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什么还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
武松被张都监骗了,表面上一副器重他的样子,内心却肮脏的一笔。
最终,武松被打入死囚牢,幸亏施恩父子极力施救,才侥幸活了下来,并被刺配。刚刚出发不久,武松的结拜兄弟施恩出现,给了武松两只熟鹅,衣物、鞋子、碎银子等物品。
随后便哭着跑开了……
一方面,他是为自己无能为力而哭,另一方面也是为武松的艰难处境而哭,更是为自己黯淡的未来而哭,这一去,极可能就阴阳两隔了。
也亏着施恩的帮助及提醒,再加上武松也确实是神人,躲过了飞云浦一劫,随后便杀回了孟州城……
一、
武松血洗了张都监全府上下十几条人口,连无辜的丫环都不放过,也让我们惊了个呆,要知道武松一向是恩怨分明,为何这次却像变了一个人?
武松在下定决心之前,是有过犹豫的,他犹豫的并不仅仅是杀不杀张都监一家,更是跟过去的自己做一场道别:
“当时武松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那么,除了杀掉张都监,武松还有另外的路可以走吗?
在我们看来,他除了去落草,实在是无路可走了,但对武松来讲,他还是犹豫了再犹豫,踌躇了再踌躇,才最终选择了报仇。
后来武松被张青和孙二娘手下的人抓住,他就有过一段心理告白:
“却撞在横死人手里,死得没了分晓!早知如此时,不若去孟州府里首告了,便吃一刀一剐,却也留得一个清名于世。”
由此可知,当初他站在飞云浦桥头时,心里还残存一丝幻想,那就是把张都监陷害自己的事,再去孟州府告状。就算最终告不下来,官府还以他杀害公差为由砍了他,或者剐了他,他也认了,只求留一个清名。
那问题也就来了,既然他这么看重自己的清名,为什么在杀掉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人后,却在墙上用鲜血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八个大字呢?
二、
事实上,武松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跟常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
有人说,武松年轻时,就是一个小混混,若不是在柴进府上遇到了宋江,教了他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根本就出不了名。
此话不假,但武松之所以年轻时是小混混,并非是他本愿,而是迫不得已!
道理很简单,从小他就父母双亡,是大哥一把屎一把尿地将他养大,这也导致,他缺乏安全感。若不是他好斗,敢玩狠的话,他跟大哥根本就难以在清河县生存下去。不说别的,就说他小时候,铁定会被小伙伴骂野孩子,没有娘,哥哥是矮子,是丑八怪。
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子,都会反驳,反驳无效后,自然是用拳头说话。
这也导致,武松的前半生,都在寻求认可,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只要有人能冲他说两句温暖的话,他必然豁出去,全力报答。
在他逃亡到柴进府上时,没有人愿意搭理他,生病了更没人关心。若不是因为宋江踩了碳盆子,他未来的人生,极有可能会这样黯淡下去。但他的救星出现了,宋江不仅给他看病,还给他安排住处,送衣服,送食物,更是跟他结拜了兄弟。
武松对宋江,那叫一百个感激,一方面是感激这个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江曾经的押司身份。
在他看来,一个曾经做过押司的人,能这么器重自己,还自降身份跟自己结拜,这是莫大的荣幸:
“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三、
是的,武松对官府,对官府的人,有着异于常人的信赖和崇拜!
景阳冈的小二告诉他路上有老虎,他是一百个不相信,还觉得这是店小二的营销套路:
“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可是,等到自己亲眼见到官府贴出来的告示后,他立马就信了: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分知端的有虎。”
明明自己很害怕,但还是逞能,不能让店小二看不起,硬是上了冈,并凭借着一身好武艺,干掉了老虎。这是他的高光时刻,面对众猎户的怀疑,他可是相当地嘚瑟,不仅主动报上姓名,还夸了自己一顿:
“我是清河县人氏,姓武,排行第二。却才冈子上乱树林边,正撞着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
在阳谷县游街的时候,武松也是相当得意,扛着老虎就进了县衙:
“武松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
为了维持这个势头,他更是把县令奖给他的钱,分给了众位猎户,感动了县令,当初拍板让他做了都头!
这个都头,是武松在大宋官场上的第一个官职,也是唯一的一个,以后相当长时间里,他都以“武都头”自居。
为了报答县令,他是鞍前马后,唯命是从,连县令买官的银子,都是他一路护送出去的,看得出,他很满意这份工作。
四、
可惜,好景不长,自己就出了一趟远门,自己的大哥武大郎竟然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合伙害死了,?
武松很理智,刚才也提到了,他信任官府,所以他按照正常流程,想让县令替自己申冤。本以为以自己跟县令的交情,肯定会帮自己,但他失算了。
即使这样,他也不气馁,他自己调查真相,提供证据,试图还大哥一个真相。即使杀掉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他也不跟鲁智深似的,直接跑路,而是选择官府会替自己主持公道。
后来发配路上,在十字坡,他遇到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介绍自己时,他特意提到自己是都头: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别看张青和孙二娘对武松那叫一个殷勤,其实武松虽然此时是配军,但在心里仍然是对官府存在幻想的,并瞧不上张青夫妇的身份。这也不是我杨角风乱说,后来他血洗了鸳鸯楼,逃出来后,还曾遇到了他俩。
张青就说了:
“贤弟不知我心。从你去后,我只怕你有些失支脱节,或早或晚回来。因此上分付这几个男女,但凡拿得行贷,只要活的。”
张青可是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武松,而武松又是怎么做的呢?
还是张青原话:
“我见一向无信,只道在孟州快活了,无事不寄书来。”
在孟州城,武松先后跟着施恩和张都监吃香的喝辣的,却没想过给张青夫妇写封信,汇报一下情况。
五、
连孙二娘都说了,你走了后,我们夫妇相当关心:
“只听得叔叔打了蒋门神,又是醉了赢他,那一个来往人不吃惊。有在快活林做买卖的客商,只说到这里,却不知向后的事。”
包括后来的施恩,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后,被张都监设计弄到府上,一时间又迷惑了武松,让他再次产生了幻觉,跟施恩都疏远了。
这也不是我杨角风乱说,在张都监府上时,人家可没有限制他出门,武松还是可以出门的,这是他的心里话:
“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自从到这里住了,寸步不离,又没工夫去快活林与施恩说话。虽是他频频使人来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入宅里来。”
自己是寸步不离张都监,也没时间去快活林找施恩,施恩几次想来看他,却难以进到府宅里来。
而张都监也是牛人,很快就看出来,武松究竟想要什么,一开始张都监称呼武松为义士:
“我敬你是个义士,特地请将你来一处饮酒,如自家一般,何故却要回避?”
“义士,你如何见外?此间又无外人,便坐不妨。”
等到中秋夜,张都监拉来了丫鬟玉兰,介绍武松时,特意提了他的“都头”名号:
“这里别无外人,只有我心腹之人武都头在此。你可唱个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教我们听则个。”
正是张都监这“迷魂汤”,灌醉了武松,使得他稀里糊涂地就上了当,成了人家的阶下囚。
六、
经历了飞云浦这一难,武松彻底想明白了,自己一心想向官府靠拢,是行不通的,武都头这个名号,恐怕是要永远地离开自己了。
事实上,张都监要杀武松,武松还不至于这么愤怒,关键是在陷害武松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贼配军,如此无礼!赃物正在你箱子里搜出来,如何赖得过?”
原来,张都监口中的“义士”,口中的“武都头”都是假的啊,自己在官府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贼配军”?
这种情况下,武松才踌躇了好一阵,定下了报仇的计划,并恨恨地说了一声:
“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实际上,武松的目标也是杀张都监,谁让张团练跟蒋门神,这么不凑巧,正好在鸳鸯楼喝酒呢,这才被包了饺子。
武松报仇的过程,跟当初在阳谷县派两个士兵把门一样,为了防止走漏风声,他是逢人便杀,根本就不留活口,这是铁了心要报仇。
即使到了鸳鸯楼下,武松也没有一鼓作气冲上去咔嚓了他们,而是选择静下心来听。要听听他们对自己是如何评价的,可惜,越听越气,原来自己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屁:
“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
他姥姥的,管他什么王法,管他什么身份,管他什么官府,砍他娘的,全砍了!
等全部砍完了之后,武松也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在墙上用血写下几个大字: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七、
至此,武松彻底放弃了“都头”称号,想来想去,还是“打虎”这个名号响亮,以后就用这个江湖称呼了,官府,拜拜。
当然,这种做法,也跟当年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的自首类似,事前隐藏行踪,事后倒也坐不改名,敢作敢当。让官府明白,这事就是我武松干的,我就是要跟官府对着来!
这也相当于跟过去的自己告别,跟未来的自己打招呼,同时也算是交给江湖的一个投名状,人是我杀的,我武松杀人不眨眼,哪个山头要我,我要落草?
按照武松后来对张青的说法,自己什么都没了,哥哥没了,都没了,前途也没了,只剩下了能打虎的拳头:
“武松止有一个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来到这里,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亲戚都没了!”
虽说在被张青夫妇的手下绑起来时,他也有一点后悔,但等到孙二娘给了他一身头陀行头后,他也就从形式上与过去的自己做了告别。
以至于后来宋江每每跟别人介绍武松时,都要这么说:
“他便是我时常和你们说的那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
“这行者景阳冈曾打虎,水浒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
打虎,是绝不能少的,只是“都头”换成了“行者”,不知道从孟州城跑出来的武松,被人五花大绑后,孙二娘的那句:
“这个不是叔叔武都头?”
他会作何感想?
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什么还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
武松光明磊落,敢做敢当,性格上行侠仗义,义薄云天,而且处事时,并非暴虎冯河有勇无谋。当然了,武松的身上杀气比较重,有时会滥杀无辜,也比较张狂,大概英雄好汉,都那么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我们不能以圣人的眼光去看任何一个人。
他血溅鸳鸯楼,并且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是也!这不奇怪,因为他一向的杀人风格是如此。当初在阳谷县,武松为武大郎报仇,杀死西门庆、潘金莲,不是溜之大吉,而是请左邻右舍来作证,人是武松杀的,然后他去自首。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方面:第一、敢做敢当,不逃脱责任,希望官府对他减轻刑罚;第二、大家可以见证,武松是在武大郎的丧礼时杀死他俩的,并非谋财害命,一切都是在维护正常的伦理道德。可见武松做事是非常聪明。
这次,武松血溅鸳鸯楼,他写下这九个字,同样体现了非常多的东西。
一、武松承认是自己杀的,是希望不牵涉到自己的兄弟施恩。施恩对武松的帮助非常大,武松由阳谷县刺配到孟州牢城,因为施恩对武松仰慕,所以出钱出力,上下打点,让武松免了许多牢狱之苦,而且两人惺惺相惜,结为了兄弟。
武松为了报恩,替施恩夺回本属于施恩的酒店,狠狠教训了蒋门神,但蒋门神不甘罢休,勾结张团使、张都监在飞云浦想杀死武松。武松聪明,大闹飞云浦后,再回来血溅鸳鸯楼,他写上这个字,是为了不让施恩卷进去,因为人人知道施恩与他交情不浅,日后官府追查,只追查武松,不会刁难施恩,可见武松此举非常义气。
二、武松的性格比较张狂。血溅鸳鸯楼的情节当中,其实也有无辜的人被杀的,比如玉兰与两个丫环。武松多少有几分觉得自己武功非凡,有时凭此洋洋得意,不似林冲的性格,比较隐忍谦虚,他写上这九个字,有显摆的成分所在,因为有“打虎”二字在,他很担心别人不知道他是打虎英雄似的,这可视作他张狂的性格使然。
其实他张狂或者近乎吹嘘的性格,有些细节可以看得出来。比如他刚到孟州,结识施恩,施恩担心他不是蒋门神的对手,武松却吹嘘说自己三五下打死了打虎,区区蒋门神不在话下。
实际上,武松打虎的过程,是打得非常辛苦,是非常狼狈不堪的,没有他口中的三五下就打死了这般容易。何况,他来到孟州前,又没有见过蒋门神,哪知道对方什么来历,对方武术功底如何,说区区蒋门神不在话下,是非常的不谦虚与狂妄。
因此,武松血溅鸳鸯楼写下的这九个字,是他性情张狂的表现之一,当然了,人无完人,英雄好汉的性情多少有不完美的地方。
武松非常讲义气,但杀气也太重,所以施公在人物的塑造上,对他有惩罚,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物极必反,也讲究因果循环,武松讲义气没有错,行侠仗义没有错,但他过于张狂,杀气太重,所以施公的笔锋有转折。
武松血溅鸳鸯楼,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是也!接而夜走蜈蚣岭,途中他喝得醉熏熏东摇西摆掉进水中,此时惩罚来了,一条黄狗跑过来欺负武松,武松喝得太醉,竟然一个堂堂打虎英雄对一头黄狗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被它欺负。
纵观梁山一百零八将,有哪个英雄好汉曾被一条狗欺负过的?只有武松,这就是武松杀气太重,性格太张狂的惩罚。
武松这种人格上的不圆满,最终体现在他与宋江征伐方腊,他被包道乙砍断了手臂,这象征着人格的残缺。与他相对应的是鲁智深,鲁智深也行侠仗义,但不张狂,杀气也没有武松这么重,所以鲁智深人格圆满,最终是无病无痛,坐化圆寂,如佛家所说,已经达到圆满的涅槃。
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什么还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
这就是武松的英雄气概:敢作敢当,站不更名,坐不改姓。
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什么还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
武松写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有两个目的,一、好汉做事好汉当,不牵连他人!二、与主流社会彻底决裂!下面一一分析:
一、好汉做事好汉当,不牵连他人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蒋门神、仆人等十几口人,罪在不赦。如果自己杀人后不留名,一跑了之,很容易牵连其他人。像张都监、蒋门神等人,作恶多端,仇家很多,特别是施恩,很可能受到牵连,这可是死罪,而且很可能株连家人。而武松自己,父母早亡,哥哥也被害死,光棍一条,了无牵挂。所以,就好汉做事好汉当。
二、与主流社会彻底决裂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水浒传中,武松在打虎之后,好像换了一个人,当时阳谷县知县抬举他,他非常恭敬的接受了,还把赏钱分给众位猎户。
在遇到哥哥武大郎后,他是一门心思和哥哥嫂嫂好好过日子,准备混个一官半职,结婚生子,给武家传宗接代。
后来,因为斗杀西门庆,杀了潘金莲,被充军发配,后来辗转到了张都监府上,张都监很抬举他,而且还说要给他安个家,武松表现的非常恭顺和感恩,准备混个一官半职,结婚生子。
没想到张都监和玉兰等人都是要陷害武松,要杀掉武松,所以武松暴怒之下,杀掉了十几口人,一个活口也不留,彻底对仕途、对主流社会死了心,决心浪迹江湖,亡命天涯了。
这是武松写杀人者武松也的两个原因。
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什么还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
武松何许人也,景阳冈打虎人士。他的事迹,已经在后世水浒中得以正名,所谓武松之气,在现代看来就是英雄浩气,不过,在水浒英雄里,武松却做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情,就是武松在鸳鸯楼血案里,却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这究竟为何如此?
首先就得从武松身上的个性说起。
武松乃是一介百姓,因为斩杀老虎有功,被世人所敬仰,加上因此功上任升为景阳冈都头一职,所以此时的武松,肯定是有一身的傲气,所以对外总称打虎英雄是也,这就是武松身上的英雄气。
话说习武之人,总会有一些不畏强权,不怕打压的习气,所以武松习武,肯定在什么时候表现的都是他的大无畏之气,另外武松还有一股表现欲,为什么上景阳冈的时候,村民都告诉了他山中有老虎,而他却不听劝告,偏向虎山行,这其实也是武松身上爱表现的特质,造就了世人眼里的武松,总是那么威风凛凛。
故从此处看,武松身上的傲气,英雄气,无我之性格让他在之后的鸳鸯楼大战显英雄,让人们都认可他的英雄气质,所以武松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的云云,来表现武松本人的英雄气概举世无双,因为不怕官府来找我,要命一条也。
另外就从武松的善良说起。
毕竟武松有着极为宽厚的胸襟,所以希望所有的责任都给武松一个人承担,从武松杀西门庆的威严大义,也可以知晓武松个人的胸襟是很宽厚的,希望官府只找我武松一人,这便是真英雄,不愿连累他人的大义。
自古英雄多草莽,武松这个平民英雄的气质,也足够让时下的水浒英雄所折服,加上武松的一身血债,根本没必要连累他人,所以大大方方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一种善良,愿意为这一切以只身性命承担罪责,这何尝不是武松身上的良善之光呢。
虽说武松曾经官至大都头,在现在而言是一个大队队长,却也是一个不小的武官,不过只是在县级区域里,比不过西门官人的官职,从此说来,武松杀了这么多人,早也把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忘得一干二净,想到的只是武松心中的恩义,心中的天理伦常。
不过后面的武松却也在鸳鸯楼血战后,杀死了自己的未婚妻,这也是说明了武松真的一点也不怕事,更不怕死,横竖都是死,我武松杀人的行径很多人都知道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知道事情的人都宰了,这其实也是武松身上的草莽之气在暴露。
所以武松充其只是一个有着江湖草莽英雄气的杀人犯。在鸳鸯楼写出自己是杀人犯的逻辑也是理所应当的,正所谓而横竖都死,杀了人也不怕别人知道,有事冲我来。
武松落笔“杀人者,武松是也”其实也表现了,武松对朝廷的愤懑,更有着一身杀气,准备报复当时腐朽至极的社会,却也是理所应当,你说是吗?
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什么还要写上杀人者,武松是也?
这就是真英雄的做法,也是武侠小说对武松人物性格的刻画。
一、武松是为兄报仇,在道德上值得自豪。自古中国就有替亲人报仇的说法,武松哥哥被西门庆潘金莲害死,武松杀掉仇人替哥哥报仇,他内心是自豪的,所以他才留字。
二、大丈夫光明磊落,武松是血性男儿,如今杀了仇人,他不避不躲,大胆留下自己的姓名,不做那些畏首畏尾的小人,武松是真丈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