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确实算是的。因为在之前没有参考机型。
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有一款独立自主研发且尝试摆脱苏式战斗机设计格风格,尽管制造完成了数架样机,但最终并未量产并装备空军的歼-12战斗机,非常遗憾地和空军擦肩而过,但为军工实施全面独立自主研制战斗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0年代中末期,鉴于越南空军用轻巧的米格17战斗机击落了美制F-4鬼怪式先进战斗机,在本土防空作战中,歼-5也击落了美制F-4B超音速战斗机,空军提出要建一款重量在4吨的超轻型战斗机。
当时设想在未来战争中,空军机场将是敌打击的重点目标,所以具备短距起降、造价低廉、维护简单、随时能打的小型战斗机,可在敌方预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甚至可装在卡车上机动转场,实施灵活机动作战。
由南昌飞机制造厂负责设计建造,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建造了3架样机,型号被正式命名为歼-12。
在歼-8刚起步研发阶段,此型战斗机已成了歼-12,直接跳了预研号,貌似非常有前瞻性,但却占据了一个序号,导致后来的战斗机无法用歼-12命名。
但是非常遗憾,以“空中游击战”为背景研制的歼-12,实在是太小了,空重仅3.1吨,最大起飞重量才4.45吨,由于机内燃油不足,歼-12天生就是短腿先生飞不远;又无法安装雷达,所以又是个近视眼,必须靠地面指挥所引导才能起飞和降落,实际作战能力堪忧。
所以尽管南昌飞机携样机上北京,兴致勃勃地进行了汇报表演,现场观看表演的某帅一高兴,就给了一顶“空中李向阳”的高帽,但歼-12的性能明摆着的,空军自己提出来开建,按空军的要求中规中矩地设计并制造出来了,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达到了空军的要求,但空军最后都不好意思接受了,在清理新机研制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时,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决定歼-12不列入装备体制,歼-12战斗机项目就这样不了了之。
综上,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战斗机,尽管半途夭折,但却为军工全面独立自主地研发战斗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毋庸讳言,歼-12战斗机项目,较训也是极其深刻的,属于空军的拍脑袋工程,以小为原则,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待到样机出来后,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自己都觉得不满意,项目最后夭折,导致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极大损耗。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不能称为最早,他只不过是当年航空大跃进时代,最早完成制造的项目歼-12是南昌飞机制造厂,在1968能开始设计,1970年进行首飞。该机机长10.6米,翼展7.19米,空重只有3.1吨,最大起飞重量仅4.45吨,是当时最轻的战斗机。该机使用一台歼-6的涡喷6发动机作为动力,最大平方速度1.5马赫。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战斗机研发生产是以仿制苏联战斗机,歼-5仿制米格-17,歼-6仿制米格-19,歼-7仿制米格-21。在中苏交恶后,失去技术来源,开始独立研发。
在完成歼-7仿制之后,1964年讨论下一步研发计划时,制定了两条计划,一是小改放大,也就是后来的歼-8战斗机;另一条是气动大改的歼-9计划。歼-9经过多个方案,到1971年提出了鸭翼歼-9VI方案,成为后来歼-10的基础,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繁多设计方案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
但是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后,国防压力空前艰巨,这种背景下林副总要求,同年航空部门举行了后来的“825会议”,会上正式确定了3种战斗机规划。
第一种是4吨级小型战斗机计划,交给实力最薄弱的南昌。要求能够短距离起降,进行近距离制空拦截,也就是文章的歼-12。
第二种是歼-6基础上的垂直起降机,机场跑道完全被摧毁后依旧可以用,代号为四号任务。
第三种是中型高机动战斗机,代号为歼-11,外形酷似后来的幻影F1,而且后来设计时是同样使用进口的英国斯贝发动机作为动力,后被军迷称为中国版幻影F1。
上述三种机型,南昌的歼-12是最简单的,他几乎没有任何航电系统,发动机是现成的,要求就是够轻够灵活,南昌飞机制造厂也不服众望,在短短一年十个月之后就交出作品,进行首飞。
歼-12这种战斗机可以说是完全违背了战斗机发展的规律,虽然对于特殊背景下进行空中游击战来说不失为不错的战机,但局限性还是太小。虽然叶帅观看歼-12飞行表演后,称其为“空中李向阳”,让其空中李向阳之名不胫而走,但李向阳显身手的前提是国土沦丧的敌后游击战。
相比于南昌的春风得意,沈飞接了后两个任务可是脑袋都大了,垂直起降机和幻影F.1都不是容易的活,而且上头任务还逼的很紧(当时说沈飞的人逼得连续8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不过不久之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了825会议上诸机的命运。
一是1971年林副总出逃,二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内部条件改变和外部压力改善,整个825会议的机型命运也就发生改变。歼-12的诸多弊端也就受到相当大的批评,而大跃进产物的垂直起降机和歼-11更是没有压力。最终到1978年,结束十年动乱,清理这段时间的一系列繁多研发计划时,这些全部取消下马。
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不对吧,新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应该歼教-1型。
当时国内空军使用的教练机主要是活塞动力的歼教-5/6,培养初级飞行员,之后这些学员下部队,直接上手学习歼-5/6喷气式战斗机,中间缺乏过渡歼教机,培养战斗机飞行员过程中效率不高,为此,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开始着手研发新的喷气式教练机,并且具备武器,可以担当一定的作战/训练任务,这就是后来的歼教-1型。这种机型一旦成功,就可以为空军飞行学员构建出一条从“初教-5---歼教-1-----歼-5”完整的成长路线。
1956年到1958年7月,仅不到两年时间601所就完成歼教-1型飞机的研制任务,第一架歼教-1型飞机顺利从沈阳飞机制造厂下线。歼教-1型一改之前苏制飞机的总体风格,改为机头两侧进气道设计,配置一门23mm航炮,机翼下设置有两个挂架,可以挂载副油箱或者航弹。这一型号的研制成功就标志着国内掌握了飞机设计中最核心技术——总体气动设计能力。
不过歼教-1型首飞发生事故坠机,第二架飞机在7月28日才试飞成功,当年参加国庆阅兵,飞过天安门广场。但是考虑到苏联的感受,当时媒体未对其进行公开报道。
之后的试飞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基本上验证出设计时成功的,所有战技指标都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型机一共造出三架,一架在地面做静力破坏试验,两架试飞(其中一架坠毁)。不过最后依然被下马了,剩余的一架歼教-1存放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之后国内航空工业还尝试研制过DF-107、109、113等诸多型号,在六十末期还研制过歼-12这种超轻型喷气式战斗机,不过都没有什么下文,实际上一直走的都是仿制生产歼-5/6/7的路子。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这个问题也许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创办航空工业的同时,也开始涉足到飞机设计领域,包括自主研发的问题,上马过多个项目,其中之一:歼教1被认为是中国设计的第一款飞机,但是它也仅仅处于原型机阶段,没有真正的投产,而且它只是一款教练机,并非作战型号。
从作战型号的角度来说。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自主设计的飞机包括:强五、歼八、歼九以及歼12项目,歼12项目属于晚了一点的,它在设计上相当有特色,轻、小、灵活,许多性能是创了记录的,称为自主研发的战斗机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了,缺点也不少,航程、载弹等都不足,而且它的进度确实是相对快的,抢在歼八之前就已经设计定型了,只是由于我军需求的变化才没有进行采购。虽然强5的设计时间也很早,而且服役时间也很早,但是它存在一个问题,即被定为:强击机,而不是战斗机,所以没有机会成为为第一款战斗机。
同期研发的歼9由于没能造出原型机,也不能变成功,所以歼12确实可以算最早的一款战斗机,而且定型时间比歼8更比,可惜它没有投产,否则没什么争议了。
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要说完全自主的战斗机应该说是歼9而不是歼12
因为不管是歼6(米格15)歼7(米格21)歼8(可以看做两侧进气的歼7),都是一种仿制加部分改进。
歼8战机是米格21小改版,歼9可以说是大改甚至可以算全新,因为歼9战机除了部分技术是歼7的,每个国家设计一代战机的时候前一代都有参考作用,所以我认为歼9才是自主的。
并且歼9跟歼7长的也不像,设计思路也不像,所以我个人认为歼9可以算作自主研制,如果非要完全自主那么我认为包括歼10和歼20都不算自主,因为都参考了其他战机的优秀设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