大局出发,赶快做出让利行为,或许是挽回消费者信任和好感的良好机会。可是,”两桶油“没有这样做。不做,自然也就难免会让消费者对其有意见、有想法,有不太好的议论了。
所以,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垄断,让包括”两桶油“在内的垄断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给广大消费者让利,是挽回企业形象最重要的手段。
为什么有些人对“两桶油”有这么大的意见?
第一:因为油价贵
因为美国的存在,中国油价高已经是留给大家不可改变的印象了。
为什么贵?能不能降?各位可以讨论下吧。
第二:因为车主别无选择
满大街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民营的极少。你说油价涨消费者会抱怨谁?
如果放开石油进口,肯定会便宜,十几年前福建一民企已经让油价下调了不少。可惜,最终还是消失了。
进口卡的太严,虽然民企有地炼能力,但是没有原材料也没用啊,成本降不下来,民企想大幅降价也不容易。
第三:替代能源进展缓慢
说实话,如果有新能源车,能够替代石油,那肯定会被大家热捧。很可惜的是,直到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才有点样子,但发展还是有点跟不上需求,续航,电池耐用性方面都还不尽人意。
新能源车相比汽油车是真的省钱,如果电池技术能够有大幅突破,选择的人多了,对两桶油的抱怨也就少了。
为什么有些人对“两桶油”有这么大的意见?
我觉得有两方面。
第一,感觉油价不合理,网上有个段子,说2008年国际油价145美元一桶,我加的油6块多一升,2018年国际油价80美元一桶,我加的油8块钱一桶,这是遇到的最难的一道数学题,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很自然的认为是加油站的问题,遍地的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第二,油价越来越贵,车主们负担越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中石化利润却逐年上涨,中石油2017年全年净利润227.93亿元,已经比2016年增长188.5%,前几天公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177%,国际油价是涨了不少今年,但这好像一点也不影响赚钱。
国际油价涨了车主花钱多了,两桶油赚钱却多了,这是什么道理?我有意见这不正常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