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真的是曹操退兵的意图吗?杨修会不会领悟错了?

杨修很有才学,有谋略,又很聪明,可是聪明的有些过头了,既然猜破了曹操的心思,私自下令退兵,这可是犯了曹操的大嫉...所以必须杀

鸡肋真的是曹操退兵的意图吗?杨修会不会领悟错了?

曹操杀杨修,虽然确实因为杨修卖弄聪明,但是“鸡肋”问题上,感觉杨修还真是太断章取义了。

《三国演义》里写到,【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这个时候的曹操完全是犹豫不定,并没想好到底该怎么做。而杨修借“鸡肋”发挥,相当于“预言”曹操败绩,这是非常讨厌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Halfway effect——半途效应,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杨修的做法,恰恰暗合了这个心理学效应,他的借题发挥,彻底扰乱了曹操策略方向,从这一层面来说,杨修该对曹军后来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杨修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没有他这一闹,以曹操的老谋深算来说,一定不会仓促出战,那就未必惨败。

这样说来,其实杨修这个东西真的领悟错了。他以他的小聪明破坏了主将的策略状态,硬是把自己的负面心理加诸主帅。

按杨修所说,“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但是杨修对于军事学基本上就是个废物,他的话怎么可信呢?历史上的杨修也是以处理政务为能,对军事学,攻杀战守逗引埋伏这些事他全然不懂。他不晓得在僵持中寻找战机的价值,所以他对“鸡肋”的解释根本是混蛋逻辑。

当时的曹操还没有从前期挫折中完全恢复,如果是个聪明的谋士,就该给曹操时间,让其恢复平静。而杨修却自导自演了一出惑乱军心的戏码,结果,诸葛亮的计谋没能剿灭曹操,反倒是这个猪队友把曹操坑得七荤八素。

曹操不懂心理学,所以将杨修斩首。曹操若是懂心理学,应该将杨修剁成肉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