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给下属签但他们又没出力,相当于把提成直接给他,怎样沟通才能拿回大部分的提成?
朋友在互联网公司,是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的,销售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个是电话销售的方式,这个团队有20余人。
据说,他们对新招聘的销售人员都有一个潜规则,因为新人第一个月都是需要老员工带的,一般是经理直接带,第一个月新员工产生的业绩的提成,新员工全部不得享受,开始的时候是给到经理,后来经理觉得不好,所以,就根据部门情况安排给部门的其他员工。
因为这样的安排,整个部门的气氛也非常好,大家都乐于帮助新员工,因为经理说不定就将新员工签单的提成给到你了呢!
我觉得你和这个经理的想法有一致的地方,但是这个经理的思路可能比你宽一些,因为他知道笼络团队,其实就是管理团队。
管理者想着向员工要提成,这个思路本来就不对,况且,这个可不是沟通的问题,这个是在犯规,严重点可以说是违法,不正当得利。作为经理,帮助员工是义务,千万不要和员工争利。你拿的是整个部门的总提成,你再拿其他提成,与员工争利,总归是不好,尽管看上去合情合理。
另外,从帮助的角度来看,你帮助员工一次两次没有问题,当你的帮助成为常态的时候,在当事人员工看来,不再认为你是在帮他,而是进一步认为,那是他应得的。
人,就是这样,到时候,你如何说的清楚,只要与客户的合同上有员工的名字,这个单的提成就是员工的,提成就是员工的。这个时候成了你作为经理在犯规,员工可以反过来咬你一口。
农夫与蛇的故事就会再次上演。
如果你一定要要回大部分的提成,这个可不是沟通的问题,这个是你和员工已经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你得持续付出行动。同时,你将失去作为经理这个管理者应有的更大的利益,所谓因小失大。如果你觉得你自己帮员工签单,员工拿100%提成,觉得自己亏大了,那你就是在放下作为经理的权威,和员工在一个等级话事。
你要达成要回大部分提成的愿望,你就必须不间断地付出,不简单地为员工签单,哪怕员工不遵守纪律,迟到,请假甚至旷工,你也不能够对他怎样。因为目前的你,在他面前就是个员工,甚至是为他打工的员工。
恭喜你,你获得了签单的提成,但是你失去的是整个部门其他员工的信任,因为你没有将经理真正的职责担负好。你在管理方面是缺失的。
这样的因小失大,恐怕不久的将来,你的经理职位都难保,如你所愿,你可能真的要做回员工了。
【写在最后】职场就是职场,你是什么角色,就要担负起什么角色的职责,可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给下属签但他们又没出力,相当于把提成直接给他,怎样沟通才能拿回大部分的提成?
这个问题要看经理的格局了,这种事过去我也遇到过,初初开辟市场时,作为经理开辟了很多客户(我做休闲食品的,以终端为主,那些小卖部,小超市,网吧啊之类的),天天都会有,但所有供货提成都给了区域负责的业务员。我要的是完成公司的总销售任务。到了后面产品在市场有了知名度,再进一些中型超市或大超市,会产生费用,这个时候业务怕亏本(因为款项会月结或批接,我们都是现金交易,一般店都是现接款项),那么经理就直接接手,把提成多的留下来(供货还是区域负责业务供货,业务提成提供点够就照给,点数不够就告诉业务要截流两个点来支付费用)当然堆头费,进场费由公司出。其实除了大宗交易提成高的那种,一般经理不会去在意某一单的提成(你底下人知道了会和你离心,公司知道了也会怀疑你私底下不知道干了多少这事)其实两边不讨好。我们公司也是经理没有提成,只有工资和超额奖和年终奖,业务没有年终奖金。算起来公司有不少业务工资收益比经理高。
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给下属签但他们又没出力,相当于把提成直接给他,怎样沟通才能拿回大部分的提成?
这个是公司的制度有问题,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建议找公司高层沟通,晋升机制没有设计好,经理没有签单提成,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经理业绩私下挂在业务员那里,会导致团队合作出现问题,第二、经理也没有动力签单了,对于客户成交率会低,所以最好的问题是找公司高层沟通,重新设计晋升机制通道。我是@馨韵的一路上 ,如果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的话,记得关注我,@馨韵的一路上 期待你的参与,谢谢!
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给下属签但他们又没出力,相当于把提成直接给他,怎样沟通才能拿回大部分的提成?
你可能是个合格的业务员,但是你并不适合做管理岗位,从你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业务团队的leader,要把握团队的大方向,培养业务员,对整个团队的业绩负责。你只会自己做业务,并不会管人或者带人。所以,建议你把经理辞了,还是去做业务员吧。在我公司如果有这样的经理,我会直接劝退他。。
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给下属签但他们又没出力,相当于把提成直接给他,怎样沟通才能拿回大部分的提成?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客户资源都是公司的,应该废除提成制,这样就不会出现销售人员单打独斗甚至相互争单的情况,也不会出现销售经理跟下面的业务员抢单的情况。
那签了单,产生了收益应该怎么分配呢?很简单,拿出一个奖金盘子,然后按照贡献度进行分配。或者,经理只对团队业绩目标负责,不对个人销售目标负责。
像题目中所说的问题,很容易让人左右为难。
第一、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可能是避免经理跟下属抢单的情况。像《安家》里的房似锦,抢了王子健的单,就引发了很大争议。其实这除了人品问题,更重要的是分配制度上存在问题,如果这个单被门店经理抢了不算自己头上,那抢了也没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理论上,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好像规避了跟下属抢单的现象,但往往却打击了经理签单和开发客户的积极性,这样一来,经理手上真的有资源,也不愿意轻易献出来,这样就不能把销售业务最大化。
那怎样让经理也能赚钱并且主动献出资源呢?后面我告诉大家方法。
第二、经理要梳理清楚团队和个人的关系,不要跟下属争利。如果经理认为自己不能签单,给下属签单拿提成,自己吃了亏的话,因此而不愿意拿出客户资源的话,那该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跟熟悉的下属商量好,由下属签单,然后两个人相互勾兑和分成?
看上去,好像这个做法是“双赢”,但实际上这样做也有毛病,一是拿不得桌面上来,公司可能并不提倡这样做;二是上下级之间容易扯皮,甚至产生不信任,长期合作难免疙疙瘩瘩。
那怎么解决才能既让经理满意,又让下属满意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我提供两种思路:
第一种、经理给下面的人签单,提成按比例分配,比方说经理占30%,下属占70%。毕竟经理还要承担销售管理职能,不是专门做客户的,不应该享有全部提成。
第二种、经理不拿任何提成,但是拿团队目标奖金,如果团队完成了整体目标,要给与比提成更高的奖金激励。如果经理自己不能签单拿提成,又不能享有奖金分配,那这个对经理肯定没有积极性。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最好就是废除提成制,采用项目奖金制,可能对发挥团队作用更有利。
你觉得呢?
作者: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关注我了解更多!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给下属签但他们又没出力,相当于把提成直接给他,怎样沟通才能拿回大部分的提成?
【之舟职读】观点:
不建议你考虑如何拿回提成的问题,因为你这样做,属于暗箱操作,不但违反了公司规定,而且对团队的团结还会造成很大伤害。
公司为什么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是有其管理目的的,如果你没弄清背后的管理逻辑,你就犯了职场大忌。①公司规定经理不能自己签单,是为了防止内部抢单事件发生。
作为部门经理,知识、技能、思维、格局应该比普通销售人员高。你直接参与抢单或者间接参与抢单,都会打击员工对公司规章制度的信任和对你的信任;即使你真没抢单,但难免下属们犯小嘀咕,怀疑别人单被你拿了,你总不能挨个解释吧。
企业最大的危机,往往就是管理人员带头抢山头、和下属争利益,最终会在内部形成诸多派系,不但影响团结,还为企业埋下了管理隐患。
②经理不能抢单,是因为在公司内经理和普通销售员定位不同。
不论在任何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企业的顶梁柱,对企业的忠诚度比普通员工高。
普通销售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个人销售业绩,而部门经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核心工作是带领全体成员完成KPI。
管理是什么?
管,就是控制,控制目标、控制流程、控制员工活动,你连控制自己的欲望都控制不了,怎么控制目标、流程和员工活动;理,就是协调,当内部发生矛盾时,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让事情顺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总而言之,管理其实质是一项借用他人之力完成目标的活动。
如果你参与抢单或者被认为参与抢单,自身都不能置身事外,肯定是管理不了一个团队的,也没法带领团队完成业绩目标。
③销售部门经理的薪酬构成往往是与部门业绩挂钩的,也就是说,你的薪酬部分里本就包含了业绩提成。
销售经理的岗位价值本身就决定了其底薪比普通销售员高,在很多公司的薪酬设计里,销售经理的绩效都是和销售业绩挂钩的,以体现薪酬的激励性和公平性。
如果作为部门经理参与了签单再提成,在公司没有激励这样做的情况下,无疑破坏了这种公平性。从这一点来说,也不建议题主所考虑的方法。
那么,如何操作才能既不让业绩流失,又可以通过创造直接业绩这种方式在团队建立威信,从而更好管理团队呢?方法一:可以在团队里建立一种制度或者机制,你拿下的销售单,分配给其他人,但是不参与提成,最好是选择新入的员工或者完成业绩有困难的员工。
通过这种方式,既不违反公司规定,又增强团队粘性,促进团队业绩的完成,从而不至于影响你的个人薪酬。
方法二:公司层面可以考虑建立新的大客户管理部之类的部门,将经理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销售业绩单独划入 ,执行单独核算提成,可以避免经理参与抢单事件的发生。
小结公司规定销售经理不能参与签单或者抢单,不仅仅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需要,对于管理者也有必要深刻认识到背后的管理逻辑,更要必要采用合理手段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之间的关系。
我是@之舟职读,致力于职场有价值思维、知识、经验分享,用我的职场感悟和你一同成长,欢迎点击关注。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