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果年薪15万,能安心教书吗?
凡是用钱能解决的事都不算“事儿”。高薪养“心”,基本都是乌托邦。教师是心灵天使,是教书育人的天使,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天使。从不想冒犯尊敬的教师队伍。但是,就事论事,提高(一定幅度的)年薪并不能解决“安心”问题,外面的世界诱惑之大,不是加几万元工资能解决的。探讨安心教书的问题,主要有几个点:
第一,教师群体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最好的待遇是退休待遇。比如,某四线小城,央企员工、公务员、事业编、教师、医院等体制内的人员,在当地属于“高级阶层”,较大型民企员工、私企员工、个体户、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属于分母,他们都恨不能自己嫁给体制内人员或把子女嫁给体制内员工。其中,教师岗位至少站在鄙视链的上端。
这个小城有一个特殊群体,就是从央企划转到地方的教师群体。原来都打死不愿意划转,现在都在家里烧高香,见面对讽刺央企老同事,你们现在混得不如我们了,哈哈哈哈。
原来,央企员工3000元的时候,公务员2600元,教师2500左右,私企员工才1200元。十年过去,教师6000元,公务员5000元,央企4300元,私企员工3000元。教师跃居首位了。同样岁数的人,退休教师退休金高达七八千元,退休央企职工四五千元。当教师的心里比较满足,退休前工资超过了央企员工,退休后养老金更是遥遥领先。
当然了,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总体而言,教师在当地都是一群收入中等偏上、稳定安全、退休待遇较高的群体。
第二,当教师有利有弊,但更是令人羡慕的其他方面。当教师,女同志比较适应。男同志就比较憋屈,感觉生活在象牙塔,为人师表,限制较多,发展空间不够大,不如公务员晋升通道广,不如企业员工挣钱多。但是,事情不能这么比呀,当教师的好处多多:
一是工资相对不错,毕竟有两个假期,年底十四薪,折合月薪增长30%左右吧。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二是两个假期,令人工薪族“羡慕嫉妒恨”啊。两个假期,可以修养生息,可以浪迹天涯,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钻研业务、提升自己。
三是退休待遇高,这些年不断提高教师和退休教师待遇,在职工资涨,退休金也涨。
四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职可以创收,退休可以丰收,越老越吃香,越老越挣钱。不说家长敬着老师,办事方便,礼物多多(相信大多数教师不会做),但现实如此,有的教师做。就说合法的收入,办个辅导班、上个私家课、出去到培训机构培训,等等,虽然学校不让做,但也禁不住啊。这些负能量的不说了。
第三,年薪15万元就能“养个安心”吗?有一位小学教学主任,办了公众号,专门做教育,大概有二十万粉丝,由于在教育界和家长界有一定影响力。发一条广告就收3000元。各种打赏、稿费、讲课费、广告费,年入两三百万。他还是很苦恼,天天为没提上副校长郁闷。你说15万,就能安心教学,这个真解决不了欲望问题。
年薪15万,高吗?一二三线城市的稍微有名的学校老师就能达到了,那些名校老师,年入不止这个数了。
许多教师,他们之所以安心教学,肯定不是为了涨那点工资:一是责任心驱使。看见孩子们这么天真烂漫,这么好学上进,怎么能误人子弟呢?将心比心,哪个老师不想好好教孩子成长。
二是荣誉感驱动。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职业荣耀感,往往给人以精神力量。
三是学校内部之间激励和学校之间评比。把学校打造成名校,把自己打造成名师,这种竞赛,也驱使教师安心教学,让自己实现事业上的辉煌。
当然了,教师做好了,也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以前的教师,受到单位约束、条件制约,不能放大自己的成果。现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崛起,让老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名扬万里,就可以卖课、卖知识、卖经验,越有名越有钱,越老越吃香,年入千万的名师逐渐增多。这个时代,不会亏待那些真正的有业务水平的教师的。
老师如果年薪15万,能安心教书吗?
教师医生与效益挂钩,年初订计划,年未看政绩,奖罚分明,政绩明显,效益金明显,切不可搅稀泥,送人情,调动一切皆可发挥的积极性,有能力上,不误人子弟,治病看疗效,工资高点百姓认可无所畏。以防沾坑不拉便的可能,过去早就提倡砸大锅饭,至今还没显现,涨工资,普调也是社会一大弊病。滥竽充数者,坐享其成。有理一棒无理也一棍怎能调动积极性,不知随口一谈该伤几人心。
老师如果年薪15万,能安心教书吗?
我觉得提问问题和回答问题都不是在做梦,所有的问题都是要切合实际,当老师的原先被看的是社会的最底层被称为臭老九,被称为穷山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接轨,老师的地位越来越高,老师的经济收入也在社会底层变成了比较高的收入,因此人们开始尊重教师,好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报考教师资格或者是加入教师编制,这一切都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尊师重教,所以说教师的地位在提高,我们说教师的工资超过15,000并不是不可能,年数超过15万也并不是不可能,但不是说每月超过15万那是在做梦。也不符合国情。
老师如果年薪15万,能安心教书吗?
有人举报就开除 这样谁敢补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