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既是伍次友的学生,又是密友,同样是满腹才华,有经世济国之才,李光地是秀才出身,后来成为了康熙的重臣,李光地感情之路,跟他的老师伍次友有点类似,但相比之下,李光地此人比较狠毒和刻薄。
李光地如何被康熙赏识的康熙赏识李光地是在康熙为收复台湾,下了迁界禁海令,由于后勤物资不足等不足,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所以李光地带领一批孤儿按手印写万言书,刚好遇到福建省亲的容妃和蓝齐儿,所以让二人把万言书带回京城进献康熙。
经过这件事,李光地不但获得了蓝齐格格的倾心,而且康熙看到了这一份万言书后,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但李光地是个很高傲的人,开始的时候并不想当官,有书生意气,有一种臭知识分子瞧不起朝廷的意思。
后来经过蓝齐儿格格的说服,甚至通过“骂醒”他的方式,成功引荐康熙后,康熙把他派往福建协助姚启圣做好迁界禁海事宜,给姚启圣做总后勤去了。
李光地协助后勤和处理官民的关系事情,他是干实事的人,确实比姚启圣更胜一筹,康熙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也就是从这里,李光地和蓝齐儿的爱情开始的,康熙为了满足爱女蓝齐儿的心愿,他甚至有意将蓝齐儿赐婚给李光地,这也几乎成了蓝齐儿一个美好憧憬。
李光地和蓝齐儿爱情之间,充满了现实中无数的障碍这个时候康熙是真心希望李光地可以立下功劳,从而配的上自己的女儿,后来成功收复台湾后,康熙把李光地调到了京城,准备大力栽培。但实际上,满人不可能和一个普通汉人婚配的,况且还是康熙的爱女。
要知道,之前伍次友和苏麻喇姑就是一个例子,当时伍次友和苏麻喇姑情投意合,苏麻喇姑正打算跟伍次友云游四海呢,但是伍次友在关键时刻却始终不敢向康熙开口。
李光地和伍次友又是密友,他对伍次友的境况应该是了如指掌,要不后来李光地在求助于苏麻喇姑的时候,特意提到自己是伍次友的学生,并告知苏麻喇姑伍次友去世的消息,所以说,李光地对伍次友的境况非常地清楚。
李光地是聪明人,苏麻喇姑当时只是一个丫鬟伍次友都带不走,何况蓝齐儿是一个皇家格格呢,所以伍次友的例子,时刻提醒着他自己,他和蓝齐儿是很难有结果的。
李光地出生于平民,朝堂上没有任何背景,对他而言,不单单是谨记老师伍次友的建功立业,济世为民,还要如何在京城这个大染缸里运筹帷幄,如何在明枪暗箭中进退保身,最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所以李光地调到京城后,康熙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京城是一个大染缸,你要保持洁身自好,康熙很赏识李光地的才华,并且对李光地寄予了厚望,因为康熙意识明索两大权臣,形成两个对立阵营,相互攻讦处境,而李光地被康熙重用,迟早都得面对两党之争。
康熙调李光地回京的目的,也是希望在这两股势力之外,还有一个备选之人,而李光地也因此青云直上,成为权臣明珠和索额图拉拢的对象,李光地不想依附任何一方,也不想得罪任何人,就向康熙诉说实情,没想到反遭明索二人联合诬陷,经过这件事,康熙已经开始不信任李光地了。
李光地逛青楼的原因而李光地和蓝齐儿的爱情之间,原本就有门当户不对的障碍,现在又陷入明珠和索额图相互攻讦处境,让他野心随之而膨胀。在这期间,李光地一方面享受和蓝齐儿的爱情,另一方面又有自卑心理作祟。
李光地作为没有背景的普通汉人,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他是周边所有人的骄傲,因为他的努力,不仅受到康熙的认可,还受到蓝齐儿格格的青睐,可以说,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因为努力,使他见到未见到的世面,但实际上这个努力和奋斗又将他推向另一种孤立的处境。所以面对蓝齐儿的心生爱慕,变得非常敏感,甚至还触碰到来他的自尊心。
所以丁忧期间,各种的烦恼一涌上心头,加之丧母的沉痛心情,就去青楼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喝多了醉倒在青楼,和一名青楼女子产生感情。而在这段期间,李光地竟然还在和蓝齐儿书信不断。
这件事对康熙的触动很大,他认为李光地是一个虚伪的人,他幸亏没把蓝齐格格嫁给李光地,而此刻李光地被明索拿捏了这把柄,随后又反复对他拉拢以及排挤打压,李光地已到了崩溃状态。
李光地虽说在基层干过,但那只是协助姚启圣平台一线,都是一些后勤战事事宜,各种关系相对很简单。但是在京城这大染缸里,人才济济,为了利益,尔虞我诈,尽管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但是暗里各方之间的矛盾冲突,背后各种的算计,这让书生意气的行为方式存活于朝堂的李光地彻底看不透。
李光地这种职场小白,资历浅,也没人脉,又因为蓝齐儿成为众矢之的,而已然两股政治势力明珠和索额图,是绝不允许再重新崛起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受到威胁。
当这种现有的政治局势平衡有可能被李光地打破的时候,明索两党便“默契”的就此形成短暂的“政治联盟”,将其进行扼杀,以维持当前的势力格局分布。果然,李光地的这次的放纵成为明索拿捏他的把柄。
最终,在官员任用的事情上,李光地与明索之间的矛盾全面激化。此后李光地选择了一个最笨的方法,那就是公开告发索明两党争,自然也把自己的把柄暴露在康熙面前。
康熙顿时暴怒,原因是他之所以把李光地调到京城,目的是希望其能够帮助自己解决明索党争问题,而不是让他提前暴露明索党争问题,明索党争又不是一时之事,康熙早已心知肚明,所以李光地让康熙怒的不只是替他收烂摊子,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因为康熙将他调到京城,就是为了维护权臣之间的势力平衡的棋子,而如今,李光地在众臣面前暴露权臣之间的矛盾,还将自己的把柄暴露在康熙面前,对于明索党争,康熙忍了多少年,就怕伤及国本,而李光地这一手,就如容妃在康熙面前喊老祖宗不给废太子一样,让康熙措手不及。
而且李光地偶然放纵的把柄还被索额图在朝堂上当众揭发,索额图就是要让李光地的彻底退出政治舞台。而对于康熙而言,尽管非常欣赏李光地的才华,原本对两人的相爱很是赞成,甚至还打算将蓝齐儿嫁给他,但是对于道德如此卑劣的小人,是非常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康熙是要面子的人,所以康熙除了担忧,就是怒不可遏。
康熙不得已将蓝齐儿嫁给噶尔丹,本来就觉得很亏欠李光地,这下好了,对李光地所有的事情而荡然无存,还说李光地其罪可诛,李光地靠山除了康熙,就是蓝齐儿,蓝齐儿又远嫁蒙古,仅有的这一层关系都失去了,之后在朝堂上何以立足?
李光地“黑化”彻底失去康熙的信任李光地绝望了,他想过自杀,但是康熙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他相信李光地在认识清楚问题之后,将为官的重心重新回到他最初的状态,甚至还让苏麻喇姑开导他,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为了防止索额图加害于他,特意让他随军出征,带至身边。
此后,李光地为了扳倒明珠和索额图,开始小心的伺候明珠和索额图,开始像明珠和索额图学习权谋术,变得更加的阴险狠毒,令人发指。
李光地在康熙面前不停说明珠和索额图的坏话,开始逐步扳倒明索两党,在明珠过六十大寿的时候,康熙答应明珠,让他安安心心过上一个大寿。结果李光地却拿出了奏折弹劾明珠,并且当众读出来。从这件事情上,李光地的刻薄和狠毒,让康熙彻底开始担忧李光地的为人。
最终等到明珠和索额图被扳倒以后,康熙发放李光地到台湾做知县,李光地也看穿了一切,自己也好,明索也罢,都是康熙用以治理天下的工具,这就是康熙帝王心术。
结语李光地初次登场的,确实是踌躇满志。虽无官无职,但因其才德卓著名满整个福建,他的才华不仅让康熙另眼相看,就连傲娇的蓝齐儿也对他心生爱慕。他和蓝齐儿的爱情起初是美好的,但后来李光地逛青楼之事被揭发,二人得情况就有了变化,蓝齐儿嫁给噶尔丹,李光地也开始“黑化”,最终李光地在朝堂上难于立足,康熙“发配”他至台湾,最后给他一次评价是:才能卓著,为人狠毒。
—End—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
在《康熙王朝》里,李光地是康熙民间的老师伍次友的学生,有经世济国之才,但是李光地此人相对比较刻薄。
康熙为收复台湾,下了迁界禁海令。但由于后勤物资准备不足,以及贪官污吏等因素对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导致了老百姓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朝廷允诺的土地和钱财,出现了大量的流民。李光地纠结了一批孤儿按手印写万言书。最终李光地和这份万言书被去福建省亲的容妃和蓝齐儿带回了京城。
康熙看到了这一份创意的万言书,一方面非常赏识李光地的才华;但另一方面,这也确实折了康熙的面子,折了朝廷的脸面。更关键的是,李光地本人对朝廷还是一副完全不合作的态度,有一种臭知识分子看不起朝廷的意思。
就在这关键时刻,康熙最喜欢的蓝齐儿格格用通过”骂”的方式彻底”骂醒了”李光地。于是李光地接了皇差到福建协助姚启圣负责平台事宜,给姚启圣做总后勤去了。
李光地和蓝齐儿的爱情,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李光地在福建做得非常的出色,康熙对李光地的表现也非常的满意。为了满足小女儿的心愿,他甚至有意将蓝齐儿赐婚给李光地。这也几乎成了蓝齐儿的一个憧憬。
但是历史规则是不可以违背的。满人是不可能嫁给一个普通汉人的,更何况是一个皇家格格。关于这一点,伍次友看着比李光地更清楚。因为在16年前,苏麻喇姑也打起了包袱,准备跟着伍次友云游四海。但是关键时刻伍次友还是没有像康熙开口。
李光地事实上应该是和伍次友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的。因为当李光地后来求助苏麻喇姑的时候,公布自己是伍次友的弟子,提到了自己老师伍次友已死的消息,李光地对伍次友的境况都是非常的了如指掌。
李光地是聪明人,伍次友的例子,时刻提醒着自己。康熙给了,你敢伸手接吗?接的后果可能又是什么呢?
镜头切回现实场景。对于李光地而言,行阳谋建功立业、济世拯民这种学识,不单单老师伍次友已经教授于他,而且在实际的地方任职期间,也完成了实践。
但是如何在京城这个大染缸里 ,迎着明枪暗箭进退有据、运筹帷幄,最终实现抱负。李光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平台工功成后,康熙把李光地调到京城时,特地找李光地做了动员,明确跟李光地讲京城是一个大酱缸,并且对李光地寄予了厚望。
实际上这也就表明了,康熙对目前朝局的状况,对每个人的不同的状态,实际上都是了如指掌的,他这是在给李光地打预防针。因为康熙意识到,李光地迟早要面对明索两党相互攻讦的处境。而将李光地调进京城,实际上就是希望在这两股势力之外,有一个备选可用之人。
李光地和蓝琪儿的爱情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被无数人寄予厚望的凤凰男和白富美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之间,充满了现实中无数的障碍。在这一阶段的李光地,一方面享受着和蓝齐儿的爱情,但是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是自卑。
实际上李光地这种凤凰男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也是比比皆是。作为整个村子里面唯一出现的大学生,他是周边所有人的骄傲。因为他的努力受到了来自城里面的白富美的青睐,实际上又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因为努力,他见到了一个他从未见到的世面,但实际上这个努力奋斗出来的世面又将他陷入了一种极端孤立的处境。因而他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变得非常的敏感。而大大咧咧的白富美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时常的触碰到了他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所以丁忧期间,加之母丧,失去亲情,心情沉痛。各种忧思烦恼一时皆涌上心头。去喝两杯,借酒浇愁愁更愁。喝多了醉倒在青楼,虽然不合礼,但是合理。
此刻仍然是属于职场小白的李光地。虽然李光地在基层干过,但是那是平台战备一线,相当于是在军队里面干过,都是一些令行禁止的事情,各种关系相对还算是比较简单。
但是在京城这个大酱缸,几乎所有帝国的精英都集中于此,一时间各种阳谋与阴谋交错;各种看不清的,摸不着的,利益关系相互纠缠;各种表面一团和气,背后真刀真枪,让李光地这种资历浅、人脉少,却又因为蓝齐儿成为众矢之的角色,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果然,李光地的这一次偶然放纵,最终成为了索额图拿捏他的把柄。在吏部的人是吏部选拔人选推荐问题上,明索二党的利益无法均衡的时候。李光地彻底崩溃了,也宣告了以单纯的行为方式存活于朝堂的李光地彻底失败了。他在康熙面前公开暴富了明索二党的党争,自然自己的把柄被暴露在了康熙的面前。
康熙顿时暴怒的原因是,“领导事实上都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是用你,不是要你来提出问题的,而是要你来解决问题的。”康熙怒的不只是李光地让他没面子,更多的是怒其不争。明索党争的存在又不是一时之事,康熙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把你李光地调到京城来,还打算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你。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够帮助自己解决掉明索党争的问题。
你既然无力解决明索党争,那你就不要暴露他。让你推荐吏部晋升名单,又不是让你决定吏部晋升名单。李光地完全可以密奏康熙,把具体情况私底下跟康熙讲,这样康熙也有好有回旋的余地。而如今在朝堂之上,众官面前,暴露明索矛盾,还得让康熙来替你收拾烂摊子。此刻的李光地,你是有多么的幼稚啊。
李光地自己的把柄被暴露,还被索额图拿到众人面前讲。这是索额图要彻底宣布李光地的政治死刑。对于康熙而言,自己最爱的女儿,看中的人竟然是道德如此卑劣的小人。这是有损皇家容颜的事情,康熙是要面子的。而康熙本身因为蓝齐儿嫁给了噶尔丹,而觉得对李光地有所亏欠,此刻也因为李光地的这个事情而荡然无存了。所以康熙说,李光地其罪当诛。李光地失去了这一层关系,又犯了这么大的错。他在朝堂上何以立足呢?
但是,康熙并没有放弃李光地。他相信李光地在认识清楚问题之后,能够涅盘重生。康熙甚至让苏麻喇姑去开导李光地。自己出征准噶尔的时候,为了防止索额图加害李光地,特地将李光地带至身边,随军出征。
为了要消灭狼,就把自己变成老虎。果然李光地涅槃重生之后,变得更加的阴险刁毒,让人背生凉风。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逐步开始收拾明索二党,当他收拾完明索二党之后,他成了一个比明珠和索额图更为可怕的角色。在清算明珠之前,明珠过60大寿,康熙答应明珠,让他安安心心的过上一个大寿。结果李光地显示出了他刻薄的一面,送的寿礼就是当着众人,要参明珠,结果让明珠60大寿都没有过的好。这件事情也让康熙彻底开始担忧起了李光地。
最终在处理完明索之后,康熙将李光地”发配”至了台湾。而李光地也看穿了一切,表示求之不得。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
李光地并非资质平平,一个能在康熙年代入主上书房的大臣绝非平庸之辈。一个上书房大臣绝对是一个自律性非常强的人,明知道蓝齐儿格格是康熙的心头肉,他不会傻吧到犯忌的份儿上去逛青楼,尤其是还在丁忧期间。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他的黑厚学学的好。一个高级打工仔的炼成绝非偶然,让我再来分析分析。
1.康熙的格格下嫁李光地?做梦去吧。因为满汉之分从没有消除。不容置疑,刚开始蓝齐儿格格的那份纯真的爱是真的,李光地心里也是明白的,并且,李光地也是喜欢蓝齐儿格格的,这些都是真的。但是,这些只归于梦想或者理想,如果在普通的古装言情剧里面,那一定是感天动地的,比如《还珠格格》,但是二月河的小说虽然编撰的成分较多,但是基本历史面目他是不会违背的。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不过几十年而已,满汉之间的矛盾还很大,在电视剧里面,康熙虽然左一声不讲满汉之分,又一声不讲满汉之别,但是为了满族八旗的利益,康熙嘴上这么说,实际可不会那么做。看看之前的那些格格们,有谁下嫁给了汉族的官僚和臣子?满汉之分的种族隔离歧视一直是存在于当时环境之下的,可以推想,要是蓝齐儿真的愿意嫁给李光地,康熙会不会应允?肯定不会应允,即使她是康熙的心头肉。此其一。
2.李光地心有抱负,但绕不开满汉之分的歧视制度。李光地可不是傻瓜蛋,坐等着去当驸马以光宗耀祖,因为绕不开满汉之分的歧视制度,这不是汉族统治的天下,当驸马可以荣耀一生,光耀门庭。他李光地纵有周培公姚启圣之才,也万难当上八旗满族的驸马,因为他是个汉人。但是李光地也不能就这么平庸一生,他得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因为蓝齐儿格格这个事儿纠缠其中,那么他李光地必死无疑,前途什么都会化为云烟。所以,李光地必须想办法绕开这道坎儿,才能获得康熙的圣垂。这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以为攀上格格就会发达,相反,可能是覆灭。李光地心里门儿清。
3.可劲儿的自污,把黑厚当作保命的本钱,李光地成功了。命运还是垂青了李光地,机会来了,他丁忧了,按照朝廷的礼制,丁忧期间逛青楼那可是犯法的,别说当官,所有功名只怕都难保了。可是李光地却看见了机遇,他不顾蓝齐儿格格还在傻乎乎的爱恋着自己的时间里,跑去逛了一回青楼,并且还让“三只眼”索额图知道了,现在我们只能说他是故意让老索知道的,这件事不仅老索知道了,后来连康熙都知道了。可奇怪的是,康熙除了打了一阵子嘴炮之外,就这件事,根本没有追究李光地的责任。
为什么?
有的人认为是蓝齐儿当时已经被康熙嫁给了葛尔丹,并且蓝齐儿与葛尔丹感情很好所以才没有去追究,包括我本人当时都这么认为。其实大错特错,真实的原因在于李光地的黑厚自污解了康熙的围,因为鉴于满汉之分,康熙本人也很难处理蓝齐儿和李光地的这种关系,要不是冒出个葛尔丹,康熙和蓝齐儿一定会因为李光地闹翻天,到时候不仅仅是父女之间的不愉快,更是君臣之间的不愉快了,还是满汉之间的不愉快,像明珠索额图这样的家伙一定会以此大做文章,让谁都难以下台。与其让康熙和蓝齐儿父女如此为难,还不如自己自污一把,丁忧期间去逛一趟青楼,了却了这段情,最终大家都有出路。
就这样,高级打工仔李光地丁忧期间去逛了青楼,绝非偶然,这不过是他黑厚学的智慧展现罢了。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
与其说违法,倒不如问问李光地康熙赏赐给他三寸黄土还想不想要?竟然敢脚踏两只船,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关于李光地丁忧一事另有故事:
李光地在为其父母丁忧期间曾于一青楼女子通奸,这一点不足为奇,或许因伤心过度,精神失调所致?(可能性比较小)
再或者说其思念蓝齐格格过度?把青楼女子当成了蓝齐格格?(过于牵强)
这些说法都不可恨,可恨的是这个青楼女子为其生下了孩子,而升官发财的李光地对此母子二人,不管不问,任由其自生自灭,毫无人性,这种做法不配为读书人,不配为人子,不配为人夫,更不配为人夫,此等人怎么能成为百姓的父母官?
身为才子的李光地深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为官之道,但是他以为自己在索额图这支大树下好乘凉?
没想到自以为是的李光地公然弹劾索额图、太子胤礽、纳兰明珠、大皇子胤褆,殊不知其是夜郎自大,螳臂挡车,飞蛾扑火,引火自焚。
没想到此四人为了自保竟然站在同一战线,一致指责李光地诬陷,尤其是索额图把李光地在供给粮草之时与青楼女子通奸一事告知康熙,引得康熙勃然大怒,让康熙下不来台,康熙也是深知此四人各怀鬼胎,但是又不能把四人全部下狱,逼得康熙不得不讲李光地“牺牲”李光地来维持索党和明当的平衡。
康熙让李光地下狱可谓是一石三鸟,为什么这么说呢?康熙制裁李光地:
第一是即为维护了索额图等人的权益,
第二,的确是为了治李光地通奸之罪,
第三,也是为了替自己的女儿蓝齐格格出气,对自己的女儿不忠,对康熙本人来说也确实打脸了,这对康熙来说也是一种耻辱,自己看错了人。
李光地为了自己的羞愧的行为为什么差点自杀成功?李光地狱中自杀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其一,自知自己弹劾索额图等人失败,知道此四人万不能轻易饶恕自己,
其二,自己丁忧期间与青楼女子通奸一事被索额图告发,且对此母子放养,不忠之行,对不起对自己情深义重的蓝齐格格,心中懊恼,悔恨不已,
其三,辜负了康熙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伤害的康熙的掌上明珠,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自己犯下的弥天大罪。
可惜自杀未遂,在李光地即将断气之时,苏麻大姑姑救了李光地一命。
个人觉得李光地不是一时的荷尔蒙分泌过多,也不是对蓝齐格格不够爱,更不是辜负康熙的信任,最主要的是索额图替其掩护了他所犯下的错,以为可以蒙混过关,可以其不知天网恢恢和天不藏奸怎么写?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
李光地是清朝有名的理学名臣。理学名臣,看到这四个字你首先会想到谁?当然是南宋的大儒朱熹了啊!
朱熹李光地这种搞理学的人,就是制定封建礼教的人。但是,他们制定了各种礼教规则,不是给自己用的,是给普罗大众用的,是给庶民百姓用的。
理学名臣,最擅长的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比如南宋的朱熹,是自古以来最有名的理学名臣,他和宋朝那班人,搞得那些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礼教,大言煌煌,结果他不就扒灰了?跟自己的儿媳妇有一腿了?
理学名臣还有一个特点,自以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目空一切,却又最容易匍匐在权力之下。李光地自从夹在明珠索额图两党相争之中,被索额图坑了一把之后,他当起官来比谁都狠,连明珠索额图两个老狐狸都被他扳倒了。连康熙都嫌他做官太狠。
可是,康熙又抓不住他的把柄。他对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不下于明珠索额图。
理学名臣的两大特点,李光地全都占了!他在《康熙王朝》里,一开始表现出对权力的轻视,然而在收台湾的过程中,他却又最卖力的一个了。他在建功立业,他在献媚康熙呢!
他还假清高,不愿在朝廷做官,被蓝琪儿带领一班格格给骂回来了。真的清高的话,还用这么惺惺作态,欲拒还迎吗?
这就是严以律人,宽以律己。
他当时正跟皇家格格蓝琪儿热恋。可是他能得到蓝琪儿的心,却得不到蓝琪儿的身体,于是他就发泄在青楼女子身上。什么理学,礼教,不是为他自己准备的。表面看起来,他对皇家格格的青睐,没有普通人的受宠若惊,反而退避三舍,其实他的内心里,却早已经欣喜若狂了。
因为面对权力,他这个理学后进,早已经在心里跪下了。
怎么讲呢?
他对皇家格格变态般地想亲近,但是,蓝琪儿是金玉之身,岂容他既远观又亵玩?况且他还在丁忧期间。
于是,他自己内心里那种夹杂着权力的对蓝琪儿的龌龊欲望,无处发泄,不敢发泄,转移到一个青楼女子身上。
越渴望蓝琪儿,他就越压抑自己,越压抑自己,就越容易爆发龌龊。他的龌龊,他的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都用在了一个青楼女子身上。蓝琪儿的感情,相对来说才更纯粹一点。而李光地,背地里,暗地里,有龌龊,有权力的欲望。
《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他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
导读: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绝对是一个悲剧人物。李光地的出场,就是一个满身正气的书生,他拦住容妃的马车,带领一群穷孩子请愿。本来李光地可以不问世事,在家读书写字,却不得已进入皇宫,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
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下康熙为什么要重用李光地。
1.李光地崛起的背景。大清格局已定,国内已经没有鳌拜,吴三桂,台湾等问题,一个葛儿丹也不在话下了,只差时日就可以亲征剿灭。要知道,在古代,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皇帝是不会轻易亲征的(除了明朝的朱祁镇)。
所以,在这个时候,外忧葛儿丹已经不重要了,而内忧就是明珠索额图朋党之争,看了电视剧就知道,解决了葛儿丹之后,就会刮起解决朋党之争的大风。
到这里,前面平三藩吴三桂,康熙利用了周培公这个汉人,当然周培公也不负众望,收复台湾,利用了姚启圣这个汉人,也取得了成功,到了葛儿丹,康熙不需要使用汉人了,他自己就能解决。
但是到了朋党之争,这是皇庭内的事情,要解决还真难,所以首先需要一个人来制衡明珠和索额图,经常在当中抄抄乱子,让他们不得安宁。这个人不需要有多大智慧,关键是听话,听皇帝的话就行了,李光地就要被他打磨成为听话的人。
2.李光地背景浅薄。李光地的从政背景跟他的名字有的一拼——“光地”。
这正是康熙启用的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知道,明珠的妹妹是皇后,索额图是国丈,两人在朝野上下,权势可谓盘根错节,整个大清江山几乎都在他们的管控之下,除了康熙皇帝,康熙焉能不知?
而康熙要解决朋党之争,如果在满族或者八旗里面去找,几乎都是自家人,正所谓自家人不当家,因为当的好或者不好都会互相交恶,最后影响满八旗的统治基础。
让一个资质平平的汉人来处理,处理的好尚好,处理的不好,也不会伤了自家人的和气。于是,康熙便利用李光地浅薄的背景,在身后给他撑腰,去处理朋党之争。再者,要彻底搅乱明珠索额图朋党,就必须培养新生力量,这支新生力量必须是亲受皇帝指挥的,李光地没有背景,正好为其所用。
李光地为什么要在丁忧期间逛青楼?保命必备绝招,自黑。
我们都知道,当时蓝琪儿格格和李光地算是两情相悦吧,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他们的爱情注定不能善终。因为李光地是汉人,要知道在清朝汉人比满人地位可低多了。所以蓝琪儿注定不会嫁给李光地,他们的那种爱情也终究不能长久。
李光地是个有抱负的人,不可能想着通过靠蓝琪儿这棵大树来大富大贵,而且假使他和蓝琪儿一直不清不楚,康熙绝对不会放过他,这时候别提什么前途了,保命都是个问题。不过人李光地也聪明,使用了一招金蝉脱壳,成功摆脱了这种处境。
这招就是:趁着丁忧的时候去逛青楼
这可在当时是犯法的。然而人李光地为了保命也豁出去了,不仅不隐瞒,还颇有点大摇大摆的意思,故意让“三只眼”索额图看见并报给了康熙,不过康熙也没怎么惩罚他,而且应该还对他充满了感激。为啥?因为李光地没有让满汉矛盾激化。
要知道当时蓝琪儿和李光地爱的如胶似漆的,若强行将他两分开,蓝琪儿必定会闹腾,一边是心爱的女儿,一边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康熙也很为难的,这时李光地自己搞出个幺蛾子,对康熙来说只有好事,哪来的什么责任。
不得不说,李光地确实比较精明。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明珠和索尔图解决了,李光地也就没啥利用价值了,被康熙"发配”去了台湾做知县,打发得远远的,非奉诏书不得登岸,千叟宴也没有邀请他,康熙也怕这样的人。
总结:蓝齐格格,她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虽说也是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但是总比李光地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李光地把明珠和索尔图解决了,也就没啥利用价值了,被康熙"发配”去了台湾做知县,打发得远远的,非奉诏书不得登岸,千叟宴也没有邀请他,康熙也怕这样的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