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先说一下晋国解体前后。晋国楚国争霸的高潮是晋悼公时期,晋悼公雄才大略,平息了家族纷争,国力空前强大。楚国失败退出霸权斗争。晋悼公死后,之后50年晋国不是没有发展,而是越来越强,强到楚国连争霸的勇气都没有了。有的类似于苏联解体后的美国。但比美国更强!

因为太强了,所以晋国家族决定搞搞内讧,搞搞分裂。最后崛起三强魏,赵,韩。按照国力分:

魏国大概得到50%的晋国,和楚国,秦国差不多。

赵国大概得到35%的晋国,和齐国差不多。

韩国大概得到15%的晋国,略强于燕国,郑国等小国。

魏国魏文侯励精图治。前锋是双杀岳羊,吴起。中锋有翟璜,西门豹,魏斯等,后场是李悝(kui)等。加上魏文侯这个超级教练。组成了一支梦之队。利用世界对晋国的畏惧,联合赵韩两国,北灭中山(中原地区唯一白人国家,政治正确),西打秦国,协防赵国对付齐燕,帮助韩国灭了郑国(很多年后)。一时风光无限。

但魏文侯清楚,魏国乃四战之地,北边赵国虽是盟友,且这个盟友内讧严重,但战斗力超强,韧性超强。最好不要得罪。南边楚国强大,所以用韩国来缓冲。东边齐国积累了几百年底蕴深厚。西边秦国人少,民风彪悍。如果魏国不想陷入死战,必须从一个地方突破。

最后魏文侯选择了吴起来对付秦国。吴起和他的魏武卒不负众望,打的秦国北都找不到。这时的魏国终于成为了天下第一。

一旦灭秦国,南下巴蜀,走秦国一统天下的道路天下唾手可得。

可惜魏文侯早逝,魏武侯继位。魏武侯先后赶走了吴起,卫鞅等名将名臣。而且放弃灭掉奄奄一息的秦国,转向中原争霸。交恶赵国,韩国。随着楚国崛起(吴起扶楚),赵国交恶,秦国复兴,齐国争霸。魏文侯最怕的事情,魏武侯终于把它实现了。魏国成为四战之地了。

从此魏国必败!

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战国初年的魏国在各个诸侯国中发展的算是最强的,经过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魏国国力大增。魏武侯任用吴起为将,训练兵马,打造了一支威震华夏的魏武卒方阵,这支军队是魏国最为精锐的步兵。在当时的各国之中,谁也不敢与强大的魏军相争峰。那么问题就来了,战国初期的魏国能够统一天下吗?请听小编为您仔细分析!

(战国七雄形势图)

尽管战国初期的魏国国力雄厚,军力强盛,但是它还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至于原因,小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李悝画像)

第一,魏国地理位置的局限!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虽然地处中原,拥有肥沃的土地、富庶的大城市还有稠密的人口,但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东接齐国,西临秦国,北有赵燕,南有韩楚,这样一来,魏国就被各个诸侯国包围在了中间。在你强大的时候,别的诸侯国当然不敢来进攻,可是一旦衰落了,那么其他六个诸侯国就会群起而攻之,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后来的历史演变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马陵道之战形势图)

在马陵道战役(前341年)失败之后,秦国率先发难进攻魏国,而后齐、楚、赵国接踵而至,他们先后对魏国进行攻击,魏军当然顶不住这些诸侯国的连番进攻了,他们打了很多败仗,强大一时的魏国就此衰落下去。而战国中期秦国崛起的序幕由此拉开,魏国这个战国第一强国从此一步步沉沦下去,再也没有复起!

(吴起雕塑)

第二,其他诸侯国的富国强兵!

魏国崛起靠的是李悝变法,从而使魏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但是其他诸侯国的君王们也不傻,他们看到了变法带来的这种富国强兵的作用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们也纷纷进行变法。这期间,紧随魏国之后而变法的主要有齐国邹忌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这些国家先后通过变法积蓄国力,不断强大起来,这就使得魏国想要在短期内一统天下成为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魏武卒方阵)

第三,魏国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

虽然李悝变法之后,魏国国力大增,军力强盛,在阴晋之战(前389年)中吴起(前440——前381年)仅以五万大军就打垮了秦军五十万,威震天下。可即便是这样,魏国也无法出动优势兵力消灭秦国。因为魏国的国君们也知道,一旦魏军大举攻打秦国,倘若其他诸侯国趁虚而入的话,那么情况就危险了!因为有他群诸侯国掣肘,而且魏国的国力无法与其他诸侯国拉开那样一个历史性的差距,所以使得统一大业进行的非常困难。而反观战国后期的秦国,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全面衰落而只剩下秦国一家独大。这时候,秦王嬴政逐鹿中原、横扫六国就会显得非常容易!

(桂陵道之战形势图)

第四,魏国朝野争斗,人才流失!

在魏惠成王(前370——前319年在位)继位之后,前期魏国还能压着其他诸侯国打,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但随着中期桂陵之战(前354年)、马陵之战相继爆发,魏军被齐军打败,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而此时魏国朝野内不思抵御外敌,反而内部争斗的愈加厉害。一代名将庞涓的败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魏国朝野内部的争斗,使他成了这场马陵之战的牺牲品!在魏国朝野的不断争斗下,很多人才也逐步流失,转而效命其他各个诸侯国。最为典型的就是张仪,最后让魏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失去商鞅对于魏国而言,又是一个灭顶之灾,商鞅入秦之后,与秦孝公两两相知,推动商鞅变法的实施,经过100多年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如果当年魏惠成王用了商鞅,或许魏国也不会有亡国之祸吧!

(魏惠成王剧照)

以上几点就是小编对战国初期魏国无法统一天下的分析与见解,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给小编点赞、评论或关注哦!

(秦灭六国形势图)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东周列国志》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如果想要一统天下,仅靠一、两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秦国也是奋六世之余烈,才最终统一天下的,只能说战国初期的魏国,具备统一天下的基础。

战国初期的魏国,魏文侯率先任用李悝推行变法,相比其它战国,魏国的制度要先进很多。特别是推行新的私田经济,吸引民众移居魏国,实行法律公开,鼓励自由商业活动。凡此等等,在当时都是大大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同时,魏文侯非常重视人才,大批起用当时出身卑微而具有真实才学的新兴名士,此所谓“亲贤急士”。文侯之世,魏国群星璀璨、文武济济,仅见诸史册的便有:

  • 才士: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赵仓唐;

  • 儒家名士: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

  • 故旧能臣:翟璜、魏成子等

至少,魏国初期一举拥有了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这四个大政治家,实在是天下奇迹。以至于秦国想攻伐魏国而被人劝阻,理由是:“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正是在这一系列新政策之下,魏国的对外战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几乎是战无不胜的效果。据史料记载:吴起在魏国为军事统帅期间,对天下诸侯大小74战,只有两战打平,其余72场战争都获得了胜利。究其原因,这不仅仅是吴起的军事天才,更重要的原因,是战国初期魏国新政对天下人心构成的巨大吸引力。

除此之外,魏国还任用乐羊为统帅,一举攻灭中山国。紧接着,魏国联合赵韩两国对齐国大举进攻,斩首三万,俘获兵车两千辆。公元前400年,魏国又联合赵韩两国大举攻楚,战胜楚军。

魏文侯病逝之后,魏武侯即位,魏国依然对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以及对郑国等中等诸侯国,保持了强劲的连续攻势。并取得了一连串的巨大胜利。之后,名将吴起被排挤出魏国,魏国的大国攻势战争才陷入低潮,但魏国变法后的强大实力,仍然是其余六大战国不可企及的,特别是魏国对秦国的强大压力,其战争优势,也一直保持到商鞅变法之后。

总而言之,魏国在文侯、武侯两代的苦心经营下,推行改革、重用人才,使得魏国一举成为战国初期的超强战国,应该说此时的魏国具备了统一天下的良好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但是还远远不够。如果后继的国君仍然能够坚持文侯时期的力行改革、重视人才的方略,我相信魏国是可以一统天下的。

只可惜的是,到了魏惠王时期,魏王只爱珠宝,不爱人才。魏国的人才大量流失,从魏国流失的乾坤大才就有四个,商鞅(卫人,魏国小吏)、孙膑(齐人,先入魏任职)、乐毅(魏人,乐羊之后),张仪(魏人)。若再加上此前的吴起,此后的范雎、尉缭子,以及不计其数的后来在秦国与各国任官的各种士子,可以说,魏国是当时天下政治家、学问家以及各种专家的滋生基地。

在所有的流失人才当中,最为令人感慨者,便是商鞅。所以令人感慨主要有三:

  • 商鞅后来的惊世变法改写了战国格局。

  • 商鞅是魏惠王亲自放走的。

  • 魏惠王后来后悔没有杀商鞅。商鞅的志向本来是在魏国施展抱负。魏国的历史遗憾就在于,当商鞅被丞相公叔痤三番几次举荐给魏惠王时,魏惠王非但丝毫没有上心,甚至连杀这个人的兴趣都没有。

用一句话来讲,魏国的成败皆在于用人。

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大家好,我是麻雀诚毅。

由于魏文侯任用乐羊、西门豹、李克等一干人才,战国初期魏国的确成为了最强的国家。但要说统一天下,那的确还是没这个能力的。从结果上看秦国也不是商鞅变法之后就具备了统一天下的能力。真正的分水岭是在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卒四十万,之后东方各国的实力即便加起来也抵抗不住秦国了。

要想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非得集三至五代贤明君主的共同努力不可。以秦国为例,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开始图强,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代国力大增,之后秦王嬴政才真正有实力开始灭国战争统一六国。

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不仅仅是本身国力强大,它还集结三晋讨伐诸国,当时的三晋合力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有这两个条件的魏国才能强盛。问题的关键在于魏文侯打下了基础,魏武侯对外交战频繁、魏惠王想要在中原称霸,没做到积蓄国力奋发图强,这属于魏文侯积攒下的人品,让后代子孙一朝败光。因而魏国根本没有统一的条件。魏文侯创建的基业仅够支撑到梁惠王中原争霸。想要一统天下那是痴人说梦了。

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通过变法后首先崛起,成为战国第一位霸主的魏国,实际上还是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的。

首先,魏国敢为天下先,首先推行变法,率先实现富国强兵;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先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之后其他六国的变法,实际上都是以魏国变法作为蓝本而推行的。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推行变法,通过奖励耕战,提升军队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同时,通过打击贵族权力,废除世卿世禄制,强化中央集权;使魏国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魏国的百年霸业。

通过变法率先实现富强的魏国,其实对当时周边的诸侯,都具备了显著的优势,几乎把周边的诸侯都打了个遍,并且战必胜,攻必取。即便是日后素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军,在魏军面前,也就是个渣。阴晋一战,五十万秦军硬生生的被五万精锐的魏武卒给击溃。而强大的魏国更是长时间将秦国压制在河东以西,不得东进半步。

所以,当时的魏国,可以说已经基本具备一统天下所需的军事实力。

其实,魏国的人才储备十分强大,战国顶级人才,十有六七出自魏地;

魏国不仅占了变法的先机,并且还具备比其他诸侯都要强大的人才资源。

虽说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四周强敌环伺。但地理区位的优势,实际上并不影响魏国的发展。因为,魏地可是人杰地灵,社会发展水平是列国之最。

战国时代的那些顶级人才,实际上十之六七都出自魏地。比如李悝、翟璜、西门豹、乐羊、商鞅、张仪、范雎、尉缭子、吴起、庞涓、公孙衍、魏章......换句话说,“天时、地利、人和”,战国初期的魏国已经占了两项,是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的。

魏国最终与一统天下的霸业失之交臂,其实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天下的合理策略和几代君主的前赴后继。

如果魏文侯和魏武侯之后,继位的魏国君主同样是雄才伟略的君主,能够像秦国那样可以“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能够形成如秦国那样远交近攻的统一战略,那么魏国一统天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惜,魏国两代雄主之后的魏惠王,不过是个固步自封之人。魏惠王不思进取,想凭借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国力积累,继续过自己的霸主生活,结果被其他诸侯赶超。于是,在魏惠王时期,魏国国力不断衰退,东败于齐,西丧于秦,南辱于楚,失地七百余里。此后,魏国便快速沦落成一个三流诸侯,成为和韩燕一样的弱国。

本文作者:小贱贱

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战国时期,到处都在分裂割据,自立为王,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长期处于兼并战争之中,统一早就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是看由谁来统一而已,这么多国家中,实力强大的就有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但最后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是秦国,秦国笑到了最后。其实,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战国初期,魏国就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理由如下:

一,魏国文化繁荣,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可以说是六国之中培养人才最多的国家。我们耳熟能详就有商鞅、孙膑、乐毅、张仪、范睢等。在那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时代,魏国占据了绝对优势。

二,魏国是最先推行变法的国家和法制建设的国家。开启了战国变法的序幕。通过变法,魏国首先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比秦国的商鞅变法早了快一百年,也就是说魏国已经统领先了其余六国,走在了历史的前列,有了统一六国的绝对机遇。

三,魏国的军事也很强大,军队更是装备精良。魏国拥有一支装备精良——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战斗力惊人,闻名天下的魏武卒,靠着这支强大的军队,除了楚国外,其余五国,都曾被魏国完败。

尽管有了可以统一六国的实力,可魏国的历代统治者却没有统一天下的强烈欲望和决心。在后续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错误,失去了统一六国的良机,最后秦国后来居上,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如有不当之处,烦请斧正!

欢迎关注留言!

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