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一家公司,可是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绝大部分同事话都只说半句,怎么办?

工作沟通时,几乎所有的同事嘴里都是半句话,一件事情只和你说一半,追问也拿话搪塞,就是不会一口气把话说全了。 比如做单据,告诉你怎么做单据,但是不告诉你提交流程;接着要再去问下一个人,告诉你提交流程,但又不告诉你提交给谁;接在再去问,下一个人…… 这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尤其是我还是新来的,公司很多规定不太懂,老是这样可能会,影响转正,而且不是一个部门这样,对接都有这问题。感觉是公司文化,请问在这样的公司中,怎么才能玩得转。

题主说的现象,在职场中确实存在。两方面原因:外因,是国人文化中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内因,是你自己没有得到同事的亲近,不愿意教你。处理方式也有两个:一是自己多问多学,在问中学,在学中干,逐步熟悉业务流程。二是抓住同事不愿意多说的心理,主动运用情商沟通,嘴甜腿勤,多问一点东西。

目前,最务实的就是这两个办法,其他的办法都是务虚的。自己做一个有心人是最重要的。记住,没有同事有义务告诉你全部内容。也不要指望,有人手把手教会你所有流程。因为这是国人的基本心态。按照道理来说,别人也应该这样的,各管一摊,熟悉的说,不熟悉的不说。自己负责的说,自己不负责的不说。当然,也不排除有同事故意给你使绊子,让新人吃点苦头,“我当年就这样过来的,新人就要受一遍苦”。

应对办法如下:

第一招:不要太势利眼了,显得你很想学到东西,脱颖而出,像一颗新星。

你作为新人,刚才想表现,内心可以这么想,不要表现出来。很多新人,都这样。一来,就想超越别人,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你想想,老员工能让你得逞吗?所以,人家就让你“慢成长”。

第二招:先自己学一遍业务规程和内控手册,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谁的,哪些是哪些人的权限。

先把业务手册和工作流程,学几遍,心里知道一个大概。遇到什么问题,该问谁自己心里有数。比如,你问如何办理的你社保转入?你从网上先学习大概的业务流程,知道这是谁在负责,然后再去问主事的人。你问管薪酬的人,人家即使知道,也不方便告诉你啊。旁边坐着的就是管社保的,你让管社保的人怎么想?

第三招:嘴甜腿勤,舍得付出。

孔子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不先舍予,就想先得到,出发点就不对。同事之间更微妙,你是来抢饭碗的,还是来取代别人的?你表现太好了,新人有干劲,就会衬托出老员工不给力。

上司就会批评老员工,“你们看,人家小张刚来,就加班加点,效率很快,很主动,你们老员工磨洋工呀。”

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多叫几句师傅,多带点零食,下班主动请师傅撸个串,你会发现,你问不到的东西,人家也会主动告诉你了,甚至善意地提醒你避免什么坑。

新入职一家公司,可是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绝大部分同事话都只说半句,怎么办?

谢邀!

这是融入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感觉。大部分职场人在入职一家新公司的时候,都需要1-3个月的时间去适应,适应什么呢?

01、公司文化

每个公司的文化都不一样,比如华为著名“狼性文化”,任正非先生解读的狼性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吃到肉有困难,但狼也会不屈不挠”。早期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也会使用很多商业手段,赔本也要干,就是为了在市场中打下一片天地。

还有一些公司的企业文化比较中庸,就是中规中矩,比如很多大型国企等,这种环境中,员工的激情就可能会被磨平,终日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从国企辞职,再去华为这样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冲突就会比较大,适应起来也会比较难,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

02、公司流程及制度

每个公司的制度流程完全不一样,很多流程在新人眼里,尤其是在久经职场的人眼里就会不经意的出现对比,在心里会比较原公司和现公司的流程好坏,偶尔也会提起,上一家公司哪里哪里做的比这好,因此在接受上面就会出现延迟,这个是职场人的通病,放下比较,安心接受就好。

03、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在新单位维护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你是否能够尽快如何部门。你是新人,很多东西不懂很正常,但你的同事没有义务帮你(除了领导指定老员工带你),要想更快的了解公司,熟悉流程,开展业务。第一要义就是尽快打通与同事之间的壁垒,让他们能接纳你。吃饭喝酒是最直接的,另外一定要选脾性比较契合的人作为突破口,试试选择异性,但需要保持好距离!

记住一点,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交朋友的。还有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欠谁的,别人没有义务帮你,你如果需要帮助,请主动开门,并且感恩帮助过你的人。

新入职一家公司,可是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绝大部分同事话都只说半句,怎么办?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如果你遇到的绝大多数同事都只说“半句话”,几乎可以断定:你个人的问题大了去了!再烂的企业、再人浮于事的企业,也不应该出现这种现状!不要认为老鬼武断,几乎可以断定:你身上有大问题!无法融入企业、无法让多数人对你有好印象的大问题!

一、企业是企业,个人是个人。别拿企业文化氛围等等当借口、理由、外因!

所有职场新人一定要接纳一个现实:即使在一家人浮于事、多数人“不务正业”的企业中。站在个人的角度,多数人是懂得人情世故的!是分得清好赖人的!也是有远近、亲疏之别的!

他们可能对工作不伤心、不用心,或者消极、推诿。但站在个人的角度,站在人与人的角度,不可能都是冷血动物!如果你真的到了一个全是冷血动物的企业中,那里可算是进了万一挑一的企业了。又或者说:这样的企业是不存在的!

因此,如果绝大多数企业成员都对你说话说半句,那说明他们其实懒得搭理你!那么多人都懒得搭理你的情况下,你没有自身的问题?几乎不可能!难道您作为新人,真的刻意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一个新人而已,怎么可能!

因此,别从企业文化、企业性质、企业管理水平等等方面找原因了!一定是个人有问题!

二、有可能是你的行为表现,给大家的整体印象不好,造成了目前的尴尬局面。

职场新人,融入企业的过程中是需要理解、了解、掌握很多理念、思路、方法的。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是:新人觉着自己哪里都做的挺好的。根本不知道某些自认为挺好、挺对的地方,其实是不适合职场生存、融入的。

自己不懂、不知道的,相对好办。因为清楚自己缺什么。

自己感受到自己虽然做了,但是中感觉不妥的,也好办,会抽时间过过脑子,或者和他人交流请教一下。

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而且自己还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支撑的,是最麻烦的!因为不认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是不对的、错误的!

一个人快速成长、脱胎换骨的过程,必然是自我否定、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而多数人无法自我超越的原因往往在于自己从来否定过、淘汰过自己从走入社会之初就形成的某些思想、观念、观点。顶多了在原有思想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东西而已。而且还不能保证增加的思想、理念是有效的、适合社会发展的。

本问题中,没有谈及任何有关个人的问题,因此根本无法判断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而且可以断定提问者本人身上一定有问题。但到底有哪些,没人知道!

三、职场新人,别指望有人能够告诉你一招,就能马上改善状况!因为,很可能你原来没注意的某一个小细节,是大家对你印象形成的重大因素!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请教别人、询问他人工作流程时,语气上让别人感觉你太追求平等了,根本没有尊重老员工的味道,对方可能就不爱搭理你!而且如果 大家都有了这种感觉,你就麻烦大了!

再例如:如果别人都知道你这个新人好奇心太强,刚来企业就喜欢瞎打听、道听途说,大家对你的印象也会很差。

又如:你日常太坚持原则!别人让你帮个小忙,你都认为那不是自己的职责,坚持不予伸手。你的印象也可能糟糕透顶!作为新人,很多时候,是要勤快一些的。

再举个例子:有些职场新人聪明过头了,刚刚进入企业没几天呢,就想着进入某个派系,想巴结某个人。这也是 让人厌烦的表现。

因此,天知道你在哪儿犯错了!任何一个可能让职场老人感觉厌烦的行为、思想、习惯,都可能招致多数老员工对你的反感、不屑、不喜欢!

在这种情况下,你问人家工作流程、咨询一些工作,象征性的说上一两句,算是照顾一下面子而已。他们会不屑于、懒得和你多说话的!

职场就是个小社会,信息流通是非常快的。企业中也是讲人情世故的!大家都不愿意搭理你的情况下,即使我和你没什么利益冲突,也会为了能够和大家保持一致,而不愿意和你多说话的!

别觉着委屈、别觉着不公!不愿意去全面审视自己,老天爷都帮不了你!

四、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老同事、老师傅开始,交朋友或者拜师吧!这是扭转局面最快的方法!

新人就是新人,别找人吐槽、别觉着委屈、别觉着不公,屁用没有!不满意可以走人!如果还得在企业工作,那就行动起来!

到了一家企业,如果不能想办法有几个看得起、看得上自己的前辈,你就麻烦大了!没人会告诉你你的问题出在了哪里!也没人帮你从侧面改善环境!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发展的高度,拥有的财富等等,可以通过评估他周围的人脉圈来进行预测、评估。那我们作为职场新人,身边至少得先有几个企业中的前辈吧!多数老员工至少在很多方面是远远超越自己的!

请注意一个大原则:不要拿心目中的“师者”的标准来看待、评价你身边的老员工!否则,你不会真正谦虚、前辈的靠近身边的老员工、老师傅、领导!你就会永远是一个自认为清高的孤家寡人。——您可能自己感觉不到,或者还可能感觉自己做的挺好、表现挺谦虚、挺正常的。但是,别人是如何看待的,不是你能左右的!

请记住:毕竟我们刚刚步入职场,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能够体现我们思想的很多行动,有可能别人看到之后的感受,与你说想要表达的、展现的,是不同的!——请务必揣摩这句话哦!五、请将一部分精力用在研究职场生存、发展方面内容的研究、学习上吧!这是新人必修课!

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几乎都知道一些最朴素的职场道理,例如勤快、谦虚、嘴甜....但这些只是一些最最基础的原则而已。单单靠这些简单的原则支撑,是不可能让自己快速融入企业的。因为,几乎只要智商够的大学生,都知道这些道理,但每个人在执行、行动过程中差异巨大!原因就在于,那些简单的原则根本不足以准确的指导职场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请职场新人还是别太盲目相信自己那点浅层的想法、思想了!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如果你在企业中给大家的印象不好,你将寸步难行......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新入职一家公司,可是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绝大部分同事话都只说半句,怎么办?

感谢有机会回答问题。茉莉的一个旧同事转到了一个新公司,也遇到了和题主一样的问题,今天中午她才抓住茉莉抱怨了一顿午饭的时间,这里茉莉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第一,公司的平台发展情况。

这个要综合福利待遇一起说,例如茉莉说的这个旧同事,她的新公司是一个分公司性质,所以总公司对他们管的不是很严格,例如上班时不需要打卡的,全凭自觉。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觉得很开心?还有每个季度会有生日活动,当季度生日的员工会有礼品,当然各种节日的各种慰问也时不在话下。

薪酬就刚好和城市的平均薪酬持平。五险一金买足。

而且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明朗,现在每年的业务量和利润都在递增,未来五年的收入可以说是非常可观。

仅仅是针对这点来说,茉莉觉得这个公司也不错。稳定,而且管理比较人性化。

第二,存在的问题。

工作流程,工作制度都比较模糊,就像题主说的情况一样,做一个事情得四处问人,就像碎片整理一样,你得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估计还要自己消化一下才能勉强做好一件事情。但是好处就是,如果你把这些事情弄懂了以后也可以提出优化的方案,以后的路子会更加畅顺。

第三,通过这个情况保持稳定的心态。

无论想走不想走,其实在任何环境下,稳定的还是要靠自己,如果自己有稳定的技能,特别是有稳定的内心,就能从容面对各项工作。也不会畏惧变化。例如像题主说的现在的公司的情况,或者您就先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不要抱怨,每个事情都一步步的做,这样去尝试,先不说工作效果,相信整个人的情绪也会稳定很多。做事也会感觉顺利很多。

新入职一家公司,可是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绝大部分同事话都只说半句,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对方,也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问题。

一、自己提问的方式不对

《提问的艺术》这本书中说到,提问的方式通常有3种: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追问。封闭式提问,适合在你想要得到明确答案时提出;开放式提问,适合进行人际沟通时提出;追问,适合在复杂情况下寻找核心问题时提出。

封闭式提问一般有固定的答案范围,有时候可以直接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如果连续被问几个封闭式问题,我们就会排斥,感觉像被审问一样。所以,问同事如何做某事时,一般不适合用封闭式提问来问,即便需要,最多也不要超过两次。

开放式提问能让人放松,追问,能从众多信息中寻找核心问题,这两种提问方式,最适合在沟通与解决问题时使用。

如果你连续与几个同事沟通,他们说话只说半句,那么,你应该检讨是不是常用封闭式提问,导致别人不耐烦和排斥,从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同时也要多尝试开放式提问和追问。

二、你问错人了,同事也不清楚

一般问同事问题,当他说得含糊不清,或者只讲一半,讲不出另一半时,有可能是因为他也不知道,他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多问几个人了,或者想办法找到熟悉整个流程的人,一次性问清楚。

而且,如果这种情况的次数多了,就是你表现的机会到了。当你弄完整个流程后,可以把所有的步骤和流程以文档的形式输入和分享,让其它不明白的同事也能彻底明白。

三、检查自身是否有问题?

同事只讲半句,不愿多说,还有可能是因为你自己的问题。

以前我们公司有个男生,总喜欢吃完东西后问别人问题,那味道,太重!每个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例外都想尽早结束对话,所以往往都是以打发的姿态来对待他。

所以,问不到你想要的,有没有可能是你自己本身的原因?可以自我检查下。如果真的是,要改进。

四、同事不愿意说

同事只讲一半,也有可能是他不愿意和你多说。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和你不熟悉,或者不知道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自己很忙压根就没想过要帮你。

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直接找自己的领导,不是打小报告,而是问清楚你想要做的事情的整个流程,领导一般都会给你讲清,即使他不想亲自讲,也会指定其它同事来教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向同事提问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也许以后你还会遇到别的问题。作为公司的新员工,如何能更快的融入集体方便以后做事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一、积极和同事互动,多参加部门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互相了解是彼此愿意互帮互助的前提。新加入一家公司时,应该积极和同事互动,特别是本部门以及身边的同事。同时还要多参加部门活动,下班时经常和同事一起吃饭聊天等,增进彼此的了解,你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更好的帮你。

二、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同事遇到困难时,如果刚好在自己了解的范围,不妨尝试去帮助别人,虽然不一定成为朋友,但在工作中,至少可以尝试成为伙伴。

伙伴多了,以后做事自然更顺畅。

三、多看别人的分享

很多公司都会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分享,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要多找时间学习,因为有可能你将来遇到的问题,别人已经遇到并且解决后还做了分享。多看别人的分享,相当于对自己将来会遇到的问题做了个预演,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新入职一家公司,可是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绝大部分同事话都只说半句,怎么办?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群中国企业家去作风严谨,崇尚工匠精神的德国考察,在一个车间里,一位企业家想问一位工人几点了,于是说“请问,你有表吗?”,这位严谨的德国工人回答到“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问我什么,我一丝不苟的回答什么,不胡乱猜测!这就是德国严谨的工匠精神!

同事们都很忙,停下手头工作来和你沟通,老板不但不多给发工资,而且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还要被扣钱。你问我怎么做单据,我已经告诉你怎么做单据了,你不但不感谢我,反而还责怪我为何不告诉你提交流程,那你问我时也没见你提提交流程的问题啊。你问我什么,我告诉你了,你还责怪我,那好,下次你别来问我了!同事各司其职,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辅导你是你领导的事!

最高效的企业,就是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被分配明确的工作,然后高度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他们的工作时间饱满而高效。就是你描述的这种情况:

1、首先:同事没有教你的义务,那是你领导的事

作为新入职同事,有没有给你完整的培训,那是公司的事情;有没有指定专人给你辅导,或者亲自给你辅导,那是你直线领导的事情。

总之,你会不会,你过不过试用期,严格来说跟你同事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也没有任何义务去指导你,除非他们被公司领导明确指定要给你帮助。

2、其次:没有谁有时间陪你聊天,那样影响很差

你要换位思考一下,你觉得你去问同事问题了,可在同事眼里,那跟“聊天”没什么区别。问一个问题已经告诉你了,你再问,人家明显没时间理你了,只好敷衍。

总之,如果你问一个问题,同事就回答你一个,你问两个,同事就回答两个;甚至主动跟你滔滔不绝,那这个同事看来工作时间很清闲哦,他上班没事干?

3、再次:你以为人家懂,可是人家真不方便回答你

你问做单据,人家告诉你了;你又问怎么提交流程,那么我要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回答提交流程;如果提交流程不归他负责,他对你叽叽喳喳,在公司很犯忌讳的。

总之,公司讲究“各负其责”,某件事情,如果有其他同事负责,即使我知道,我也不会胡乱讲解或者发表意见。这是对专业负责这件事情的同事的起码尊重。

概括一下,就是你到了一家新公司,遇到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也很好学,这是好事,但你要明白,所有同事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辅导你那是你领导的工作,其他同事没有任何义务都放下手头工作,围着你这个“新人”转,你通不通过试用期,对你是大事,对其他同事来说那是可有可无的。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同事们都各做各的工作,各司其职,才使得整个公司高效率。如果每个同事都可以随意插手指点别人的工作,这个公司的整体效率就会变低。除非故意针对你,否则说话“留有余地”正是职场常态!

除非你明显感觉到,你们公司的同事抱团敌对你,否则的话,你和同事沟通时,同事说话“说一半留一半”正是职场常态。

1、没有谁会对陌生人“竹筒倒豆子”

你刚到公司,还没有转正,对很多同事来说,还算是一个“陌生人”,一个“陌生人”来问事情,问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不跑题已经算很不错的啦。难道你还奢望你问一个问题,同事却主动的滔滔不绝跟你把所有内幕都讲一编,你想多了吧!

根源就是,同事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同事跟你一说,你会不会胡编乱造就跟领导去汇报了,会不会一瞬间就添枝加叶了,会不会就不知轻重让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等等!他们和你不熟,留有余地是最正常的选择!

我不信,你随便去参加一个展会,陌生人随便一问,你就直接掏心窝子告诉人家你住哪,有多少存款,娃娃在哪里上学,对象单位在哪做什么工作。事不同道理相同!

2、给你说了,你也不懂,反而会惹事!

不是打击你,很多老同事之所以对新人“说一半话”,就是因为新人理解力很有限,公司的很多事情都是“内幕+流程+派系+历史+利益+妥协+故事”糅合在一起的东西,新人根本就听不懂。说多了反而解释不清。

举个真实例子:

有次我们公司做活动,我让新员工去给A部门王总发通知,并派车去接;新员工说这件事不是B部门李总负责的吗?怎么去给A部门王总发通知。我说“这事就是A部门王总管理,你发通知就行了”。

新员工喋喋不休,还把入职培训时学的“职能划分”,以及以前类似事件全部通知B部门李总的案例拿出来,询问我为什么这次通知A部门王总?我当时很忙,不耐烦的对他说“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结果他不但没立即执行,而且还四处询问老同事,老同事都对他语焉不详!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复杂,因为A部门王总以前就是B部门的领导,由B部门去了A部门后,却喜欢抓着B部门的一些事情不肯放权,导致B部门的新领导李总极其恼火,而我作为A部门王总的“同盟”,肯定是要有一些姿态的。但这都没法摊开说。

总之,每个公司里都会有一些故事,而这些故事是无法告诉新员工的,只能等新员工慢慢去体会。所以,有些事情说一半也是情非得已。

总之,除非同事们故意针对你,否则的话,同事们把话说一半是很正常的,就像你不会在大街上跟陌生人胡乱说你的信息,你在同事们眼里,就是一个“陌生人”,能不能过试用期都是两说,在对你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最正确的选择,其实等你通过了试用期,你对新同事也这样。在这样的公司中,你应该如何做?

我不同意你最后一句话,你问的是“在这样的公司中,如何玩得转”?我坦率告诉你,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太阳”,所有同事都要“围绕你转”,那么你不可能会玩的转。进入一个新公司,你需要的仅仅是:

1、谦虚谨慎,而不是责怪同事

你问别人问题,别人不告诉你,是正常的!是正常的!是正常的!还能回答那么一两句,你就应该感恩,而不是责怪人家,为什么“说话说一半”。因为同事没有什么问题都要给你解释清楚的义务。

所以,问同事问题前,先自己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问同事,问同事时,不管别人给你怎样的解答,都要感谢!

2、培植朋友,私下多沟通学习

进入一个新公司,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新朋友。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对你比较有好感的,找到他们,快速的和他们融入到一起,这是你获取公司一些信息的突破口。

有些事情,在公司里沟通是很慢的,很费劲的;而在中午吃饭时,或者下班的路上等,沟通反而是快速的,完整的。所以要多寻找沟通的时机,尤其是私下的时机。

3、多做事情,少指手画脚评论

你连试用期都没过,就知道公司“效率低下”了?就觉得公司文化有问题了?你不觉得你考虑的问题太大了吗?新加入一个公司,老老实实做事情是重点,一件一件做,做一件懂一个流程,做一件会一件,慢慢就什么都熟悉了。

而不是还没做几件事,就开始对公司战略、公司文化、公司效率、部门沟通这些硕大的话题发表意见。一个公司能存在,总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就像很多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去一个民营企业考察半天,就敢说“不要搞家族管理,而要搞现代管理”,他们根本不知道,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还能活着,就是因为搞了家族管理,如果一开始就是现代管理,很多民营企业根本都存活不了。

总之,沟通是讲究过程的,你作为一个新人,同事对你“说一半留一半”是非常正常的。新进入一个公司,保持必要的谦虚谨慎,和同事寻找沟通的时机,并且通过具体的做事,来快速熟悉公司,而不是动不动就发表一些高大上的评论。等大家慢慢信任了你,自然就会跟你沟通的多了。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