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如果按照演义的话,庞统不死的话,诸葛亮等人不会入川,大概率就是坐镇荆州;庞统等人留在西川,荆州应该也不会丢的,那么刘备就会拥有荆州和益州两地,势力也不弱呢。

如果庞统不死的话,刘备和庞统足以应付西川的局面;刘备带领的都是荆州的精兵,还有大将黄忠和魏延,再加上庞统辅佐,此外法正已经算是投靠刘备阵营了。

然而刘璋部下,只有上将张任,其他将领不是很出色的;还有西川地区并不是铁桶一般,也是不和谐的。比如益州本土派和东川派,就是面和心不和的,有利益冲突。

在刘备攻取益州的时候,东川派后来就直接倒向刘备,投降了;代表人物有李严、孟达等。益州本土派对刘璋算是比较忠心的,直到最后成都被攻下,才被迫投降的;代表人物黄权等。

庞统不死的话,刘备一样可以拿下成都;那么刘备拿下成都以后,就会治理成都,肯定贵重用一批益州子弟,大多数应该是东川派的。此时刘备帐下武将主要以黄忠、魏延为主,文臣以庞统和法正为主。那么处理军政事务,自然会落到庞统手中,法正协助办理。

诸葛亮依然坐镇荆州,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良、马谡等一众人辅佐。荆州是刘备的根据地,虽然已经有了大本营益州,但是荆州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兵家必争之地。

此外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荆州也是将来北伐的一个重要地点。派遣一上将率兵攻取襄阳和樊城,然后再攻下宛城,最后就可以直取洛阳了。

刘备坐稳成都以后,接下来就是汉中争夺战了;庞统和法正都是军事能力很强的天才,刘备随便带上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足可以应付汉中战场的局面。

当然为了保证后方的稳定性,庞统可以留在成都,处理军政要务;法正可以随军同刘备一起出行。攻下汉中以后,魏延留镇在那里。

刘封和孟达沿汉水南下,夺取上庸诸郡后,可以和荆州连接起来;然后再使益州和上庸地区相连,这样的话荆州和益州就多一条通道。两地可以相互发展经济,商贸流通,相互再来。

等到天下有变,刘备可以率一只兵马,从汉中出发,攻取长安。荆州地区出一只兵马,攻取洛阳。如果按照这个策略,说不定真的可以攻下长安和洛阳,至于最终能不能统一天下,那就不得而知了。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刘备是用人高手,是一个合格的伯乐,刘备一生发现并提拔了不少人才,而且是破格提拔,最具代表的典型例子就是魏延与黄忠,尤其是魏延,把一个军中普通的牙门将一下子提拔为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的将军,这是需要眼光、胆识和魄力的,刘备就是这样的伯乐。

刘备在早期由于势力弱小,根本没有太多人才跟随他,偶尔有人才愿意跟随刘备,也因为刘备颠沛流离的状态而离开,比如田豫、陈登、陈群等人,直到刘备来到荆州,有了一段长达7年的稳定期,才不断有人才投靠刘备。

刘备

第一个投靠刘备的是徐庶,后来徐庶又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当时刘备极度缺乏战略人才,尤其是治国理政的战略级谋士人才,所以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才能后,才会不耻下求,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好歹算纵横北方的英雄,算是一方势力,而且年近半百,却不惜放下面子与身段,去请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且毫无名气隐居在隆中的年龄人,这不得不说刘备为了得到人才,是不择手段的。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诸葛亮告诉了刘备政权将来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夺取荆州和益州,然后趁天下有变,两路出军北伐。之后诸葛亮就投靠了刘备,但刘备并没有给予诸葛亮具体的职务,在此期间,诸葛亮曾经代表刘备出使过东吴一次,还与孙权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给予诸葛亮正式的职务是在赤壁之战后,由于孙权联军击败了曹操,所以趁此胜利之际,刘备夺取了荆南四郡,从此以后,刘备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具体的职责是: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当地的赋税,以充作军饷

《三国志 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刘备得了四个郡,把其中的三个郡交给诸葛亮来管理,让诸葛亮征调赋税,充作军饷,如果以职责来看,这个官职相当于大司农,也就是掌管财政与赋税,在汉朝是九卿之一,由于刘备当时只有四个郡的地盘,这等于是让诸葛亮管理自己的大部分家当了,这是重任。

再来看庞统,庞统是荆州襄阳人,他出仕很早,凭借家族出身与才能在郡县上当功曹,赤壁之战后,周瑜兼任南郡太守,庞统就成为周瑜的功曹,但周瑜在南郡之战结束一年后就去世了,庞统算起来与周瑜共事也就是一年多,周瑜去世后,庞统一度想投靠孙权,但不被孙权重视,所以庞统后来又投靠了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

庞统与诸葛亮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诸葛亮选择主公是一槌定音,直接选择刘备,不带犹豫的,而且在投靠刘备之前,诸葛亮不出仕,宁愿隐居也不投靠其他人,庞统不同,最早是在家乡任职,应该是刘表手下,南郡之战后成为周瑜手下,周瑜去世后,庞统又想投靠孙权,结果不被认可,只能投靠刘备

庞统投靠主公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看中的,看不上自己,看书看不中的,同样看不中自己。因此庞统的职业观与诸葛亮比起来,就差了一大截了。

庞统这样的投靠对于刘备来说,肯定不会重视他,所以庞统投靠刘备之后,给了庞统一个耒阳县令的官职,耒阳县是桂阳郡下辖的县,刘备当时的有四个郡,每个郡下面大概有十几个县,像庞统这样的县令,刘备手下应该有四五十个人。

庞统

而且耒阳县是非常偏远的地区了,他的位置在今天的湖南衡阳市南边,在东汉末年,这里就是偏远地区,快要靠近交州了,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这明摆着就是刘备不重用庞统,故意让他当个偏远地区的县令。

刘备从公元201年来到荆州,到赤壁之战结束后的210年,已经9年了,荆州当地大大小小的豪族刘备几乎都认识了,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堂兄庞山民是诸葛亮的二姐夫,庞德公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是好友,刘备认识庞德公、司马徽和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庞统呢?再说了庞德公可是称赞庞统是南边士子中最有才华的人呢!

所以我认为刘备就是故意不重用庞统的,刘备看人并不差,他想以此考验庞统,因为庞统就算有才,也投靠过这么多的人,选择人才不光是才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忠诚、实际才能,结果庞统在当县令时政绩不佳被免官,刘备这个人最重视的不是名声和虚才,而是实际才能,就像蒋琬一样,刘备也曾经因为蒋琬政绩不佳大怒想杀死蒋琬,幸亏诸葛亮说情。

刘备与庞统入川

所以刘备重视的是实际才能,而庞统没有表现出来,之后,当鲁肃和诸葛亮知道庞统被免职后,都给刘备写信,说庞统非百里之才,而是待中、别驾那样的才能,有了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后,刘备才重视庞统,并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这可是刺史或者州牧的高级佐官,同时还赐给了庞统一个官职,就是与诸葛亮同样的官职:军师中郎将

那么问题来,刘备让诸葛亮和庞统担任同样的官职,那将来如何用此两人呢?或者说在刘备心目中,诸葛亮和庞统分别是怎么样的人才?

刘备之所以重用庞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诸葛亮和鲁肃的大力推荐。鲁肃是外人,诸葛亮是自己人,外人和自己人都说庞统有才能,那刘备也会相信庞统,会给庞统一个机会。

二是庞统必须是有真才实学。就算诸葛亮和鲁肃都推荐了庞统,如果庞统没有真才实学,到最后刘备还是不会重用,刘备总得考察庞统,一个连县令都做不好的人,就一定是人才吗?这需要考察。

刘备、诸葛亮与庞统

刘备让诸葛亮和庞统都担任同样的官职,也就是军师中郎将,这个官职是刘备发明的,而且是一个过渡性的官职,换句话说,也可以理解为考核性的官职,刘备是先考察两人,然后再根据特长分配职务。

刘备在受到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前,诸葛亮与庞统的考察结果应该出来了,诸葛亮的职责仍然是镇守后方,提供钱粮,并运输到前线,这个职责相当于刘邦手下萧何的职责,或者曹操手下荀彧的职责,而庞统当时跟随刘备一起入川作战,在刘备作战时为其出谋划策,这个职责相当于刘邦手下陈平的职责,或者曹操手下郭嘉和荀攸的职责

这个初步的考察应该是诸葛亮与庞统将来工作的分配,换句话说,诸葛亮在刘备眼中,应该是丞相或者尚书令的位置,将来要作为百官之首处理内政的,或者作为尚书台的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庞统将来应该是成为刘备的参谋长或者首席参谋,当然也能成为尚书台执政的官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地位肯定是不如诸葛亮的。

诸葛亮在刘备称帝后被任命为丞相

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庞统的功劳最大,法正的功能其次,可惜庞统战死在雒城,庞统不死的话,与法正是相似的,后来法正就代替了庞统的位置,刘备称汉中王后,汉正被任命为尚书令,从这个时候来看,诸葛亮铁定是丞相了,庞统如果活着最多也是尚书令。

刘备拿下益州后,很自然就要规划政权的各项基本职能,比如定都哪里?人员如何分配?荆州与益州之间如何联络的问题?

毫无疑问,刘备如果要建立政权,都城一定是在成都的益州,道理很简单,这里易守难攻,适合做都城,益州就是盆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岭,中间是平原,所谓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就是进出益州的路非常险要,这样的地方天生就是做都城的。

庞统最终却战死沙场

而荆州四通八达,处于战略要地,向北经过襄樊就进入中原,向南跨过长江,就到达洞庭湖平原,再往南,直到两广地区和南海,向西沿着长江进入益州,向东沿着长江到达江东六郡,起碰上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荆州才是魏、蜀、吴三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和前线重地,适合打仗而不适合当都城,所以诸葛亮才说荆州是四战之地,诸葛亮既然是刘备所选定的丞相人选,将来当然是要跟着刘备到成都履职的,就算庞统没有战死,诸葛亮仍然要调到成都来当丞相,这是不容怀疑的,诸葛亮进益州与庞统的死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庞统过早去世,才导致诸葛亮过早进入益州,另外,有诸葛亮在,庞统永远也不可能当上丞相。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刘备心里,丞相的第一人选应该是法正,其次是庞统,诸葛亮最后做了丞相,是因为法正和庞统不幸早世,刘备没得选。如果法正和庞统不死,诸葛亮或许要在荆州呆很长的时间,三国的命运或许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

综合《三国志》里刘备对法正、庞统和诸葛亮的态度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本分析不涉及《三国演义》的内容和倾向,如果按照小说的导向,法正和庞统谁也赶不上诸葛亮在刘备心里的地位。这里只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分析:

三人里,诸葛亮最早跟随刘备,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时,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其次是庞统,庞统是在刘备得到荆州后,先去投奔了周瑜,做了功曹,主要负责选拔官员,在东吴这一段时间,庞统和孙权的很多重要人物成为了朋友,如陆勣、顾劭、全琮等。

不知为何,庞统放弃了东吴,投奔了刘备。庞统在刘备那开始做了一个耒阳县令,结果没啥政绩,被免了官。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是个人才,当县令屈才了。鲁肃给对手推荐人才,可见是个光明磊落的人。

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刘备“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地位待遇一样。

第三,法正是在刘备入川时,背弃了刘璋,投靠刘备的。法正第一次见到刘备,是作为刘璋的使者,和刘备拉关系的,没想到,法正为刘备折服,法正心里起了另投明主的心思。

法正、庞统、诸葛亮三人在刘备的心里分量是不一样的:法正最重,庞统次之,最后诸葛亮。

214年刘备鸠占鹊巢,成功占领了益州。法正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蜀郡是刘备集团的大本营,所以蜀郡太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扬武将军掌征战。法正他手中的权力是实打实的,地位明显高于诸葛亮了。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汉末三国时,尚书台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下属有20多个部门,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是尚书令,号称宰相。

此时刘备还没登基呢,已经将法正提上了宰相的地位。蜀汉的护军将军是高级将军,掌管中级以上将领的考察和选拔。

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之高,给予的权力之大,法正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人。

再说庞统。刘备除了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之外,还有一个官职是诸葛亮没有的,叫治中从事。治中从事,为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管各个部门的文件往来。刘备这时的官职是左将军、领荆州牧,治所在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庞统相当于刘备的一秘,成为近臣、亲信。

此时诸葛亮并不在刘备的身边,而是在临烝(今湖南衡阳市),两地相距千里,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也是感情的杀手,异地恋分手多半是距离造成的。上位者肯定优先重用视野里的身边人,由此诸葛亮的权力、地位开始下降。

刘备和庞统亲近,其实还有二人性格相似的原因,庞统这个人不太顾忌礼法,例如他可以坐在地上和树上的长辈司马徽谈论一整天;刘备呢,“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二人为人的共同点就是不拘礼法,比较随意。人以类聚,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知己。刘备可以对庞统说心里话,

“我的仁义是对付曹操的手段,是装出来的。”

他对诸葛亮就不敢这么直白,而是将自己打扮成“为了恢复汉室江山”类似高大的语言。

如果不是庞统年战死在雒城,庞统一直会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陪伴在身边。

最后说一说诸葛亮,他成为蜀汉的丞相,说白了就是刘备别无选择。

诸葛亮跟了刘备16年,有10年是在后勤部门,他们的蜜月期只有在荆州一段时间,即207年至211年。

211年庞统跟从刘备进川,214年战死在雒城。这四年时间,庞统一直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陪伴在身边。

215年刘备占领益州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署”是暂任的意思。

刘备这个人权利欲太强,喜欢赤膊上阵,不给手下表现的机会。这一点孙权就比他强多了,孙权只是决定打不打,至于怎么打,大多数交给手下自己做主。

诸葛亮扮演的是后勤部长的角色,“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217年至219年,刘备率军平定汉中,随行的是谋主法正。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此时左将军府已经不存在了,诸葛亮的官职只剩下军师将军一职,在刘备集团的地位骤然下降。

这种状况在221年刘备称帝时才改变,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原因很简单,蜀汉政权此时已经没有可堪大用的人了,庞统在214年战死,法正病逝于220年。在世大臣中,有能力有忠心的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了。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就演义角度来分析,庞统不死,定会和刘备黄忠魏延等入川并留守西川,日后也将是他们加上法正为主力攻打汉中,从此刘备黄忠魏延马超庞统法正等为川军,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为荆州军。

诸葛亮留守荆州,荆州定不会失手,且和东吴关系也会比较好,届时川军由庞统为军师从汉中东出,荆州军由诸葛亮为军师从荆州北上。即使那时候川军依然碰到死守不出的司马懿毫无建树,那么荆州军必然会赢,因为无后顾之忧。

还有一点很重要,庞统不死,诸葛亮不会离开荆州,那么也不会有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刘备也不会倾巢而出打着报仇名义攻东吴然后全军覆没,使得刘备集团元气大损。

因此从演义角度看,庞统不死,极有可能刘备最终完成灭曹大业。

但从历史看,曹魏的综合国力(包括人口、税收、人才、土地、可动员之兵等等等等)远超刘备和孙权之和,综合国力才是提现国家是否强大的表现,而非一两个人所能左右的。所以从历史角度看,庞统不死,依然改变不了最后被曹魏灭掉的事实,无非是时间上往后拖了而已。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按照刘备入川时的安排,庞统跟随刘备夺取西川,如果成功了,很有可能在刘备称帝后,庞统也是丞相的人选。

张松以向曹操求救兵抵抗张鲁的理由,向曹操献西川地形图,打算把西川出卖给曹操,没料到曹操已经不是从前的曹操,狂妄自大,羞辱了张松,张松一气之下,决定绕道刘备驻扎的荆州探一下虚实。

刘备早知张松去见曹操的目的,知道张松身上有西川地形图,但他假装不知道,只是对张松十分尊重,表现的十分亲热,将要分别的时候,刘备拉住张松的手,难舍难分,凄然泪下,把张松感动的也差点落下泪来,心想:刘备如此仁义,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舍弃他呢,于是把西川的地形图献给刘备,约请刘备入川,自己愿做内应,帮助刘备取代刘璋为西川之主。

张松回到益州后,开始为刘备入川运作,他联系了法正,孟达,第二天上朝时对刘璋说:“曹操和汉中的张鲁都有进犯西川之意,”刘璋慌了说:“这该怎么办,”张松说:“荆州的刘备和主公你是汉氏宗亲,是兄弟,可以让刘备入川帮你守西川,曹操,张鲁就不敢进犯了,”刘璋听了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决意请刘备进川。他派法正带了自己的书信去荆州联系刘备。

法正见到刘备后说明来意,劝刘备为了霸业入川后,趁机取代刘璋,刘备送走法正后,庞统来见刘备,他对刘备说:“荆州东边是孙权,北边是曹操,难有大的发展,益州人口百万,地大物博可以帮助你成就大业,现在有张松,法正做内应,正是夺取益州的好机会,”刘备因为觉得夺同宗的基业有些不仁义,还在犹豫不决,庞统说:“非常时期不能按常理考虑,你要不取益州,也会被别人攻占。”刘备恍然大悟。庞统在入川这件事上是非常积极的,他想为刘备夺取西川立下第一功。

刘备请来诸葛亮,一起商量去西川的事,当时荆州是刘备唯一的立足之地,是刘备的老家必须有人看着,于是刘备决定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刘备亲率人马,任命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刘封,关平等为大将去谋取西川。

总结:庞统对于取西川是非常积极的,刘备也把这次的行动交给了庞统,任命庞统为军师,按照刘备这样的部署,如果没有意外,庞统协助刘备夺取了西川,那功劳就非常大了,做丞相是有很大希望的,诸葛亮也就和关羽一起守荆州,以图发展了。

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庞统不死的话,对刘备集团乃至整个蜀国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如果还活着,可以协助关羽镇守荆州、防御吕蒙的进攻,能不能取代诸葛亮当丞相很难说,但至少能够帮助大将关羽应付孙权和曹操。

庞统与诸葛亮都是刘备麾下的“军事中郎将”,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战死在益州境内。

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离开大本营荆州,去益州帮助同宗的远房亲戚刘璋一起对抗汉中军阀张鲁。

出发前,刘备的谋士庞统等人劝说刘备趁机夺取益州,刘备于是留下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等人镇守荆州大本营,自己则与庞统、黄忠等人率领3万大军浩浩荡荡入川。

可是,刘备进入益州后不久就和刘璋撕破了脸,说好的盟友变成了死敌关系。刘备在益州境内不断攻城掠地,而刘璋则坚守各个关口,想困死刘备。危急时刻,庞统提出了进攻成都的险招。

刘备军队的战斗力虽然高,但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所以处境非常危险。

东汉建安19年(214年),深感吃力的刘备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协助自己,独留大量关羽镇守荆州。这样一来,刘备的主力军团悉数进入川中作战,只留下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独自面对东面的孙权、北面的曹操这两方势力。

诸葛亮等人的军队还没有与刘备、庞统成功会师,庞统就在进攻雒城时因为中箭死去。庞统去世时的地位与诸葛亮基本相当,都在刘备麾下担任“军师中郎将”这样的职务。可见,庞统的能力与诸葛亮差别不大。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以诸葛亮为丞相。如果那时庞统还在,至少也会是仅次于诸葛亮的重臣。

庞统如果不死,至少还有机会协助大将关羽镇守荆州

公元214年,庞统战死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才平定了益州。不过,由于刘备集团的主力文武班子全部入川,所以荆州的实力也大为削弱,关羽一个人难以应付复杂的局势。

就在庞统死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14年左右,孙权趁刘备攻下益州,立刻派人偷袭荆州。吕蒙、鲁肃、甘宁等人从关羽手中攻下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

刘备虽然想与孙权决战,但是又面临汉中曹操的威胁,显得分身乏力,不得不与孙权平分了荆州。

经过好几轮讨价还价,荆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划归刘备,长沙郡、桂阳郡、江夏郡归孙权,史称湘水划界事件。刘备以平分荆州的代价,暂时稳住了孙权集团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破曹操,同年关羽也在荆州一带发动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留部下傅士仁、糜芳等人镇守荆州大本营南郡,结果这两人全部投降孙权。

庞统不死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调回荆州支援关羽。如果刘备与诸葛亮经营益州,留下庞统来辅佐关羽的话,刘备还能守住剩下半个荆州。

襄樊之战失败后,由于关羽在荆州孤立无援,再加上部下糜芳、潘浚等人叛变投敌,所以在曹操与孙权的联手夹击下,兵败被杀,刘备集团也彻底失去荆州。

因此,庞统的死亡对刘备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是损失了重要的谋士,第二是削弱了荆州的防御力量。经过这次重大变故之后,刘备集团的实力遭到重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