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微信群渐渐变得冷清了,说明了什么?
既然题主用“单位”一词,估计是体制内。单位微信群越来越冷清了,既有外部环境影响,也有个体心态影响。既不一定是好现象,也不一定是坏现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
第一,外部环境的影响。最近管理微信群、清理微信群的要求,越来越多了。有三个重大变化:
1.微信群功能被限制。很多单位已经明确规定,微信群不能用于工作群,比如,微信群里的通知,不能作为正式通知,没有正式公文通知的法律效力。
2.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视。很多单位都开始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特别是开始注意商密的保护,规定微信群里不能发布有关工作信息。
3.发言管理越来越严谨。比如,负面舆情多产生于微信群里的不当说话;群里出现不利于团结的说话,不能撤回,造成长期影响。
第二,个人心态的影响。微信群作为几年前出现的“流行事物”,必然也符合逐步冷清的客观规律。微信群使用的热度,也想其他流行事物一样,呈现抛物线的下滑。
1.个体心态和群体心态,更符合流行事物由热到冷的客观规律。从新鲜、爱凑热闹,到玩够了,兴趣大减,逐步不感兴趣。
2.微信群的优点被几年消耗之后,现在剩下的更多是缺点。比如,群里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点赞不点赞,跟帖不跟帖,排队不排队,都会给自己给对方造成心理负担,慢慢学习“减法社交”,干脆都不发言了。
3.单位文化的影响。比如,领导在群里发言,一般都一本正经,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感到没有意思,不好玩。又不敢不叫好,凡是违心的事情,一般都不会持续。领导也觉得响应不够,慢慢也不发了。
4.员工之间的微妙心态。领导发言,你跟帖,就是拍马屁。你不跟帖,又怕领导不高兴。反正怎么说,都不对。再好的事情说出来,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何必多此一举呢?啥也不说了,就免了这种烦恼。
5.个人都开始追求神秘和隐私保护。现在社会,不同于以前的“单位文化”,大家互相走动,现在是“个体文化”,同在一个办公室,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底细,甚至都不知道同事家住哪里。谁也不愿意多说自己了,慢慢就没人说话了。
6.同事之间的嫉妒心态。你发言多,别人说“就显你能耐了”,你发言少了,别人说“你装深沉”,干脆潜水吧。
第三,单位微信群冷清与热闹,很难得出什么结论。1.单位微信群热闹了。有人会说,你们单位整体没事干,天天在群里聊天,没有前途。有前途的单位,大家都忙着做业务,哪有空聊天啊。
2.单位微信群不热闹了。有人会说你们单位文化这么压抑啊,谁都不敢说话了?这样的文化,证明你们单位没有前途。
3.群主心态变化了。单位微信群是不是热闹,往往跟群主有很大关系。有的群主是一个热心人,承受力强,别人误解他,他依然没心没肺,把群搞热闹。如果换一个心思比较重的群主,别人说闲话太多,心里就委屈了,我维护微信群的活跃度,怎么还说我“出风头”了,干脆我也不说话了。
一个单位微信群渐渐变得冷清了,说明了什么?
哈哈,单位的微信群一般就两个状态。一个状态是“群魔乱舞狂秀图”,一会儿有人上传工作照,一会儿有人拍自己满头大汗正在加班,当然最好玩的是领导在群里说点什么,几乎所有同事各种点赞图标马上铺天盖地、争奇斗艳!
还有一个状态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微信群里人不少,但却没有说话的。偶尔有几个人说话,也就那几个人说话而已,其他的同事根本不参与;领导说点什么,还是只有那几个人附和一下,其他人就跟死了一样,几乎从不在群里发言!
微信群如果是“群魔乱舞狂晒照”,说明整个部门都在“心知肚明”搞表面功夫,核心领导相对比较强势。职场里的领导其实都不傻,他这么纵容,甚至亲自“挑头”让微信群里“群魔乱舞”,自有自己的小算盘:要么是他想测试下属的忠诚度,要么是想借机敲打下属,要么是享受领导的掌控欲,当然更多的是为了彰显“团队的执行力”。
领导其实也不关心下属秀的这些是真是假,因为上级也不关心是真是假,上级关心的是“这些事情”你做没做,做的怎么样。至于真实情况,Who Care?微信群天天“群魔乱舞狂秀图”的,说明整个部门,包括领导在内,都在搞“表面功夫”,由此推断会玩“表面功夫”的同事应该在本单位比较吃得开!
微信群如果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说明整个部门要么比较实干,要么团队内部分化比较厉害!单位微信群如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要么说明整个部门都比较实干,没谁玩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要么说明团队成员对领导的向心力不够,表现欲很差,或者干脆说,有一部分同事不是那么在乎领导。
如果领导自己经常在微信群里发言,但同事们除了几个人经常性活跃之外,大部分同事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很有意思了。起码说明这位领导是不那么得人心的,对团队的掌控力是有欠缺的,团队成员之间是分化的,甚至分化的还比较厉害!
一个单位的微信群“渐渐”变冷清了,是很正常的;建议你没事也别做出头鸟,老老实实在群里做“跟屁虫”就可以了!现在谁手机里没有上百个群?起码我两台手机,每个手机里有多少群,多的连我自己都记不清。单位的微信群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在领导的带领下,肯定是要“活跃”一下气氛的,然后大家就各忙各的啦,渐渐变冷清是正常现象!
总结:
所以单位的微信群变冷清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同事们都变冷清了,而老板却还在“活跃”着;哈哈!如果这种现象出现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很多人都不鸟这个老板,在内心深处对他的行为和能力带有一种鄙视吧!老板只能和自己几个有限的亲信,在微信群里唱独角戏了!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职业经理人,2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一个单位微信群渐渐变得冷清了,说明了什么?
单位的微信群渐渐变冷是非常正常的事。因为大家入群都是无奈的,因为都是谈工作,不参加不行。而且老板及各级领导也在群里,平时都必须违心的说一些奉承的好话,有时说错了,领导们不开心或者得罪了同事,那就大麻烦了。
群都是自然组合的,有共同语言的,基本上可以畅所欲言的,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讨论,既能放松身心,也能资源互补,学到知识。多开心。
但是单位的群,说白了,就是上班你必须好好工作,下班了,也不让你闲着,你还必须接着干,还必须像在办公室一样,严肃说话,尊敬领导,多说好话。于是,本来大家上班都很累了,回家后还必须在群里工作,继续很累的说话。大家在这个群里,尽量少说为佳,最好别说话,在这群里,话最多的就是中层干部,因为他必须执行领导指示,领导群民,而且,他们也知道,领导们分分钟在盯着他。
慢慢的,群就冷了。
一个单位微信群渐渐变得冷清了,说明了什么?
说明还有别的小群正聊得火热,单位微信大群就是领导发言,群众喊好的地方。
一个单位微信群渐渐变得冷清了,说明了什么?
我们单位的微信群一直是冷清的,除了老板时不时地发点鸡汤和别人家的成就,几乎就没有人说话。
首先,微信群里都有哪些人?我们知道,社群大概是有五种人组成的:
第一种:群主(群创建人),一般来说是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人。
第二种:群管理者,作为社群的管理人员,公司的社群一般是无人化管理。
第三种:群成员,公司所有成员。
第四种:开拓者(渠道),社群的核心是“同好”。需要社群的开拓者来引领和挖掘,一般来说,很大可能是老板在做这个事情,比如我公司的微信群就是。
第五种:资深群成员,就是创立初期就在的老员工。
1.公司文化影响
一开始大家在群里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发出声音,但当企业文化和老板自身的影响的时候,大家发现原来群里不需要有声音,就会渐渐收敛。一般来说,公司微信群能否活跃,就看老板的包容度有多大,以及企业文化是如何的。如果一个企业什么都讲究低调,那么微信群里自然不会有过多的声音发出来。
2.防止过多干扰
很多时候,单位的微信群是用来发集体通知的,或者需要全体员工都需要知道的事情,如果琐碎的工作都发在群里,会很容易错过一些重要的通知,当大家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就会慢慢地减少信息输出,微信群看上去就变得冷清了。
3.在微信群吃过亏
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家在微信群里发的信息被老板看到后,引来了质疑和责问。比如以前我们会在群里发方案的校对,大家看得都很仔细,信息就比较多,第二天老板就说这么多错误的方案竟然想拿给客户,基本的标点错误都存在。这之后,大家就不敢发在群里了。
4.被误会偷懒
工作时间,如果大家的信息非常多,回复很及时,老板就会猜测你是否一直在摸鱼,否则怎么老在微信群活跃?为了避免这种误会,大家就尽可能不发了。
5.小团体群
其实单位的微信群只是个表象,大家更多时候会组建各自的小群,聊得不亦乐乎,又怎么会在乎单位群是否没有声息呢?
所以这个其实说明不了什么,不过是和企业文化、老板属性、员工习惯有关系而已。活跃的微信群不多,情感维系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微信群渐渐变得冷清了,说明了什么?
谢谢邀请!
你提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不同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1、员工与公司间的认同感变弱,情感逐渐变淡。前提中不是说微信交流逐渐变冷清了,这就说明最初是非常热闹的,大家交流得是十分频繁愉快的,那为啥慢慢就淡了,冷了呢?
大凡一个人不是情感或心理受到伤害,那他对人或物的情感态度是不会有什么变化!既然微信群由热变冷了,大家的激情已不再,即使自己有好的想法建议也不愿再说了,则表明他们受到了某种伤害,不再愿意交流!
2、新入职的员工已被公司同化,不再棱角分明。往往一个单位最喜欢在微信,QQ群中发言谈论的是那些刚入职的年轻人!也因为他们的年轻气盛,毫无顾忌的言说习惯,使得他们敢于对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评论一翻。偶尔一些年长的员工会应和一声,使得微信群热闹非凡,时间一久,年轻人都习惯公司的管理规章,也就慢慢平静不再谈论了,话题没有,人便安静了,只有领导安排工作的通知照常在发布!
我曾经在一个公司微信群亲历过,就是这种由热变冷的经历过程。其实,这种变化就是一部分刚入职的年轻人在适应公司职场生活的过程,转变自己的人生角色!
3、因为领导的存在,而顾忌自己的言谈。只要是熟悉了职场生活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言行特别在意,尤其是有领导在场的情况,谁也不敢随便讲话。因为,总担忧自己哪里讲得不妥当,会受到领导的打击报复,甚至被赶走的风险!
所以,在微信群中除了谈谈工作,几乎可谈的内容就很少很少了,最后就成为领导安排工作的一个发布平台!
希望我的这个回答能令你满意!若有兴趣,可关注“视职场”,将带给你更多的职场内容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