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件小事的,对吗?

不对,领导做事情是追求结果的,要什么结果,做什么事情!至于考勤这事,吩咐下属操作,自已遥控就好了!

公司曾经就处理过一个事情,因为公司组织架构变更,需要裁掉一个总监,但,这个总监工作上真的是没话说,要是辞退他,法律上说不过去,道理上也无说不过去,而且还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影响。

但是,这个总监有个问题,平时偶尔不来公司,并习惯口头交代说外出办事,所以,考勤上总显示缺卡或旷工。一个月三五次的情况太多了!

于是,公司抓住这个直接将员工辞退,后来考虑整个部门的减员,在离职证明上并没有写辞退的字眼。前提是让他对整个部门的裁员起到帮助。

对领导来说,事情没有大小,只有该不该做如果领导真的直接操刀考勤,在他看来也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之一,这正反映了其有一定的管理水平

【总结】

排除特定工作目标,如果一个领导每天就关注考勤和纪律,那的确不配当领导。

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件小事的,对吗?

我做过“领导”,也做过人力资源总监,抓劳动纪律,要看带什么队伍。这句话,应该这么说,真正有水平的领导,知道哪些岗位要抓劳动纪律,哪些岗位放宽劳动纪律,这才是真正有水平。

就比如,我们公司吧。反正,我对销售人员等弹性工作时间的人,重点抓绩效,基本不抓劳动纪律,甚至鼓励他们不要做坐商要当行商,赶他们出去跑市场跑客户。对行政后勤等服务型岗位人员,一定要强调劳动纪律的,对生产线、服务窗口型、行政管理型人员,必须严格抓劳动纪律。

有人会反驳,作为领导,不应该激发内心动力嘛?让他们自发自觉地加班加点,还用抓劳动纪律吗?甚至可以举一些反例,比如某知名公司可以带狗上班,等等。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公司都是脑力创新型的,你带狗上班可以,但是你不创造效益不行。天下,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必须要有一种,要么付出时间,要么付出智慧和效益。

特别强调,任何领导,都要抓行政管理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劳动纪律,因为你们就是为其他人提供支撑服务的。你的办公位上,你的窗口上,不准时开工,别人都等你吗?

所谓的,工作自由,这是一个伪命题。鸡汤文不可信。抓劳动纪律,只是一项制度,一项手段,这是底线。高线,当然是激发人员的内生动力,劳动纪律不代表效率,也不代表态度,在抓劳动纪律的基础上,还要靠利益激励和考核,激发人员的积极性。这是一项永恒的主题,单说几句鸡汤文,是绝对不能应对所有职场问题的。

【注】职场火锅,二十年企业高管,经历丰富,阅人无数。欢迎你到职场火锅主页付费问答或私信入口,与火锅哥一对一进行专业而深度地交流吧。

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件小事的,对吗?

#头条职场说#一个单位的工作纪律,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体现一个单位的工作作风,代表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迟到早退这些事,表面上是些小事,但如果长期不管,不加以认真整顿,职工纪律散漫、松松垮垮、得过且过,致使单位没有好的风气,就形不成团队的战斗力,也干不出什么出色的业绩。因此,一个真正有水平的领导,不是不管迟到早退这些小事,而是要把抓纪律作风作为打造好的团队、营造好的氛围、推动事业发展的大事来抓,从一开始就要严格管理、养成习惯、夯实基础。

但是,作为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管纪律既要常管、严管,也要会管、善管,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管纪律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一是强化团队管理。一个单位的管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要善于发挥团队管理的作用。抓纪律管理更应如此,作为领导班子有分管纪律的领导,中层机构有管纪律的职能部门,每个中层部门有部门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层层抓好管理落实。充分发挥团队的管理作用,不仅能够分散管理的压力、增加管理的合力,还避免了领导事无巨细、事必亲躬,各种矛盾焦点集中在一人身上,让领导成天纠缠于繁杂事务中,不能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

二是善用制度管理。管理要多用制度管人,弱化以人管人。以人管人容易增加管理的随意性、不确定性,也不容易达到善管良治。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正确的奖惩措施,对遵守纪律者该奖的奖,对违反纪律者该罚的罚,切实做到奖惩分明、松紧有度、管理规范。建立了制度重点不能只是挂在墙上、印在文件上、说在口头上,还要组织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认真抓好落实,才能达到制度管人的良好效果。

三是推动自我管理。一个单位相信正气永远是主流,绝大多数职工都反对歪风邪气,因此要引导职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注意发挥工会、职代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树立文明风尚,同时可以采取在职工中聘请纪律巡查员、作风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纪律日常监督管理,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是运用科学管理。抓迟到早退等纪律管理,涉及到一些技术细节,需要发挥职工集体智慧,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采取一些新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如考勤机、打卡机、指纹考勤、签到公示等,但是采取刚性约束措施时,要注意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把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征求职工意见,防止引发逆反心理,激化职工不满情绪,致使管理陷入僵局。

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件小事的,对吗?

对这样的事我深有感触。曾经我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女性,她把管理家庭的方法用到了部门里。实话实说,这位女上司确实是个爱操心的人,嘴巴也爱说,整天不是说办公室卫生清洁度不够,就是说下班后,不能穿着工作服回家等等。简直是事无巨细,把我们部门里的几十号人当作了她的老公和孩子来管理。听说,她在家里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主,她的老公和孩子也唯她马首是瞻,非常听她的话。因为,她的级别高,也是家里最能挣钱的人,有底气,说话也管用。

然而,我们部门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研发部门,别小看我们部门里的人,高学历有本事的大神一抓一大把。有些同事在整个企业里都是响当当的技术专家,在企业老总的眼睛里他们都是些宝贝疙瘩,因为这些人都是企业技术研发的顶梁柱。而且由于工作性质,部门里经常围绕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或者有那么一天,突然一个大神脑洞大开,提供给同事们线索,让大家聚在一起研究讨论,这些都是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每当这时候,加班加点就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偶尔大家情绪高涨,围绕课题可以讨论到深夜,甚至忘记了吃饭和休息。往往这个时候,也是最能出成绩的时刻,因为同事们都是心甘情愿地留下来解决难题的,所以说,主动永远比被动效率高。

因此,前几任上司,深知我们这个部门的工作性质,所以在一些劳动纪律上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上司们也知道,部门里的职员也没有过多的计较什么加班费或加班补休之类的事情,假如在攻关的节骨眼上,上司如果想让大神们补休几天,大神们还不干呢,因为谁都不想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旁落他人。当然,大神们也不是没有私心,在相对轻松的工作阶段,他们也会找各种借口,请个小假,办点私事,而且还不想被扣奖金。有时候,他们也会因各种原因迟到早退,这在我们部门里都不是什么秘密。

然而,自从这个女上司到我们部门就任以来,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位女上司确实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在像我们这样以重工业生产为主,男人占绝大多数的企业里,作为女性能从基层一步一步地被提拔上来,本身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且,女上司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她也不是以什么业务专长著称,而是以管理严格为步步高升的资本。女上司虽然不懂业务,但要论管理起人来,那真可谓是锋芒毕露。

她来到部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劳动纪律。而且从上下班签到开始,她严格要求的就是上午、下午两次上班、两次下班总共要签四次到,如果谁漏签、迟签一次,当事人都要被罚款五十元。有一年冬天,前夜天降大雪,次日一早,同事们上班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上工具到卫生承包区清扫积雪,有些粗心的同事一扫雪,就把签到的事情给忘到脑后了。按常理,因为是特殊原因,人也确实没有迟到,像这样的事情补签一下就行了。可是,在女上司那里就是过不去,她仍然不依不饶的按制度扣罚了几个当事人的奖金。当事人心中不服,就与女上司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说她是为了签到而签到,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对此,我也深有感触,因为当时我负责部门里的绩效考核,如果女上司如果那天有事晚来一会儿,或者是早走一会儿,她就会吩咐我,帮她把到签上。从这件小事上,我也感到女上司真的是太看重形式上的东西了,而且还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像签到这样的小事,自从女上司来了我们部门之后,渐渐地多了起来,比如说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本来由保洁公司负责,她来以后,就不让保洁公司干了,让我们分块承包,还美其明曰节约开支。而且她跟她上级的脚步非常及时,无论上级部门开个什么务虚会、谈理想的会,她都要组织我们开会传达,有样学样,一刻也不会耽误,非常及时也非常频繁,这些都占用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而恰恰相反的是,她很少会组织专业研讨的会议。

经她这么一整顿,大神们主动留下来加班的事情越来越少,出成果的脚步也慢了下来,有些人就向她提建议,能不能少做一些面子上的事情,把我们的业务好好促进一下。但她严抓管理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她常说:成果可以少出,但人人都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先做人后做事。乍一听,她说的话也没有什么毛病,作为企业的人就要遵守企业的规矩,这是谁都懂的道理。但是,作为一个科研部门你能不能出成果,女上司倒不在乎,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后来,我们部门里的大神们调离的调离,离职的离职,他们发出的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不想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浪费在打扫卫生、务虚再务虚的无聊时光里。也许是看到我们部门里不正常的变化,上级部门一纸调令把女上司调整走了。就是在临走时,女上司还不忘记给我们开了一个会:她自己把上级的调令给我们传达了一遍。尤其是她着重强调:她是另有任用。看来,又不知哪个单位,又要开始严抓劳动纪律和签到了。

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件小事的,对吗?

我刚当上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时候,非常想把单位搞好。但是我发现,单位的员工上班纪律松松散散,上班迟到早退非常严重。

怎么办?我上班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抓纪律,要求所有员工每天上班都要签到。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有的人签到了,人就溜了,连个人影都不见。

我召开班子会,商量如何加强上班纪律。

这时,有个副职指出,有些单位安装指纹机,用指纹签到,上班打指纹,下班也打指纹,这样就不会有提前下班了,建议我也装个指纹机。

我采纳了副职的建议,安装了指纹机。

这回,上班是正常了,不再有人迟到和早退。但是,我们的志书、年鉴、地情书、地情网等各项工作,不仅没有推进,反而越来越滞后了!而水电费、电话费等却飙升,特别是水电费,差不多翻了一倍。我观察发现,这是由于有的人心里有气故意为之,清爽的秋天里开着空调,然后穿着秋衣,你说可笑不可笑?

我了解了一下,原来大家对这样的上班考勤制度非常的不满。他们编写志书,有些是在家都可以编的,有些必须到单位去采访、要数据,有些需要去调研。所以,把他们限制在办公室里,他们心里很不好受,所以就以各种各样的抵触情绪来对待,有的上班不做工,有的磨洋工,有的故意开着空调浪费能源……

我记得白岩松曾经说过: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是走下坡路。我感到我们方志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我想,也许是我的管理理念出现了问题。我把抓上班纪律当作主要管理手段,而忘记了人是有社会性的,你管得太严,你不信任他们,他们是不会自动自发地工作、真心实意地工作的。

这种把上班纪律等小事来抓的管理,是过程管理,就是对整个上班的过程进行监控。这种管理办法,并没有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反而给他们带来了反抗情绪。

我想,我得转换思想,把过程管理改为目标管理

什么是目标管理?就是你工作的过程就如一个黑匣子,你在什么时候干活,在什么地方干活,干了多少活,我不管,我只要你完成工作目标给我就行。这种理念,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和单位采用,在国外也有,叫做“SOHO",英语就叫做“Small Office,Home Office",也叫居家办公。

我的操作是这样的:

年初的时候,给每个员工定了工作量,然后要求每天都来上班签到,签到后你爱在办公室工作就在办公室工作,不爱在办公室工作你去哪儿都行。但是,每周星期一,一定要汇报上一周的工作情况、进度和本周工作打算。每年的九月,一定要把所需要的材料写完成。

这样,每年方志办的工作就推进得非常顺利,而且大大节约了单位的电费、水费等,连办公室用品都少了很多,员工们对领导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所以,从我的经验来看,一个单位的大领导,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去抓工作纪律、迟到早退这种事的。当然,单位不同,性质不一样,也有些单位必须考勤。但是,像我们方志办这种可以弹性上班的单位一样,只要你完成工作目标,不管你在哪里做,就算你在厕所里面完成,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一个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件小事的,对吗?

谢邀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面对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不想说得太多的议论。我只讲几个我经历过的事例来进行回答,看能不能从中领悟到点什么?我曾经经历了国企的改制前与后。

1、国有企业改制前

我曾任一名企业的车间主任,我车间处于生产流程的前端,为了满足后续工段的生产,我们时常会加班加点,且加班加点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只要通知加班,没有一个员工会去找理由推脱或带有任何情绪(加班加点是没有加班费的,只有加班生活补贴),确保了工厂整个工作流程的畅通。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想是哪里来的动力使员工任劳任怨不分时间的工作呢?是不是所有的员工思想境界都那么高尚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是我们车间的时间交给了员工管理,车间不管时间,车间也就不直接的抓纪律;当然也就不管迟到早退这种小事。那么车间管什么呢?车间只管思想与生产任务、任务质量以及任务进度。也就是说,只要下道工序的需要,就是对我们车间每个员工的命令,我车间员工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确保。在这种管理思路下,我车间从从没有得过先进,到连续三年的先进车间;我车间的生产任务月月提前完成,且产品质量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车间每月在备好下月生产材料后,会从25号提前放假休息,一直休息到下一个月3号上班。我在三年的车间主任位置就如此的运行了三年。在此我想问问大家:我们抓了纪律没有?

2、国有企业改制后

由于环境的改变,虽说员工已经拥有了股份,公司的老板则由公有领导变成了私人老板。私人老板怎么能够容易纪律涣散的员工队伍的存在呢?于是,就作出了抓纪律,管考勤的决定。

当时学着外资或合资企业,在门卫设立一个打卡点进出门进行考核。我记得第一个采用的是机械钟表纸质式的打卡机,打着打着,大量的代打卡现象出现了。领导发现后,这怎么可以?为了杜绝带打卡现象,市场也很配合,出现了一种指纹智能打卡机。通过指纹打卡,还真的杜绝了代打卡现象。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任务总是难得以按时完成,经过调查,分析出来的主要原因是串岗和出勤不出力等现象引起的。于是领导们又开始了开会研究。这又如何是好呢?想来想去,还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增添保安人员,由保安人员组织一个像“宪兵”性质的组织,进入生产车间巡查,直接对公司办公室负责,主要任务是巡查脱岗人员。发现后,或就会询问车间主任员工的去向或直接向办公室领导回报。这下车间的回答就热闹了,有上厕所拉肚子的;有上技术工艺部门解决技术问题的;有到质量部门研究质量问题的;也有到仓库领取材料与工具的。时间一长车间主任把这些“宪兵”一招呼,一打发。也许“宪兵”也就给出的报告都是“平安无事啰”,而工作任务照旧完成得不够理想。

综上所述,劳动纪律其实都写进了员工手册。是直接抓或管好呢?还是间接的调整心态,在工作流程的设计中考量进去好呢?这就是一个管理技巧与管理艺术的问题。在职场中,首先你要明确抓与管的目的是什么?最求表面风采?还是求实际的利益得失?我觉得应该还是着重于利益得失(包含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抓与管在素养达不到的情况下,只会越抓越管越乱;只有在自律的情况下,纪律与迟到早退才会杜绝。自律了也就用不着强调“抓与管”了。关键是如何使员工形成“自律”,我们的领导应该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故有水平的领导都不会去抓纪律和抓迟到早退这种小事。你说呢?

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指正。我是【昔日的港湾】职场领域创作者,有对我观点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我或在下面留言点评。谢谢大家!

挡不住的高大
  • 照片来自于手机自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