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宁愿饿死也绝不与亲戚打工”?
职场火锅前不久招了一个技术骨干小周。小周原来在亲戚家的工厂做技术员,亲戚给他开6000元工资,目的就是压制其他技术骨干,你们看我给侄子都开6000元,你们还想攀比什么呢?亲戚老板私下里也没有给小周其他好处啊,还经常在老家村里炫耀,多么多么为亲戚办事,让小周父母感觉亏欠了亲戚老板,逢年过节还要送礼。小周忍无可忍,跳槽到我们公司,月薪开到14000元,我们觉得很值,小周用着也很顺手,都觉得他的亲戚老板瞎了眼、黑了心。所以,这个具体例子,证明了“不要轻易给亲戚打工的现实性”。
我们再来找文化和理论依据。“宁愿饿死也绝不给亲戚打工”,这句话虽然偏激,但不是没有道理,与其辩论人性,不如不去招惹是非和烦恼。古云“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现代过时了,但人性哲理不变),女婿与岳父母尚且如此,何况亲戚。西方谚语,亲人不合伙(亲戚家人不要合伙投资做生意)。现在企业治理结构,尤其是家族企业,都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古今中外,还是讲究亲兄弟明算账的,何况是生意场上,一切以利益为博弈筹码,掺入了亲情就无法摆平其他员工;为了摆平其他员工,可能还要对亲戚故意不公平,甚至杀鸡给猴看。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亲戚那里打工。
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亲戚。你去亲戚那里打工,其实对双方都是一把双刃剑。亲戚对你好了,别的员工就要攀比,产生负面效应。亲戚不照顾你吧,你又感觉没有人情味。亲戚不像亲生子女,家族产业早晚都要给子女,别人也攀比不着,但是亲戚还隔着一层,家族产业没你的份,你就是一个打工仔,也是来挣工资的。那么,工资发多少,不是人力资源科学能解释清楚的,发多了,亲戚觉得不值;发少了,你觉得亏欠;你努力工作,亲戚觉得应该的,你稍微懈怠,亲戚说你白眼狼;你争取合理权益,亲戚背后说你贪得无厌,喂不熟的狗。
但这件事也不完全绝对。古云还有“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许多企业到外面闯市场,比如岭南人、温州人、湖南人、四川人,等等,就喜欢抱团取暖。以前旧社会,包括外国,也会有老乡会、帮会。当然了,现在也有这协会那理事会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亲情形成合力、互帮互促。这些老乡会,之所以能够抱团取暖,取决于双方的诚意和心态,还有就是运行机制。
比如,你去亲戚公司打工,是亲戚主动找你的,还是你求亲戚的?这是两种心态。比如,亲戚老板的人品、胸怀和管理方式,非常重要。他是想帮衬亲戚成长,还是可怜亲戚给口饭吃?两种心态的结局截然不同。再比如,打工者是什么心态?是感恩亲戚给了自己机会,还是我来是帮衬亲戚的?还有在打工过程中,能够体谅亲戚老板的管理难度,还是以人情绑架老板要利益要关照?这些心态,都直接作用于两者关系演变。
所以,给亲戚打工,是不是反目成仇,取决于两者的人品、心态和胸怀,与贫贱高低没有关系。我们看到一些著名的创业型公司,当年亲如手足的创业兄弟,往往到最后四分五裂,甚至成为竞争死对头。也有一些小型家族企业,外人骂他们裙带关系、家族企业,但人家铁板一块,关键岗位不用外人,也发展得挺好。许多老板都把亲戚送到国外学习,然后回来做高管,既用他们的知识技能,又用他们的亲情信任。
但是作为普通打工族,我个人的意见,当你就是一个通用性员工,可以到亲戚公司打工,至少可以得到一点关照,反正你到外面也找不到工作,对亲戚要感恩,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要指望亲戚给你特殊的待遇,以一名普通打工族的心态,你也开心,老板也宽心。当你是一名有理想有能力的实干型员工,与其在亲戚公司憋屈,不如出去闯荡江湖,无论你闯的如何,都是你自己选的路,无怨无悔,也不纠结这些是是非非、头疼脑热的事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