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排水量高达93万吨,为何有的航母却不到12万吨?
首先中国,法国等国家是想把航母造大,航母每加长100米,调控危险下降30%。但中国,法国的最大问题是没钱和技术解决大功率发动机问题。
至于美国,造20万吨航母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不造?因为两大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这两个运河是连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两大枢纽。如果航母不走这儿绕行至少要多15天。对于现代战争来说,15天足矣解决一个战役绰绰有余。所以美国必须通过这两个运河。
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最大可以使用10万吨航母,极限是12万吨。超过这个吨位就无法通过。所以美国也就不造大航母了。
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排水量高达93万吨,为何有的航母却不到12万吨?
排水量最大的民船目前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船是由韩国大宇造船制造的一艘起重铺管船(海底油管铺设)“Pieter Schelte”号,其实说它是一艘船有些名不副实,因为它是由两艘油轮并排拼凑而成的双体船,正因为这样,它的长度虽然只有382米,但是宽度却达到了124米,两侧船体间距也有接近60米,这艘船满载排水量超过90万吨,起重能力超过48000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民船。排水量最大的航母
而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航母当属美国2017年服役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这艘航母满载排水量超过11.2万吨,长337米,宽41米,可以容纳75架各型舰载机起降,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战斗力最强的航空母舰!不过福特级的排水量与“Pieter Schelte”号铺管船相比,只有前者的九分之一,实在是小的可怜,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尴尬的局面呢?
航母是军舰,要求足够的机动性,不可能造的太大目前福特级使用两具A1B反应堆,能够为螺旋桨提供104兆瓦(28000马力)的推进功率,但即使这样也只能勉强跑到30节。反观“Pieter Schelte”号,虽然配备了多达八台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推进功率也达到接近福特级的95兆瓦,而且还使用了高速穿浪的双体结构,但是最高速度却只能维持在15节左右,与福特级相差甚远,如果航母要做到这么大,即使配备人类最强的动力系统也很难跑到30节的最佳航速。体积太大、机动性太差很容易在战争中被敌方侦查,而在面对各类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时生存能力也会急速下降。
人类的技术不足以支撑航母造的太大从“Pieter Schelte”号上我们能够看出来,人类目前加大船舶排水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宽船体,而不是加长船体,因为人类目前的材料科学所能支撑的船只最大长度就是500米左右,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几乎所有超大型的油轮都是胖乎乎的,他们排水量大不是因为长,而是因为宽。而恰恰相反的是,航母不能造的太宽,因为军舰为了航速一般采用长宽比较大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航行时水的阻力,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从长度看,目前主流航母三百多米的长度刚好是金属材料强度和疲劳度最佳的一个点位,如果再拉长,航母在战时的抗打击能力也要下降不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航母最大排水量不超过12万吨的原因。
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排水量高达93万吨,为何有的航母却不到12万吨?
兔哥回答,船舶的重量通常都是计算排水量,这是由于船太大了,没这么大的称,而排水量的满载,空载就是指船装满货的重量和空载时船本身的重量。目前世界上最大排水量的船是“Pieter Schelte”号,船长382米,宽124米,是一艘起重铺管工程船,是全球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双体船,这艘船的长度并不大,比美国的“福特”级航母长了50来米,但排水量可是8个多福特级航母,达到了93万多吨,这是由于它是双体结构。而单体结构最大的船是“诺克·耐维斯号”是一艘新加坡籍、属于超大型原油运输船,两伊战争其间(1988年5月)被伊拉克战机用法国飞鱼导弹炸毁,后来卖给三哥(印度)给拆了,该船长458.54米,排水量82.5万多吨,载油量56.5万吨,能载约5个“福特级”航母。(下图最上面就是诺克-耐维斯号,最下面是航母)
航母的船体结构和货轮完全不同,因此排水量的计算机也不同航母是舰载机的起降平台,需要有众多的舱室布置,航母的排水量变化并不大,而且吃水的变化也小。航母是用来作战的,有几千人生活在上面,需要有大的空间,因此虽然排水量低于同级别排水量的货船,而长度宽度却远远超过普通货船很多,10万吨级的货船的长度多在200~250米左右,如果货船的长度超过300米,排水量(满载)最起码也得15~20万吨左右。从排水量上看,如“福特”级标准排水量10万吨左右,满载时不到12万吨,中间只差了1 万吨多点,但吃水的变化不大12米。也就是说航母载重量并不大。再看看“诺克-耐维斯号”油轮,满载时82万多吨,载油量56万多吨,吃水深从12~24.6米,这个变化对于航母来说是个灾难,整个飞行甲板都会沉入海中。排水量1 0万吨级的货船的载货量通常在6万吨左右,剩下的是它自身的重量,能载10万吨货的货船最起码自身的重量也得7万吨左右,因此,航母的排水不小了。
制造难度方面如果让航母达到90万吨级的排水量,那么航母要造多大呢?我们用一个不太科学的方面分析一下,我们用8个福特级,后面用6个前面两个,每三个航母并一组,共三组连起来,这样的宽度去掉甲板外飘也有一百六七十米了,宽度好说,差就差点,无所谓,长度呢,三个福特级的长度肯定是有1000米了。其实这样的排水量未必能达到90多万吨。即便是这样,以目前的技术,造船用的船坞,吊车的宽度,船用动力,钢材的结构强度,等等因素都是无法实现的。同时这么重航母的吃水可绝对不会是24米这些简单,肯定要深很多,想想看,12万吨航母的吃水就到了12米,90万吨的航母高度肯定要高得多,12米的吃水航母还不倒了啊,必须要有足够的吃水才能稳定,航母吃水可不是越浅越好的,货船卸完货都必须用水压载,否则走不了的。因此,海水就像航母的根,只有达到一定吃水深度才能安全航行。因此最起码也要超过24米吧。这个吃水渤海是进不来了,平均水深只有18米,最深处也就不到100米。当然,可以不这么造,造个吃水浅的,这是完全可以的,但技术,设备等等依然无法解决。
大航母虽然载机多,效率高,但也有个限度航母并非是停在海面上,它要移动,而且是快速的移动,航母是用来打仗的,有一堆武器都瞪着眼盯着它呢,因此航母就需要有灵活的机动能力,能做到快速全球到达,同时航母是需要动力的,这么大的航母最起码也得安装一个核电站,这得多钱呀,重要的是这个宽度,吃水,世界上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过不去了,绕道走吧。因此,有很多的限制,有很多的海域也无法通行,所以航母的大也得有个限度。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一句话,没法造!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与平台无关。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排水量高达93万吨,为何有的航母却不到12万吨?
比航母大的船多了去了,比如各种油轮,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吨排水量起步,相比起目前10万吨级排水量就已经顶天了的航母,两者在单单是体量上的差距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这些巨型油轮的速度一般也就在15节左右,比如排水量超过82.5万吨的“诺克·耐维斯号”油轮,巡航速度13节,最大速度16节,而航母呢?分分钟给你飙到30节以上好吧,而尼米兹上两个A4W核反应能提供的最大功率已经超过了260000马力,也就是说,10万吨级的尼米兹要飙到30节以上的速度,就需要超过260000马力的功率,如果再把排水量翻一番呢?20万吨的航母试试,你看看得装多少大功率核反应堆?
▲“诺克·耐维斯号”油轮
肯定不是简单的功率翻一倍,也许是指数级翻倍也说不定,比如原来需要26万马力,现在可能就需要4倍的功率,也就是超过100万马力,而核动力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很花钱的,所以就必须要考虑性价比究竟值不值得的问题,举个例子,假如维护一艘20万吨级航母的花费是维护一艘10万吨级航母所需花费的4倍,那么这艘20万吨级航母起码在战斗力上就要是一艘10万吨级航母的4倍,如果达不到,那还不如直接造两艘10万吨级航母来得实在!所以,这是从性价比方面去考虑为什么航母不是越大越好的其中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技术难度的问题,也就是就能能不能造出排水量更大的航母,航母是军事装备,而油轮仅仅是民用船舶,两者在设计上对性能的要求就不是一样的,直白来说,就是对船体结构强度的要求不一样,举个例子,还是上面提到的“诺克·耐维斯号”油轮,满载排水量超过82.5万吨,但是其自重(也就是净排水量)只有26万吨,这两个数据之间相差了3倍不止,而航母呢,其满载排水量和自重之间相差通常不会超过20%,也就是说,一艘满载排水量10万吨级的航母,其本身的结构重量就应该在8万吨以上了,为什么?因为航母是战争机器,具有抗一定等级的台风、在恶劣海况下工作等强适应性能力,你油轮可以么?挨几发导弹试试?
所以,在排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一艘航母对材料强度的要求远远大于普通船舶的要求,一艘满载排水量50万吨的油轮,自重可能只有不到20万吨,而造一艘满载排水量同样是50万吨的航母,那么航母自身的重量就超过了40万吨,什么强度的材料才能打造一艘自重达到了40万吨,而满载排水量只有50万吨的航母?起码目前是没有的,最后一点,从作战效率上去看,航母并不是越大越好,你甲板面积越大、舰载机越多,甲板上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地勤人员也就越多,然后设备之间的调度和人员之间的安排就会越复杂,结果就是导致单位面积内的后勤保障效率下降,从而影响航母的作战效率,其实这个美国海军是有考虑过的,起码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10万吨级的航母就是一个最优解了!
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排水量高达93万吨,为何有的航母却不到12万吨?
世界上可有超过百万吨的民用货轮,不见得就有超过百万吨的航母。当航母发展走过百年,人们开始发现航母建设,自有规律可寻,要讲究适航性,通过性和部署性,以及作战效费比问题。真有这么大的航母,一旦遭到损毁,或被击沉,以如今美国国力,亦不能承受损失之重。百万吨的航母,不仅作战效费比不高,而且存在着诸多缺点,通过性差,部署性不强,后勤保障也会造成极大的麻烦。在航母中早期建设中,如做为航母制造强国的美国,也曾产生打造空天航母打算,有了空天航母,自可节减全球驻军的大量费用,好是好,但在技术上无法实现,所以航母建造,不是脱离技术现实的空中楼阁,也并非越大越好。
航母强国。十万吨,这是经过百年航母建设之路后,精心砸摸出来的。美军战后经过四级航母发展,得出的结论,这一吨位正合适。它不大不小,正为航母后发展国家所借鉴参照。造得起,用得起,也消耗得起,要在十万吨的美国航母,已经在技术上非常成熟,可以大量建造,表现出最强的战力。造航母不是随心所欲,从结构到关键技术,乃致国力,是全面考虑,也是综合平衡下的产物。太小,战力上往往力有未逮;过大,各方面不允许。故而,十万吨,形成定制,非常科学合理。
浮岛式航母。地缘学说者,每以建立在某地的军事存在,并将之喻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以突显地理优势。把此一想法荡漾开去,有人曾有考虑,使用当代造船技术,在特殊的海域打造一种浮岛式航母,可以造得无限大,以供起降所有空军机型,想法当然是好了,也自有不俗的战力。它还有一大优点,那便是可以灵活部署使用。然则一旦遭到毁灭性打击,所承受的代价过于高昂,对任何国家的国力打击,也是灾难性的,任谁也受之不起。当然,使用浮筒来打造,费用可以降低,但部署其上的飞机,也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实难摆脱被打击的命运。其前提必须是建立了绝对的军事优势,势如压顶,只是像这样的国家,能有多少呢?
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排水量高达93万吨,为何有的航母却不到12万吨?
谢邀,马腚决定航天飞机尺寸的问题。
首先航母是一个交通工具,就没有例外的要服从交通规则。这里的交通规则就是海运的规则了。在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运河,一个叫做巴拿马运河另外一个叫做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重要交通要道。
如果航母不走运河的话,那么就还可以继续造得更大。但为了增加个几万吨的排水量导致在战时不能快速部署去绕好望角和合恩角那么就要延误战机了。
简单的说下运河。前面说到的两个运河是连接不同大洋的交通要道。但由于不同海洋之间的海平面高度并不一致,因此运河上是有船闸的。
大型船只在通过船闸的时候需要在引导机下缓慢通过。而且要时刻注意船闸水位的不同变化。
这时船闸的尺寸就成了限制船只通行的一个很大限制因素。也是在设计船只的时候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要素。
同时还得考虑不同水域的高度落差。例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船闸中的水面高度是不一样的。这时船在船闸中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也会不一样。每个落差段的尺寸就决定了大型舰船可以设计的最大长度,同时这里面的宽度也就是船可以造的最大宽度了。
当年设计衣阿华战列舰的时候就首次参考了运河船闸宽度进行设计,因此这一级战列舰是可以全球部署的。
同样,航母也是有这样的设计思路,只不过,航母比战列舰要高,最宽的地方是外漂甲板因此并不会占用船闸尺寸。所以说航母的最大尺寸也就是目前的12万吨左右了,长和宽度其实都不能有太大的增长了。
对于一些油轮和邮轮尺寸有的可以达到90几万吨。这些船其实设计出来就没打算走运河。当然就可以造得更大了。
当然了还有一些设计指标在运河宽度之上的船到也是可以走运河的,但危险系数和操作难度都比较大。例如下面这艘货轮过运河的时候就是神操作了。
如果航母这样弄,是不是战机都得绑起来呢?
所以是不是发现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关联的,马屁股的确决定了很多东西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