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工作的人或公务员要是去私企工作会不会毫无竞争力?

首先来说,国企员工和公务员辞职去私企的比例很小,随着年龄增长,辞职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从国企和公务员辞职去私企,主要集中在两类人,一类人是新人,毕业一两年,发现体制内不适合自己,赶紧跳槽。一类人是成熟人才(专家型和管理资源型),专家型比较抢手,管理资源型,就是担任一定职务,要么有人脉资源,要么有政策资源。不是这两类人,我建议辞职去私企要慎重。

【一】从国企及公务员去私企,是一条单向通道。你可以辞职去私企,但从私企再进入体制内,基本没有门路。国企,大多数通过校招进入,公务员基本通过考试进入。你去了私企,是很难再进入国企和公务队伍的。就算是考试,你有时间和精力复习吗?

【二】国企和公务员的人员,经常错把平台当作能力。国企的政策资源广泛,你可能签个字,就能拿到项目。公务员也是这样,拥有社会资源,下个文件就可以推动一项工程。很多人,就错误地认为,这是自己的本事,能干大事,能做大生意。有一句话,离开平台,你啥也不是。很多自以为的体制人,辞职去私企后,并不能迅速打开局面,这是因为他离开平台之后,凭自己的所谓能力拿不到资源,反而越混越差。

【三】国企和公务员体系里,如果工作几年,锻炼的是内部行政能力、人情世故能力。这些能力,对私企虽然也有用,但如果无法切换成市场盈利能力,这种能力反而是一种祸害。私企,唯一的指标,就是赚钱能力。这是一种市场化的能力。如果你从国企和公务员体系里跳槽去私企,还从事那种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后勤服务岗位,请问你辞职去私企干这些有啥意义?还不如在体系内更好。既然去私企,就奔着挣钱多去的,所以,你要拥有市场化赚钱的切换能力,否则,你没有必要去。

【四】国企和公务体系的人去私企,是不是有竞争力,要看个人情况。主要看市场化切换的能力。有的人,就很快切换过来,把体系内的能力,迅速嫁接市场化的要求,就能发挥出强强联合的优势。有的人,就无法切换过来,还用体系内的思维和能力做事,必然被市场打脸。所以,谈这些都没有意义,就看你能不能把两者的优势进行嫁接了,这是一种底层能力。有这样能力的人,在体系内和体系外,都能混得很好。

国企工作的人或公务员要是去私企工作会不会毫无竞争力?

恰恰相反,国企工作过的人或公务员到私企工作,会更有自身优势,与其他人员比起来更有竞争力!

国企出来的人员,基本上都接受过最完美的职业培训,在国企时,职工教育这一块抓得比较紧,几乎各个岗位每年都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还有遵守规章制度的培训,关于执行力的培训等等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国企出来的人员,骨子里自带着对企业的忠诚,他们视企业如自家,视同事如兄弟,有抹不掉的归属感,对企业都自带着深厚的感情,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到,私企裁员更简单些,国企裁员更复杂些,往往在国企里,被裁员工情绪更激动更气愤,讨要说法的人更多,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被企业裁掉?我看不完全是,在被裁掉的员工心里,还多了一种被大家庭抛弃,从此天涯孤旅,再也没了依靠的感觉,所以,他们心中伤心气愤,五味杂陈。这种视企业如自家的感情非常宝贵,在私企是不会出现的。

国企出来的人或公务员,更善于与外界政府职能部门或者是其他职能部门打交道,对所有的手续或者流程都一清二楚,因为他们原先就是那里面的一分子,所以肯定更有优势不在话下。

国企出来的人员,更懂得在企业中,在错综复杂的人员关系中,如何自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什么企业,比国企更加明争暗斗了,有的斗争甚至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每天置身于其中,自然就学会了,所以国企出来的人员说话懂分寸,办事很得体,察颜观色,琢磨老板的心意,比私企人员更加懂得江湖规矩。

国企出来的人员,更懂得如何掌握权力,知道权力既是任命的,也是自己争取来的,如若不争取,权力不会真正到手中来的,哪怕是任命也不行!

凡此种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你坚持认为,国企工作的人员或公务员,到私企会毫无竞争力,那你肯定是没见过世面的小白,国企工作过的人员或公务员,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都是职场没竞争力的小呆!

国企工作的人或公务员要是去私企工作会不会毫无竞争力?

分两方面来说。

一种人很难找到工作。我一个邻居是从国企出来的,在国企养成了一种习惯: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绝对是一点不会干,而且揩公家的油很随意。他是一名司机,有一次领导让他把一些货装到车上,他当时就拒绝了,说自己是做司机,不是做苦力!于是没过几天就被离职了。然后又找一家单位开大车。每次出车的路途中,他会把大车的油弄了一些来卖掉,据说是在国企里养成的习惯,因为出没有人查。后来有人发现他的车用油特别多,没多长时间也就被离职了。象这种人很难在私企里找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种人,在国企里受过专业规范的训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样的人在私企里很受欢迎。因为私企一般管理不太规范,他们也需要有专业的、规范管理理念的人来帮着进行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这种人的竞争力会比较大。

总之,是人才,到哪里都有竞争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国企工作的人或公务员要是去私企工作会不会毫无竞争力?

这个情况要分开来说,我也是曾经一个国企的工作人员,然后跳槽到了外企。对于我在国企的领导来说,我就是去了私企,在国企的人的眼里,除了国企都是私企。

但是我在外企有优势的地方,也有劣势的地方,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历。

第一,实际案例

我从国企跳槽到外企,确实是有优势和劣势。英文水平我一直是过硬的,所以这个也是进入外企的基本条件。

优势:我在国企没有学什么本事,学会了人际相处。其他的硬本领一概没有学到。听的懂话,知道人情,这个是我在国企的收获。其实什么性质的企业都有这些事情,多和少的区别而已。对于我来说,实际上是没有不同。因此我在外企沟通和协调工作方面能做的比较好。

劣势:学习能力减弱。在国企里面,这点我是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强,公司上线任何新的工具程序,或者是下达任何文件,都能迅速掌握。但是在外企就不一样了。全套系统是英文的,毕竟是前面几年的时间都是在国企,其实摸熟各种程序不难,也就是熟练与否而已,但是外企的领导不会给你时间磨磨蹭蹭,今天说了明天就要上线。工作时间节点是真实的。

所以在工作效率这块,我觉得自己是有跟不上的地方。

第二,什么情况可以去私企

个人感觉是,如果你从毕业就在体制内或者是国企,劳动强度再大,和私企也是没法比的。当时我在外企的人事经理就是从私企来的,她说私企的老板说不要人就不要人了,赶人走是马上赶的事情。国企还是很遵从劳动法的。

所以除非是跳出来是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在新公司工作,要不然是没有优势的,

还有一种可以稍微跳一下,就是进入体制内或者国企前,本来就在类似的地方待过,这样在这些地方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另外如果进入私企是做一个小兵,那真的也不值得去了,因为我们的职业生涯的红利期确实是在40之前,后面都是靠自己前面攒下来的优势在垂直领域延伸了。

是的,很多鸡汤都说,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都不迟。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那些什么时候都不迟的人,家里没有任何贷款,也没有经济压力,所以在哪里都可以随时重新开始。问问自己,是不是也是生活富足。

比如说我有个同事,28岁的时候,已经说,以前发烧一会儿就好了,现在发烧,整个人累的都走不动,每次都像虚脱一次。而且发病前自己已经有明确的感受了,这个就是确实是身体是会有消耗和老化的时候。就算是机器,工作了那么多年,也是需要加油和维护的。

特别是今年疫情,国企和体制内,估计下一波招聘的时候,就要火爆了。私企,君不见多少公司在裁员。

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优势,也好好考虑一下,自己过去在这个单位的努力和付出,这些是不是值得放弃。

国企工作的人或公务员要是去私企工作会不会毫无竞争力?

国企工作的人或者公务员去私企工作是否有竞争力,这个要看个人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能够在国企干的非常好的,也能够在私企干的非常好。

1、国企非常锻炼人

国企实际上非常锻炼人,国有企业一般都有成熟的管理制度和生产体系,而且好多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也是非常高的,这个对于提升个人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国有企业一般人才很多,而且管理上也非常规范,基本上都是按照流程做事情,虽然有时候稍微有点慢,但是决策上更不容易出现风险,而且也容易把事情做的很细致,很规范,这些都是国有企业的好处。

能够在大型优秀国有企业历练几年,也是非常锻炼人的,能够大幅度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2、能够在国企干的好的,在私企也能够干好

能够在国有企业干的非常好的,也能够在私企干的很好。一般来说,如果在国有大型企业干过十多年,养成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习惯,也形成了按照流程做事情的习惯,这样如果在大型私营企业干的话,也能够非常适应,而且也能够干的很好。

比如许家印曾经在国有企业干过十年,后来1992年到深圳,在深圳中达企业也干的挺好。后来1996年,许家印自己创业成立了恒大地产,从此许家印带领恒大一路快速发展,终于让恒大地产成为了国内大型房产企业。

还有任正非,曾经在军队和国有企业干过很多年,到1987年的时候,四十多岁了才开始创立华为,到现在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

因此,从许家印和任正非的例子就能够看出来,能够在国企干的好的,一般在时期也能够干的相当好。

3、结论

综上所述,国企工作的人或者公务员去私企工作是否有竞争力,这个要看个人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能够在国企干的非常好的,也能够在私企干的非常好。

国企工作的人或公务员要是去私企工作会不会毫无竞争力?

国企或政府机构相当于黄埔军校,属于正规军,嫡系部队,拥有很好的资源和体系等,而私企属于地方部队或杂牌军,只要能存活无往不用其极,非常灵活,甚至灵活的过头。

国企或公务员去私企工作,最大优势是他们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可以帮助私企建立管理体系和流程,不要小看这些,华为当初花费20多亿美元从IBM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最终成就今天的霸业,不敢说百分之一百是这套体系的功劳,但至少也是受益良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日产公司,当年日产亏损多年,聘请法国总裁,他所做的事就是把日产已有的管理体系实实在在的落实,当年便扭转了日产的颓势。

国企或公务员去私企工作最大的挑战是私企管理混乱,没有流程或者流程紊乱,做事非常麻烦,推动工作不是靠流程是靠你这个人的面子,别的部门愿意买你的账你便能推动,否则没人理你。这里是人制,没有法制,很多国企和公务员来了以后极其不适应。

国企或公务员到私企一定要摆正心态,降低预期值,获得老板支持推动流程,否则几乎活不下来,这不是简单的能力问题,如同淮南的橘子无法在淮北生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