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看过很多育儿的书籍,大部分育儿书籍都在告诉我们要怎么对待孩子,怎么养育孩子。读得越多,想的越多,后来我想明白了---育儿的核心是维护一段亲子关系。
最重要的就是:除了满足养育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以外,我们育儿要把9成的力气都用在搞好跟自己孩子的关系上。
“游戏力”育儿理论的创始人科恩博士也一再强调:大部分育儿问题,都是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没有做好,而亲子联结的好坏,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产生影响。
继续讨论前,我问一句,“你认为,孩子跟谁的关系好?”
答案是和他关系好的人。
让你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这就是关系好。而做到这一点有难度也有挑战,与其说是育儿,倒不如说是父母在打磨自己,让自己配得上优秀的孩子。
为什么是亲子关系呢?很多事实证明,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其他教育方法的。因为,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前提。亲子之间沟通质量高,教育效果就好;沟通质量低,教育效果就差。
而沟通是常常被父母所忽略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但是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要注重与孩子沟通,只有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各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就是各种育儿书籍)才会发挥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教育方式。
最后,我作为身为爸爸,最大的人生乐趣莫过于参与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成为孩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希望每位父母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有效的亲子沟通,从而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
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育儿的核心,我看到很多人说学习育儿理念、健康和学会尊重等等,其实这些,是育儿的基础,不是核心。
育儿的核心,是育己,是家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能够传承宝贵的家学,在良好环境和习惯的长期熏陶中,滋养身心。这世界上的生存哲学、某领域的成功要素,根本就不是你上网能免费搜到、交学费能学到的内容。杰出的、有领悟力的家长,在自己的赛道拼杀中悟出的道理,就会传给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
家长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讲个段子,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一个小男孩指着班上成绩最好的女生说:“爸爸,你看,她好厉害,是我们班的学霸!听说在外面补好多门课程呢。” 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喔,她长大以后,会到爸爸的公司来面试的。”
问题来了,当大家都卯足了劲,在育儿的赛道上竞争,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奥数班的时候,孩子在里面上课,家长在外面玩手机。这时候操劳忙碌的你,是否有底气说:“我在终点等着这些孩子们,欢迎他们长大了来为我打工。”
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当然都希望望子成龙了,希望孩子以后有出息,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关键是家长如何教育培养孩子。
我家大宝老师也说很聪明,但就是马虎,学习态度不端正,什么都不上心。我跟他爸头疼死了,讲道理不管用,还是老样子,打也不管用,不管更是放飞自我。
目前能做到的至少有一下四点:
1、督促,孩子自制力都不强,必须时刻督促,不能遗漏,不能烦躁
2、鼓励,让孩子多去尝试,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试错才能更快进步
3、眼界,多带孩子开阔眼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
4、亲子,跟孩子多做游戏,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改变只在潜移默化之中。
育儿真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座大山,一起努力攀爬吧。(爬过一山方见更高一山)
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大家好,我是集集喜平,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有一本书值得大家去阅读《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下面是我些些感悟!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初见这本书名,我还真不知道我可以被孩子当做玩具玩耍。所以认真听了樊登老师的领读讲解,觉得自己理解不够深入。那就再听,这第二次的味道完全不同。我们把自己当做“玩具”,让孩子没有拘谨、随他天性把我们当做最信任的对象,玩得不亦乐乎,初为父母,岂不快慰?
我们小时候把泥巴当玩具,虽然父母有抱怨:难得洗衣服哟。但是抱怨归抱怨,毕竟在那个环境长大的孩子都差不多,所以也就顺其自然了。也所以我们穿补丁衣服补丁裤子,也是日常,因为大家都这样。后来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上慢慢长大了,回顾这些不一样其实都仅仅是环境上的变化。
听了几遍这本书,才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孩子的交流远远不止我们自以为那么简单。我们父母过去的很多做法现在看来不科学:看着孩子摔倒了,明明哭得稀里哗啦,甚至都擦破皮流血了,父母口里却说:不哭不哭,不疼不疼。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真心需要安慰和将心比心的感受啊,只是孩子不能表达不能描述,只是一个劲地哭泣。其实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更能承受一些问题。现在的我们做了父母更开明、更能反思,会通过很多渠道的知识来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心里特征,让我们的孩子更幸福、更有意义地成长。反过来看,我们那个时候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委屈。
书里谈了很多观点和案例。我非常受用,甚至还有些汗颜羞愧,我实在不合格。当然,做父母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减少和孩子之间的的遗憾和不安!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到您,谢谢!
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我是一个二胎妈,很高兴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育儿的核心问题就是爱与陪伴,但爱不是溺爱,而是无条件的、有原则的、温和的,只要父母拥有这样的爱,然后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很多家长可能对爱曲解了,认为爱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什么事都顺从孩子等。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溺爱”,过于溺爱的孩子长大要么叛逆唯我独尊,要么缺乏社会能力,在溺爱下成长的孩子通常很难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那怎样才是爱?
1、无条件的。很多家长会说,爱孩子当然是无条件的,其实不然,只有孩子爱父母才是无条件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顷注很多心血,表面看似为孩子好,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私欲”。比如有面子、有成就感等。特别是那些只看重孩子成绩的父母,他们的爱是建立在这个孩子是否取得成就、是否听话、是否按你的意愿行事等。所以,很多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的爱是:只要你努力了,行为端正了,不管你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普通或者平凡,父母依然爱你。而不是与别人攀比,成绩成家里的睛雨表或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等。
2、有原则的。有原则的爱很重要,这种爱是教会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如何知道底线,无原则的爱是什么事都顺着孩子,那不是爱,那是伤害,试想,一个不知道底线与规则的孩子如何有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他们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底线。
比如,遵守纪律、遵守交通法规,出门不破坏公物,外出不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等,这些都需要父母去给予正确引导。
3、温和的。很多父母都说爱孩子,但动不动就朝孩子大吼大叫,只要孩子没按自己的意思来,就辱骂或体罚,即便你再怎么说为孩子好,口口声声说爱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也绝对不是爱,而是专政。当父母习惯用威严死死镇压孩子时,他们要么变得自悲,要么变得叛逆。
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耐心并包容,用温和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而不是成天用强硬的手段去“镇压”。
二、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会认为,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了,其实不是,如果你在孩子身边却忙着工作,或自顾玩着手机、看电视等。这些都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你有没有在关注孩子,有没有好好陪他们玩个游戏,读一本书等。
高质量的陪伴包括哪些?
1、关注。我们通常边干着活边看着孩子,孩子有些会叫妈妈过来,我跟讲什么什么,很多家长的做法是,不停下手上的工作,边做边敷衍了事地回答孩子。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停下手中的工作,专心去聆听他们的话,哪怕10分钟,孩子都会无比的满足。
2、不要忽略。很多家长会让孩子看电视自己看手机,表面看似在陪孩子,其实你却是在忽略,你们之间可能都没有过好好的沟通交流,都彼此沉浸在电子世界里,这样的陪伴不是陪伴,真正陪孩子的是电视不是你。所以,在孩子身边,父母尽量不要看手机,跟孩子好好玩个游戏,都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去很大的影响。
3、做到坚持。其实要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做到坚持很难。很多妈妈信誓旦旦说,我每天要坚持给孩子读绘本,坚持陪孩子学英语等,但通常执行一个三五天就松懈了。其实父母自律,孩子也会跟着自律,他们会跟父母一样,学会如何养成习惯与坚持,这点非常重要,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工作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到坚持。比如,每晚固定绘本时间、固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等。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受到重视与父母的爱。
三、结语总之,父母只要做到爱与陪伴,我觉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爱,这种爱会让他们有安全感与归属感,一旦他们有了安全感与归属感,这个孩子就会有自信,并且有独立的人格品质,这种品质对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基础建立好了,接下来再来谈学习就容易多了。
我是熊好,两孩子的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我的孩子今年十八岁,我从怀孕开始记录她的成长。在育儿追踪记录的过程中,我觉得育儿的核心,是你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育儿的核心是教子做人。生活技能我们能告诉子女通过观察得到,各类学科知识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得到。工作经验通过参与这会工作能获取。唯有做人,需要生活感悟、生活浸染,非一日之功,非一言为定。告诉孩子理解人生的意义,了解学习的价值,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紧密联系,与时俱进。不被时代的洪流淘汰,能在解决自身的问题的基础上回报社会。这样的育儿,可能比纯粹的关怀子女的生活需要与物质需求要更有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