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上班的年轻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我们那一年大学毕业,豪情满怀,青春飞扬,十多年过去了,同一批入厂的几十人,分化得很厉害。混得最好的是正处,混得中上等的是科级,混得一般的是机关职员,混得差的是基层人员。造化弄人,当年这批人都以为这个世界是他们的,结果到了四十岁,没任何人再说这句话了,包括那几位正处级的同学,他们都明白了“其实,我们什么都干不了”,只是顺着这个工作机制和处事文化的惯性在做事而已。
国企人说国企是“围城”,民企人说民企是“围城”,外企人说外企也是“围城”。从人性看,人人厌烦自己所处的环境,还存在“别人的媳妇好”的心理。无论在什么企业,有的人如鱼得水,有的人如坐针毡,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生不如死。各种企业,各种利弊。国企的论资排辈,对年轻人是一种困扰,年轻人最后都怎么样了?还能怎样?符合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呗。
国企历史上搞过几次年轻化,最近又开始搞年轻化了。可是一茬一茬地搞年轻化,对另一外一批人也是不公平。比如,现在大力培养使用85后年轻干部,那么,对那批80后的中青年公平吗?老人家早就说过,老中青三结合。如果搞一阵风,对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是一种不公平。搞年轻化,不是搞低龄化,也是搞一刀切。有的企业规定,只提拔85后的,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你的问题是年轻人怎么样了?应该问的是过去时。每一代年轻人,都有混得好的混得差的,但是时代与时代不一样。比如,60后的年轻人,由于事业大扩张,混得比较好。70后的年轻人,就被60后给压住了,专业词汇叫做年轻盖层。现在重要85后的,其实,丢70后和75后来说,又是越过了他们,也是一个不公平。
国企有浓厚的论资排辈文化,对年轻人是不利的。这一点,民企外企相对文化好一点。对老板来说,你能创造价值提拔谁?论资排辈的观念比较少。所以,据统计,企业中层,民企与国企平均年龄要低很多。不信,你看一些民企私企,30多岁当高管的人比较多,但在国企,这就是人中龙凤才可以。当然了,光是人中龙凤,没有强大的贵人,也不行。
国企流行的段子: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行。体会这句话,也代表了一定的国企文化。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弊端,为何推进改变缓慢呢?这是因为国企人员没有流动性,都是体制内的人,谁也不想得罪谁,你辞退我,我去你家吃饭去。私企不存在这种文化,老板炒员工,员工炒老板,大家都习以为常。国企目前的文化,还不能做到“三能”。
总之,国企有国企的好,年轻人你想来国企,还是为了图国企的稳定和安全的。如果你有本事,有激情,不如去私企去闯一闯。但是,你估计又瞻前顾后了,私企哪里有国企安全稳定啊。这真是一个问题,您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