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李陵投降匈奴就是一个悲剧,汉武帝要对这起悲剧负主要责任,是他堵死了李陵回国的路!

李陵投降匈奴的事发生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那年汉武帝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人马,攻击活动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部,他命令李陵给李广利做后勤供应。李陵立功心切,想做侧翼部队,不愿意做后勤保障。汉武帝有点不高兴,说你可以当侧翼部队,但我没有多余部队给你。李陵也没多想,说我就用自己的5000步兵就行。

结果很不幸,李陵碰上了匈奴单于的30000主力部队。5000对30000,步兵队骑兵,怎么看这仗都没法打,但李陵竟然把匈奴30000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愤怒的大单于下令左贤王部80000人马增援,形势变成了5000对11万!即便这样,匈奴也没占到便宜,连大单于都觉得这仗没法打了,就准备撤兵。

这时候一个小人物改变了战争的走向:汉军出现一个叛徒,向匈奴出卖了李陵的军事情报。匈奴单于知道了李陵两个致命弱点:一是箭矢消耗几乎殆尽,二是李陵根本没有后援部队!于是匈奴决定强攻李陵。

在5000人消耗殆尽的情况下,李陵迟迟得不到增援,弹尽粮绝之下,他投降了。李陵投降后汉武帝暴怒,他甚至将替李陵辩解的司马迁处以宫刑。

一年多后,汉武帝又得到一个错误情报,说李陵在帮匈奴人训练军队对付大汉。震怒之下,汉武帝将李陵全族杀光!

汉昭帝登基后,多次派人联络李陵,并暗示他当初的事责任不在他,希望他可以回国。但李陵拒绝了,最后老死匈奴。

关于李陵拒绝回国的原因,后人一直不断探究。其实,这期间李陵多次面见汉使,已经将他的心迹表露无遗,他不能归国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两次受辱,不能一辱再辱。

首先,当初他投降本意就是诈降,希望能再有机会证明自己,报效祖国。死,对一个人来说不是难事,他不想将自己的抱负以一个简单的死做终结,他需要施展抱负的时机,因此,他不惜忍辱偷生,就是希望有机会洗刷自己的投降之辱。

但汉武帝竟然听信谣言,误杀了李陵全家,使他二次受辱,也彻底堵死了李陵回归的路。

两次受辱李陵心灰意冷,他觉得如果这时候再背叛匈奴,那就是让自己第三次受辱。他说了句“老公不能再辱”(男子汉不可以再次受辱),在他心目中,两次受辱使他彻底失去了报效祖国的可能,如果第三次受辱,那就等于失去了做人资格!

这就是李陵最终拒绝归国的原因,他已经不再想功名,也不去想家国恩怨,他只想守住做人的最后一点尊严!

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他曾豪言破匈奴,汉武帝壮其志,派他攻打匈奴,他只率五千人马,被匈奴几万人包围,弓尽粮绝,又无外援而投降匈奴。后来汉武帝听说李陵教匈奴制造强弓射杀汉军,震怒之下灭了李陵的族。李陵在匈奴娶妻生子,对汉武帝充满怨恨。他甚至曾劝降过苏武,但没有成功。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时年幼,由霍光主持军政大事,霍光早年与李陵关系好,派人劝李陵归汉,李陵拒绝了。他之所以不愿归汉,主要是因为灭族的心结打不开。而且归汉也未必有好下场,赵破奴归汉死于非命就是很好的例子。

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李陵之不归汉,在《答苏武书》中已比较全面系统的解释了。李陵无奈投降匈奴,且鞮侯单于很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并立为右校王,掌管坚昆部即后来的吉尔吉斯,武帝死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原与李陵交好,这时执政,也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国危思良将,恰汉匈处于和平阶段,便派李陵老友陇西人任立政到匈奴招李陵归汉。汉朝使者受到匈奴单于的热情接待,大设宴席,群臣陪宴,李陵卫律也在其中,席间任立政跟李陵把酒言欢,话中藏玄机,暗示他归汉,李陵听得沉默不语,良久方摸着自己的头发时,我已经是匈奴人了,任立政急了,拉起李陵走到外面,说如今霍子孟他们执政,都是老兄弟了,他们都想念你,让我叫你回去,李陵说,我不能经受再一次折辱,又说,既已降又反,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至死没有回到汉朝。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家祖孙三代在汉武时遭遇坎坷,李广误道自杀,李敢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死,李陵在武帝后期崭露头角,前99年,武帝令李广利攻打匈奴,李陵负责后勤,李陵自告奋勇带几千人马当另一路军出发,回军中途遇到单于主力,李陵率军力战八天八夜,后援路博德不至,军中有人以赵破奴故事劝说他假投降,再谋回归汉朝复起。李陵在无援无粮兵器尽坏的情况下向且鞮侯单于请降,得到单于的看重。汉武帝令公孙敖打听消息,误采小道消息,把李绪当成李陵,以为他正为匈奴练兵要对汉朝不利,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陵在匈奴得知全家被诛灭的消息,痛哭失声,又听说是因李绪的原因,就寻找机会在席上击杀了位居在他上面的李绪,单于没有见怪,依然委以重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后来李广利再伐匈奴时,李陵带领匈奴兵与他的偏将交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在北海牧羊,李陵时常送些物品给他,在交谈中,苏武也要他寻找机会归汉。李陵说单于让我来劝降你,我知道你的志节才不出声,让我回归汉朝是不可能的了,老母若在是一回事,老母不在了,四海何处不可以为家。后来汉武帝逝世,苏武大哭一场,二人又感叹良久。

李陵与苏武的故事及其本人的事迹,极具争议又有传奇色彩,为历代人们所议论,李陵的《答苏武书》虽有真伪之说,但其中的情意与道理却不假,李陵阐述了他的志向与抱负,以及打算以假降寻机报国的决心,“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对汉武帝的刻薄寡恩微有怨言,对苏武的以大道理开导进行反驳,认为汉朝对功臣极苛,归汉难有善终,“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因此决意做一个“忠而不烈”的人。

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李陵曾经至少有两次表达过自己不愿意回归汉朝的理由,一次是在他的老朋友苏武被迎接回国时,一次是在汉武帝驾崩,汉昭帝即位之后,辅政大臣霍光派人接他时。

在与苏武告别的时候,李陵曾经唱过一首被后世成为《苏武李陵赠答诗》的诗歌,其文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他首先是回顾了自己当年封汉武帝之命,率领大军出征匈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的事件。在他投降之后,他的整个家族乃至汉朝朝廷都被蒙羞,以他为耻。与此同时,汉武帝处死了他的老母亲。所以,李陵认为,自己早已成了孤家寡人,无家可归了。

汉昭帝即位之后,霍光成了辅政大臣,他与李陵是故交,所以派了他与李陵的三位共同好友一同出使匈奴,想要迎接李陵回国。李陵与这三位朋友见面之后,再次表达了自己有家不可回的想法,他说:“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所以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选择了终老匈奴。

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抛开卫青坑李陵的爷爷李广,致其自刎;霍去病暗杀李陵的叔叔李敢这两个原因之外,暴戾的汉武帝杀了她的妻儿老小、诛其三族八十余口,彻底伤了李陵的心,堵死了其回归大汉的心路。

李陵出身军旅世家,不仅体恤下士、能征善战,而且文采出众,是不可多得文武全才。

文采方面此处不做详述,参见传颂古今的《苏李诗》。

下面重点介绍汉武帝是如何逼得李陵穷途末路,力竭而降,至死不愿归汉。

李陵5000步兵突袭匈奴王庭,原计划是有后援的,硬是被汉武帝这个大X逼搞没了,以致于李陵在俊稽山以5000步兵对阵110000万匈奴单于主力,辗转八日,疾驰千余里,杀匈奴万余人,距汉境百里时(约二三十公里)李陵力竭而降,400余士卒按计划突围归汉以报天子。

虽然战败,但是打出了步兵对阵22倍骑兵,战损比1比3的军事奇迹,不辱名将之誉,有羽之风。即使霍去病在世,也不能望其项背!

死很容易,活着需要勇气。李陵忍辱负重,是为了有朝一日梦重回汉朝,报效国家,施展才华。而汉武帝这个大X逼听信谗言,啥李陵妻儿老小,诛其三族八十余口。虽然汉武帝嗝屁后,新帝给李陵平反,霍光希望其重回汉朝,匡扶社稷。然他家人朋友都死光了,回去有毛线意思。李陵回想家族的种种不幸,以及百余贵族被无故灭族,不回才是不被再辱的明智之举。汉朝进攻匈奴,又是俊稽山的老战场,李陵感恩大汉曾经的栽培之情,回想当年自己遭遇,毫无底线的给汉军放水,放之南归。

李陵以德惠诛族之仇,正如太史公所言,有国士之风。

汉昭帝想要将李陵接回汉朝,其反叛本是无奈之举,为何他却拒绝回国?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这是李陵在漠北送别苏武时期所作的《别歌》,这位曾经抗击匈奴的汉朝英雄最终兵败投降客死他乡,着实令人唏嘘。

在回答题主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李陵为何投降了匈奴。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嫡孙,其祖上是战国时期秦朝名将李信,据汉书记载李陵:“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

天汉二年李陵主动请缨率兵五千深入匈奴腹地,结果遭遇匈奴主力数万大军围攻再加上叛徒的出卖,汉军大部战死仅四百余人逃回汉地,主将李陵最终被俘投降。

李陵是真降还是诈降在历史上留下了谜团,结合史书来看李陵投降很可能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一连串误会的组合。

李陵被俘后汉武帝先是大怒,后来意识到李陵是因为没有后援才被迫投降,便又派人前去接应李陵,结果公孙敖不但没有接回李陵还带回一个传言,“李陵在为匈奴练兵”,正因如此汉武帝诛杀了李陵全家,李氏家族也因李陵而背上骂名。

或许正是因为此事才迫使李陵的诈降最终成真,后来有汉使者到访匈奴才真相大白,为匈奴练兵之人并非李陵而是汉朝塞外都尉李绪。

汉昭帝继位后曾大赦天下,也曾派专人出使匈奴劝说李陵归汉,被李陵以“归易耳,恐再辱”而拒绝。

分析李陵最终没有归汉的原因我们应该更多的从人的心里来分析。

李陵恨李绪为匈奴练兵害死了自己在汉地的家人,便刺杀了李绪,匈奴单于的老婆大阏氏想要诛杀李陵,幸亏匈奴单于的保护李陵才免于一死,而且匈奴单于还视李陵为上宾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夸张点儿说匈奴单于对李陵有再造之恩。

李陵心中有委屈。

孤军深入、没有接应,此第一屈。

叛徒出卖、死战被俘,此第二屈

家人受诛,族人受辱,其第三屈。

平心而论世界上又有几人能够释怀,正如《别歌》中的最后一句“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感觉李陵虽然矛盾但已心如死灰。

另:李陵事件还连累了一个重量级人物,太史令司马迁就因为为李陵辩护而遭遇腐刑,这件事对于司马迁造成了致命的影响极大的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或许没有李陵事件司马迁眼中的历史又会有别样一番风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