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求职不该问有没有五险一金?对此你怎么看?
背景介绍:考研名嘴张雪峰在某个求职节目里说,面试时不能问五险一金、不能问有没有加班费?他的本意是提醒求职者,不要惹恼了面试官,因为面试官最反感的“两个不能问”,戳中广大求职者敏感神经,网上一片抨击浪潮,连某大报也开始发声。
张雪峰这次被打脸,主要是给这“两个不能问”打上了负面标签。张雪峰的意思是:“面试时问五险一金、这样的人没上进心”。“求职时问有没有加班费,这样的人就是想混退休”。这两个不能问,遭遇了两边打脸。求职者骂娘,这是合法权益凭什么不能问?用人者也不领情,我们都是有良心的企业,没你说的那么龌龊吧。
又是一年招聘季,又是一度求职季。各种招聘信息漫天飞,各种精美海报满墙贴,表现看是信息的海洋,其实对广大求职者来说,有用的信息还是一片荒漠。网站上、海报上、宣讲会上,一个百般包装的宣传片,除了忽悠得莘莘学子热血沸腾之外,又能告诉他们多少真相?谁能关照他们内心真正想知道的东西?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时代,但在求职领域,仍有一座一座信息孤岛。张雪峰这“两个不能问”引发众议,就说明了这些。张雪峰随后给自己又“补了一刀”,这是善意提醒求职者问这些事,不要惹面试官反感,又暴露了他这种“先当孙子再当爷爷”的职业观,因为广大招聘方就是“你来求职,先无私付出,再求有所回报,这样的员工我才喜欢”。
反驳这个观点不需要太多的论据,前不久华为任正非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如果员工感恩华为,说明华为一定做错了什么,企业与员工不是感恩关系,而是尊贵的契约精神。这句话对当下大搞感恩教育的企业狠狠打脸,企业与员工应该是互为责任关系,互为感恩关系,单方面强调员工感恩的老板都是耍流氓,更是对职场关系理念的开倒车。
尽管招聘环节是一个劳资双方互相选择的平等机会,但从供求关系的实质性讲,求职者仍是弱势群体。如果连“五险一金”都不敢问,怕打上不求上进混退休的标签;如果连“有没有加班”都不敢问,怕打上太计较不懂奉献的标签,说明招聘方应该集体反思了。
面试者有义务知道劳动者权益,招聘者不能只讲义务不讲权益吧。况且法律本来就明文规定,招聘者有告知“出价”的义务,求职者也有告知“资质”的义务,这是双方都应该恪守职业道德。
引发这场风波,根本原因还是求职者与招聘者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像孔雀开屏一样拼命展示自己,待价而沽,而传统企业的招聘模式,就像挑茄子一样,精心挑选性价比最高的好茄子,不能单方面批评大学生好高骛远、挑肥拣瘦,如果出价合理,大学生也都能放下身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