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北上广深普通员工工资那么高?
多年前,我原来在家乡三线小城某企业做中层,月薪3600元,这算高的,后来调到该企业在北京的单位,月薪12000元。同样的工作,工资要翻番。这是因为一线城市的社平工资本身就高,生活成本更高,如果你调到北京月薪还是3600元,请问你会来吗?即使你来了,请问你能生活下去吗?现实问题,当年在北京租一间20平米的房间都要2000多。其实,家乡3600元的工资与北京12000元的工资相比,家乡的幸福感比北京还高。
一是北上广深的社平工资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其中,当地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没有较高的工资水平,就无法吸引人才过来、留下、扎根。北京10000元,与偏僻乡村的2000元,在消费能力上也许没有什么差距。你5元吃一顿饭,在北京30元吃一顿。
二是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集中了大量的政府部门、企业总部以及行业内领先企业,这些群体的岗位职位较高,工资自然就高。一线城市,往往集中了企业总部或者技术型服务型智力型企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进门的门槛就是本科生,起薪本来就高。小城市往往承载了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也承载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基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工人,本来工资就低。
三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批优质人才居住。举一个例子吧:原来家乡那家企业想招名校硕士生,工资开得高一点,但一个报名的也没有。人家的理由很现实,我可以在这个小城市生活,但是将来孩子上学怎么办?能享受到一线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吗?北京的孩子大学后,要么出国,要么进央企,家乡的孩子毕业后,多数找个工作养家糊口。人生格局不一样。
四是北上广深虽然是一线城市,高工资也不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其实,高工资都是被高薪人群平均起来的。比如,一个企业北京总部有员工100人,在乡下有工厂员工10000人。北京企业总部的人均工资2万元,乡下工人平均工资3000元。其实,在这个公司,3000元工资的人还是占多数。同样的道理,北京也是结构化的矛盾。因为聚集了太多的精英人群,他们的高工资抬高了平均工资,还有许多普通员工收入并不高,但有钱人太多了,就把社平工资抬了很高,给人“北京工资高”的错觉,就好比到北京低头都是黄金一样,这是一种思维误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