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民间私铸钱币,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古代货币跟今天的货币不一样,今天的货币,其“价”和“值”是完全不对等的,古代则不一样,货币的“价”与“值”是对等的。只要做到“价”与“值”的对等,货币其实就跟其他商品具有同等属性,官铸和私铸之间的壁垒,就可以基本消除。
事实上,汉文帝的民间铸钱,刺激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也使货币本身的质量,在市场竞争体系下得到提升,对汉初孱弱的经济推动作用非常显著。虽然民间铸币,导致一些新问题的产生,比如从铸币中获利的不是国家,而是吴国这样的铜矿产地国,但这都不是主流,要看到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有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汉文帝时期的钱币成色,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好的,这就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古代货币的“价值对等”属性“价值对等”不适用于今天,比如面值一百元的纸币,其制造成本可能仅仅一毛钱,实际上我们是用一毛钱的“价”,交换一百元的“值”。这个规则能够被接受,需要强有力的国家信用,是现代经济学理论。
古代做不到,所以那时候的货币必须价值对等,也就是说,一文铜钱,它的生产成本除了少许利润外,它的“值”就是一文钱。所以,古人交易,通常用称重量的方式,不一定一枚一枚地数。
那么市场上为什么又出现大量“劣币”呢,很简单,利益追逐的结果,往铜里面掺入大量低质金属,如铅。掺入铅的比例越高,获利越多,比减轻重量更隐蔽。
这个做法不是因为民间铸钱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情况官铸钱币更容易出现。
汉文帝为什么允许民间铸钱正因为古代货币的“价值对等”,只要制定好标准,在律法框架内执行,无论是私铸还是官铸,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不会引起经济动荡。这是大前提。
汉文帝看到了秦朝货币的弊端,官铸货币的笨重和质量不佳,导致货币流通不畅,不利于促进经济繁荣。这东西如果让政府解决,需要相当的投入。而当时西汉政府还非常穷弱,恢复农业生产是要务,铸币需要铜矿开采、冶炼、铸造等一些列系统工程,对经济基础薄弱的西汉政府来说,有点勉为其难。
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等于把这个系统工程,交给了民间资本,国家通过法律界定规则,有效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应该说,这个政策的出台,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也显示了汉文帝超前的经济意识和高超的政治才能。
虽然,民间铸币初期,导致了短暂的通货膨胀,但毫无疑问,汉文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民间铸钱,为开创“文景之治”立下了大功!
贾谊的发对理由当时对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的反对声比较大,不光贾谊,他们的理由概括起来大致有四条:
一、民间铸币影响农业生产,得不偿失;
二、私人铸币会将人民导向逐利,不利于道德建设;
三、民间铸币与祖宗成法相悖;
四、钱币是君主权力,民间铸币等于让老百姓跟君主分享君权。
这四条理由,除了第一条,勉强跟经济挂上钩,其它三条跟经济毫不沾边,纯粹是大臣们不懂经济学,胡乱拿政治需求,强行扣在经济活动上。所以,汉文帝认为这些说法,根本没说到点子上,不予采纳。
即便是第一条,贾谊的担心也是多余的,本来铸币的利润也没那么高,否则就做不到“价值对等”了,况且它还需要矿产资源和大量资本介入,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就能够从事的,农民该种地还得种地。
还是汉文帝眼光独到,他允许民间铸钱,但绝不是放纵,与政策配套出台的还有一些列法令,主要包括钱币的样式、重量、成色等。这法律框架下,都可以通过民办官督的方式铸钱。果然,此后汉文帝一朝的钱币,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发展。古人不懂,今天我们都知道:这叫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
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短暂允许私人铸造钱币导致物价飞涨,随即停止私人铸造钱币;吕后当政时期,国家制造的铜钱为了防止伪造,几年换一个钱币样式,国家制造的钱币都不够标准(重量轻),借此可以获得很大利益,也给了私人偷偷铸造钱币牟利的空间,(主要是重量不够,另一个是掺杂其他金属,以次充好)各种货币充斥。汉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加强货币流通量以活跃经济发展。(汉初使用的秦半两)
汉文帝为何允许私人铸造货币?汉文帝是想利用市场手段,允许私人铸造铜钱,国家批准,国家定制钱币标准,国家检验成色,成色不够的要受到处罚,这将地下私人铸造钱币表面化,非法利益合法化,国家还可以收税。(汉文帝剧照)
商人或者利益集团(主要是分封王)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自己的钱币,获取更多的利益,必须提高自己铜钱的质量,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挤压了私人铸造钱币的利益空间,良币驱逐成色差的货币。大宗的商品交易一般会将铜钱用称量工具称重,而不是按照钱的数量,这也是商品交易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方法。只有质量好的,成色够的铜钱才被民众普遍认可,那些成色较差的货币自然被挤出了流通领域。(吴王刘濞剧照)
汉文帝对私人铸造钱币还是有所防范的,他的宠臣邓通就被赐予一座铜矿山,可以铸造钱币,看似是私人铸造铜钱,其实这也是汉文帝对私人铸造钱币的一种市场干预,控制市场行为,是一种隐性国家控制铸造钱币。私人铸造铜钱经过市场的磨合后,吴王刘濞制造的吴王铜钱和邓通铸造的邓通铜钱占据市场的各半壁江山,铜钱成色够,市场的流通性增强,活跃了市场经济。(邓通剧照)
不过在允许私人铸造铜钱的过程中,吴王刘濞因吴国内铜矿山资源丰富,成长最快,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可以比肩汉文帝扶持的邓通,为他将来反叛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汉武帝对私人铸造钱币的禁止。吴王刘濞造反失败后,汉朝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钱币铸造被收归国有。汉武帝为了掌控全国的经济命脉,开了一次著名的盐铁会议,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封诸王势力,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是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影响后世王朝几千年。该会议决议推行了桑弘羊的盐铁专营等一系列政策,食盐和金属矿山等国家专营,制造货币的金属矿山铜矿也由国家控制,从源头抓起。(汉武帝推行的主流货币,汉五铢钱)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铸造了五铢钱,铸造技术提高了,成色标准也提高了,国家也要讲究诚信,制造的货币才能正常流通。下令严禁私人和诸侯国铸造钱币,统一由国家铸造钱币,私人铸造钱币一旦被发现,处以死刑。
汉文帝和邓通小故事。邓通曾经为身患背疮的汉文帝吸出脓液,而汉文帝要求当时的太子(汉景帝)吸出脓液时,居然恶心的呕吐,被汉文帝不喜,汉景帝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邓通。
汉文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女相士许负(汉高祖封她为“汉雌侯”,汉武帝时期游侠郭解的外祖母),看人面相非常准确,她曾经为邓通看相,说他法令纹入口,将来会饿死的。汉文帝不相信,赐给了邓通一座矿山,让他铸造钱币,一时富可敌国,汉景帝继位后,收缴邓通的所有财产,他身无分文,最后饿死在街头。
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民间铸造货币,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经济混乱,然而,汉文帝作为一代名君,却曾经废除了盗铸钱令,也就是允许民间私铸铜钱,这就有些奇怪了,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汉初统治者的统治思想说起。
1汉初的统治者信奉的是黄老哲学,一贯采用的政策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曾经统一过货币,我们上学的时候也都学过,这个对货币的流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到了汉高祖刘邦统一以后,认为秦国的钱重,不好使用,所以使民间铸造荚钱,也就是用一种更轻的货币来代替同样的币值。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过随便经济的发展,却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膨胀。
这个也很好理解,当货币变轻以后,也就意味着流通货币增多,物价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汉高祖末年,下了这道盗铸钱令,为了禁止民间铸令,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虽然想法是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到汉文帝时期,“顺水推舟”地废除了这道盗铸钱令,官方允许民间私铸。
2民间私铸有几个主要的问题:
(1)币种多,流通不便。
(2)私铸币越来越轻,通货膨胀会更严重。
(3)因为私铸币获利太容易,容易有不好的导向,以至于影响农业生产。
这是贾谊在《谏铸钱疏》中提出来的,这确实也是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汉文帝也不会意识不到,只不过当时的社会形势实在不允许他马上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3汉文帝在位的时间段,政治环境远没有表象上那么太平。汉文帝作为一个从边塞之地被迎回来的皇帝,是没有多少政治根基的。他既要面对朝堂内的陈平、周勃等开国重臣,又要考虑分封在外的刘姓诸王,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哪个都不是那么好处理的。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按照贾谊的政治意见,将货币的原材料铜收归国家,垄断铸币,将会极大地触碰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政权稳定将受到极大的考验。
汉文帝统治时期,整个的统治思想都是“无为而治”,也就是尽量去干扰经济发展,任由民间自我休养生息,所以在文帝时期,汉朝才能够逐渐走上强盛安定的康庄大道,也为后来的景帝、武帝时期的发展及全盛时期作好的铺垫。
所以这样看来,虽然民间私铸这个事儿看起来不是那么美,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还是起到了稳定时局的作用。
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有”汉文帝"监督着民间铸造货币的,也就是说有民间铸造,而国家应用。就象我们今天的土地,说的是开放包给了每家每户,实际上还等同于每家每户的农民,在国家和政府们的调控中为国家作贡献一样一样的
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汉文帝开放铸币权,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误区。首先汉朝只要是铜做的,那就是一般等价物,没有真假之分,只要大小足够,只要没破损超过一定比例,都可以花。
秦始皇很重视货币,制造出非常精美的半两钱进行流通,半两钱的铸造是国家行为,工艺精美,含铜比例很高,主要个头也大,足足有半两,也就是十二铢。这种货币一经问世,迅速统一货币市场,使得物价稳定,国家经济得到有效运转。甚至整个汉代老百姓最认同的还是秦半两钱,可见一斑。
刘邦当皇帝后,大手一挥开放铸币权。这个草根皇帝是真的不懂经济学,货币到处私铸烂铸唯一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简单地说钱不值钱了。主要原因是刘邦开放铸币权的同时,压根就没规定标准。当时市面上什么奇葩货币都出来了最狠的竟然有两铢钱,而且这钱里几乎没有一点铜!照比秦五珠,足足小了六倍!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汉朝初年的经济体系,被刘邦这么一痛快,瞬间崩盘。刘邦的天子仪仗凑不出四匹白马,萧何乘坐牛车上朝就是在那个时期。
吕雉执政时期,开始进行货币改革,铸造八铢钱。然而,混乱的民间货币对大个头的八铢钱也有很大的冲击,很多人竟然将朝廷发的八铢钱融了做成三铢钱。而且吕雉为了给刘邦擦屁股发了一个政策,所有的货币,只要是没残损,含铜量不为零都可以流通!直接把危机转嫁给老百姓,那段时期,汉朝经济是一点也没起来。
汉文帝上台后,面对市场上满坑满谷的垃圾货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开放铸币权。民间可以随便造,政府只做监管,提出要求,做出来的货币质量不行就不可以流通。倒逼市场必须做出质量合格的货币,否则做出多少损失多少。汉文帝这个天才式的想法,使得国家经济迅速稳定,中国的经济学基础也开始成形。而且汉文帝时期的货币含铜量竟然是整个汉朝最高的,这就是所谓的良币驱逐劣币。西方人那套,汉文帝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玩得明明白白。
请问汉文帝为什么容许民间铸造货币?
当时铜币本身价格与流通价值较接近,民间铸币可解政府加铸发行不足之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