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才就能得到重用吗?
作为资深HR,来专业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人才,是有许多定义的。有广义的人才,还有狭义的人才,有社会普遍认为的人才,还是国家层面提倡的人才。比如说,有才华的人,是不是人才?有一句段子很形象:有才无德是毒品,这样的“人才”你敢重用吗?那么,我从三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首先要解决什么是人才?国家提倡的人才概念是什么的问题(1)人才概念的远古概念。在中国,人才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古老的《易经》中有“三才之道”之说。在汉代王充的《论衡·累害》中也有“人才高下,不能钧同”之论述。
(2)二十一世纪前的人才概念。2000年前,社会对人才的认定,一直依照1982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大量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被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凭手里的老茧就可以上大学。
(3)二十一世纪后的人才理念。我国的人才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后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学历、职称被看重,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但一切唯学历、唯职称,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很多人搞假学历、买职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单位用人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这是人才观的一大历史性突破。
(4)直到2003年,全国召开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进行了基本定义,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一系列新精神,让人们对“人才”二字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这次会议也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后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逐步形成了“人人可成才”的大人才理念。
第二:人才理念的辩证理解根据以上介绍的人才定义和人才理念的延展,当代社会,广义的“人才”概念,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这其中,包含着对社会有贡献,那么从老百姓的思想里,人才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那么有专业能力却干坏事(比如诈骗、比如制毒),能成为人才吗?!
第三:正确对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的原则和方法国家提倡“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这里当然主要是选拔干部。对人才的选拔,更加突出“才”,但要兼顾“德”。就像段子里说的,有才无德,是毒品。
在企业层面里,任何的管理层,都会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从管理者角度,是人才就是珍惜,就要爱惜,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对人才来说,也不能不讲职业道德,做违反企业规定的事情,比如,出卖公司的集体利益,出卖公司的技术专利。这样的所谓“人才”,一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二即使他们有才华,也坚决不能重用。
综上,从以上三个方面,阐述了你这个问题,是人才要用好,发挥他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要得到重要,品德不好的、作风不良的“人才”,如果也得到重用,对其他人才极不公平,对企业也是一场灾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