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卫子夫之死,是偶然也是必然。
汉武帝刘彻在一次看望姐姐平阳公主的时候,卫子夫当时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一名歌妓,卫子夫和众多歌妓在表演之时,一眼就被刘彻给相中了。所谓的一见钟情也不过如此。
之后刘彻还没有回宫,就在姐姐家的时候,就将卫子夫给临幸了。为此刘彻很高兴,还赐给了姐姐不少黄金,而平阳公主自然也能看出刘弟弟的心思,就让卫子夫跟着汉武帝进宫了。
卫子夫平布飞升做到皇后卫子夫和汉武帝回宫之后就没在被召见。过了一年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卫子夫又见到了汉武帝,卫子夫就诉心肠,之后怜爱卫子夫,再一次临幸了卫子夫。此次卫子夫真是争气直接怀了龙种。
而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此时和汉武帝多年无子嗣,卫子夫的这个孩子可谓更加珍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更多的宠幸,地位也不断的拔高。
之后陈皇后为此妒忌便用巫蛊之术来害卫子夫,而汉武帝对巫蛊之术可谓是相当的厌恶,此事还被汉武帝发现了,之后便将陈皇后给废了。
不久后卫子夫在次怀孕,而这已经是四个孩子,还是一个男孩,这是汉武帝的第一个男孩,也是嫡长子,之后卫子夫就被立为皇后,开始长达38年的皇后生涯。
卫子夫之死,是偶然也是必然卫子夫诞下太子刘据后,日益盛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相继入宫作了侍中,长姐卫君儒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常居后位38年。最终因为巫蛊之祸,太子自杀,而卫子夫也因此而自尽。
可能有些朋友说是因为巫蛊之祸的原因,这点不可否认,必然是有着一定的原因。还有必然的一点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下巫蛊之祸。
巫蛊之术是封建迷信的一种,它以制作木人施加咒语,进而给人带来灾难著称。
此时巫蛊之祸的主角出现了,江充本就和太子刘据有嫌隙,怕之后成为皇帝对他下手。便定下奸谋,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人施展巫蛊造成的。
汉武帝派江充去查,江充利用此次机会诬陷太子刘据,之后在太子宫挖出人偶,太子深知此事的后果和下场,便起兵诛杀江充,之后和朝廷发生混战,最终兵败逃亡。太子刘据自知难以逃脱,便悬梁自尽。
卫子夫得知太子身亡后,卫子夫很伤心。而自己是太子的母亲,发生这种事难脱干系。于是选择以死明志,自缢而亡。这么看卫子夫是因为巫蛊之祸而牵连自杀的。
其实还有一点原因,卫氏家族此时的势力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
卫君孺:卫青大姐、嫁丞相公孙贺、生子公孙敬声
卫少儿:卫青二姐、霍去病之母
卫子夫:卫青三姐、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太子刘据、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之母
卫青:娶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妻,生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均。
卫青的三个儿子也都全部封侯。卫青多次率军大败匈奴,被封为大将军,统帅六军兵权。在军事上是无人能能敌了。军中威望盛极一时。
卫伉与阳石公主是夫妻。
汉朝因刘邦下令异性不的封王,此时一看卫氏家族的势力有多么庞大,有多少侯爵了,此时在朝中的权势可谓是只手遮天了。
此时卫氏家族: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丞相公孙贺、平阳公主(嫁给卫青)、还有卫青三个儿子被封候。在朝廷上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卫氏一门也全部聚集在了太子刘据的麾下。
这种势力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危险的,此时汉武帝刘彻身边基本都是卫氏家族的人或者沾亲带故,像似被包围了一样。
但是汉朝此时已经是和平时期了,须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随着卫青,霍去病的相继去世,卫家也不可能一直居于高位而不受他人憎恨,卫家失势也是早晚的事!
之后开始着手打击卫氏一门。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因此失去了侯爵,被汉武帝发配边疆,修筑了五年的边关城池。
之后因为巫蛊之祸的到来,太子、皇后都死了。卫氏家族势力大减。纵观整个事件,卫氏一门,凡是掌握朝廷大权的人全部被处死,不过还是留了一点根,没有祸及卫青的次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
之后汉武帝说后悔了,但是紫陌认为也不存在后不后悔一说,就是作态。你看卫子夫死了之后是怎么处理的,只是被简单的埋在了长安城南的桐柏亭,而没死之前刘彻便将卫子夫的皇后玉玺没收了,从此事之中就可以看出,卫子夫的死是偶然也是必然!
和汉武帝过了一辈子的女人,卫子夫还能不清楚丈夫刘彻的是什么人吗?连自己的亲生子女都杀了,还会在意卫子夫吗?卫子夫即使不死也回不到之前了。
大家觉得呢?说说你的见解和看法。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这是汉武帝的人物性格的缺憾所造成的,当年汉武帝见卫子夫的时候,卫子夫正值二八年华,刚好这时候也正是卫子夫颜值的顶峰时期。汉武帝对卫子夫是一见倾心。
更令汉武帝喜出望外的是卫子夫还是个善于跳舞的才女,这又让汉武帝对卫子夫另眼相看。
史记上记录的是,汉武帝在他姐姐的府上,直接就把卫子夫给临幸了。临走之后汉武帝还把卫子夫给带走了。
卫子夫跟随汉武帝到了宫中之后,大概过了一年的时间,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汉武帝是一个爱屋及乌的人,他因为宠幸卫子夫,所以把卫子夫的兄弟姐妹全部给封了高官。大将军卫青就是受益人之一,当然靠裙带关系上位,对于卫青来说,只是为他人生的机遇,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已,他最终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打败了匈奴,为自己争夺了一个侯爵之位。
汉武帝不但把卫青封为了侯而且还把他的三个儿子也全部封了侯。这就是汉武帝对一个宠幸的女人表达的赤裸裸的爱。
可是有句老话说的好,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卫子夫的颜值急剧下降,这时候的汉武帝就不怎么喜欢卫子夫了。汉武帝一生宠幸的女人有很多,他是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宠一个。
他宠爱李夫人的时候又把李夫人的兄弟给封了高官,打匈奴的那个李广利就是受益者。你看汉武帝就是这种人。
因为年老色衰,所以卫子夫被汉武帝冷落了,但,他依旧是皇后,他的儿子刘据也依旧是皇太子。看上去卫子夫的地位依旧很高。
可是,这些都是表面是看上去而已。真实的情况要比表面复杂的多,再加上在汉武帝晚年任用小人,小人善于煽风点火,这对于当时不受宠的卫子夫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更加让汉武帝不放心的其实是卫青,毕竟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还是太子刘据的舅舅。卫青更是带兵杀敌的将军,他的威望很高。
这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真的会让汉武帝如坐针毡。
毕竟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外戚派做的哪些事,还历历在目。汉武帝很怕自己百年之后,当年的吕后事件还会重演。
所以,为了防止外戚派的专权汉武帝先是从打击大将军卫青开始的。
卫青这支外戚势力在削弱了之后,汉武帝多多少少都安心了一些。可以说,这时候他还没有想动太子刘据的想法,毕竟卫青很识大体,做人老实巴交有本分,汉武帝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卫青会怎么样。
可是雨欲停而风不止,小人江充冲着汉武帝的宠幸,导演了一处巫蛊事件,这件事把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给卷了进来。
江充导演这一处戏就是想置卫子夫和刘据于死地的。因为江充知道,在汉武帝朝只要涉及到巫蛊之祸的人,不管是谁,都是死路一条。
江充为什么要置太子和卫子夫于死地呢?
因为江充和太子刘据有过节,他曾经因为执法严厉得罪过太子刘据,他怕汉武帝死后,刘据当皇帝,然后会处罚他,所以为了自己日后的性命,他选择先把太子给搬到。
那时候汉武帝已经年老昏庸了,他相信了江充的话,把太子刘据给逼反了,而且卫子夫也支持太子。
当时的卫青已经死了,若是卫青在,估计江充也不敢这么放肆。
汉武帝一听太子竟然敢反抗,他就派了军队来镇压,结果父子反目,兵戈相见的一幕出现了。
最终,导致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在逃亡的路上他就自杀而亡了。
卫子夫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最终他也选择了自杀。
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卫子夫,河东平阳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卫子夫出身卑微,最初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在祭祀先祖回宫的路上,顺道看望当时嫁给平阳侯曹时的姐姐平阳公主。据《史记 外戚世家》载: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馀人,饰置家。汉武帝在众多美人中,独看中了卫子夫,并在轩车(有屏障的马车)上宠幸了卫子夫。
建元三年(前138年)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为皇后。在汉宫的49年中,卫子夫为汉武帝生有一男三女。
卫子夫与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一样,都是死于巫蛊之术的牵连。陈皇后是因为自身嫉妒走火入魔,而卫皇后是惨遭陷害。
巫蛊之术,在汉代是个禁忌中的禁忌。汉代框架中,不仅严惩上层用蛊术争斗,更是灭绝下层仿效。据汉朝律法,家里饲养蛊虫成形并致人死亡将处以死刑,且判决家人流放。汉武帝因此法废黜了陈阿娇,也因此术没收了卫子夫的皇后玺绶。不仅是制度的严明,也是汉武帝多疑深沉,迷信鬼神的写照。她死去前,在汉武帝的心中更多会归结为她自作自受;她死去后真相澄清,汉武帝也只是会觉得她是受牵连被诛杀众人当中的一个。
据《汉书卷六十三》载:"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在太子刘据死后,他会后悔于自己的不清醒使儿子冤死,给他修建思子台。但却未为皇后冤死做文章。
太子死去后,皇位位继无人,他会感到惋惜。但卫皇后已是年老色衰,同样步入晚年的贤内助,对帮助他治理国家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他自身也没有体力支撑自己的雄心壮志了。晚年的他独裁残暴,也是他没有足够的耐心像年少时广纳贤才听取建议打算施展才干作为的映射了。经过此番事件,他是更清醒地承认了自己的境况。为了挽救生前的功业,他是找了一个标志物,给先前重要的继承人太子平反,写《罪己诏》,补偿悔过,实际上也是一种安抚不满,平定民心,维护自己权威的行为。他的心思更多的还是在国家社稷上。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冷酷无情帝王家。"汉武帝因为陈阿娇登上皇位,也借用过卫子夫家族中卫青将军之手大破匈奴,最后看上钩弋夫人的美貌却因传位给她的儿子刘弗陵,担心幼子继位太后掌权像吕后一样祸乱朝纲,就赐死了二十岁的她。
宫中后妃女眷命运,被掌控在皇帝手中。宠爱你时,全家得福;厌弃你时,满门抄斩。这样爱屋及乌,恨也及乌的汉武帝,只是自我的忠诚信服者,再努力也换不回他的心。卫子夫皇后自缢,也是为了证明她的清白。
征和二年(前91年),卫子夫因其在巫蛊事变中私自帮助太子,支持太子起兵诛杀奸臣江充,对战汉武帝的军队,被汉武帝派官员收缴皇后印玺,上吊自杀。就像名字一样,一生都在为丈夫儿子奔忙的她,连死的时候或许也想凭此让汉武帝清醒过来吧。
从各方面分析,汉武帝晚期更多的是对卫子夫的怀念与感激。她一共为汉武帝育下一男三女,绵延皇嗣,治理后宫,品行良好。老年时,会回忆年轻的她容貌姿色,舞蹈翩翩,也会想起她的琴音袅袅。她死去了,但她的精神永不消逝。
她跟汉武帝一样,也为汉朝的繁盛立下了卓越功劳。她的亲戚卫青、霍去病、霍光能够得到挖掘重用,也离不开她的关照。司马迁称赞她"嘉夫德若斯",班固也赞赏她"子夫既兴,扇而不终。"
卫子夫的死去,是汉武帝晚年迷信鬼神,滥用奸臣的荒唐行为的后果。她是他错误罪责的承担者,她也是维护自我尊严的清白者。她在世时,是汉武帝的贤内助皇后。她逝世后,也是贤良淑德精神的代表者。汉武帝对于冤死的皇后,误杀的太子和滥杀的诸多人都有愧疚悔意,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行为的自责挽救。
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汉武帝为何逼死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答案其实很简单,皇帝根本没有爱情,哪里来的一见钟情?
当然,这么说肯定有人会不服气。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帝王,沉浸在爱情中,蹉跎一生。但是汉武帝毕竟不是一般的庸碌的君主,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就是因为他的伟大功绩,历经千年,深刻的嵌入到今日的汉民族血液之中。
对于这样一位君主,他其实是没有爱情的,他选择的女人更多考虑的是皇位、权力、和大汉帝国的未来。
我们可以对比他的两位皇后阿娇和卫子夫,即可明白。
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是陈阿娇。
阿娇是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刘嫖的女儿,从今天的伦理来叙,是表兄妹。当然在古代,是没有近亲结婚的问题的。
公元前156年,刘彻出生,母亲是景帝的王美人王娡。时景帝的庶长子刘荣已经15岁,到了该立储的年纪,刘荣的生母栗姬一直在期待景帝立刘荣。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王氏所生的刘彻为胶东王。
太子刚立,想要成为太子妃的各大豪门就积极行动起来。
生于皇家,就不能讲什么爱情。馆陶公主在阿娇出生没多久,就在努力的跟弟弟汉景帝攀附,希望能与景帝的太子结为亲家,馆陶可不管最终谁是太子。馆陶公主的目的,就是未来无论是哪一个刘氏子孙登基,阿娇就必须是皇后,馆陶公主将来就必须是皇家的大长公主,更必须是皇帝的真正外戚,权势喧天指日可待。馆陶公主对自己幼年的女儿的婚事考虑,就从来与爱情无关。其实当年,她自己的婚事也是如此。
可是,当刘荣被立为太子后,其母栗姬母凭子贵,作为未来的皇太后,自然骄傲起来。曾经,景帝生病,栗姬陪侍在旁,景帝叹息道,“百年之后,刘荣登基,希望你作为皇太后善待我那些其他的妃子和她们的孩子。” 栗姬听完,暴躁起来,这些女子夺我宠爱,还要我照顾她们,绝对不可。汉景帝无奈,日渐感到这是个无法有效统领后宫的女人,慢慢开始疏远她。
刘彻的母亲王氏看在眼里,她知道自己可以一搏。王氏恳请景帝,胶东王刘彻年幼,暂时不用前往封地,就留在宫中抚养。留在宫中,母子两就有了机会。王氏看准栗姬嫉妒、心胸狭小的缺点,越是这样,王氏就越在景帝面前低眉顺眼,一涨一落,慢慢搬开景帝心中的心魔。
馆陶公主意欲将女儿阿娇许给太子刘荣,于是结好栗姬就成为关键。但是栗姬对馆陶公主一直没有好印象。馆陶公主作为政治上的老手,为了巩固与自己的皇帝弟弟的关系,常年不断的给皇帝进献美人,栗姬吃醋,嫉妒的发疯;栗姬更害怕的,是这些美人中有人夺走皇帝对她的宠爱,那样她就万劫不复了。当馆陶公主主动提出,要与其皆为亲家时,栗姬考虑的不是为太子将来登基而广布基础,她选择了骄傲的拒绝。馆陶公主受辱,报复之心顿起。
刘彻的母亲王氏得知此事,主动与馆陶联系,愿意结好。两人一拍即合。刘彻与阿娇皆合,意味着馆陶公主的势力被争取了过来。馆陶公主作为皇帝的姐姐,对皇帝的影响力不亚于栗姬,甚至高于其上,因为她也是皇家的人,她真的为景帝和皇家着想。栗姬毕竟只是个外人。
公元前150年,景帝改立刘彻为太子。公元前141年,刘彻登基,根据其母王太后与大长公主刘嫖的共识,娶陈阿娇为皇后。
这就是赤裸裸的政治斗争与交换。与爱情无关。
再看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 。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皇后是阿娇。他们之间有爱情吗? 也许在他们两个因为年幼就被认为是一对后,彼此好感过,彼此爱慕过。公元前141年之前的刘彻,还是年轻懵懂,权欲的魔力尚未侵蚀他的纯洁的心理。那个时候的他,爱过陈阿娇,或许理所当然。
然而皇帝的爱情太过于廉价。登基不久的汉武帝,身边怎能只有一个女人。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游猎,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府。平阳公主效仿大长公主刘嫖故事,也想进献美人以巩固与皇家的关系。她把府内早已调教好的美女乐队,拉出来给武帝表演,期待汉武帝选中一个。果然,汉武帝看中了其中一个女子,她就是卫子夫。
汉武帝对卫子夫一见钟情了吗?
这就是取悦自己的一个歌女,怎能知道皇帝的心思。汉武帝看中了他,更多的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媚态,吸引了皇帝,是情欲,而非爱情。
卫子夫出自于平阳公主府,自然平阳公主也就竭力支持她。平阳公主曾在卫子夫临去皇宫时,抚摸卫子夫的后背,嘱咐道,“将来富贵,可别忘了我的引荐之功。”
卫子夫入宫后,随即就被汉武帝忘记了,直到一年后,皇宫中要出脱一些宫女,卫子夫才得以抓住机会跟武帝哭诉。才再一次得宠获幸。
这样的卫子夫,在武帝眼中,就是皇宫众多美人中的一个啊。一见钟情,也就只得一见而已。
然而,卫子夫却及时的怀孕了。相比阿娇与武帝数年无子,卫子夫的运气好到爆。这可能跟两个人不同的出生有关。卫子夫出生平阳府的歌女,常年歌舞训练,身体当然是棒棒的;而阿娇长在皇家,年幼时就被一致认为是未来的太子妃和未来的皇后,自然娇生惯养,身体虚乏,导致不孕。
阿娇得知卫子夫怀孕,暴怒了。大长公主刘嫖更是又惊又怒,自己女儿尚未有子,万一卫子夫生子,阿娇地位必然动摇。刘嫖干了一件后悔一生的事,她恼怒已极,居然派人去抓已被武帝提拔在建章宫当差的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意欲杀之进而恐吓卫子夫,最好能吓到流产。好在卫青低调,明而有智,好友公孙敖竭力相护,保住了他。武帝获知前后详情,更加的不满阿娇,反倒更为宠信卫子夫,并加封卫青,最终使得卫青成长为一代名将。卫子夫也有一个势单力薄的歌女,最终变成一个外戚势力强大的皇后。
所以说,阿娇与卫子夫,后位更迭,其来有自,一涨一落之间,汉武帝自然要做出对皇家最有利的取舍,他考虑的是皇权,而非这两个女人的感情。
- 阿娇出生皇家,虽在武帝登基前有恩宠,更多的是刘彻的年幼单纯的彼此爱慕。更有双方母亲为了支持刘彻登基进行的刻意政治交换。刘彻聪明睿智,知道自己母亲势单力薄,姑母的支持是其太子地位稳固的关键,因而他也必须示好于阿娇。
- 刘彻的太子位,有阿娇母亲的帮助,阿娇自持有功,自然骄横;更兼自己从小就被以太子妃对待,身在皇家,养成了傲慢。两相对照,比之民间女子如卫子夫的温柔,恩宠日衰可以预料。
- 阿娇与皇帝数年无子,对皇家而言,无子就是罪过。卫子夫第二年就能生子,自然恩宠有加。
- 阿娇母家乃大长公主,势力庞大,年轻的汉武帝不能控制,内心自然不满,他需要再立一股力量,以平衡阿娇的势力。
这一切,都说明汉武帝之所以宠信卫子夫,考虑的可不仅是爱情。而是皇家的权力斗争。皇帝在渐渐成熟,他的政治手腕也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无情,越来越狠辣。
正是因为汉武帝将自己对女人的感情全部转为皇家的权力斗争,导致了卫子夫的崛起。
- 阿娇无子,馆陶公主势力衰弱,前后12年时间,阿娇被废。
- 卫子夫势单力薄,人有温柔美丽,获得宠信。刚入宫,外戚力量几乎没有,无法干预皇家。
- 阿娇被废后第二年,卫子夫诞下一子,武帝高兴,晋升卫子夫为皇后。皇子对皇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卫子夫家的弟弟卫青、三妹的儿子霍去病,皆获武帝重用,更难得是此二人为平灭匈奴立下不世之功,千年以下,威名远播。卫子夫的外戚力量崛起,对卫子夫后位的稳固帮助极大,
- 卫子夫后位因而稳固异常。公元前128年晋皇后位,到公元前91年,前后37年皇后。
然而成也武帝,败也武帝。
1.不再温柔。随着卫子夫后位稳固,自己的弟弟卫青与外孙霍去病成长为领军大将军,卫子夫逐渐的开始为自己未来的皇太后地位默默的筹划。她不再刻意的关心汉武帝,不再温柔。假装的爱情,在一点点的被剥开真相。
2.不再美丽。 卫子夫一年年变老,不再美丽,汉武帝身边的女子一换再换,卫子夫开始真正的成为花瓶似的的皇后,恩宠日衰。
3.外戚势力自我瓦解。 大将军卫青与外孙霍去病,早早过世,未能等到皇太子登基,失去外戚的支持,也就无法保证太子的皇位稳定,而武帝只为帝国未来着想,并不在乎一子的荣辱与生死。
4.太子刘据等不及了。 汉武帝活的也太久了,不仅卫子夫等不及了,太子刘据也等不及了。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已经36岁,不仅自己的孩子早已长大,武帝宫中更是一堆皇子在虎视眈眈。刘据早已等不及了。被诛杀的刘据,其母卫子夫就再无活着的意义。
可以说,汉武帝从小就在权力的漩涡长大,整个人生都是出在权力的斗争中,他看待的人和事,都是从皇家的权力稳固的角度。爱情这种东西,也许在其年少时短暂的出现过,不过后来的他,再无爱情,只有皇权和他的帝国。
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是卫家外戚势力的领头羊,由于卫子夫受到汉武帝恩宠,才有了之后的卫青、霍去病的功业。卫家以卫子夫起步,以卫青、霍去病的军功做铺垫,一时间权倾天下,无人能敌。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卫家势力逐步衰败,卫子夫最后被逼自杀,那么汉武帝为何要逼死卫子夫呢?
年老色衰
汉武帝作为汉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那自然也是三宫六院妃嫔无数,要想入汉武帝的法眼,最基础的素质就是漂亮。卫子夫出身低微,只是平阳公主的歌女,长相或许很出众,但要想出人头地也很难。
平阳公主很有心计,为了长久的富贵,他竭尽全力搜罗美女,并将这些美女介绍给弟弟刘彻,一旦其中有女被武帝看中,那么平阳公主就多了一份倚仗。一次,汉武帝来府中看望平阳公主,姐弟两喝酒聊天好不惬意,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侍奉的美女。
这些女子都是平阳公主千挑万选的,姿色都是一顶一的,但汉武帝一个都没有看上,直到歌女开始唱歌,汉武帝见到了漂亮的卫子夫。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汉武帝当然不用走那些恋爱流程,直接就在更衣室临幸了卫子夫,借此机会卫子夫成功进了皇宫。
由此可见,汉武帝还是非常喜欢卫子夫的。卫子夫从入宫到成为皇后,还是有些波折的,但她终归步入正轨,被盛宠超过十五年。
史料记载:
“皇后立七年,而男立为太子。后色衰,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蚤卒。后有尹婕妤、钩弋夫人更幸。”
不过随着年龄增大,卫子夫的姿容也大不如前,岁月不饶人,这是卫子夫无法改变的。后宫中年轻漂亮的嫔妃有的是,只要汉武帝有需要,就有源源不断的美女送上门来。公元前123年,年轻漂亮的王夫人出现,预示着卫家将要由盛而衰。
喜新厌旧是皇帝的基础特权,汉武帝也不例外,于是卫子夫被冷落在一旁,直到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看来,卫子夫性命也就不值一提了。
卫青、霍去病先后去世
卫青原本也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姐姐卫子夫受宠后,卫青才有了出头之日,加之其能力出众,汉武帝命其北伐匈奴,才成为帝国的最强统帅。霍去病同样如此,在卫青等人的帮助下,多次随卫青出兵匈奴,成为帝国的战神。
卫青、霍去病是卫家最最重要的支柱,卫子夫贵为皇后,但权势不一定能保持长久,而卫青、霍去病身负大才,为汉朝立下举世战功,如果卫青、霍去病一直活着,单靠军功也可以让卫家长盛不衰。
奈何天公不作美,霍去病在公元前117年就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卫青也在公元前106年去世,这两位卫家的顶梁柱一倒,就好比断了卫家两条手臂。统兵作战是要靠天赋和能力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且带兵的将领必须是皇帝信任的人,所以要想挑选出一名能打胜仗,还能信得过的将领十分困难。
如果卫青、霍去病活着,他们没准真的能灭掉匈奴,就算灭不掉,抵御外敌,保国家安定也是绰绰有余。只要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在军事上大可安枕无忧。
巫蛊之祸的确牵扯到了太子刘据身上,但如果卫青、霍去病还活着呢?汉武帝会对卫家大打出手吗?哪怕汉武帝晚年再糊涂,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看着卫青、霍去病的面子,他也要保住太子和卫家。
然而,卫青、霍去病一死,卫家在汉武帝心中地位马上减半,加之小人谗言,于是汉武帝才对太子下了杀手,卫子夫也只能自杀谢罪了。
卫子夫被巫蛊之祸牵连
史料记载:
“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
假如没有小人作祟,那么卫子夫或许也能混个自然死亡,但宫廷之上别看表面上平静,却是暗流汹涌、想要独善其身就要变得足够强大。卫青、霍去病去世后之后,明显卫家变得越来越衰弱,卫子夫年老,而太子刘据太过仁厚,斗不过那些奸诈小人。
江充得势,成了汉武帝的宠臣,一时间独揽大权。一次,太子刘据派使者去甘泉宫看望汉武帝,途中走了皇帝御用的道路,被江充发现,并将使者扣押。刘据派人给江充说情,江充却不以为然,将此事禀告汉武帝,太子和江充的间隙就成形成。
都说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不能得罪一个小人,事实的确如此,江充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害怕太子会存心对付他,就先下手为强,要直接铲除太子。巫蛊之术,一般用于诅咒仇人,用木头刻成人形,埋在土中,再由巫师作法。
为了构陷太子,江充想到了巫蛊,当时汉武帝身体不太好,于是江充就说有人用巫蛊诅咒皇帝,之后汉武帝就将查办巫蛊之案的大权交给了江充。太岁头上江充也敢动土,很快江充就在太子府中找到了“证据”,就是那种诅咒的人偶。
太子刘据对于政变并不专业,而他身边也没有类似陈平那种谋士的辅助,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联合杀了江充和其同党,一时间京城内谣言四起,都说太子要谋反,就这么着,太子跑出了长安。
江充虽然死了,但事情还远没有结束,糊涂的汉武帝以为太子真的谋反,还没有查清楚,就派人去抓,被逼无奈,太子刘据在湖县自缢身亡。
史料记载:
“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
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太子死了,卫子夫也就成了板上的鱼肉,她的死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很快就有人收了她的皇后玺绶,没有办法,卫子夫也只有自杀一条路。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这是世间万物的真理,站得高看得远,但站得高可能摔得更惨,在权力场上,还想活得长久,那就要适时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一味地追求富贵,可能会适得其反。
汉武帝为何逼死了一见钟情的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继位,年仅16,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攘夷拓土,使西汉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深远,由他取名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至今在用。刘彻继承大统后,“金屋藏娇”的表妹陈阿娇自然而然成为皇后,但美中不足的是皇后一直未能育有一儿半女。
前139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武帝从霸上祓禊归来,顺路到姐姐平阳公主家,武帝一见歌女卫子夫,惊为天人,马上在轩车(有屏障的马车)上宠幸了卫子夫,并带回宫中,于前138年怀有身孕,汉武帝对她的尊宠日隆,其娘家自然鸡犬升天。
陈皇后自恃母亲鼎力相助武帝方能登上九五至尊之功,理应三千宠爱于吾身。现在,卑微的卫子夫竟连得大幸,自己却花巨资求子不得,由“一哭二睡三上吊”的寻死觅活,换作用“巫蛊”诅咒汉武帝和卫子夫。前130年,“皇后不守礼法,祈祷鬼神,降祸于他人,无法承受天命,应交回皇后玺绶,离开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
“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前128年春,皇妃卫子夫给刘彻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据,年已29岁的汉武帝龙颜大悦,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赋。同年春三月,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大赦天下。
汉武帝决定结束自高祖刘邦以来对匈奴和亲政策,前133年正式对匈奴宣战。先后发动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特别是前119年春天,汉武帝发动剿灭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最艰巨的漠北之战,战争的艰辛与战果自不必细说,总之,自此匈奴“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一洗大汉民族对匈奴纳贡、和亲等百年屈辱。
而领衔征战的正是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据班固《汉书》记载此职位远远高于丞相),封长平侯,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20岁的霍去病坚守“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誓言,带着汉人的血性,将匈奴赶杀至今蒙古肯特山一带。
“封于狼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归。”此举成为后世无数英雄豪杰,穷尽一生也无法追赶的梦想。
现在我们应该介绍一下几位重要人物的关系了:卫子夫:卫青三姐,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太子刘据、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之母。
卫青:娶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妻,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均。
卫君孺:卫青大姐,嫁丞相公孙贺,生子公孙敬声。
卫少儿:卫青二姐,霍去病之母。
卫伉与阳石公主是夫妻。
前122年,刘据被册立为皇太子,纵观西汉王朝,卫子夫家族占了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等位高权重之位,以至有《天下为卫子夫歌》:“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刘邦死后,吕后牝鸡司晨、薄太后任人唯亲,汉帝生母亲强势安排亲弟为宰相等,一直未能摆脱外戚干政。太子刘据性格宽厚,将来恐怕也要受到卫氏家族的操纵,况且卫家如此权势,如稍有异心,汉武帝被废或就在分分秒秒。
随着匈奴被平,战事锐减,“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彻为了限制外戚势力增长、加强皇权统治,对卫家动手了!
前91年的一天,汉武帝在建章宫,见一陌生人(朱安世)带刀入龙华门,心中起疑,命卫士去抓未果,汉武帝大怒把守城门卫士通通杀掉。
盛宠之下,功高相加。公孙敬声,骄横奢侈,无视法纪法规,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情败露被捕下狱,公孙贺以抓捕朱安世为条件换取儿子自由之身。
朱安世从狱中上书朝廷,揭发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他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陛下,口出恶言。"
调查罪名属实,汉武帝震怒,将公孙贺满门抄斩,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也相继被牵连入内,最终被害。
一个通缉犯,在狱中的上书居然能够直达天庭,知晓公主私通,知晓埋藏诅咒皇帝这隐秘至极之事,真是匪夷所思。汉武帝命宠臣江充继续深挖巫蛊案。
江充,西汉赵国邯郸人,靠告密起家,心如蛇蝎,手段狠毒的小人,却深得武帝的青睐和信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见汉武帝年老时日不多,唯恐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遂趁机陷害太子。江充提前把以太子口吻笔迹咒骂汉武帝的文字让内奸藏在太子东宫,“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刘据百口难辩,最终选择听信其老师石德建议起兵自保,向母亲卫子夫借用皇后玺绶,取兵器,调卫队,终于杀掉江充。
正在外地避暑的汉武帝闻讯后,派使者召太子,使者惧怕并未前往,反而谎报称太子造反要杀自己,武帝怒不可遏,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
刘据势孤力弱,兵败自杀,他的三儿一女全部遇害,只有襁褓中重孙子刘病已(汉宣帝)幸免于难。
汉武帝下令收回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儿女均被丈夫所杀,自己苟活还有何意,卫子夫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以死明志。
千古一帝的刘彻真的相信蛊惑吗?如果真的相信,他完全可命将匈奴、政敌等一切应诛之人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令全国共诅咒之,不一切皆如已所愿了吗?千古一帝之所以是千古一帝,自有他的手段。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