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工作,混人缘和凭能力哪个能走的更远?
我有一个同学,一表人才,要智商有智商,要情商有情商,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业绩水平高,关键是跟上级保持良好关系。公司空缺一名副总,上上下下对我同学的呼声很高,几乎就是非他莫属了。结果,空降一名副总。后来才知道这是董事长的侄子。公司老总心里也郁闷,其实他也推荐了我同学,但连他都不知道董事长要派空降兵。对老总来说,这样的空降兵恐怕过一两年就会顶替他的位置。这位同学气不过,只能辞职,辞职又能怎样,大家惋惜几声后,一切恢复正常。这个例子虽然是个例,国家也在批评这种任人唯亲的现象,但在老百姓眼里,损害了组织形象。
所以说,国企职场比较复杂,谁能提拔,各种复杂的因素很多,人缘这个因素,根本排不上号,能力这个因素,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实条件,核心因素还是要上面有人提携。如果说民企私企外企,更多的是靠能力行走江湖,因为大家都是给老板打工,谁能给老板带来利润谁牛掰。在国企,人人都是打工的,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主心骨,人人都是螺丝钉,谁能走得高远,要看干部选拔机制的原理。
国企的干部选拔机制,出发点是良好的,比如,由单位ABCD票来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但备而不用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初始提名权,产生的机理,是由上一级组织决定的,比如,要提名以上例子中公司的副总,往往不是这家公司老总决定的(他有推荐权),而是由上一级组织决定。从发起原理来说,总要有个人提名。谁有提名权,往往是发起干部考察的核心因素。这是专业术语,不容易看懂,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假设一个公司叫小明,上一级母公司叫大明。小明公司空缺一名副总。谁可以提名推荐呢?小明公司两个正职商量,比如推荐张三为人选,上报到大明公司人事部门,再报到大明公司领导层。如果张三这位人选得到了大明公司领导的认可,就可以作为候选人了。人事部门来考察,由小明公司领导班子、中层和职工群众代表来推荐。如果张三在推荐中处于较好的名次(不一定是前几名,但底线是30%推荐率)。张三提拔的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如果大明公司领导不认可张三,认为李四不错,这个李四可能是大明总部的人,也可能是其他公司的人,也可能是小明公司的人,当然了还可能是大明公司分管领导提出的人选。张三就没有机会了,上级会派李四过来担任副总。也就是说,决定这位副总人选的是上一级。
当然,这是提拔的原理,在这个原理之中,蕴含着许多选人用人之道。国企干部,需要考察的是德能勤绩廉五个要素。如同人缘、能力一样,只是具备提拔的要素之一二。一个人能不能被提拔(走得高远),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张三,德能勤绩廉都具备,他还需要什么要素呢?
一是小明公司是否有空缺职位,没有空缺职位,很难产生提拔的动议。二是小明公司两位正职是不是认可张三,否则不会作为人选上报到上级。三是大明公司人事部门是否要向领导汇报人选。四是大明公司领导是否认可张三这位人选。五是张三会不会在小明公司的民主推荐中出线。也就是说,张三具备了所有要素,还要经过五个程序,其中任何一个程序有差池,张三都不会有机会进入选拔视野。
这里不谈什么选人用人原则和理念,只是客观地写一些程序问题。看懂的自然就明白了关键所在。所以,有些人人缘很好,能力很强,就以为自己能行。从干部产生原理来说,还是要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等待机会,等待贵人,等待程序。
在国企工作,混人缘和凭能力哪个能走的更远?
看了看大家的回答,很多人认为无论在哪儿混,能力都是第一位,还有人认为能力和人缘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更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能力,领导不敢提拔你。这说明,你们根本没在国企混过,不懂国企的一套用人规则,只是想当然地理解罢了。
我在国企混过十几年,对国企那一套潜规则熟悉的很。毫不夸张地说,在国企,能力和人缘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没有靠山。如果没有靠山,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靠山是什么?是你事业的贵人!这个贵人可能是你的好亲戚,也可能是你的好同学好战友!他必须认识公司副总级领导,并且有一定的交情。也就是说,副总必须卖他面子!他一个电话或者一顿饭,就能决定你的前途。
为什么说能力不重要?你们不了解国企。其实国企不缺人才,凡是进入国企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哪个没两把刷子!同样一份工作,张三能做出成绩,李四也差不到哪里,没有谁比谁能力多么突出。所谓的能力,那都是领导评价的,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领导想提拔你,你就有能力。领导看不上你,你就是大牛也没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然后再说说人缘。这也是可有可无的。有些人情商很高,人际关系处的不错,用句专业术语叫“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可是然并卵。提拔干部并不是群众说了算,而是领导说了算,你有群众基础也是枉然。当然,在国企想要提拔晋升,人缘和口碑也不能太差。否则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起哄架秧子似的都给你差评,领导也不好强奸民意。领导真要提拔一个人,比如中层的话,群众测评也就是走走形式罢了。大家也都清楚,只要该人不是人品太差,没人死乞白赖得意人。
我在国企的时候,很多人要能力有能力,要口碑有口碑,领导的司机都提成中干了,可他们迟迟得不到重用。很多人一气之下就辞职走了!2000年代左右,我们办公室有六个人,全部走光了。技术、生产、设备、财务、销售走得人也很多。特别是技术口,走了很多技术骨干,以至于后来青黄不接!他们都是没有背景的人!
所以,在国企,能力和人缘都不重要,背景才重要!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一下!谢谢
在国企工作,混人缘和凭能力哪个能走的更远?
实话实说,在国企想走的更远,最需要的既不是人缘也不是能力,而是背景!
1、人缘
首先人缘不等于背景,人缘指的是你和同事们的关系如何,被同事们喜欢的程度如何,这只是一种表面的人际关系。有人缘当然好,人缘稍微差点也没什么大不了。既有很多老好人一辈子呆在基层,也有不少冷面人屡屡高升。
2、能力
首先什么叫能力?在国企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你技术能力很强,人家会说你管理能力差;你管理能力强,人家会说你业务能力不足;你管理能力业务能力都强,人家会说你上下协调能力有问题。呵呵,所谓能力,关键看领导怎么评价你了。
3、背景
所谓背景,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你原始的背景比如家庭出身,父母叔伯等;也包括你后期自己经营的背景,比如老师同学同乡;还有最关键的背景,那就是赏识你的前领导、前领导、前领导。
综上所述,在国企里工作,有人缘很重要,有能力也很重要,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背景。如果你什么背景都没有还想再国企混,那就要自己经营背景,而自己经营背景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可以被领导利用的人。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资深管理与职场专家,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请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讨论。在国企工作,混人缘和凭能力哪个能走的更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在国企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在一家国企做过一个项目,通过在国企待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在国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工作比较稳定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业务比较稳定,所以在国有工作也显得比较稳定。很多人只需要每天按时上班,进入公司后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下班后他们就会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一些国企里面,一些坐办公室的人和在一些基层做事的人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只要他们按时完成自己工作以后,他们就可以在吹着空调的办公室里面聊聊天、看看报纸、沟通一些最近将要做的事情。虽然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在里面上班还是相对比较惬意的。
而对一些在国企基层工作人来说,工作相对还是比较辛苦的。不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严酷的夏天,他们都要在外面辛苦的工作。
二、关系网相对要复杂一些通过在国企里面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有的国企里面还是有很复杂的关系网在里面的。有的人的某个亲戚在国企工作,只要他在一些硬性指标方面达标了,那他们的亲戚也可以托关系在国企帮他们找一份工作。
所以,在国企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国企里面的关系网相对还是要复杂一些,很多人要不就是托关系进来的,要不就是一些退休老员工的子女。所以在这里面工作,平时你不光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处理好和各种人的关系。
三、要懂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国企工作,你要懂得说话的艺术,更要懂得听清楚别人所说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好多人在表达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许他们不会说的很明显,但是他们的一个眼色、一个动作、一个行为或者说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这都在向你传达一个信息,如果说你能够准确及时的听清楚这个信息并做出及时的反馈,或许很多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是如果你没有及时的弄清楚别人的意思,或者说你把别人的意思理解错了,那接下来,或许你就会得到一些不好的反馈。
四、做事很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在国企里面做事情,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很重要,但是在国企里学会做人更重要。在国企工作,每个领导都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处事方式,在和一些领导和同事相处的时候,你就要懂一些与人相处之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要少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这都是很考验一个人的地方。
同时,是在和人相处的过程当中,你要懂得去修炼自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受人欢迎,但是尺度拿捏的很好的一个人。
至于说,在国企里面混人缘和拼能力,到底哪个可以走的更远?我可以用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之前接触过一个国企的领导,他是从基层员工一步一步的做到了国企的中层管理者,这个过程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书、运动、旅行。等他有空的时候,他也会和公司的同事一起聚聚餐,聊聊天,拉拉家常。同时他在说话的时候,从表面上你根本无法听出他是在奉承别人,还是在拍别人的马屁,他说话总能说到点子上,而且能拿捏好这个尺度。
在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时,他不会在会上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他会在会上点一下这个事,但是在下来后,他会把这个事情找当事人说清楚。同时他也很会给别人留面子,他懂得去捧一些人,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跟他一起工作会很舒服。他话不多,但是一说都是直击痛点。
所以综上所述,想在一个国企里面发展得很长久,能力和人缘都很重要。人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适应这个环境,把这个环境里面的一些有利的因素拿来为你所用;而能力能够帮助你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你解决了问题,这就有助于你维持好你在公司的威信,让别人打心底里信服你。
在国企工作,混人缘和凭能力哪个能走的更远?
针对题主的这个问题,在回答之前,有必要先谈谈目前国企体制,如果大家不了解这个东西,就无法在国企里有所作为!
尽管目前国企也在进行一些改革行动,但其基本体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晋升途径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任何一个国有企里,个人权力大小几乎由其与他人的关系。很多时候,都是以“关系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这主要是由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导致的。
国企管理岗位提拔往往釆取排资论辈。在选择管理人员时大多依据在企业的工作年限与经验,很多时侯大量专技人才升到管理岗位,却无法胜任,而年轻有管理能力者又无法提升,从而形成国企里一种怪圈。
因此,在国企里,要想走得更远,既不是题主所讲的人缘,也不是能力,而是靠后台关系与个人资历。一、个人资历,常常是普通人提拔的硬杠杠。在国企来说,可谓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很多时候,如果不按资历选拔,就难以让那些老资格的员工接受与服从。
而且,在国企里这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选择手段与方式,可以说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做法。
这就导致那些在国企的年轻人,很难看到被提拔任用的机会和希望,尤其是那些有较强个人能力者,工作积极性很容易受到伤害。
只要是一些有追求和理想的年轻人,很容易就此离开国企,进入社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因此,如果是草根出生的职场人,要想在国企有所作为,走上管理岗位,那通常只有熬资历,很难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晋升提拔的希望。
二、后台背景,是国企员工走远的重要途径。由于国企的管理主要是以关系管理为主,这就导致国企管理的提拔选择,很多时侯,还得靠个人后台背关系。
如果在国企里,有很好的后台背景关系,那提拔任用或者是晋级晋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在准备提拔任用的人员之中,两个能力相差不大的员工,如果你是领导,会提拔任用有后台关系的,还是提拔没有任何后台的员工?
不用说,99%的领导都会提拔任用前者,至于,为什么大家应该都明白,“朝内有人好做X”!
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提拔各方面能力相当的员工基础之上。这既是原则,也是基本要求!
其实不仅企业如此,其实在机关事业单位也差不多!
我们事业单位里,曾经就有过这种情况。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同事,一年后转正,立即调其他单位工作,再一年之后,立马被提拔任用。
简直就是座火箭上升。那些工作能力突出,资历较老的员工,依然奋斗在一线岗位。
三、草根员工在国企,想要走得更远,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高层关系。对于普通的草根出身的国企员工,要想在企业里有较好的发展。则必须要建立起与高层领导的关系。
很多时候,真正能够左右草根出身的员工,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来最后定夺。
对于那些国企中的中层领导,他们往往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时候顶多起到一个建议的效果。
而中层干部的建议结果,只能仅供高层领导参考,所以,真要想走得较远,很多时候还只能靠高层关系。
当然,要想获得高层关系,必须要靠自己非常突出的个人能力为基础,以此来获得高层领导的关注。否则是不可能获得高层关系。所以,在国企里想要走得远,必须要靠个人能力,建立起高层关系!如果只是建立基层人际关系,能够被提拔任用的机会将是非常渺茫的。
你对此问题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在国企工作,混人缘和凭能力哪个能走的更远?
在任何单位混,能力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有关系没能力,走不远,有能力没关系,同样也走不远。这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国企这样的体制单位。但是,人缘不等同于关系。很多老好人,在单位人缘很好,不吃罪人,也不惹事,讲起来个个都说他好,但一提拔,总没他份,为什么?因为大家只记住了他的“人好”,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好的地方,估计都没什么概念。所以,在单位混,人缘好只能说明你在单位逢源,大家认可你的人品,但真正想要脱颖而出,光做老好人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个性,这个个性的组成,包括能力,包括个人认识,也包括关系和背景。国企不是私企,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没什么,背后实际上站着一尊大神,如果不熟悉情况贸贸然去碰一些事,随时可能进坑,怎么死都不知道。因此,在国企想往上走,只有两条路,要么技术过硬,缺你不行;要么能量过硬,有大树撑着,否则,很难走远。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