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不感激你的付出?
感激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回应。假如生活中碰到不懂得感激你付出的人,猜测大约你此时此刻的心会拔凉拔凉的。
也许他认为接受你的付出理所当然。我岳父小时候就早失怙恃,所以难免叨扰叔叔。稍长就只身来太原参加工作并娶妻生子。叔叔有两个儿子,且二儿子智力残障,大儿子虽能说会道,但架不住好吃懒做,所以一门两个光棍成了叔叔的心病。叔叔、婶婶的后事都由我岳父负责出钱出力了结。之后由于城乡差别,大儿子几乎每年都会来住一阵子,当然管待的茶饭总比寻常好,因此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儿女长大则没有好声色,每当此时就拿出当年的老黄历说事,还说是忘恩负义。岳父在老家也有房产,但被不声不响地变卖了。提起此事,总会用一成不变的一句话应对,所以心安理得。
或者觉得你可能有求于他,所以安之若素。如果你稍微有一点芝麻绿豆大的衔,那么他会认为你的额外付出是事出有因或有目的的,而他听你的指挥调度,或干脆仅不反对而已,他会认为已经一并报答完毕,无经再画蛇添足。
还有就是惯性成自然。有的人自觉做好事并不求回报,让人感觉习以为常,所以久而久之变得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和麻木不仁。而一旦你停止付出,他反而才意识到不适感,并才能反躬自省。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的人的感激发自内心,但没有表现在语言和当前的行动上,他在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比如婚嫁嫁娶及急难险重。这种情况,发作出来反而被认为是施恩图报,所以隐忍不发坚持不懈才能最后收获感动,否则会半途而废并适得其反。
我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一长好坏功过总能被甄别的清清楚楚,因为人人头顶两盏灯,个个心中一杆秤。另外奉劝先考虑自己希望得到什么?而不是一味在乎别人的反应。
记住一句话,可能有帮助: 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为什么别人不感激你的付出?
帮助别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该有的善良,无论为谁提供帮助,都不要“过度”,因为你的过度帮助只是一种对不良行为的纵容。请记住:你自以为善良的帮助,不但可能伤害自己,也有很大可能伤害对方。
为什么别人不感激你的付出?
如果你的付出是为了别人感激你,那你最好收起你的慈悲心,别付出!
“人情不能自己讨,你一讨,你以前的付出就都付之东流了。别人就不用再领情了,因为你已经讨回去了!”
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事件!
我婆婆是一个付出型人格,她做得真的很好。我生俩宝,我俩宝的小衣服,尿布都是我婆婆手洗的。还有我俩宝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子的洗衣做饭全是她干的,我只管照顾俩宝的起居!
在我儿子好像是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婆婆好像在我儿子同学面前,要亲我大宝,我大宝不让。我婆婆就一阵说,现在亲一下都不让了,小时候我给你洗屁股,亲你的脚,你的小衣服都是奶奶帮你洗的,现在连亲一下都不让了。就这样叨叨了一阵。
同学走后,我儿子跟我说,其实我知道奶奶可亲我了,可是她老这么说,我就感觉她像我讨债似的,我本来很感激她,可她每次这么说,我特别烦!
这是孩子的心声,大人也一样。你对他人的付出,别人都知道,都记在心里,如果你每天叨叨你对别人怎么怎么好,即使你再付出,别人都觉得烦,那点情分就不存在了!
古人说,人要“积阴德”。那为什么要“积阴德”而不是“积阳德”呢?
据说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带有“业力”的,这些业力有好有坏,因此“积阴德”就是为了消减身上不好的业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们常说“做善事得善果”,阴德越大,所得的福报也就越多,而且还会惠及子孙后代,因此才会有“余庆”之说。积阴德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福运、子孙运、官运都会越来越好,积阴德的好处和阴德的多少是成正比的,阴德越重好处就越多。
所以,真正有慧根的人,不会因为付出的得失成败,而烦恼,更不会计较自己的付出,没有被别人感激而心生不快!
为什么别人不感激你的付出?
帮助别人是很开心快乐的事,也是有善良的人才能去做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才去做,别人不感激你很正常
为什么别人不感激你的付出?
有句谁爱坏谁坏,坏不到别人坏自己,毛关系没有,做人根本不能改,即使付出不要回报,若不不付出,再可能付出目标不是个东西,为什么好人认为坏人多,农夫和蛇,不感谢反咬一口。
为什么别人不感激你的付出?
这就是人的素质问题,当你的付出,有人会说声谢谢,有人就不同了,他认为你是应该应份的,所以你也不要太叫针了,一笑而之,知道他是什么人品,下回就不用给他付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