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三国演义》中来个蠢人排行榜,大家认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谁呢?
《三国演义》十大蠢人排名榜,袁家二兄弟排前三,你赞同吗?
NO.10祢衡
祢衡字正平,三国第一喷子没有之一!
这个人恃才傲物看谁都不顺眼,当初他的好友孔融亲自写了一篇《荐祢衡表》,介绍给曹操,想要曹操重用祢衡。可是祢衡看不上曹操,称病不肯去,曹操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和我求着你来似的。于是曹操就给他一个击鼓的小官想要以此羞辱他,可是祢衡反而裸身击鼓开始怒喷曹操,给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曹操心里有火却也不好表现出来,生怕寒了天下前来投奔人才的心,于是只好将祢衡遣送给了刘表。
没想到祢衡到了刘表那里还是很傲慢,刘表几次示好,却热脸贴了冷屁股。结果刘表也不想留他了又把他送给了黄祖,结果祢衡这次去了以后直接把黄祖给骂急眼了,气头正盛的黄祖当时就把祢衡给砍了。
要说这祢衡的确肚子里有点货,但是给领导的面子这最基本的官场的法则他却想不明白,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NO.9曹爽
曹爽的愚蠢就在于,过于自信,斩草未除根,留下大患!
曹爽春风得意时期那可以说是权倾朝野,明帝曹睿病危之时拜曹爽为大将军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
曹芳继位以后更是加以提拔,封为武安侯,他一跺脚整个大魏都要抖三抖。可是原本谨慎的他在得到滔天的权势之后开始作死了,不但任用提拔私人,还施行专权打压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曾经度过的最为痛苦的一段时间就是曹爽带给他的,最严重的时期同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被授以毫无实权的太傅。
眼瞅着兵权都掌握在曹爽自己手中,但是曹爽犯了斩草不除根的大忌,司马懿先是装重病让曹爽对其松懈。然后暗中连通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蒋济等人谋划政变,也正是曹爽权倾朝野得罪了郭太后,让司马懿有了可乘之机。趁着曹爽陪曹芳出去扫墓的时候,司马懿以谋反之罪加以曹爽之身,按理说曹爽即便是被扣上这个大帽子,以司马懿的权力也完全撼动不了曹爽的根基。可是曹爽最终反抗都没有反抗,真就让司马懿给他免去了职务,司马懿先把他哄回来之后。随后便以反罪诛了曹爽以及其近臣三族,自此大魏的大权全部回到司马懿手中。
曹爽一手好牌打的稀碎,反被司马懿除了根。
NO.8刑道荣
邢道荣的愚蠢就在于没有自知之明!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刘度手下的武将,传闻有万夫不当之勇。
俗话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而刑道荣就是典型的看不清自己的人,面对赵云、张飞这样的悍将,他却接连挑衅上前求死。结果没有几个回合就被打落下马,之后刑道荣还来了一手诈降之计,想诱骗刘备进入包围圈彰显自己的智谋。可惜自身实力太不够格了,两军一交战就被赵云给刺死了。
要说这刑道荣还真是个井底之蛙,在别人一口一个“上将”之中迷失了自己,当然他也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NO.7秦宜禄
秦宜禄蠢倒是不一定排到前面,要是比谁的帽子绿,他得排首位!
“要想日子过得去,头上就得带点绿”,秦宜禄就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秦宜禄因为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杜夫人,从此头上就长满了草。先是第一任上司吕布霸占他的妻子,后来吕布兵败,曹操霸占他的妻子。反观秦宜禄因为自己夫人的关系得到了曹操的任用还乐呵呵的,后来张飞想策动他反曹,秦宜禄开始答应了,后来走了数里又后悔了。张飞一气之下直接给秦宜禄捅死了,就像张飞说的:
“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
秦宜禄不但蠢而且窝囊的不行。
NO.6董卓
董卓的蠢就在于识人不行,不仅识不清吕布,连自己也看不出几斤几两!
要说董卓也算是一个将才,也挺聪明,除了他在大西北磨练出来的那彪悍的体质,还特别会来事。董卓年轻时候宴请少数民族的首领杀了自家的耕牛,自己带兵平反得到皇帝的赏赐,他却都不要全给手下的士兵。在西北董卓的名声好的不行,后来董卓带兵进入洛阳,他一开始也就几千人马,但是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部队晚上偷偷出洛阳城,第二天再浩浩荡荡的踏进洛阳,弄得官员百姓全都被董卓的实力吓坏了。之后又除掉了丁原掌握了京城的禁军,这之后董卓飘起来了,整个人开始走下坡路。立刘协上位自己天天活的跟皇帝一样,专横跋扈、暴虐无良,屠戮官民火烧洛阳,不久董卓就把自己的路走死了,全国上下没有不想整死他的,最终董卓惨死自己义子吕布手中。
咳,董卓也不想想,自己能从丁原手中挖来吕布,人家王允也能从你董卓手中挖来吕布,死于义子之手,也是够蠢的。
NO.5许攸
许攸的愚蠢,可以称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太聪明了,但聪明过了头就是愚蠢。
要说许攸也算是个有两把刷子的谋臣,这人死就死在居功自傲,典型的给脸不要脸。本来他帮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这功劳不必他自己强调别人也知道,曹操更是对其礼遇有加。可是许攸自恃功高多次让曹操下不来台,无论场合都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曹操表面上不和他计较但是早就对其不满。有一次许攸从邺城东门出城,和手下的人说:
“没有我,曹阿瞒进不得此门。”
不久就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之后被处死,情商之低让人堪忧。
NO.4何进
何进的愚蠢跟曹爽一样,而且比他更蠢,引狼入室,酿成大祸!
这个人和曹爽一样都是不会打牌的主,要说东汉末年那个混乱的朝廷以何进当时的权力废立皇帝轻而易举。灵帝死后何进扶持刘辩上位更是权势滔天,只要好好谋划一番自立为王坐上皇帝的位置不在话下。可是何进犹犹豫豫唯唯诺诺,真是对不起他这一身的权力,在和宦官集团的对擂上何进错失了很多良机。最后被一群太监给算计了活活被砍死,用曹操的话说:
“何进就是戴着帽子的猴子,也就看着像那么回事,实际就是一个没脑子的白痴还妄想谋取天下。”
被太监活活砍死的大将军,何进独一个!
NO.3韩馥
韩馥的愚蠢在于过度不自信,属于自卑性人格,认清不了现实。
要说这位其兼备何进的愚蠢和秦宜禄的窝囊,韩馥是东汉末年众多诸侯之一。冀州州牧,坐拥之地人口丰富,资源充沛,可谓人杰地灵。当时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韩馥和袁绍地位不相上下,两人还曾商量立刘虞上位。原本韩馥身为冀州州牧,乱世来临自己作为冀州的主人天经地义,没想到当袁绍觊觎冀州之时,韩馥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那就是将冀州拱手相让,理由是觉得自己才能赶不上袁绍,这还没完。韩馥让出冀州以后还觉得袁绍想要初除掉自己,整日坐立不安、郁郁寡欢,投靠张邈。后来张邈接见了袁绍派来的使者,韩馥杞人忧天总觉得这是袁绍要除掉自己的前兆,于是韩馥自己找了个厕所,掏出一把匕首自杀了,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NO.2袁术
袁术的愚蠢在于,错把平台当成自己的实力,拿到金刚钻,你也揽不了瓷器活。
袁术本身就是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典型的富二代、官二代。袁术占据着荆州上方的一片富庶之地,同时袁术掌握了荆州的南阳郡,军队鼎盛时期将近十万。其军事实力几乎可以和后期的蜀国相比,可能也是这样的实力让他无视一切了。在袁术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就开始连系周围的各个州牧的首领,甚至连公孙瓒他都接触过,大家一致不敢得罪这个土皇帝。这也让袁术称帝的信心更加强烈了,但是明天的太阳还是昨天的太阳,明天的人心可就不是昨天的人心了。袁术急于坐皇帝的宝座,而且称帝之后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袁术一下成为天下诸侯人人得而戮之的大奸大恶之人。在孙策和吕布以及曹操的反攻之下,袁术兵败如山倒,众叛亲离逃往江淮,最终死在四头逃窜的路途之中。死前呕血斗余,估计他也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不已,陈登曾评价袁术:
“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
说白了就是没有皇帝的命,得了皇帝的病。
NO.1袁绍
之所以排到第一位,是因为袁绍是第一个能一统天下的人,偏偏把好牌打烂了。
袁绍是我看完三国之后觉得最愚蠢的一个人,袁绍什么都有了,但是他却能一点一点的全部吐回去。手下的谋士武将也都是名列前茅,有人有地,身份背景和袁术一样都很硬,也没有袁术那样目光短浅。汉室衰落、董卓暴毙、天下大乱,这剧本简直就是给袁绍写的,但是他就能在每一次做命运的抉择的时候,永远能选错误的一个出来。
坐拥冀州、青州、并州整个河北全是他的,但是他否定了沮授主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否定了田丰和曹操打持久战的建议。而后同意了郭图迅速渡河的建议开门失利,但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曹操依然不是对手,袁绍还有机会。在决战之时,袁绍再次否定了许攸的抢回汉献帝的计策,导致乌巢之变,在张郃要求其救援乌巢的时候,袁绍再次选择郭图建议的奇袭曹操大营。结果没打下来,粮草还让人烧了个干净。
袁绍在其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错过了所有正确的选项,我难以置信他是怎么做到的,可惜了沮授、田丰、张郃等一干人才。在袁绍死后,诺大的家业没几年就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败得干干净净,袁绍真算是自古以来“最会做”选择题的君主了。
那么,你心目中的蠢材还有谁没有上榜呢?
如果在《三国演义》中来个蠢人排行榜,大家认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谁呢?
题主这个创意真的很棒,给我们以新的角度解读《三国演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前十位蠢人排行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此人真蠢,明明智商不高、情商不高,却自以为是,做了蠢事,这是真的蠢。如“接盘侠”董卓,“蒋干盗书”的蒋干,“杀妻款待皇叔”的刘安,“三姓家奴”吕布;第二种是此人精明一世,甚至是英雄一世,却一时自以为是,做了蠢事,这是一时之蠢。如“赤壁之战”中的曹操,“败走麦城”的关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为义弟兴兵伐吴”的刘备,“参与夺嫡争斗”的杨修;第三种是此人堪称世人典范,但从内心理想出发,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让人看上去很蠢,实际却很无奈,也很感人,这不是蠢,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一种牺牲,如诸葛亮。
- 第一种是此人真蠢,明明智商不高、情商不高,却自以为是,做了蠢事,这是真的蠢。如“接盘侠”董卓,“蒋干盗书”的蒋干,“杀妻款待皇叔”的刘安,“三姓家奴”吕布。
董卓控制朝政后,荆州刺史丁原居然敢于向权势熏天的董卓叫板,原来他有个“器宇轩昂、威风凛凛”而且战斗力爆表的义子吕布。董卓好生羡慕,就使人挖了丁原的墙角,把吕布这个宝贝抢到了自己手中,一时如虎添翼、风光无二,好不得意!殊不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董卓没料到的是,他使阴招用利益挖来吕布这个宝贝,有一天也会因利益跟他反水,要了他的命!吕布贪财好色、寡廉鲜耻,做惯了忘恩负义之事。司徒王允用貂蝉这个绝色女子使出“一箭双雕”之计,成功离间了董卓、吕布这对“父子”。董卓能用财物、宝贝诱使吕布反水,司徒王允就能用貂蝉这个绝色美女诱使吕布反水,董卓终于命丧吕布之手,“接盘侠”董卓,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接了吕布这个“盘”,不可谓不蠢!
“蒋干盗书”的蒋干。曹操麾下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在赤壁之战中,首次水战就吃了大亏,曹操甚为恼怒,向众人问计,帐下幕宾蒋干自告奋勇,愿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周瑜降曹。蒋干之才距周瑜何止万里之遥!周瑜故意用话抢先堵了蒋干的嘴,你此行可不能做曹操说客!席间又故意命太史慈做监酒,不得提及军旅之事,再次断了蒋干做说客的念想。接着将计就计,故意捏造蔡瑁张允降书,自己装作酣睡,却让蒋干把降书看得一清二楚,周瑜又在细节上把戏做足,骗得蒋干回营后向曹操告密,曹操盛怒之下斩了二人,旋即省悟中计,叫苦不迭。周瑜何等人物,更何况与孙策、孙权何等情义,怎么可能降曹?周瑜又是何等精明,怎么可能让蒋干轻易刺探到如此机密的情报!足见蒋干表面上自作聪明,实则愚蠢至极!
“杀妻款待皇叔”的刘安。刘备在小沛被吕布的部将高顺击溃,遂弃家小逃难,路遇孙乾,二人寻小路前往许都投奔曹操,逃难途中到一村户投宿,一后生出拜,问姓名,乃是猎户刘安。刘安听说是刘皇叔到来,本想遍寻家中野味以款待饥肠辘辘的刘皇叔,一时却没找到,便杀了妻子,把肉煮给刘备吃。第二天拂晓准备出发,刘备到后院牵马时忽见一妇女被杀死在厨房,手臂上的肉都已经被割去了,惊问刘安,才知昨晚所吃就是刘安妻子的肉,刘备感其忠心,向曹操提及此事,曹操便派人赏赐刘安百金,刘安以其灭绝人性的投资,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据说后来刘安被亡妻娘家人告发,遂被官府活埋,活埋之所,正是刘安杀妻之厨。刘安看似精明,实则愚蠢,做出灭绝人性之事,终究受到制裁,不得好死。
“三姓家奴”吕布。“三姓家奴”是猛张飞给吕布封的“雅号”,还别说,的确精准,对吕布的评判可谓入木三分!吕布之勇武,世所罕见,按理,他即便成不了问鼎九五之尊的帝王之才,至少也应该能成为当世罕有的名将而青史留名,最后却成了饱受世人诟病、一生落魄的草莽武夫而已。荆州刺史丁原赏识吕布勇武,认为义子,二人同心,连董卓都不敢小觑丁原。董卓差人备上厚礼来挖墙脚,吕布果然见利忘义,居然一翻脸就杀了义父转而投靠董卓,这脸变得让人瞠目结舌!吕布的嘴脸让世人看清之后,司徒王允也利用了吕布这个致命的弱点,以色诱之,吕布果然二次上演弑杀义父之举,董卓命丧其手。后来吕布几经折腾,终于被曹操擒住,按理,曹操的确需要他这样当世罕有的猛将,奈何害怕他这样见利忘义的本性,只得一杀了事。吕布看上去精明,实则愚蠢,见利忘义,终究丧命。
第二种是此人精明一世,甚至是英雄一世,却一时自以为是,做了蠢事,这是一时之蠢。如“赤壁之战”中的曹操,“败走麦城”的关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为义弟兴兵伐吴”的刘备,“参与夺嫡争斗”的杨修;
曹操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能力和见识远超孙权、刘备的一世英雄,为人极其精明、强干,他几乎很少做出蠢事,但也有例外,赤壁之战中,曹操就接连做了四件蠢事:一是听信蒋干自夸之言让他去了东吴一趟,这般病急乱投医倒也罢了,更蠢的是居然听信蒋干之言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二人,曹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口;二是再次听信蒋干引进庞统,无异于引狼入室,偏偏曹操仰慕庞统,听信了他的连环计,把大小战船锁定,连环成片,船倒是不会颠簸了,但一旦被火攻,则望风披靡,埋下巨大隐患;三是曹操并非蠢笨之人,早已考虑到东吴有火攻的可能性,但曹操过于自信,料定了隆冬之际,只有西风北风,哪有东风南风,没想到关键时候还真的偏偏刮起了东南风;四是曹操轻信黄盖来降,仓促之间被火攻,无以应对,导致大败亏输,多亏了张辽等人拼死相救,保得一命。
“败走麦城”的关羽。后世如此敬仰关羽,把他尊为武圣,除了忠义、勇武之外,更在于他颇具智慧。就连曹操对关羽也是赞赏不已,认为关羽勇冠三军、才智过人,实为大将中的上上之选。但关羽也有犯蠢的时候,而且这唯一一次犯蠢,毁了自己一世英名,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关羽奉命坐镇荆州重地,忘却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之策,被东吴几次三番索取荆州,扰得恼羞成怒,不知使出“软刀子”之计,只是一味刚猛、粗暴,三两下把此前“吴蜀之盟”打得稀里哗啦,碎了一地。反被曹操联合孙权,双管齐下,一面内部人心离散,被东吴招降者人数众多;一面对战失利,败退之际,带着的人马只剩下十余人,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时已五更将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一世英雄,就此谢幕。关羽之蠢,蠢在忘却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之策。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永恒的利益”,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得曹操损失惨重,望风而逃。强敌退后,这对盟友利益之争便浮出水面。孙权恼怒于刘备借得了荆州,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借无还,就采纳了周瑜之计:假意把妹妹许配给刘备,大肆修建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刘备纵情于声色,远离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疏远他们的关系,离间他们的人心,再伺机率军攻打蜀国,就可以灭了蜀国。这条计策不可谓不厉害,可惜的是刘备终究是胸怀大志之人,并未玩物丧志、沉湎于酒色,更何况还有诸葛亮等人迭出奇谋相助。结果刘备不但抱得美人归,还连连挫败东吴的军事进攻。把孙权、周瑜等人的如意算盘打得粉碎,更令军士在岸上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孙权一世英雄,却太过于小瞧刘备与诸葛亮等人,做出了希望以温柔乡困住刘备的蠢事来,贻笑大方。
“为义弟兴兵伐吴”的刘备。刘备被曹操视为英雄,“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直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也的确不负英雄之名,起于草根,最终成为三足鼎立之一。但刘备也有愚蠢之举,那就是经受不住荆州失守、义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一事的刺激,方寸大乱,把复兴汉室的宏伟目标抛诸脑后,就连向来视同鱼水关系的诸葛亮说话也听不进半句,只是一个念头要发兵征讨东吴为二弟关羽报仇,这架势十足的绿林好汉火并的派头,眼里只有兄弟情与复仇观念,哪有半点政治家的格局与胸怀?接下来一出出悲剧开始上演,蜀国由此开始急剧走下坡路,刘备身为蜀国之君尚且如此惶惶不可终日,急切东征孙权要拼个鱼死网破,带走蜀军精锐,却无良将,也无得力参谋跟随左右,一夕惨败,精锐尽失,自己也命丧黄泉,把诸葛亮费尽心血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刘备之蠢,在于缺乏理性、过于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亲手毁了大好形势。
“参与夺嫡争斗”的杨修。曹操帐下的杨修才智绝伦,本来以他的才智,在曹操麾下大有用武之地。但遗憾的是,杨修恃才放旷,先后六次犯了曹操的大忌:一是根据曹操写的“阔”字,做主扩大园门;二是根据曹操写的“一合酥”,做主给众人分吃了这一盒酥;三是曹操诈称梦中杀了侍卫,却被杨修点破;四是怀疑杨修诬陷曹丕;五是曹操考较曹植才学,杨修指点作答,让曹操恼怒;六是曹操认为杨修帮助曹植一起欺骗自己。其实,曹操雄才大略、胸襟恢弘、器量宏阔,而且极端重视、爱惜人才,即便像陈琳那样曾为袁绍著文辱骂他祖宗的人,他都愿意接纳并且重用,更何况是杨修。曹操并不是因为前三条而忌恨杨修,这三条只是小说家言,不值一提。真正的要害是后三条,后三条归总其实就是一条,那就是杨修作为曹植的亲信,严重威胁曹丕的统治,所以,曹操必须亲自剪除,为巩固曹丕的统治清除障碍,这才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杨修之蠢,就在于参与了“夺嫡争斗”,犯了曹操的大忌,以致身死。
第三种是此人堪称世人典范,但从内心理想出发,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让人看上去很蠢,实际却很无奈,也很感人,这不是蠢,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一种牺牲,如诸葛亮。
诸葛亮号称“卧龙”,自比管仲、乐毅之才,论才干与品行的确可以辅佐明君夺得天下。但当时的形势是东汉已经式微,如日薄西山,走到了穷途末路。而曹操崛起已经形成气候,不但手下战将上千、谋士如云,更重要的是曹操本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席卷天下之志,可以说曹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相比之下,刘备出身于草根,只是凭着遥远的皇族血脉作为噱头来凝聚人心,兵微将寡,连个根据地都没有,而且刘备自身除了懂得一些驭人之术之外,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干,与曹操的文治武功相比,差距实在是如萤火比之于皓月。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要想与曹操抗衡,恢复汉室江山,其胜算可想而知。因而司马徽会感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他预见到了就是诸葛亮这样的大才,也不可能逆转当时的形势,只能是徒劳一场,所以司马徽也责备徐庶:“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诸葛亮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此,其实是不能说诸葛亮蠢的,他这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一种牺牲精神,为自己的理想心甘情愿耗尽一生,可感可佩,遂使诸葛亮成为万世人臣之楷模!
如果在《三国演义》中来个蠢人排行榜,大家认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谁呢?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三国乱世,才人辈出,诸葛亮等大神名垂千史,家喻户晓。
红花需要绿叶陪衬,没有一些蠢人来当垫脚石,怎么能衬托大神们的机智呢?
那么三国的蠢人到底又有谁呢?谁又能进这蠢人排行榜前十位?一,何进。东汉灵帝时期既是皇亲国戚又是当朝大将军,本来可以成为振兴汉室的中流砥柱,无奈这个人没有一丁点儿的政治的警惕性。在明知这场战争已经是生死之争的情况下,却还是大大咧咧的一个人进宫深入虎穴,结果死于非命。而且在此之前袁绍也提醒他好几次了,但是他仍旧不注意加强警惕,如此愚昧,也是没谁了,怎能不亡?
二,董卓。别看董卓之后混得臭名昭著,但他当初进洛阳时是带着大义名分的,也通过一些手段震慑住了朝中的文武官员,稳定了局势,还算有积极贡献的正面人物。
可他却为树立所谓的威望去废立皇帝,一下子使自己从正面人物跌到了反面人物。
废立的理由也可笑,废掉笨皇帝改立聪明的成留王(汉献帝),正好弄拧巴了,难道不是愚笨的皇帝更容易掌控?
诸侯讨伐他时,在虎牢关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情况下,轻易放弃天下的中心洛阳,撤退至西北长安,再次犯下自己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
明明只具备地方军阀的才干,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却偏偏要掌控中央,也是该死。
三,蒋干。曹操这边的人,他是三国最出名的坑货。赤壁之战时,被周瑜轻松玩弄于鼓掌之上,成为赤壁大战这场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中的关键人物,能把曹军中唯一的两名精通水战的将领给坑死,蒋干不出名都不行。
第二次就更坑了,请回凤雏,献了个连环记,结果被孙刘联军一把大火把船队烧得干干净净。蒋干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三国走势的关键,他义不容辞的扮演了曹操的猪队友。
四,袁术。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可谓当时屈指可数的世家大族,袁术又是袁家嫡子,在门阀当道的东汉末年,如此身份是相当显赫,无出其右。
可惜袁术也是志大才疏,得了玉玺,汉献帝还好好儿的,就妄图以他那两州之地来称帝,真的是狂妄自大、愚蠢至极,结果锋芒毕露后果然成为众人目标,屡遭打击,惨败收场。
不过人家好歹也做过几天皇帝,算是死得其所,死前也过了瘾头。
五,吕布。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武力值确实是出了名的强,但他在智力方面就不太灵光了。
他手握精锐的西凉铁骑,文有陈宫,武有高顺、张辽,自己本身就是万人敌,又有诛杀董卓的大功,即使后来谋夺的徐州是四战之地,也应该有所作为。可惜对手下唯一谋士陈宫的谏言不屑一顾,以为凭借武力就能包打天下?
被俘后又贪生怕死,号称一代英豪,临死时的表现反不如下属高顺。
六,杨松。汉中张鲁的帐下谋士,纯粹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收刘备的钱又收曹操的钱,又没有自保的本事,看看人家贾诩,跳槽那么多次都安然无事,他却只跳一次,就被曹操以背主求荣的罪名给掀翻了。
七,孟达。造反就造反吧,却毫无戒备心警惕性,不但错信申仪两兄弟,而且太过于循规蹈矩,最可气的是,竟然还敢看不起司马懿,诸葛亮都提醒他了,还是当做耳旁风,最后被自己的亲外甥出卖了,不但笨还很可怜。
八,曹爽。他手握曹魏全国兵马大权,都干不过老迈的司马懿。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虽然有太后的诏书,可皇帝还在曹爽手中啊,如果举兵讨伐司马懿,天下人是听皇帝和他这个正宗的曹家人的?还是听司马懿的?曹爽完全属于自毁长城,主动求死。
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竟然天真的相信司马懿让他安享富贵的鬼话而放弃所有抵抗,真是有辱家门,曹操、曹丕父子如果地下有灵,估计要被活活再气死一次。
九,杨修。杨修不笨,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但却物极必反,让自己聪明到死。跟曹丞相玩小聪明,结果得罪了他,被整死了。
虽然乍一看挺可惜的,但他是属于自作孽不可活。他最大的罪过是鼓动曹植争嗣,其实争嗣也不算大错,但世家大族出身的杨修试图拥立曹植来改变曹操的用人政策,这就彻底犯了忌讳。他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太恣意放纵,反而显得蠢。
十,刘禅。“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如今还是家喻户晓,但也许有人说他是大智若愚,是处心积虑保护自我的故意操弄。
他享福玩乐是有一手,投降了也能安然地说出乐不思蜀,的确不是一般君王能做到的,为此也安享晚年。
但论治国安邦,行军打战,战略布局什么的,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蠢人了,真的是连诸葛亮都带不动他。
如果在《三国演义》中来个蠢人排行榜,大家认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谁呢?
三国演义蠢人排行榜,这个问题有意思。
三国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是一个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时代,无数聪明人在这个历史舞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可是,同时也有一些蠢人,冥顽不灵,最终害了身家性命!
今天,跟着历史知事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最蠢的十个人:
第一蠢:蒋干聪明人从来不说自己最聪明,因为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都挺傻。反倒是看起来八面玲珑的人,其实是自作聪明的蠢蛋。比如蒋干就是。
蒋干有多蠢?自以为自己和周瑜是旧交,就能说动周瑜投降曹操,却不知周瑜早已知道他的来意,给他安排好了假情报——蔡瑁张允早已投降孙吴,随时准备刺杀曹操!
蒋干一回到曹营,就撺掇曹操杀了蔡瑁张允,荆州降将顿时离心离德,在赤壁之战中一败涂地就不意外了。
第二蠢:关羽关羽和蒋干相比,更是自作聪明到极点了。孙权前来接亲,要让关羽女儿嫁给孙权儿子。关羽女儿嫁给孙权家,这明显是高攀了!将来有可能成为王子妃、王妃之类的高位,甚至当上皇后。关羽不仅拒绝了,还”虎女岂能配犬子“。直接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荆州本来就是四战之地,关羽居然不顾蜀国国力和荆州战略纵深,在已经失去荆州三郡的情况下继续北征,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吕蒙白衣渡江抄了后路,身死国灭!
第三蠢:杨修关羽自视甚高害了自己,杨修也是如此。杨修是弘农杨氏最有名的家族,在曹氏政权这样打压豪强为基本国策的情况下,居然出风头要扶持曹植。还多次自作聪明曲解了曹操的军令,让一贯以帝王心术洋洋得意的曹操成了透明人!不杀你还等什么
不过,杨修的其他同族兄弟就比他强太多了,司马家简历晋朝,杨家一口气出了两个皇后三个宰相。杨修告诉我们——论站队的重要性!
第四蠢:曹丕曹丕蠢,就蠢在放弃了曹操制定下的基本国策——打压豪强。在曹丕这里,地方豪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关键是,曹丕居然还用九品中正制确立下来,更是把曹操”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原则丢在脑后。
曹丕不仅扶持了司马家、崔家等地方豪强,还拼命打压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这种强干弱枝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司马家联合所有的氏族灭掉了曹家这个太监族人。
杨修站队站错了,曹丕则干脆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派的!真是蠢得可以!
第五蠢:马谡马谡蠢,和杨修、关羽是一样的,都是自作聪明。马谡从诸葛亮那里得到的军令是防守街亭,阻挡魏军。可是马谡居然在路边的山上构建防御基地,不仅不能阻挡魏国大军,反而是给对方送人头了。
解放战争中,张灵甫明知自己重型机械化部队不适合山地作战,还非要上孟良崮,别人劝他小心重蹈马谡的覆辙。张灵甫则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强烈怀疑张灵甫就是马谡投胎转世的。
第六蠢:陈宫陈宫的蠢,在于他本来能成为曹操手下首席大臣,居然忽然之间投靠了不成器的吕布,背叛了曹操。陈宫的背叛,也许是代表氏族豪强对曹操这样的太监党的敌意,因为曹操杀死边让等三名士,就让他动了反心。
如果陈宫能够始终站在曹操阵营,后来的荀彧、郭嘉、许攸等人地位都不会超过他。
第七蠢:袁绍袁绍在《三国演义》中的表演,兼职蠢到不可理喻。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事,小儿子生病,就不出征了,白白浪费和刘备一起夹击曹操的好机会。
袁绍和历史上的宋襄公特别像,曹操在河南一点点壮大,袁绍非要等着曹操统一和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再与曹操决战。在决战中,又总是扣扣索索舍不得重兵压上去,尤其是乌巢之战后,袁绍大兵压上去,曹操绝对顶不住,即便不灭了曹操,拼个两败俱伤没问题。
袁绍的蠢,一直延续到了临死前,袁绍临死前留下了四州之地,居然分别分给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
篇幅所限,就不讲另外几个蠢人了,每个人在读三国时,都会有看不惯的傻人,你认为三国中最傻的那个人是谁?
如果在《三国演义》中来个蠢人排行榜,大家认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谁呢?
将干,刘璋,刘琮,袁绍,弥衡,于吉,吕布,许褚,何进,韩馥,
如果在《三国演义》中来个蠢人排行榜,大家认为排名前10位的都是谁呢?
第一当属吕布,亏德亏孝,被人利用,自取其辱。
第二应属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不知厉害,和诸葛亮斗智,偏又心量狭小,居然被活活气死。
第三该数杨修,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枉送了卿卿性命。
第四要说孟获,输了就输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却是死犟不服,居然被连擒七次,成就了诸葛亮的英名。
第五且说蒋干,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兵败,应是拜此人所赐。
第六要说孙尚香,可怜皇妹被做了一场棋子。
第七纸上谈兵失街亭马谡。
第八曹爽。
第九蔡瑁张允。
第十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