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谁最会用人?

曹操

三国时期,谁最会用人?

谢谢邀请!三国时期曹刘孙都是用人高手。题目中有一个“最”字限制,这就要优中选优了,我认为最会用人的人当选孙权。孙策去世时,孙权年轻,从哥哥手中接过政权,此时的东吴,已是处在危难之中。孙权不仅在多次危难之中能把政权保住,而且还建立了吴国,巩固了政权,还是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国家,这与孙权的用人有直接关系。曹操讨伐东吴,不少人吓破了胆,主张投降,而孙权任用周瑜为大都督,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挽救了东吴。周瑜死后,信任鲁肃、吕蒙,战胜关羽,夺回了荆州。刘备伐吴,国家危在旦夕,在这危急关头,孙权大胆任用年轻将领陆逊,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使东吴政权又一次挽救下来。这些事例都是东吴政权处在困难的时候,孙权能在三个政权之间周旋,特别是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在危机的关头,化险为夷。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孙权很会用人。

三国时期,谁最会用人?

曹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拘小节。所以,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为统一北方,雄霸中原,取代汉王朝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

三国时期,谁最会用人?

三国时期,我认为刘备最会用人。

刘备出身布衣贩鞋为生,白手起家,最后成就一番帝王事业与他会用人是分不开的。

一,刘备善于发现人才。在市井中发现关羽,张飞两员大将,这种眼力非凡,又从公孙瓒处挖来大将赵云,组成武将班底。迎娶糜氏兄弟的妹妹,获得糜氏财团的资金支持。创建了创业初期的团队。

二,刘备尊重人才,三顾茅芦请出卧龙诸葛亮。在刘备屡战屡败之经过徐庶指点,放下身架,前往深山老林躬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三顾茅芦的故事妇孺皆知。利用诸葛亮与东吴结盟,赤壁之战大胜曹操。

三,刘备收复荆襄四郡之后,南下收复大将黄忠,魏延。诸葛亮要斩魏延,刘备力保,后来魏延成长成蜀中大将。之后又将凤雏庞统收归帐下,为入川做好了准备。

四,刘备夺取益州后,收复大将马超,李严蒋婉法正等大批刘璋旧臣,稳定西川局面,用魏延镇守汉中十年不失。

经过几十年奋斗,刘备转战全国东西南北,创立蜀国基业,完成了从布衣到皇帝的华丽转变,因此刘备是三国时期最会用人的。

三国时期,谁最会用人?

三国时期的曹刘孙都会用人,究竟谁最会用人呢?这就要取决于他们对人才的取向,和人员的流动来进行分析。如果说孙权最会用人,那么,才华横溢而又满腹经纶的庞统投靠他,怎么不被重视?庞统号称凤雏,“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可得天下呀。

其实,孙权行政能力强,但对军事却一窍不通,带兵打仗更是外行。所以,孙策在临死前嘱咐他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是,刘备用潘溶,潘溶投降,潘溶到了孙权手下却混得风生水起,官至太常。这说明孙刘在用人方面各有所长。

如果说刘备不会用人,为何拒袁绍、弃公孙瓒的赵云又怎会死心塌地的跟随他呢?还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这说明刘备还是很会笼络人心的。

而对于曹操来说,罗贯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大相径庭,而我却认为曹操性格有两面性:“超世豪杰,乱世奸雄”。所以说,我认为三国时期最会用人的是曹操,曹操用人标准是任人唯才不唯德,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三教九流,都会委以重任,使其发挥到极至。

对于这些人才,无论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刘晔等谋臣,还是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夏侯惇等武将,只要是有才能,即使深仇大恨,即使曾经背叛,即使人品有问题,他都不作计较仍能用之,真所谓广纳贤才、唯人是用。曹操驾驭这些素质良莠不齐、能力非凡的人得心应手,除袁绍、斩吕布,迅速平定并统治了北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曹操在用人方面比刘备孙权更胜一筹。

三国时期,谁最会用人?

”当子应如孙仲谋"。曹孟德说的。孙权在孙策之后主持江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能成为一方诸侯,可见其的用人能力。孙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修养,在三国里可谓一无是处,凭什么他能成就一方霸业?就是用人方面吧,他把军事和政治决策重权放手给部下,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三国前期的孙权是纨绔子弟一个,靠父兄为他打下江山之后完成了人才智囊的积累。赤壁之战时周瑜主战,主管军事指挥,而张昭主降,主管着内政和后勤补给,本来双方意见不合是很难统一行动的,可在确定战略目标后都能抛弃政治主张同心协力,可见孙仲谋的用人能力。

周瑜是孙策的智囊,赤壁之战后孙权基本把江东的兵权交付与他,并配合周公瑾的所有军事行动使东吴不断扩张,难道就不怕周瑜造反?那可是关乎身家性命的事。这就得靠孙权如何用人了。

之后周公瑾举荐鲁肃,鲁肃荐吕蒙,吕蒙荐陆逊。乱世当中,自己没有能力,依靠什么保护祖业?孙权就是依靠会用人确保自己的根基几十年安然无恙。

所以我认为孙权是三国最会用人的。特别是在吴国最危难的时候,大胆启用当时毫无名气的陆逊打败蜀军,那得是对人才多么的信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