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大家怎么看?

这种情况,我亲身经历过,还能怎么看?实事求是地看呗!如果非要提一个看法,那么,实打实建议:内退,要看条件,条件合适,可以办;条件不合适,不要内退!但是,千万不要“买断工龄”!血淋淋的教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条件合适,因人而异,可以内退。但绝对不要“买断”。

N年前,我所在的那家国企,由于经营效益下滑,实行了“买断工龄”政策,女性年满40岁、男性年满45岁,就可以买断工龄了。什么是买断工龄?就是拿一笔补偿款,然后走出企业大门,从此再无瓜葛。

当时,员工的工资不到一千元,买断可以拿到10多万元的补偿金。当时银行存款利息12%,加上通胀补息,最高的时候达到24%。10万元存银行,可以拿到24000元的利息,相当于月薪2000元,比当时的工资高一倍。

那个年代,在街头卖凉皮都可以月入几千元。很多老职工心想:我如果上班,工资不到一千元;我如果买断,把10万元存银行,相当于月薪2000元;然后,我在街上卖凉皮、卖馒头,也能月入5000元。我有2000元利息保底,做生意能月入2000元,比上班要强得多。

于是,很多老职工“买断”了,走上了社会。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吧。原来的10万,放在现在,能顶多大用处?现在的利息是年化3%,靠利息早就饿死了。当年,买断职工都上街卖凉皮、卖馒头,结果可想而知,根本卖不出去。现如今,当年留下来的员工,年轻员工的月薪已经超过八千;退休的老员工的退休金也高达六七千元。

那些买断工龄的职工呢?悔得肠子都青了。前些年,他们堵住了企业的大门,坚决要求回去上班。企业也不能接收他们呀,怎么办呢?企业创新了一个“劳务工”模式,把他们招进企业当“劳务工”,比如,承包扫大街的任务,一人包一个街区,月薪3000元,权当“养活”他们。他们中也有聪明的,1000元转包给附近农村人,自己剩2000元,再出去打一份工,再赚三四千元。就这样做,月入也就在5000元左右,跟在职员工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前几年,这家国企的效益又开始下滑了,又要减员增效了,怎么办?不能再搞“买断工龄”了,于是实行了“提前内退”政策。什么意思呢?就是:男性员工年满55岁、女性员工年满50岁,可以申请办理“提前内退”手续。前提是“自愿”,程序是“审批”。条件是:只发基本工资,不发效益工资,更没有奖金,社保是按基数足额缴纳的,然后等到正式退休年龄再回单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享受正式的退休金政策。

由于条件“优厚”,报名的员工差点挤破单位的大门。一线员工,很多都报名了,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和机关部门人员,则几乎无人报名。这个“提前内退”政策明显优于过去的“买断工龄”政策,至于我怎么看呢?还是要因人而异,有些人适合内退,有些人不适合内退。

具体有以下几点意见:

【1】内退政策是国企特色,也是上级允许的。

如果是私企、民企,老板一句话就把你辞退了,还搞什么“内退”?内退政策是国企的特殊政策,也是一种“特殊福利”,上级也是允许的。上级规定,可以内退,但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第二,员工自愿提出申请;第三,企业要走职代会的程序。以上条件符合,即可生效。

【2】是不是一种特殊福利呢?一定要“因人而异”。

这家企业肯定是国企,否则,哪里有这样的“养老”政策呢?但是,内退之后,工资不到2000元,这个待遇实在太低了,恐怕不能保证生活质量,也就是比最低保障线高一点点,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在大城市,月入2000元,恐怕难以生存。如果没有能力再打工赚钱,内退之后,仅靠干巴巴的2000元,怎么生活呢?所以,要不要申请办理,关键看个人的家庭情况。

【3】如果内退的“条件”合适,有几种人还是可以申请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那家国企,给出的“条件”是非常诱人的:岗位工资执行100%,停发效益工资,其他福利继续享受(比如,工会发的四个节日福利,等等),五险一金按照规定标准缴纳。如果在内退期间,在职员工涨工资,内退人员按照同样标准涨工资,社保按照增长后的标准缴纳。等到法定退休年龄,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原则上退休金不低于在职员工的退休金。

为什么报名的基层员工差点挤破大门呢?归根结底,条件“优厚”。比如,二姑办理内退,月入4200元,如果她继续上岗,工资只能发到3800元,也就是说,她内退了,收入比在岗还高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她退后,工资执行100%,在岗员工由于完不成任务,拿不到100%的工资。当然了,如果企业效益好,在岗员工发奖金,内退人员是享受不到的。但是,看企业的现状,还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呢?奖金,还看不到希望呢!所以,一线员工报名内退得比较多。

申请办理内退者,主要有6类人:

一是一线岗位工人。他们太辛苦了,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不高,与其辛辛苦苦劳作还拿不全工资,还不如提前内退呢?内退后,毕竟不用上一线了,没有那么辛苦了。

二是身体有慢性病的工人。很多一线工人,由于长期高强度作业,基本都会落下职业病,有的腿不好,有的腰不行,还有的胃坏了。实在干不动了,不如办理内退。

三是家里有负担的工人。有些老工人,需要给儿子带孙子,儿女上班特别忙,请保姆请不起,还不如办理内退回家带娃,比请保姆还省钱,关键是放心。

四是有手艺有技术的工人。有些工人,尤其是那种有“绝活”的技师,辛辛苦苦上班,月入不到4000元,办理内退后,拿着100%的工资,单位还给交社保,自己到私企打工,可以开到月薪五六千,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有生意经的工人。有些工人有才华、有手艺,自己内退之后,做点小生意,开个小饭馆,卖点小玩意,月入几千上万不等。比如,我二姑做凉皮特别好吃,她准备内退后在市场上卖凉皮,据说能月入一两万元。

六是有特殊才华的工人。有些工人内退之后,做微商、卖保险、做直播、写自媒体,做好了也能收入颇丰,总比在一线上班要强。

【4】为什么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愿意内退呢?

我原来所在的国企这次办理内退手续,一线工人报名得很多的,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和机关部门人员以及领导人员却几乎无人报名。他们主要有几种心态:

一是觉得内退有点“丢人”。有些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担心自己内退了,会被人误解为“单位不需要你了”,你在单位“可有可无”。

二是管理岗位毕竟轻松。反正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每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喝喝茶、刷刷手机,就能拿到工资,为什么要内退呢?

三是眼光长远,充满幻想。办理内退了,职业生涯就结束了,如果坚守岗位,还可能继续发展,企业不行,提拔升职的机制还在呀?熬着,还可以继续升职,继续涨工资。再说,万一企业时来运转,又兴旺发达了呢?

四是没有技能,也不想吃苦。很多机关部门人员和领导人员,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更没有什么市场化变现的能力,养尊处优久了,什么也不会了。内退了,到市场上,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在企业里“熬”着了。

五是有“油水”。很多管理岗位和机关部门,多少都有点“油水”的,尤其是一些“穷庙富方丈”的单位,工资是工资,“好处”是“好处”,福利不错,补贴不少,灰色收入不减,他们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内退呢?

综上,作为普通岗位人员,一定要做好五件事:第一件事,要看清楚企业内退的条件、潜在的隐患、未来的风险;第二件事,要看看自己的身体条件,还能不能坚持劳动到退休年龄;第三件事,要看看家庭条件,内退之后,照顾家庭与继续上班的性价比;第四件事,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到市场上再赚钱的能力;第五件事,要看看同事们的情况,既要“抱团取暖”,又要根据自家情况、因人而异。总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要人云亦云,要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您说,是不是呢?如果遇到了内退政策,您会不会内退呢?欢迎交流。

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大家怎么看?

谢谢邀请。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员工,非国家指定的特殊岗位,一般退休年龄是男员工60周岁,女员工50周岁。特殊艰苦岗位,可以提前五年。

但现在确实有相当多的企业,会灵活运用一些政策,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退”政策。或者以工龄长短,或者以岗位分类。但大多数会采用自愿的原则,附以相关的待遇,比较常见的,像企业承担五险一金到法定退休年龄等等,但工资方面,会比在岗员工减少,幅度也很大。个人感觉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脱离了企业。那么有能力,有精力的人可以去从事自己能胜任的其他工作,没有能力和精力的人,靠企业发放的工资,也可以生活,到法定退休年龄。

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人发展。

但有利就有弊,个别企业一刀切,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总之,现在个人和企业的劳务关系越来越灵活,是一个好的趋势。应用的好,是双赢局面。另外,工资具体是二千或者更多,更少,起决定因素的是地区和企业的差异。

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大家怎么看?

现在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我认为,内退是一种还没有到退休年龄,企业因为形势不好,或者员工有体弱多病的情况出现,实行硬性措施的退休方式,这样的退休叫做内退,一般情况下,内退工资普遍都是非常低的,二千左右的工资应该说,合情合理,内退的情况,企业为其缴纳了五大保险,又有工资适当的工资,如果有这样的好事,赶紧办理内退手续,这样烙在心里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办好内退手续以后,还可以去其他地方弄个兼职行业做一下,挣个双份工资,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遇比任何事情都要强。应该说。五十五岁的男人不算老,还可以有发挥自己的闪光点,五十岁的女人也同样有发挥自己的余热。

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大家怎么看?

首先,命题“……女员工五十内退”,概念不清,应为“女干部五十岁内退”。

企业女职工,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足最低缴费年限15年,50岁就可以办理退休了!何来女职工50岁办理内退之说。

现在一般很少有国企职工“内退”一说。

命题“……女员工五十内退”,概念不清,应为“女干部五十岁内退”。

命题改为“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岁,女员工(女干部)内退”,只发生在个别国企。

现在一般很少有国企职工“内退”一说。

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第九条:“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根据《劳动部关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职工退出工作岗位问题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我们以“现在部分国企有内退的事件发生,即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职工内退的文件要求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展开讨论。

命题条件下,国企员工内退,工资不到两千元,应为“税后工资”,即用人单位缴纳社保后的实际收入。

这个问题怎么看?

一、首先,企业职工内退事件已经发生即事实存在。

说明,企业办理内退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富余人员办理内退的四原则:

1、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

2、职工自愿申请(实际上,可能有部分职工是被动申请);

3、单位领导批准;

4、当地社保局备案。

二、内退待遇是对于职工来说,是否合适?

a、如果在职税后工资4000元以上,不合适;

b、如果在职税后工资3000元以下,合适;

c、和千千万万的下岗职工相比较而言,合适。

所以命题条件下,企业职工内退,单位缴纳社保,月实际收入近2000元合适与否,是和比较对象而言的合适与否。

怎么看?

横看竖看,左顾右盼。

永远比下岗职工强百倍!

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大家怎么看?

真有这样的好事?!那恭喜你,赶紧办理,自己又不用缴社保,每月还有一定的进项,这比下岗工人强了不知多少,又没后顾之忧,如果身边积蓄较多,就当提前退休,享受幸福的晚年,以前没有时间旅游,现在有大把时间让你周游世界,唯一的前提,荷包足够充实,心情愉悦地去观赏外面的世界,当然也可腾出时间带带孙儿,让子女全身心投入工作,图得更好发展。

另外,由于以前在工作时有些创业想法未能实现,现在就有机会尝试第二次宏伟蓝图,五十多岁,生活励练也丰富一些了,人际关系也拓展了,办事也较为稳妥,这些都是你的优势,扬长避短,说不定美丽的晚霞更迷人!

最后还是善意提醒一句,机遇与风险同在,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妥的,相信你会正确选择,同时多请教一下内行,提前作出风险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谢谢邀请回答,也祝您有个丰富多彩的幸福晚年。

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内退,工资不到二千,大家怎么看?

我也曾“内退”过。当时我们企业很好,可是一些“经营者”为了“企业效益”,搞了52岁(男)、42岁(女)“内退”,再从外面招收“劳务工”,给付较低工资。如果企业人力“富余”,要我们老职过“内退”,也就“认”了,可是他们又从外面招收低工资“劳务工”,令我们愤怒,企业人员并非“富余”,这是他们“经营者”要榨取工人更多“血汗”。他们“经营者”都拿丰厚的“年薪”,把好端端的“国企”变为他们剝削工人的“私产”。

当然每个企业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