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重庆的村里听老人们聊天,子女月工资没有低于1万的,现在工资都这么高吗?

村里老人爱比较孩子们谁家有出息,自古以来,要不怎么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类成语呢。其实,全世界都这样啊,这是普世文化。这里面有两种文化:一种自我抬高,一种是别人抬高。自己抬一点,别人再帮你吹一点,你的工资有多高,取决于老人们的心情和过了几“嘴”。

第一,村里老人们认知有限,比来比去,无非就比这几样:在哪里高就?工资多少?房子多大?买车了没?结婚了没有?对象家有钱吗?有孩子了吗?学习怎么样?首先看在哪里工作?如果在大城市机关工作(公务员),人家不问工资问职务。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打工族,人家只关心工资多少。归根到底,一是比公务员的权力,二是比其他人的收入。工资,作为是否有出息最量化的指标,必然成为老人们聊天的主要话题。

第二,年轻人回家,最难过的关也是怎么报工资数量。报少了,让人觉得你没出息。报高了,自己心虚,也怕别人眼红。报一个月薪过万,可进可退。这个维度比较好。一是如果低于这个数,也差不太多,算上年终奖、五险一金、各种福利,折合起来,不过万也接近一万,不算撒谎,脸也不红。二是如果高于这个数,比如月薪十万,怕吓着亲戚,说过万,也比较谦虚,可进可退,不丢人,也不吓人。

第三,假如你实在,给你爸妈说工资2800元。你不丢人,你爸妈还说不出口呢。别的老人问你爸妈,你爸与你妈对一下眼神,吞吞吐吐地说,万把块吧,心虚,也硬着头皮说。因为月薪过万,已经成为分水岭基本线。别的老人第一“嘴”,老李家的柱子工资过万,第二“嘴”就是柱子工资一万多,第三“嘴”可能传成柱子月薪几万。说高点好啊,下次找你家借钱,正好堵住你爸妈的嘴哇。

综上,月薪过万的比例并不高。全国社平工资最高的是北京,北京2018年社平工资是10380元,刚刚过万。其他城市的社平工资中位数是6000元。从村里出去打工的或者考大学出去的,能有几个月薪过万的。除非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的高薪行业。可是在村里老人们嘴里,传来传去,好像个个都月薪过万似的,搞的回家孩子不过万都不好意思开口了。

过年回重庆的村里听老人们聊天,子女月工资没有低于1万的,现在工资都这么高吗?

最可能的真相是:不是现在工资都这么高了,而是低了大家不好意思说而已。根据前段时间公布的各省份平均工资调查显示,北京的人均工资在9227元,这期间还是有很多工资过高的人,比如公司高管、金领等人拉高起来的平均数。所以普通一般人的工资数据可想而知了。

你总不能说你们村子里的人,都是之前被隐藏起来的社会精英吧?好了,咱们言归正传,其实老人们所说的话,咱们听听就行了,不要太过于较真,因为里面的水分很大。而造成里面掺假的原因有很多,说几个比较典型的因素:

一、人人都有攀比心

人人都有虚荣心。你想想如果你是一个老人,当你听到别人家孩子的工资都是月入过万的时候,你好意思把自己家孩子工资说的那么低么?这不是诚不诚信的问题,而是面子的问题。承认工资低,就是承认自己家的孩子能力比如别人家,这点是万万不可以的。

所以老人们聊天,聊着聊着就把这个社会的整体平均工资都给你给聊上去了。

二、子女小心思的作祟

现在为了让父母开心,很多年轻人哪怕自己没对象,都能原地给父母编出来一个对象骗父母,哄父母开心。面对着村里别人家孩子都这么优秀,说说自己工资月入过万那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小事情?既让老人开心了,有让老人放心了,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三、话传话,越传越大

老话说的好“话传话,越传越大“。你到家跟家里人说,我工资一个月8000,还有其他福利,父母一听,那加起来岂不是一万了?父母再和乡里乡亲的聊聊,分分钟工资上2万都没有问题。没准哪天有人又说你在外地当小老板了呢……

最后我想说,过年了,别人聊天愿意说多少就说多少呗,节日过的就是一个气氛。另外幸福是自己的,赚的是多是少,开不开心,过的好不好,当事人最清楚,没必要较真,你说呢?

过年回重庆的村里听老人们聊天,子女月工资没有低于1万的,现在工资都这么高吗?

这种事情不好说,不排除他们是在吹牛。这就没什么好讲的了。不过也不排除他们说的是实情。

我就说说我们村吧,安徽最北部,国家级贫困县。我们村没上好学的年轻人除了干电焊就是开挖掘机。据我了解,没有一个是在电子厂,服装厂之类的工厂上班。电焊一般都是在电厂工作,挖掘机一般都是在江西,内蒙。都是工作比较苦的地方,因为越苦工资越高。电焊日工资300+,挖掘机一般一个月一万左右。刚下学校门的不算啊。还有一部分干电焊的日工资低于400不干,要么国内400+,要么就出国,今年我们村就有好几个在印尼没回来过年的,具体情况我没在老家不了解,我老妈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说是他们一年三十万。

这么说是不是感觉工资很高了,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电焊并不是经常有活的,特别是电厂检修,一般都是20-60天就结束了。然后就是要等下一批活。等一个月也正常,当然也有这个活结束了,不回家直接奔下个电厂的,这个收入就有差距了。内蒙开挖掘机的,年前年后天气太冷,一年也就是干九个月最多。其他时间就找点零活,去电厂干检修。

一般差点的大学生还真没他们工资高。但是这个是吃青春饭的,年龄过了五十就不好找活了,和大学生没法比。生活质量也不一样啊。大学生天天过的是什么日子,多舒服。有大学生的那个工作环境,福利。他们情愿工资低一点也不会去吃哪个苦。

如果你说的他们都是大学生,在城市里上班,那我就不了解了。

过年回重庆的村里听老人们聊天,子女月工资没有低于1万的,现在工资都这么高吗?

比如你吧,碰到村里老人聊天,这个说我家铁柱月薪3万,那个说我家狗剩月薪4万,还有的说二蛋子今年回家了,挣得有点少,月薪还不到二万,还不如我家翠花。老人们问你挣多少,你咋回答?明明挣七八千的,也得说“还行,也就一两万吧”。

所以,村里老人聊天,子女工资没有低于一万的,主要是出于面子心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不必过于当真。

当然,也有确实混的好的。比如在北上广深的,这些城市的平均工资都一万了,只要是有学历,混的不太差的,过万还是很正常的。也有一些在外工作多年的,年纪摆在那,加上常年奋斗,工资过万也并不罕见。总之,有些确实是过万的。

但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还是很难过万的,只不过在拼搏一年了,回家不想显得太寒酸,就租一辆豪车,买几条中华,穿一身名牌,见人就讲讲外面的世界,如果有人问工资,就谦虚的说,不多不多,也就两三万吧!

总之,以重庆的工资状态,一个村里年轻人工资都过万,是不太现实的,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大过年的,也别太认真了,谁还没有个梦想呀!对不?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资深管理与职场专家,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请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过年回重庆的村里听老人们聊天,子女月工资没有低于1万的,现在工资都这么高吗?

我是重庆长大现在上海工作的。硕士毕业,但是在上海工作三年多,到手也就七八千,我也一直觉得给家乡人民丢脸。毕业第一年实习工资只有四千,我爸说他同事儿子也是硕士,在北京,毕业就是八千多。我妈说我亲戚在老家做小学老师也六七千(老家是十八线县城)。后来跟同学聊天,可能周围人都比较谦虚,我学妹在县城国企两千多,县城或市里做小学老师的三四千(非实习期),可能初高中老师多一点,市区大学老师六七千。这些人我个人接触到的,不知道样本是否偏差过大。上海可能是要高一点,听到很多人都两万上下,不过我自己觉得幸福感还挺强。这些年也不怎么敢回重庆去跟大家比较,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吧。

过年回重庆的村里听老人们聊天,子女月工资没有低于1万的,现在工资都这么高吗?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老人们聊天说起自己子女工资,其实很多都不知道自己子女工资多少的。有些是看别人说自己的子女有一万多,自己也跟着说而已,也有一些是比较低调的。自己子女工资很高,却经常说赚得不多,够用而已😄

我比较喜欢跟老人聊天,我也经常听到老人聊起自己子女工资多少多少,其实很多子女也是报喜不报忧的。父母问工资都是往高的说,或者跟他们说工资福利很好,让他们不担心。所以很多父母看见别人说他们子女有一万多。他们也说一万多工资。大致很多农村父母都不了解子女的工作情况。

我妈也是不知道我的工作情况,我以前做金融的,后来开的金融公司,她就一直以为我是做保险的,别人问她她就说我卖保险的,其实我一直都没做过保险。后来自己开的环保公司她就说是洗水管的,我听朋友说起我才知道😊原来我老妈一直不知道我做什么的。😄其实我是跟她说过的,只不过她不懂。但是她从来不炫耀我工资多少,一直说我的工资够吃用而已😄

所以说农村父母说自己子女工资多少不代表是真的。听听就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