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你会去么?

今日有同事问我说,教育局想借调他去,他问我是去还是不去,关于借调一事,各位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按照题主描述,当事人应该是在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工作,大概率是学校老师。

去还是不去要考虑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务实和务虚两大方面。比如:借过去做什么工作、是局长还是副局长要借你、需不需要通勤、现在多大年龄、什么职称,以及将来有多大把握调(考)进去,等等。

个人觉得,去还是不去,更多的应该务虚,即考虑未来人生的规划。或者说是:优先考虑务虚因素。

如果你喜欢行政管理工作,期望未来走仕途,那应该去;反之,不应该去。

确定了未来人生的大方向以后再考虑务实的因素。比如:你喜欢行政管理工作,期望未来走仕途,但是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不允许,也不应该去。

“借调”你会去么?

朱老师是我十几年前在华林山镇教书时的同事。今天中午,他打来电话,说是教体局有意要借调他。去与不去,他很纠结,想听听我有什么意见......

一般来说,借调,都是上级机关因为人手不够,或者因为临时性工作任务太重,或者因为其它我不知或不懂的原因,从下属单位借调几个工作人员(上级向下级去人,那不叫借调,叫下派或挂职)。这种做法,一直以来,确实是比较普遍存在的。这在以前,根本就不算个事。

我本人在华林教师的时候就被华林镇政府党政办临时借用了一年多,2015年暑假我通过乡镇教师选调进城考试考进城区六小,2016年8月进局机关人至今。好象是从2009年开始,也许是上面认为这个事并不太好,所以隔几年就会下个文件,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牵头清理借调人员。但往往是这边清,那边借,这个事依旧是这个事(对此,我无意评说,也没什么可说的)。

至于同事的纠结,我是能够体会的。毕竟,很多时候,选择是艰难的。但我却无能为力。如果有上级借调的机会,到底是去还是不去?这道题,各有各的答案。我的回答,就是二句话,一是各取所需,因人而异。二是能去则去,利大于弊。

对于第一句话,已是说得明白了,不再絮叨。对于第二句话,虽也说得很清楚,但还是多费几句口舌。

是,借调人员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年终考核和身份编制等都在原单位,说白了就是“自带干粮干活”。不爽。

是,借调人员工作会更忙碌。借你来局机关就是来做事的,不是来享清闲的,一些结了婚的人还要面临两地分居、照顾不了家庭也照顾不了孩子的现实问题。好难。

是,借调人员有可能会两头都不靠。这边,因为你不是本机关的人,别人有的你没有。那边,因为你长期不在岗,很容易被忽略甚至遗忘。尤其是公务员制度改革后,人员借调政策十分明确,借调有期限,长期借调严格上来说是不允许的,原借调人员也必须清理回去。2018年局机关就清理了8位同志。对于那些长期借调人员来讲,既调不进来,又不甘心回去。闹心。

但是,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钢板一块,千篇一律,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尽管有那么多的不爽、好难和闹心,但相比较而言,能被上级机关借调,好处还是很多的。

第一,会有机会调到上级机关。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很多人就是通过借调进到上级机关的。有人会说那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不否认天时地利人和会让你上调更容易些,但是这事也不是那么绝对。空气里是会有灰尘的。一个单位里全都是占尽天

“借调”你会去么?

借调是体制内一种很常见的干部交流模式,当上级单位因为工作需要人手不足的时候,就会从下级或者同级单位借“帮手”。

借调无非两种归宿,一种是留下来,一种是回原单位去。很多人面临借调的时候,总是在纠结到底该不该去?

我觉得去与不去,主要看以下几点:

一、看单位

借调也要分单位,不同的单位会给你完全不同的回报,比如党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等单位和一个完全不知名的临时机构借调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前者至少能给你提供广阔的平台,接触更多的资源,后者可能比你待在原单位还没有前途。

所以借调得看单位,不要什么单位都去,那些没发展前景的单位去了也是浪费光阴。

二、看岗位

被借调过去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也很重要,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决定了你能得到什么样的锻炼和成长。比如,我们单位曾经和某局借调了一名工作人员,借调来了就是打打杂,顺便帮忙维修电脑。

做这种低级别的工作怎么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呢?更别提出头了。

借调最好是到那些经常露脸,不可或缺的岗位,比如文字工作或者秘书岗位。

三、看领导

除了单位、岗位,还要看领导,毕竟规定条陈都是死的,只有人是活的。再好的单位和岗位,没有一个赏识你的人也无济于事。

比如你借调在组织部,这里的人却都把你当外人,连领导也一样;又比如你借调后从事虽然从事辛苦的文字工作,但领导对你的功劳和付出都视而不见。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所以借调去不去,还得看人家领导,你可以先去调查一下,借调单位的领导到底是求贤若渴还是妒贤嫉能,他们的用人习惯,决定着你借调的成果。

四、看自己

借调去与不去,其实归根结底还得看自己,想去就可以去,不想去也可以不去,既不需要勉强,也不会后悔。

借调的好处是容易被上级领导发现,在提拔这条路上可以走点捷径;借调的坏处是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浪费光阴,很多人借出去几年,最后退回原单位,一切又得从头再来,这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也有人借调是为了逃避工作现状或者改变工作环境,比如乡镇的公务员觉得工作太累,于是通过借调去了县直单位;县城干部抱怨小地方没意思,于是通过借调去了市里。

总而言之,借调的好处多,坏处也不少,它能满足不同的需求,至于去与不去,全看它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借调”你会去么?

这是件好事啊!给你一个上升的空间,一个更好发展的平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为什么不去呢?年轻人就要闯一闯,有拼劲,有野心,这么好的机会应该好好把握,也许这就是你高光时刻的到来!看好你哦,努力加油!

“借调”你会去么?

对于借调问题,主要取决于当事人。我就遇到两个事例。一是我自己,也被借调。二十多年前,我原在环卫部门从事办公室工作时,某镇党委书记欲借调一位秘书,问我是否愿意。我考虑到,环卫部门虽属事业单位、办公室也轻松,但存在单位改革转制、岗位晋升难、社会接触面窄等问题。所以,我答应其愿意到镇党政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一年后我又考入区政府办公室从事秘书。二是,十多年前,我在区政府办公室时,曾调训1名教师在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调训3个月后,问其,愿意暂时先借调办公室,然后再办理调入手续。但对方,觉得办公室辛苦,且他喜欢教师这一职业,不愿意来。现在,这位老师还在学校,工作也干风生水起,挺好的。

所以,借调一事,主要还是遵从自己的本心。要考虑现在的工作和职业前途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借调单位的工作氛围、工作要求以及编制、岗位晋升等方面,是否有空间。

“借调”你会去么?

别去,十借九坑,尤其身份问题,去了,身份解决不了,你永远是个干活的人而提不了,时间久了原单位人际关系疏远,而且还没可以做的工作,难回来。借调期间因为人事关系是在原单位的,所以你的待遇没任何变化,而在借调单位做的事确实原单位的多少倍。当然关系很硬的,那我前面都是废话,不然还是三思而后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