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的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作为央企资深HRD,进行专业回答,看这一篇回答就够了,其他情况均可“套靠”此回答,万变不离其宗。回答国企员工的级别,要从国企的分类、对应的职级、内设机构的层次和职级、下设单位的员工级别等四个层次来说明,自上而下,层次清晰,看到最后,您就能明白了,而且是全方位的了解。

【一】国企的分类。

国企,指: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出资但有控制权的企业。主要分为央企(中央企业)、行业国企和地方国企。形象地说:国企属于水果,央企正如水果中的菠萝蜜(水果中块头比较大的种类),行业国企(水果中比较特殊的种类),地方国企(水果中各种各样的种类)。

主要区分。

央企是国务院、财政部或其他部委代表中央出资的大型国企。主要有:国资委管理的96家中央企业、财务部管理的28家中央金融国企、文化部和烟草局等管理的6家中央企业。总体来说,央企共有130家左右。

行业国企是国家部委直属机构、行业协会、直属事业单位管理的其他国企,虽然自己也声称自己是央企,其实,企业界和老百姓并不认可。这样名不副实的“央企”大约6000多家。

地方国企是各省市县国资委代表政府管理的各种国有性质的企业。比如,市值最高的茅台集团,就是四川省属优质巨型国企。省管、市管、县管等各层级的地方国企,大约有20万家左右

【二】央企和地方国企的级别,分别由央企和省市来确定。

央企:有正部级、副部级、正局级、正处级四个档次。比如,铁路总公司从铁道部改制而来,依然保持正部级的职级。国资委管理的前51家特大型央企属于副部级,他们的班子成员被称为“中管干部”,其余的央企根据规模和职级分别为局级和处级。这个级别,对应的也是国家行政级别。

行业国企:一般归口它的上级部委、直属单位或行业协会,总体上的职级要低一个档次,高配到厅局级的也有,低配至处级的也不少见。

地方国企:有副省级、正局级和副局级、正处级和副处级、正科级和副科级等四个层次,一般来说,省委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地方国企,可能高配至副省级,由副省长兼任,或与副省级干部交流任职。省委直接管理的国企班子成员,经常被称为“省管干部”,一般为正、副局(厅、市)级干部。地市管理的国企班子成员,被称为“市管干部”,一般为正、副处级干部。县里管理的国企班子成员,被称为“县管干部”,一般为科级干部。

【三】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中高层干部是可以互相交流任职的。

特大型央企,比如,国资委管理的前51家央企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其实是比照正部级来对待的。班子成员中的副职,比如,副总经理,是比照副部级来对待的。比如,中国建筑董事长去年调任山东省省长。比如,中石油副总经理调任某省副省长。地方调任中央担任董事长的也不少,比如,海南省副省长调任刚成立的央企(紫荆集团)董事长,等等。

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前不久热播的职场电视剧《突围》。中福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总经理林满江一直谋任汉东省省长职位。其原型据说是国资委排名第49位央企的某董事长。从常识看,中福集团属于副部级架构的央企,林满江至少按照副部级管理,通过交流调任的方式,高配到省长(正部级)不少见。

各省市管理的地方国企,市长调任省管企业的董事长,省管企业的董事长调任市长,比比皆是。比如,在职场电视剧《突围》中,地方政府和央企二级单位的正局级(正厅级、地市级)和副局级的人物比较多。汉东省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雄飞(正厅级),京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学习(副厅级)。中福集团下属的京州中福董事长齐本安、总经理石红杏、党委书记陆建设都是正厅级。京州中福公司出事之后,吴雄飞、李学习、齐本安、石红杏等人,经常坐在一起开会,他们属于一个层级的干部。

【四】央企和国企内部的员工是什么级别呢?

我们来解剖一只“鸵鸟”(选择一家央企为例子),从上而下来分层级进行说明。

某央企(副部级架构的集团公司)。央企党组成员即领导班子成员,正职比照正部级(以上已经说明了),副职比照副部级。央企下设五个层级:央企二级(包括总部各部门、直属二级企业)属于局级,央企的三级单位属于处级,央企的四级单位属于科级,央企的五级单位属于股级。尽管国企实行“去行政化”,但是在现实中还是这样对应的。

比如,中央的文件一般下发到县团级,那么,就一定会下发至央企的三级单位领导班子。

央企和国企目前普遍实行三支人才成长通道机制,即:经营管理序列(行政领导)、专业技术序列、技能操作序列。

(1)经营管理序列。

目前,内部基本都称:中层正职、中层副职、基层管理正职、基层管理副职,表面上看,好像取消了“行政化职务”的名称,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内部和外部依然进行了“行政化”套靠。自上而下,分别是:正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

对应的是:央企的二级单位班子正职是正局级、副职是副局级。正职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公司代表、总经理。副职包括: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等。

央企二级单位内设的部门正副职和三级单位班子正副职。正职包括:部门主任、副主任;三级单位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三级单位的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师。这个层级还有一个“台阶”:助理、副总师、安全总监,等等,还是属于正处级,不是副局级。

央企三级单位内设的部门正副职和四级单位班子正副职。依此类推。

以上都是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的设置:部门副职下面设高级主管、主管、主办、业务员。

(2)专业技术序列。

央企内部分层级设置: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专家、主任师、副主任师、助理师。按照对应关系:首席专家对应副局级待遇、高级专家对应正处级待遇、专家对应副处级待遇、主任师对应高级主管待遇、副主任师对应主管待遇。

(3)技能操作序列。

央企在基层劳动作业岗位设置了技能操作人才成长通道。自上而下是:首席技能大师、技能大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分别对应以上职级待遇。

(4)三支人才成长通道的大体对应关系。

副局级=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正处级=高级专家=技能大师;副处级=专家=高级技师;正科级=高级主管=主任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都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岗位了,从待遇上很难进行对应了。总体来说,从高级技师以下的技能操作岗位的待遇明显低于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序列的待遇。毕竟一线工人的待遇是无法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比的,毕竟人家招进来时要求是本科及以上毕业。

【五】以一家能源央企为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某排名前51位的副部级架构的能源央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总经理,一般可对应省长级别。副总经理,一般可交流任职副省长。比如,某董事长调任某部的部长;某总经理调任某委的副部级某局的正职;某副总经理调任某省副省长。自行搜索即可。

集团公司总部的经营管理部主任属于正局级(正厅级),某主任调任某省工业厅正职;副主任为副局级。经营管理部内设的各处室正职为正处级、副职为副处级。

集团公司直属某省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中,董事长、党委书记、企业代表、总经理为正局级,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等为副局级。

某省分公司内部的处室长,正职为正处级、副职为副处级;省分公司设首席专家,享受副局级待遇;高级专家享受正处级待遇;专家享受副处级待遇。处室里面可设高级主管、主管、主办、业务员。

某省分公司下属的中层机构(比如,地市分公司)为正处级。以此类推。

某省分公司中层机构以下的基层单位,主要指一线岗位,有几百种工种。举其中一个例子:作业工。他可以从初级工做起,逐步晋升为中级工、高级工,然后通过考评结合等机制,晋升技师、高级技师,极少数技术操作高手通过技术比武、考评结合等机制,荣获技能大师、首席技能大师称号。这种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如同“凤毛麟角”。

另外,在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序列里,所有人还有一条单行的路线,就是通过考评结合等机制,评聘职称。比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总体来说,与行政职务和专家职位晋升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作为晋升的条件之一。

国企员工的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国有企业级别

国有企业属于国资委管,而国有企业有正部级、副部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几个级别。

岗位职序职级具体设计与评定:

一、确定职序职级的步骤:

1、 确定组织中岗位设置, 根据组织组织结构设计确定组织单位中具体岗位设置与责权关系,根据组织变动需要调解岗位设置,岗位设置方案与岗位说明书。

2、 确定公司的职序序列,根据公司所经营业务的特性和所设置岗位的特点确定不同类别岗位的晋升序列,职序序列分类

3、 确定岗位与职序职级对应关系,通过对公司现有岗位进行具体评估来确定具体岗位与公司职序、职级的对应关系,岗位与职序职级对应关系图。

二、职序划分的主要依据:

1、序列划分:工作性质,专业领域。

2、职序划分,应负责任,职位对公司的贡献,知识、技能。

三、常用的职序系列:

1、辅助人员序列,根据操作熟练程度划分。

2、专业人员序列,根据技能及资历分级。

3、采购人员序列,根据技能及资历分级。

4、销售人员序列:,根据技能及资历分级。

5、销售人员序列:,根据技能及资历分级。

四、 通过对岗位评级要素的分析,来确定岗位与职序职级的对应关系。

1、知识,职位至少需要具备的理论性和专业性知识。

2、经验,为胜任该职位至少所需要具备的工作经验,但不包括因素1评价过的知识。

3、活动范围,职位对公司内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所带动程度。

4、决策责任,职位需要独立判断和决策的重要性,及作出决策可以从既定政策、规定和先例的多寡。

5、工作失误的后果,职位在做决定,问题研判或提出建议时可能犯的过失,以及这些过失对公司的影响程度。

6、内部联系,职位为有效的达成工作目标,而与公司内部其他人员接触时所遇到人际关系的困难度。

7、对外联系,职位为有效的达成工作目标,而与外界接触所遭遇人际关系的困难度。

8、督导职责,职位对训练、管理及领导他人(部属)时所负的责任。

9、所督导员工人数,该职位直接和间接督导员工人数。

10、研究分析,职位在工作时所需要进行的事实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责任。

国企员工的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几年国企大力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去行政化,除了国企总部的主要领导可以由政府官员担任,国企的其他员工是没有行政级别的,比如前任中建集团董事长周乃翔目前担任山东省省长,不过国企也是由自己的职务级别的。

我就是在国企工作,我以我们公司为例,谈谈我们公司的级别,我们公司目前级别分为工勤序列和管理序列,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后还会逐步实行技术序列。

一、工勤序列。

我们公司工勤序列分为两级,分别为工勤序列一级和二级,工勤序列的人员主要是厨师、司机、保安、保洁,他们都是我们公司的正式员工,招收条件是比较低的,基本上高中毕业即可,不过工勤序列人员是很难转为管理序列的,因此收入相对比较低一些。

二、管理序列。

管理序列是我们公司主要的级别划分,主要分为办事员、高级办事员、业务主办、业务主管、高级主管、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副三总师、三总师、总经理、董事长。其中高级主管及以下属于普通员工,部门副经理及以上属于领导层。

1、办事员。办事员分为两级,分别是办事员一级和办事员二级,属于管理序列的最低级,基本上刚入职的本科生转正后一般是办事员一级,然后继续工作一年可以转为办事员二级。

2、高级办事员。高级办事员也分为两级,分别是一级和二级,一般办事员二级工作两年后可以转为高级办事员一级,是。当然如果是研究生毕业,转正后可以直接定岗位高级办事员二级。

3、业务主办。业务主办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业务主办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具备对部门的一些工作单独完成的能力,一般本科毕业需要工作五年才能做到业务主办,而研究生毕业基本上也需要工作三年才可以。

4、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也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业务主管可以说普通员工中的中流砥柱,基本上部门的重要工作都会有业务主管的参与,可以说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不过业务主管在国企中是一个坎,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依然是业务主管,因为一个部门中可能有好几个业务主管,最终只能一个人升上去,其他的只能继续做普通员工。

5、高级主管。高级主管也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基本上能够做到高级主管,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能完成,距离升职到领导岗位指日可待,可以说高级主管就是领导后备力量。当然,我们公司也引进了一些名校博士,博士转正后也是高级主管。

6、部门副经理和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和部门经理都是公司的中层领导,属于公司的核心骨干人员,不过要想做到部门副经理和经理基本上需要工作十年左右才有机会,高级主管及以下属于普通员工,升职后工资涨幅很小,一旦做到部门副经理收入会翻一番,部门副经理升到部门经理收入又会明显提升。

7、副三总师。副三总师级别的有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总法律顾问、质量总监、董事会秘书、安全总监、副总工程师,可以说能够做到副三总级别已经算是公司领导了,收入一年也是大几十万,基本上工作二十年左右才能到这个岗位。

8、三总师、总经理、董事长。三总师及以上实行的年薪制,其收入与公司业绩直接联系。三总师级别包括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加上董事长和总经理,属于公司的高层领导,基本上都能做到年薪百万。尤其是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公司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对公司的人权、事权以及财权都有决定作用。

总结:国企最近几年大力改革,不同的国企对级别会有不同的设计,通过对级别完善设计,做到透明,也能对公司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从而形成良性竞争,进而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公司做强做大!

国企员工的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国企一般都是技术、技能和管理三个序列的岗位。每个级别的中级以下的岗位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可以自动升上去,然后从技师、高级工程师、主任或经理这一级对应的职级开始就需要竞争上岗了,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机会再往上走了。在绝大多数企业里,只要能力强是一定能上的,所谓的人脉确实很重要,但是没那么绝对,毕竟很多工作还是要有相应能力的人去做的。现在国企一直在改革,很多事情越来越透明,管理越来越正规,无论你在什么岗,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只要你所在的企业不错,你也不会错的,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国企性价比会越来越高的。不过也有很多经营不善要被淘汰的国企,如果你不幸就在其中,学好本事跳槽吧。

国企员工的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国有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其全部资本或者超过半数的资本都是由国家所有,所以可以与行政事业单位一样,有一定的比照级别。国企员工中只有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才有一定的比照级别,其级别主要根据国企的比照行政级别和自身的职务来确定。

国有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央企和地方国企。央企一般由国务院直管或者由国资委代管。国务院直管的有: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等。这里面前几家的行政级别都是正部级,后面几家是副部级。由国资委代管的“副部级”央企有:中国四大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类央企。

地方国企包括省(直辖市)属国企、市属国企和县属国企的几种。省(直辖市)属国企一般都是正厅级,市属国企一般是正处级,而县属国企一般是正科级。当然央企也有正厅级别的,省(直辖市)属国企也有副厅级别的,市属企业也可能有副厅级别的,比如副省级市下属的国企。

国企员工的级别是由国企的级别和自身的职务来确定。如果是央企员工,比如中国中信集团是正部级,那么中国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一般都是正部级;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等就是副部级;这些领导都是由中央来任命。而其下属子公司的领导可能就是正厅、副厅级,集团内设机构各部门领导一般都是正、副厅级,再下属的部门领导就是正、副处级。而省(直辖市)属国企的领导层是正、副厅级,内设部门如财务部经理就是正处级,副经理就是副处级。市属企业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一般都是正处级,内设机构的正副经理就是正副科级。县属国企的领导层是正副科级,其他人员都没有级别。

综上所述,国企员工的级别主要是由所在国企的行政级别和自身的职务来决定,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相当。国企的行政级别越高,国企员工所能晋升的级别也越高。

国企员工的级别是如何确定的?

各个单位不一样。

大致这样划分:员工、一般管理岗(含技术员)、管理岗(含工程师)、中管(主任级工程师)、高管(高级工程师、总师)

以为是以我所在企业为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