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刘恒登基为帝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不像史书中写的那么简单,实际上他是由两派势力相互博弈,最后选中的一个“最不坏的选择”。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或者政治原因不能明说,所以史书所言有点含糊其事,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不一样的分析。
按流传的说法,汉文帝之所以能被选中当皇帝,是因为平定诸吕后,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想找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人做皇帝。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问题,假如仅仅是想立一个傀儡,那么平定诸吕后,不杀少帝刘弘就可以达到目的。显然一个小孩子总比年富力强的刘恒好控制吧?为了弥补这个说的不足,有人又抛出了“汉惠帝的儿子都是假的”这一说法。确实,史书也是这么说的,但我怎么读,都感觉司马迁是欲言又止。而且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旁证,只是大臣们诛杀惠帝诸子时抛出的理由。大概司马迁也看出了门道,但苦于无证据,只好含糊其事记下来,不做评述。
我个人认为,汉惠帝的六个儿子都是他的亲生骨血,所谓“假皇子”说法就是个阴谋!理由如下:一、如果这六个孩子都是假的,造假成本太高,很容易露馅,且没有必要如果汉惠帝不能生育,吕后以吕氏子弟冒充皇子,从逻辑上说得通。但一下子搞出六个,那纯粹就是无事生非,不可能不露馅,怎么会一直等到诛灭吕氏后才被发现?吕雉脑子进水啦?
二、如果这六个儿子中有真有假,那也不可能,逻辑不通如果汉惠帝生育没问题,有儿子了,那干嘛还要弄几个(或一个)假的皇子?汉惠帝脑子进水啦?
排除了上述两种可能,只有一个结论:那六个儿子都是汉惠帝刘盈亲生的!
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些老臣们为什么放着嫡系的刘弘不用,反而要对汉惠帝的儿子们赶尽杀绝?这太不合逻辑了!要知道汉惠帝刘盈跟一般的开国太子不一样,他是受过难的,跟陈平周勃这些元勋们多少还有点“革命情谊”。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刘邦想废刘盈改立刘如意的时候,大臣们极力反对的原因。
既然无论从感情角度,还是从对皇帝的控制角度,陈平周勃们都没有理由诛杀刘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真的就这么做了呢?
我觉得恐怕只有一条理由:陈平周勃在搭建“反吕统一战线”时,拿汉惠帝的六个儿子做筹码,跟刘襄达成了默契!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想荡除诸吕,刘襄和刘章兄弟俩就是这盘棋局的胜负手。刘章本人还是吕家的女婿,如果他们兄弟站在吕氏一边,恐怕十个陈平周勃也白扯!
要想让刘家兄弟加入“反吕阵营”,不拿出足够的筹码是不行的。对刘家兄弟来说,最大的诱惑肯定就是皇位,于是陈平周勃抛出了“假皇子”说。尽管这个说法连刘家兄弟都不相信,但透过这个说法,他们仿佛看到了陈平周勃抛过来的媚眼!在刘家兄弟心目中,他们已经获得了某种许诺,至少是暗示,于是“反吕统一战线”顺利达成。
其实,这都是陈平周勃耍的一个滑头。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凶悍的兄弟俩只能当棋子,绝不能当主子。至于立你当皇帝的事,那是你自己的理解,我们可没答应!诸吕剿灭后,开始分享革命果实。第一件事就是诛杀汉惠帝的儿子们,这件事是陈平周勃亲口说的,不能抵赖。他俩也只能眼睁睁地看刘弘等身首异处,谁让他们成了政治筹码呢?
等到推选皇帝的时候,满怀希望的刘襄没想到他根本就不是候选人,他很愤怒,但也无济于事,谁让自己当初那么多情,原以为是心有灵犀,到头来人家是心怀鬼胎!
随着刘弘等被杀,以及刘襄的出局,实际上候选人只剩两人:刘恒和刘长。刘长是吕雉的养子,再加上他活土匪的做派,被踢出局!
剩下一个刘恒,看似很不理想,但也没别的选择了,况且刘恒对两派来说都没有利益冲突,至少他是个“最不坏的选择”吧,于是刘恒“中标”了!正所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点浅见,供商榷!
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吕后把控朝政很稳定,也很强势,但是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分封诸吕,这动摇了刘邦建国初年白马之盟规定的“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引起了很多刘氏宗族及功臣的不满。吕后死后,发生了周勃诛吕的事件,吕氏覆灭。在消灭诛吕的过程中,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继任齐王的刘襄及其弟时在长安的朱虚侯刘章立了大功。按道理,刘襄为汉高祖长孙,在嫡子一系不传的情况下,无论立功,还是立长,都是要刘襄做皇帝。但是,功臣们认为刘襄的舅父驷钧比较凶残暴戾,怕刘襄即位会重复吕后专权的悲剧,所以就决定不立齐王刘襄,改立汉高祖仍在世的最大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刘恒的母族也不存在吕后的情况。当然功臣们这么做,也不能说没有私心,因为代王在汉高祖时期就不受宠,封地比较偏远,事实上算是长期边缘化的皇子,由他即位,对于功臣们保住自己的权位更有利。如果齐王刘襄即位,清洗功臣的可能性很高,功臣们也不敢冒这个险。
当然,刘恒也不是功臣们想象的那么软弱,他即位不久就掌控了大权,刘恒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诸吕之乱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开国功臣重新把持了朝廷大权。当时在位的少帝刘弘毕竟是汉惠帝儿子,也就是吕后的孙子,他们考虑到少帝是吕后所立,一旦成年,极有可能为诸吕之乱翻案,所以将其废黜。功臣们在考虑新皇帝人选时,有三个选择,分别是是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第七子,由吕后抚养长大,和吕后关系很好,因此直接被功臣们排除,此外刘长还有一些不利因素,年纪不大,生母出身低微,“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当时声望最高的是齐王刘襄,他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这场诸吕之乱中立下大功。
然而功臣们并不看好刘襄,“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也就是说齐王的舅舅非常强悍,如果立齐王的话,那简直是吕氏复生。其实功臣们还有一点没说明,刘襄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如果他做皇帝,一定不会受功臣的摆布,那么周勃这些人就会失去权势。
我们再看刘恒,他是刘邦当时最年长的儿子,他和他的母亲为人低调,功臣们认为,“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功臣们认为选择没有功劳的刘恒,他一旦做了皇帝,必然感恩戴德,功臣们权势也就保住了。此外,功臣们大概还觉得刘恒仁弱,容易掌控,然而他们想错了。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3.《资治通鉴》
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除去汉惠帝之外,其余七个儿子只有四子代王刘恒是唯一活了下来的儿子。在功勋集团铲除诛吕之后,在当时宗室集团里最有资格继位的是两个人,齐王刘襄(刘肥的儿子)。再就是代王刘恒。但最终功勋集团选择了刘恒。
齐王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在诛吕过程里,刘襄居中联络代表宗室与功勋集团联手斩杀诛吕立功至伟。此时,刘襄与亲弟弟朱虚侯刘章实际上控制了京师长安。在功勋集团讨论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刘襄声望最高。也有朝臣举荐,但这个提议遭到堂兄刘泽的反对,说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为人霸道狠毒,又言刘襄其母为人专横,如果立刘襄为帝,那岂不是吕雉第二?外戚专权又要重演。(“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刘泽的话得到了功勋集团的认同,可见刘襄母系一家的名声确实不佳,而刘襄就此失去皇帝之位,第二年刘襄就郁郁而终。再就是在刘邦有儿子尚在的情况下,跨辈继承帝位于礼不和。
而代王刘恒远在千里之外,于诛吕无尺寸之功却能被功勋集团推举为皇帝。最重要原因在于他是刘邦唯一健在的儿子,这是他最大的资本。第二就是刘恒母子为人低调,尤其是薄姬过于“渺小”简直被吕后给忽视了。刘恒母子从来就没有收到刘邦的喜爱和重视。这也就避免了刘恒母子被吕后的迫害。长大以后刘恒在封地广施仁义,名声很不错。给功勋集团们留下了谦谦君子的形象。
再有一点是刘恒之母薄姬娘家没实力,不许外戚干政是功勋集团唯一标准,功勋集团绝对不会允许出现第二个吕后,(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这也是刘襄失去帝位原因。由此可见刘恒继承皇位,是最恰当和最符合要求的。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刘襄很有才能文武兼资。不利于功勋集团控制,如果刘襄做皇帝,功勋很有可能遭到二次杀戮。而刘恒老实低调。没有政治根基。有利于功勋集团的摆布,这些人不会失去权势。在平衡各方利益的考虑考虑之下。刘恒就成为西汉实际上的第四位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诛吕后为何让刘恒上位问题,主要是出于避免外戚干政再度发生,这点关键在于琅邪王刘泽的力争。在立汉文帝刘恒问题上,首功应该是琅邪王刘泽。《史记*荆燕世家》和《悼惠王世家》说得很清楚,不须再去猜测刘恒为何上位问题,太周折。我在《头条》发过《权吕后而封王,立文帝以安汉》的文章,介绍了琅邪王刘泽在吕后时期封王和立刘恒问题的由来。这里只就刘恒上位问题简单说几句。
一、诛吕之后,首推齐王
琅邪王刘泽封王不久,吕后死去。赵王上将军吕祿、吕王丞相吕产二人把持军政,意欲谋反。齐王刘襄之弟朱虚侯刘章从妻子吕禄之女处得知消息后,速告齐王刘襄发兵长安,刘章、刘兴居兄弟两人为内应。刘襄舅父驷钧为齐相,诈称请琅邪王刘泽带兵伐吕,将刘泽骗至临淄,软禁刘泽而发琅邪兵伐吕。刘泽耻于被孙子算计,诈称自己为老臣,宜先入长安策划立刘襄为帝事宜。齐王及驷钧很高兴,送琅邪王刘泽入京。灌婴等文武诛杀诸吕后,在刘章、刘兴居倡议下,共推齐王刘襄为帝。
二、刘泽入京,力排众议
刘泽恰逢议新帝时入京,力排众议,便将齐王刘襄无能,舅父驷钧专齐政之事讲出,警告众臣若立齐王,必将使朝政再次沦于驷钧等外戚之手。而代王刘恒母子贤惠,特别代王母薄氏不会干政,代王为现存刘邦长子,不应该舍子立庶孙。由于刘泽的福祸分析,经历过吕氏外戚干政的文武大臣,十分恐惧。遂同意刘泽提议,改迎代王刘恒入朝登极。
三、文帝的厚报
文帝刘恒即位后,十分感激诛吕各功臣。升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燕国处北疆边陲,国土比琅邪13县大多了。成为北方藩屏。刘泽燕"王传三代五十年,因孙子乱伦而国除。应该说,诛吕之功,刘泽不大,但立文帝安汉功臣,刘泽为首功。后人多把诛吕与安汉混二为一,忘记刘泽之功。假若齐王刘襄上位,驷钧必为相。以驷钧之奸诈,文景之治不会有,汉武之勃也不会有。
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汉文帝虽然在历史上留下盛名,但他的皇位其实是捡来的。汉高祖去世后,其嫡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惠帝懦弱,由其母吕后掌握大权。吕后为稳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打击刘氏皇族,另一方面大量分封吕氏宗族,甚至突破汉高祖定下的"非刘姓不得封王"的规定,封了一些吕姓诸侯王。但吕后并没有打压汉朝建国的功臣。吕后死后,周勃等人联合宗室刘章等人一道诛除吕氏。刘章是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希望其兄继齐王刘襄做皇帝。而功臣们却怕刘襄舅舅驷钧暴烈,有复吕氏之祸,不同意。最后迎接汉高祖在世年龄最大的儿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