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裁掉34岁以上的员工,35岁的你拿什么养家?

最近流行一个职场金句:不要大声责骂年轻员工,因为他会立即辞职,要骂就狠狠骂那些有房有车有娃的中年人吧——35岁以上的职场中年,哪个不是负重前行,遭受大声责骂,也只能默默忍受,不可能再像愣头青一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了。因为,别处还真的“不留爷”了,35岁人真的没人要了。

这是一个特殊时代。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这件事,暂且不去论证真假和清退的程度。有一点可以肯定,“35岁危机”现象,在全球职场上客观存在,也不仅仅是中国职场。35岁,确确实实是一道职场大坎。因为,不论是公务体系,还是企业体系,都把35岁作为招聘下限。

35岁,就是一把双刃剑。对普通员工来说,人家不招聘你,也是有人家的考量。对技术骨干,35岁正在跳槽的黄金阶段,一技傍身吃喝不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35岁正是猎头重点深挖的骨干人才,要么挖来是中层,要么挖来是技术总监。真是冰火两重天啊。所以,35岁有职场焦虑的,要考虑自己手里是不是有干货,有干货的不害怕,没有干货的真害怕。

首先声明,不是责怪中年人自己啊,不是中年人没本事,而是时代变了,对中年人要求标准高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客观现实,很残酷,但很真实。以前是中年人一统江湖,凭经验就可以坐上高位。现在,就是反经验时代,经验恰恰成为负担甚至是累赘。以前的优势,变成了彻底的拖后腿。

怎么办?记住一句职场金句:你可以不离开体制,但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这句话对所有职场人都适用。你可以委曲求全地呆在公司,但要保持随时辞职走人、养家糊口、甚至跳槽高薪的能力。谁奈我何?

一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35岁正是黄金工作期,对企业来说,你的是甘蔗最甜的那一段。企业没有理由不好好用你。但是面的年轻大潮,低成本年轻人的冲击,你要保持自己的技术实力,体现出性价比,而不是被年轻人冲击。同时,也要做好跳槽的准备,这家企业不想重用你,你可以跳槽到另外一家企业。前提是你手里要有干货。跳槽也是提职加薪的机会。

二是保持新能力嫁接经验的本领。

有许多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的,比如医生教师,还有传统技术领域。但是你处于通用专业领域,就很危险,替代性太强了。所以,你要找到经验嫁接新能力的途径。比如,传统媒体人,媒体的经验丰富,但新媒体技术不行,那么,就要学习新媒体技术,然后把传统经验和新技术嫁接起来,你就能超越两边都不强的人。

三是要有知识、资金、经验变现的能力。

35岁的职场中年,有经验,有知识(过时了?),有资金(积蓄)。许多35岁的职场人活得更好更滋润了,他们都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可是不懂这些变现的人,却在悲叹这是最坏的时代。古人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六十就惹人嫌了。35岁的人,可以把知识分享出去,赚钱。可以用积蓄投资理财,有人说四十岁的时候,如果资产性收入不能超过工资就是失败的,明白了吗?还有就是卖经验啊,许多35岁的人做自媒体做培训,也可以斜杠生存的很好。

综上,华为34岁以上的员工,都会比别人活的很好。要么留在华为,享受高新和分红,要么离开华为,可以选择其他公司跳槽升职。再大不了,35岁的华为人在深圳没有套房子吗?卖掉它到二线城市,可以养老了。其实,真正危机的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通用专业的中年人,所以,要学习以上三条出路,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