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你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
作为老HR,面试过数百人吧,面试技术就不多谈了,先谈一个反差的感觉:我们作为面试官面试求职者,往往是以“我们是不是喜欢求职者”的角度去挑选人才,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求职者是不是喜欢我们(公司、老板)”这个维度。很多求职者入职工作不久就会跳槽,根本原因是“我们(公司)喜欢他,但他并不喜欢我们”。
所以,我经过总结反思,我在面试中除了要考察候选人的性格、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岗位匹配度、发展潜力之外,重点要思考“他是不是喜欢公司?”
第一,先用排除法,剔除价值观与公司文化不对路甚至是错误的人员。有人说,面试出“人品”,简直是扯淡,通过两轮面谈就能看出人品来,真是想瞎了心。再说,人品在利益面前也会变化的。面试看人品基本不靠谱。但是,可以直接剔除价值观不对路甚至不正确的人。
比如,前不久招聘员工,还是群面。问道“你认为影响晋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居然有个小伙子直接回答,“关系”。搞得我们面面相觑,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也不论这是不是真实的价值观。这样的人选,直接“否决”。
第二,发展潜力,尤其对应届生,他们就是一张白纸,关键看他们的发展潜力。面试小组会设计一套结构化面试的套路,但是这个人有没有发展潜力,有时候还是要靠面试官的经验和感觉。就像你遇到一个人,交谈一段时间后,比如说,你与你的亲戚孩子接触,他有没有发展潜力,往往是感觉出来的。
比如,与他面谈,看他的思路的深度和广度,对问题的见识层面,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等等。有的人30岁了,思维还很简单,停留在很低层次,回答问题很浅白。你非说他有发展潜力,打死我是不信的。如果20-30岁,思想还不成熟,此人发展潜力一般。
第三,专业能力,根据岗位和职位职责,来考察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胜任能力)。对成熟的求职者和应届生考察维度不一样,应届生更多侧重看他的知识结构、专业功底和对业务的理解能力,最后要考察他的团结合作意识。对成熟人才,考察他的资历、经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就是靠他办事能力。如果这个职位带有管理性质,还要考察他的带团队带队伍的管理能力。
第四,岗位匹配度,根据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来判断此人是否匹配?比如,我们要招一个普通的行政人员,天花板是行政部主任,并没有让此职位晋升行政副总的设计(公司行政副总很年轻,十年内不考虑培养接替人选)。那么,招一般的管理学本科就够了。名校的博士和硕士,也是浪费人才。
但是,如果要招一个技术主管,技术深度是没有天花板的。我们倾向于招聘一个理论功底、英语功底比较扎实的硕研甚至博士。因为等技术研发到一定深度,没有强大的理论功底,往往会很早遇到他的天花板,无法突破他个人的瓶颈。智商和理论功底,会抬高天花板。
第五,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个是考察不出来的,但是可以基本了解一下。现在的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忠诚度,这是不现实的。企业如果店大欺客,优秀人才还是会跑的,企业不关系员工的个人成长包括薪酬成长,优秀人才翅膀硬了必然飞走。不能完全埋怨员工没有忠诚度,忠诚度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互相作用,就是契约精神。
但是,通过面试对话技巧,还是可以判断候选人的未来想法的。尽管很多求职者都会表现出“非常忠诚”的姿态,这都是表象。但老练的面试官,凭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初步判断此人是不是愿意长期在企业里干。
第六,作风、自信、格局等软因素,这是面试官的个人品味的问题。我招聘时,在满足以上条件时,还会重点观察求职者的作风、格局、自信度。一个人的格局,短时间并不能考察出来,但是老练的面试官还是可以感觉出来的。作风,是不是顽强的?是不是有韧性?是不是能吃苦?是不是积极向上?这些通过让他讲他最难忘的经历等面试环节,可以体会出来。自信度,是外在的,一个人是不是自信,看几眼就知道了。
第七,我会观察求职者是不是真的喜欢公司?如果他只是求得一份工作,甚至厌恶公司这个岗位,我不是会录取他的。回到开始的那个反思,我们挑选求职者,总是从“我们是不是喜欢他”这个维度,并没有了解求职者“是不是喜欢我们(公司)”。比如,我会反复问他,你喜欢这份工作吗?喜欢什么?你认可公司文化吗?你认可什么方面?
有些求职者很坦诚,比如他会说,我只是来求着一份职业的,一份养家糊口饭碗的,谈不上什么喜欢,我需要吃饭。但是有些求职者会表现出对公司文化和岗位职责的喜爱。同等条件下,我会优先录用“他也喜欢我们的人”。
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你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
作为老板面试候选者,一般都是比较高层的岗位了,基层岗位可能流程无需走到老板。既然是老板面试,自然不会在意你的XX软件用的怎么样,更希望看到的是【价值】。价值本身是一个很宏观的词汇,而老板在面试的时候需要看到的价值,既是眼前的价值,同时也需要有长远的价值。
01 能够解决公司当前现状的价值我们首先想清楚公司为什么需要招人,肯定不是为了招人而招人,这种一般只会用于招聘销售岗,不会适用于老板面试的岗位。那么公司选择招人,一定是遇到了一些现状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需要招聘专门性人才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评判候选人是否有解决现状问题的价值,需要从专业能力、行业经验、管理经验以及人脉背景等方面综合评估。
02 投入产出比是否大于1或者更多除了老板渴望看到能够解决现状问题的价值,可能老板也需要看到,招聘候选人所带来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大于1。投入产出比大于1代表招聘候选人比较划算,但一旦投入产出比小于1,意味着招聘这样的候选人也会亏损,甚至会亏损更多。老板要的是招聘候选人之后,不断能够解决公司现状问题,还需要综合评估投入产出比要大于1,至少不能让公司亏损。
03 待开发的价值巨大既然能做这么优秀候选人的老板,自然能力也是非常过人。从这么多候选人中挑选了你,除了解决公司问题以及正确评估投入产出比,自然不止于此,也更细往从你身上能看到待开发的价值。一个企业在未来会不断碰到问题,老板需要的不是解决单个问题的人,而是可以帮助老板长期解决此类问题的专门人才。
欢迎关注【职场万事屋银桑】,每天分享职场干货!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你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
最近两天我还真的亲自面试了几个人,说实话给我的第一印象一般,不够自信,没有自己独到观点,对应该的岗位没有深度思考和研究。和我理想中的面试人选有着很大的差距。
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我个人觉得最希望能够看到面试者身上应该具备以下三点特质。
第一、应该表现出对应聘的岗位应该及其自信。给面试官心目中留下能够胜任的第一个感觉。
第二、应该对所应聘的岗位和相关工作,具有很熟悉工作流程,同时还应该具备自己的独特实施观点。
第三、应该表现出具有挑战应聘本职位的勇气和信心。
以上三点我个人觉得最为重要,如果具备以上三点,面试通过率最起码可以提升3倍以上。
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你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
以前在公司作为部门负责人需要面试,现在创业,面试也是经常的事。其实,作为老板面试候选人,最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呢?一般我会从两个维度来进行考察:
第1个维度,是通过自我介绍、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常规问题,来获得候选人的职业发展、口才表达、观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行动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第2个维度,作为老板跟候选人交流,希望双方处在一个同频的范围,谈话的气氛比较舒适。总之,避免尬聊!
因此,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会比较中意这样的应聘者。
第一、能产生首因效应: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它会影响后面的交谈走向,决定面试的成败关键点之一。首先,会从面试者的待人处事,包括着装、礼貌等方面了解候选人的职业素养;如果一个面试者考察过公司,他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着装上至少不会随意。从着装、基本的谈吐和礼貌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其次,从他的口才表达中,希望看到一个人思考问题有深度、表达的逻辑清晰!我们在面试者的自我介绍和项目经历讲述中,就会发现他的口才表达能力、讲述内容的层次感,让人能听懂讲述的内容和侧重点。
最后,是要看到面试者的自信、心里的素质能力等整体上的精神状态,因为在团队中好的状态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我们在考察面试者的时候,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也会进行心里抗压能力的相关沟通。
第二、候选人就是公司要找的人:个人经历和公司职位匹配度很高,又有工作项目和成果可以展现!到老板面试候选人时,我们知道面试者已经闯关过来了,但是还没有结束。老板会更加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希望能够从候选人身上看到能给公司带来长远效益。
那么,这个阶段,在自我介绍和工作履历中的重点必定是项目经历了。首先,工作履历跟应聘的工作之间的匹配是很高的,而且有能力去担任这份工作,且能把工作做好。因此,面试者的表现在老板心里,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其次,应当注重的是在介绍工作经历的时候,把工作项目和成果,讲得非常的有逻辑,有条理。我们都知道,面试有个很重要的点,是善于讲故事。比如,之前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然后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最后,讲述如何把这个工作做好,通过这样的举例来辅助,所做项目的情况就比较形象了。
第三、要有规划:候选人有详细的自我规划和工作规划到这里是希望应聘者,他不但工作履力跟应聘的工作相符合,而且他还有一个详细的自我规划和工作规划。
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面试者对公司是有了解的,也对工作岗位做了详细的了解,而不是说我只是过来面试,如果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他在新的公司会有一个自我规划。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断定,他是喜欢这份工作的,他是有准备的,要来应聘上这个岗位。
另外,候选人准备了职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规划,这个阶段的工作规划并不特别清晰,主要体现在职业发展规划中!从规划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你的规划跟公司的契合程度。不管如何,作为老板希望看到候选人做事情是有规划的!
第四、近因效应也很重要:候选人在最后开放性交谈中,与老板之间比较契合到最后了,面试者差不多知道能否拿到Offer或是希望不大,还是要平常心面对,不要骄傲和心情不好。这个阶段,洽谈的话题比较开放自由,比之前要更熟悉了,同时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老板希望看到候选人不骄不躁的态度;因此,近因效应也很重要。
首先,经历过前面的沟通之后,应聘者感到公司很认可他的同时,能否还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就很重要了。有的觉得自己很厉害,自由交谈中,就可能会把一些不该说的说出来,会暴露自己的一些缺点。
其次,老板偶尔也会咨询一些私人问题,在这个阶段能够有些共同爱好,跟老板也契合,会让交谈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第五、综上所述一个候选人能够让老板看到他的专业能力,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良好的为人处世,会让短暂的面试显得更有意义。
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你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
颜值、才华、品德,当然一样都不能少。但这些东西都不太好衡量,很难在短短的面试时间里识别出来。
那怎么办呢?下面就以我亲身看人的经验作一个分享。
我打了十年工,做过几年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从应聘面试到招聘选拔……这些都经历过,现在有一家小公司,勉强算得上个小老板,我想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作为老板去面试,我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不妨对候选人作一个比较直观的“画像。”首先,我希望看到这个人身上有一股冲劲。虽然佛系很养人,但我不希望年轻人太佛系,毕竟,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如果都像日本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那样,死、肥、宅,陷入低欲望社会,那就麻烦了。
我不希望我的员工这个样子:戳一下动一下,甚至给他发奖金他都没动力。
那怎么能从候选人身上看到这股冲劲呢?简单的问一两个开放式的问题就明白了。比方说:“你最看重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能否跟我描述一下。”如果对方想了半天,支支吾吾、含糊其辞,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我就明白这个候选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没有什么事业目标,对工作也没有什么期待,这就决定了他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反之,如果对方很快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他事先早就想过了,我认为对方是个有心人,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只不过通过面试问题我把对方的这一点触发出来了而已。这种员工有自我驱动力,有成就感在驱动他,一般都会干的不错。
用稻盛和夫的话来讲,就是要找那种自燃型的人,退而求其次可燃型的人也行,只不过需要带动而已。对于不燃型的人,就像个焐不热的石头,坚决不能要!其次,我希望看到这个人身上有股机灵劲。坦率来说,我希望招的候选人能够聪明一些,在他身上要有股机灵劲,没有经验不要紧,能力不足也不是问题,只要他愿意学,我在工作中对他稍加点拨和指导,这种人会进步很快。可能有很多人看到我说的这一点,觉得不以为然,认为聪明人不踏实、做事不认真,我觉得这是明显的理解错位,还有观念上的问题。聪明跟投机取巧不能划等号,聪明人的领悟能力强,能大大减少学习适应成本。说句实话,我是私营企业,我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手把手教一个人,他自己总得有点悟性,这样才能进步的快。没有悟性,又不认真学习,只靠埋头吭哧吭哧干的人不少,但是结果却往往不理想,这种人我们把它叫做老黄牛,真的是不聪明,做的事情也是吃力不讨好,你想做这种人吗?在面试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觉观察的方式看候选人是否反应灵敏,另一方面,可以问一些具体的工作问题该如何处理,以便考察对方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能从中看出候选人是否善于独立思考,处理问题是否具有灵活性,往往会一看一个准。再次,我希望看到这个人身上要有定力。一个人想要做成事,除了要聪明,还需要定力,甚至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就像我写文章,已经写了20年了。现代社会的诱惑很多,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时候很难抵挡。比方说,本来做的事情好好的,虽然一时半会看到多大回报,但是坚持一两年就必有所成。可这时有同学告诉他做某某工作很赚钱,于是他受不了蛊惑就辞职跑去发财,结果一去发现是传销,想脱身再回来却已经很难了——因为他这时候的胃口被撑大了,能力却跟不上,就很难再静下心来提升自我,很多好苗子因此就废了!年轻人最可贵的,就是认准了一件事,全身心的倾注和投入。不管你做什么,受到什么干扰和影响,有什么样的生存压力,只要有一件事情是你始终喜欢并坚持做的,迟早必有所获,这就是定力!综合来说,我希望能够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以上这3点,我喜欢有这几项特质的年轻人。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作为老板去面试他人,你最希望在候选人身上看到什么呢?
做任何事,归根结底一个词,利益。
按这个思路就能理解,作为老板招聘录用人,最重要的当然是这个人对企业来说是否可用,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离开了利益和价值点,一切都是空谈。
候选人的经历再牛逼,没有稳定在公司干下去的欲望,老板也看不上;
候选人的能力再强,证书再多,如果不能对这个岗位的工作有任何帮助,也只能遗憾放弃;
候选人的资源多,人脉广,但这些对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带来不了实际的利益,也无用。
领导看候选人不是看这个人是不是牛逼和厉害,对于他们来说,见过牛逼和厉害的人太多了,根本不在乎这么几个,他们只有一个现实又务实的需求,候选人这些厉害的点,能不能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产生良好的效用,更通俗点的说,能不能让他感受到能给企业赚到钱。
这也就要求候选人在求职面试时注意把握一个点:无时无刻的利他思维。你在面试过程前,要对企业的招聘需求和用人需求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对方的真正诉求,然后再针对性的准备自己的面试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的方向,你的观点和回答要有思路有想法,要有让老板看到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地方,更要有证明你能给企业实现利润的能力,做好了这几点,相信没有不通过的面试。
在大的利他体系之下,其它的一点品质和能力只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如有则更好,如果没有也不会强求,毕竟这些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都是小事,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没有老板会拒绝一个能帮他赚钱的员工,成年人的世界,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春风HR,专注分享人力资源和职场信息,如果对你有一点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