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运动出汗更多是排掉体内湿气还是在损耗阳气?
很高兴回答出汗一直在中医中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以汗法解决一些病邪是常用的方法,但汗为津液,出汗过多又损人津液。汗属心,肝为心液,汗也是人体的一种津液,大量的发汗会造成津液不足,严重会出现亡脱心阳,出现亡阳的问题!所以运动出汗不能过于激烈,不能出汗太多。关于出汗可以去除湿气吗?我觉得不一定,湿气性质黏腻,千寒易除,一湿难除,所以湿气不好去除,但运动可以促使湿气的排除,运动可以促进阳气的生发,阳气可以温化湿气,所以可以辅助去除湿气。综合来说:1、运动大量的出汗,会损伤人体的阳气,会损伤人体的津液,所以在运动的同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出汗过多,津液就是亡阳。2、运动可以辅助祛除湿气,但要分湿气的程度,湿气日久会出现痰,这时候就需要运动配合别的。
请教一个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运动出汗更多是排掉体内湿气还是在损耗阳气?
我是良医,为您解答,要从中医理论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
什么是气?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位于肾中,乃肾中所藏先天精气所化生,有赖于后天之本的滋养,主人的生长发育,温煦全身各个脏器,维持各脏腑功能。
宗气,包括水谷精气和肺部吸入的自然界的气体,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主司视、言、听、动等活动。
营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行于脉内,主化生血液,营养机体。血液贯通人体内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赖于营气的滋养。
卫气,同样来源于水谷精微,但行于脉外,腠理之间,掌管腠理开合,有防御外邪,温阳全身的功能。
明白了气的概念,我们再来了解气与汗有什么关系!汗来源于津液,津液同样来源于水谷精微物质,气可以调节腠理开合,掌握汗的排泄,气能随汗排出体外,所以说大量的汗出,一定会伴随着气的排出。
湿气是指侵犯人体的湿邪,阳气指人体的正气。正常的排汗会排出湿气,但是大量的汗出会造成气脱,气不能关闭腠理,又造成脱汗,也就是气脱症中的“亡阳”,此时阳气乃脱,病情危重,必须回阳固脱。
所以,运动要适当,适当的运动只会排泄湿气,不会损害人体正气,但过度的运动,过于疲劳则有损于正气,严重会引起气脱之证。
我是@大贤良医,坚持普及中医知识,转发,点赞,让更多人知道,有问题留言!请教一个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运动出汗更多是排掉体内湿气还是在损耗阳气?
中医对于运动出汗是要看具体时间和人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运动的性质。运动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得法的运动,如五禽戏,八锻锦,易筋经,太极拳等。是经过长久时间和大量人员实践过,具有自身理论体系,符合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的。这样的运动,因为它是符合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就算一时运动太过,也不会太过损耗人体气血。而另外一些运动项目,只是简单地活动手脚,消耗能量与物质,没有一种驱动人体气血按照一定运行路径运动的,运动的动作量没有经过合理的分配,会对人体某一方面进行过量的锻炼,导致一部分经脉受损,所以过量锻炼就会损耗身体。
而运动在一年四季中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内经四时调神大论论述四时养生说,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正是生长之时,天地和人的阳气渐渐滋长。人要合乎天地,也要助长阳气的生长,所以此时运动,宜稍稍出汗,因为春气为稚阳,不可过度使用,见龙在田。到夏天,则飞龙在天,宜出汗,运动多汗不忌。到了秋天,秋气收敛,天气向下,人体的气机也收敛,亢龙有悔。此时运动不能多汗,与春天差不多,运动微汗即可。到了冬天,阳气完全收敛潜藏于内,此时运动禁止出汗,冬天运动出大汗,春天可能会发病,因为伤了肾阴,春天一到就发热。
以上这种要求是对正常人的。至于患有虚损性疾病的人,更是不能出大汗。特别是夜间盗汗,自汗的人。
而患有抑郁性疾病,肥胖症的人,可稍微多运动,但却要在保证充分营养的基础上。
运动建议早晨,不宜晚间。早上阳气用事,身体生机向上向外。晚上阴气用事,阳气向内收藏。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体天之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请教一个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运动出汗更多是排掉体内湿气还是在损耗阳气?
先要理解一下什么是阳气,人体生存运动都需要能量,能量从哪里来呢?从我们吃的饭里来,把饭变成生物能后,一部分储存起来,一部分拿来支撑日常活动。
当我们把生物能拿出来用的时候,这些拿出来的能量称为“阳气”,那么,我们运动的时候,人体就会拿出更多的阳气来支撑运动之需,所以运动可以“振奋阳气”,令我们的身体各个角落每个细胞都得到更充分的新成代谢,所以适当运动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要注意,我们说“适当运动”,大运动量自然会消耗更多的阳气,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储存能源,自然可以更多更剧烈的运动,反之则不能够支撑,所以要适当适度,每个人身体体质条件不同,自然适当的运动量也就不同了,没有一个死板的标准,累了就歇歇,饿了就吃饭,这就对了。
再说出汗,运动之所以出汗,是因为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就像车开猛了车子就发热一个道理,所以出汗来散热。
但是,汗从哪里来呢?从我们的血液中来,出汗多了,身体里血液量就会减少,盐也会减少,所以要喝些盐水补充。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是不好的,消耗过度了
另外,剧烈运动还会缺氧,缺氧肯定是对身体不利的,肌肉酸痛就是因为缺氧造成的,可以理解为一种伤害。
所以,大量运动的结果是,缺血和缺氧,固而中医认为不好。
再说排湿,中医发现,大汗淋漓反而排不出湿气,要排湿,必须是慢慢的出汗,自我感觉身体潮潮的似出非出的状态最好。
那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了,怎样运动即不出大汗又不缺氧呢?那就是所谓的有氧运动!比如慢慢的爬山,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别过度)都是可以的,只有这样才是养生,反之则可能折寿。
请教一个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运动出汗更多是排掉体内湿气还是在损耗阳气?
一、一动而百阳生,运动可生阳气。
二、运动能去湿,本人深有体会。
三、过量运动会伤元气和阳气。
本人亲身经历:热爱篮球。一天能打四五小时。第二天不接着打整个人就很舒服,毒素湿气已排空。第二天如接着打,明显感觉过量,易出冷汗,体虚劳了。如果一天只打一两个小时,那天天打感觉问题都不大。
总结:在不过量的前提下,一动而百阳生,不动而百病生。你说要不要运动?
请教一个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运动出汗更多是排掉体内湿气还是在损耗阳气?
现实生活中:长跑运动员和一些喜欢剧烈运动者没一个活得长久,特别是那些跑马拉松的超负荷运动员个个都短命!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过度运动,劳作,出大量的汗液肯定会损阳伤气,可不能小瞧汗液狂出,汗血同源,人体能量之源,轻泻可以调节人体干湿平衡,重泻必定耗伤津液,心气,不可不引起重视。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学文化中都讲到阴阳平衡,动静相济,适度运动,是非常有道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