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王掞羞死郑春华,雍亲王是否暗中高兴?
在《雍正王朝》中,如果正看该剧,大家会发现雍正帝一直是以正派形象出现。其实不然,有很多情节都展示了他相当腹黑,比如给年秋月抬旗、即位当晚见邬思道、让张廷玉观刑等等……
但是在康熙帝病重这段时间,为了夺得皇位,更是把他的腹黑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郑春华之死、王掞之死、试探邬思道、暗访老十三胤祥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千叟宴“死鹰事件”后,老四胤禛究竟有哪些腹黑表现,为什么王掞羞辱死郑春华,老四胤禛反而异常高兴?
一、“死鹰事件”拉开了康熙晚期九子夺嫡最后时刻的序幕,虽说是九子夺嫡,实际上真正参与夺嫡只剩下三位皇子。
这个问题,不管是康熙帝,还是众位皇子,甚至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们,都很清楚。
而康熙帝的千叟宴现场,也成为众位皇子对皇位的最后一次公开争夺:
老四胤禛不惜弄来老十三胤祥的血书,期望康熙帝能放出老十三,以便助自己一臂之力。而老十四胤禵先是打了一场胜仗,再送天降奇石,希望康熙帝能召自己回京,准备夺嫡大业。而老八胤禩更是来了个狸猫换太子,把老十四胤禵进献给康熙帝的寿礼调换成一只死鹰,从而引起混乱,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千叟宴现场,康熙帝还是稳住了,口中说着乱不了,乱不了:
“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这句话说完,康熙帝就晕倒了,晕倒并苏醒后便不再见任何朝臣,大清朝的未来一下子迷茫起来。
这期间最焦急的除了那几个皇子之外,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废太子老师王掞,他抓住每一位进出康熙帝寝室的太医便问。
“凌太医啊,你得给我个实信儿呀,皇上的病到底怎么样?”
结果凌太医讲:
“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紧的!”
那么为什么王掞听完凌太医的这句话之后,马上就得出康熙帝要不行的结论呢?
二、
刚才也讲了,大家都知道夺嫡进入了最后关头,其他大臣也在观望之中。而王掞,一直在观察,实际上,自从太子胤礽被废之后,他就一直在观察其他的皇子。杨角风一度觉得,剧中真正为大清朝着想的人不多,王掞就是其中一个。
同时观望的还有隆科多,他在康熙帝病重之后,也是求助于六叔佟国维……
听凌太医讲完之后,王掞马上就去找了老四胤禛,之所以这样做,完全在于对太医的了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这句话,是不能用在问病人状况的,比如一场手术刚刚做完,你问出来的医生,病人怎么样啊?
他往往会回答,手术很成功,如果他回答是“吉人自有天相”,那么很可能,病人是不行了,一切都要听天由命了。
王掞找到老四胤禛,第一句话就是劝他争夺皇位,老四胤禛何尝不想啊,但是还得矜持着,不说话。不说就是默许,王掞基本都知道老四胤禛夺嫡的想法了,王掞随后便提出替老四胤禛做一件事,做完,夺嫡希望大增。
由此,老四胤禛开启了腹黑之路……
首先便是郑春华之死:
郑春华是一个不详的女子,害了太子胤礽,也害了老十三胤祥,由于是受老十三胤祥所托,老四胤禛虽然早想除掉她,可惜迟迟找不到机会。
之所以王掞知道郑春华藏在老四胤禛府上,也是有原因的,对于老十三胤祥这种“照单全收”的性格,自己府上早已经“眼线密布”,那么为了保密,郑春华自然只能在老四胤禛府上。
王掞都能猜到,其他人自然也能猜到,所以他说的一点不错:
“这件事不但我知道,八阿哥他们更是了如指掌。”
三、
郑春华之所以能活下来,最开始是老四胤禛用来制衡太子胤礽的,可惜太子二次被废,已经毫无翻身希望。所以,这时候的郑春华早已经失去了价值,反而给其他阿哥留下把柄,康熙帝最恨不忠不义不孝之人,留着她,随时都会爆炸,风险太大。
老四胤禛何尝不知,正愁没有水,天就降大雨,王掞的突然造访,让老四胤禛大喜过望。除掉郑春华,最大的障碍就是老十三胤祥,如果他知道是自己所为,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想想魏东亭之死吧,兄弟俩就已经闹过别扭了,更何况郑春华还被老十三胤祥称为全世界最好的女子。
如果没有老四胤禛的默许,王掞根本近不了郑春华的身,更何况还要羞辱死郑春华。
而王掞在做这件事之前还上了一份奏疏,大意是举荐皇子即位的,结果被康熙帝一份免职圣旨给打回来了。
这更坚定了王掞的推断,康熙帝绝对是要传位给老四胤禛的,于是他是冒着抗旨的风险去除掉的郑春华。
也就是说,老四胤禛第一腹黑是默许王掞除掉郑春华。而第二腹黑是,明知道郑春华是怎么死的,高毋庸还在担心怎么给十三爷交代呢,老四胤禛就故意问高毋庸:
“事先就没什么征兆吗?”
是啊,既然是自尽而亡,那么事先总得有征兆吧?
随后,老四胤禛马上意识到了什么,急忙去了王掞府上,他为什么急着去?
四、
很简单,郑春华之死,或者说知道郑春华在自己这里的人,只有极少数人,而王掞就是其中一个,他要确信他是否能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所以,他在到达王掞府上后,得知府上的人都散了,而且王掞是当着他的面服的毒,他甚至连拦一下的举动都没有。王掞也是狠人,他自然也清楚老四胤禛的为人,所以提前遣散了家人,也是怕他们会遭到毒手。
第三腹黑,就是王掞之死,他无动于衷,毫不阻拦……
郑春华和王掞死了之后,其他皇子也就失去了攻击老四胤禛的靶子,解除外部之忧,下一步就是自身内部了。
老四胤禛纵容王掞羞辱死郑春华,就说明,他已经是全力以赴,争夺皇位。但是随后的第四腹黑出现,那就是,拿着金银财宝来考验邬思道!
大体意思是讲,自己夺嫡没戏了,让邬思道带着金银财宝跑路吧: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这真是笑里藏刀啊,谁会自比李世民呢,想当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就曾让尉迟敬德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并不是请哦,是拿刀架着脖子,不来就咔嚓了你。
老四胤禛此举就是明确告诉邬思道,如果你也有房杜之才,那么赶紧帮我成为李世民!
五、随后,老四胤禛暗示邬思道,实际上他跟王掞的对话已经让他很清楚,自己大概率会即位,但是跟邬思道却说大概率是老十四胤禵即位。
一方面也是再次试探邬思道的推断能力,再有就是邬思道的运筹帷幄,武力夺嫡的能力。
如果邬思道选择了金银财宝,他根本就无法活着离开这个屋子,连策划兵变的能力都没有,要你何用?
邬思道给分析的很正确,老十三胤祥不出来,就算传位给了老四胤禛,也是坐不住的。而老十三胤祥一出来,就算是传位给了其他阿哥,他们也是坐不住的,总能给抢过来。
老四胤禛的第五腹黑,便是带着邬思道给的武将名单去了宗人府,还耍了守门小太监一番。
老四胤禛去的时候是带了一坛子好酒的,他知道老十三胤祥好喝酒,开门见山就告诉老十三胤祥,郑春华自己没有看好……
“十三弟啊,这事你得原谅我!”
压根就没讲郑春华是怎么死的,随后便是提到了大位将传给谁的事,老四胤禛讲了老八胤禩他们在串联丰台大营和步兵统领衙门的。果然激起了老十三胤祥的愤怒,他叫喊着,只要把自己放出去,他们有多少人马都不怕。
老四胤禛终于获得这个有利信息,所以后来留着关防大印给邬思道,再到后来用金牌令箭放出老十三胤祥。
所有的一切都尘埃落地之后,老四胤禛的腹黑再次暴露,他连夜回府要除掉邬思道。毕竟知道他秘密的人,知道最多的人,只剩下邬思道了。只可惜给邬思道的五路人马所迷惑,最终又被邬思道的“半隐”方案所感动。十七阿哥前来“清君侧”,也被邬思道一句“天子无私事”给打发走了。
再到后来整个雍亲王府办秘密事情的差人一个个消失,即位之后的雍正帝,也就不再这么频繁地展现腹黑了……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王掞羞死郑春华,雍亲王是否暗中高兴?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31
太子师傅王掞,把康熙皇帝废太子胤礽这个怨恨全部记在了康熙皇帝的嫔妃郑春华的头上,他不是自己去检讨太子胤礽的风流,而是怪罪郑春华的放荡,认为康熙帝的嫔妃郑春华,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个多余的人,要羞死她。(太子师傅王掞在雍亲王府)
这位与太子胤礽私通的康熙帝嫔妃郑春华,此刻就藏在皇四阿哥,雍亲王胤祯的雍亲王府。可太子胤礽已经被废,太子胤礽的这次被彻底废黜,彻底打碎了太子胤礽的师傅王掞的梦想,因为他拼了一辈子老命要服侍二阿哥胤礽登上康熙帝留下的皇帝位置,作为太子师傅,也可光宗耀祖。
如今太子师傅王掞太子复位已经无望,他不想一辈子的心血,就这样付出东流,自打太子被废以后,他不想就这样输的干干净净,他要把在太子身上输掉的找回来,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想对不起他的老祖宗。
他观察着康熙皇帝的这几二十个儿子们,大多是各自打自己的擂台,还要互相拆台,特别是在九王夺嫡中的这几个儿子当中他看好了雍亲胤祯,最后给四阿哥出一把力,自己弄个不输不赢,这样也好,给自己的一生画一个满满的句号,于是来到雍亲王府,还要当面问问可能致于他死地的郑春华,是否就藏在雍亲王府?(郑春华藏雍亲王府都知道)
王掞刚刚坐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四爷,你得争取继位啊!老夫我已经是灯干油尽的人了,一生的心血都花二阿哥身上,如今二阿哥已经倒了,那个郑春华是不是就藏在你的四爷府上?
雍亲王胤祯答,你听谁说的?王掞接着说这个事儿不但我知道,巴结的人也知道。郑春华她是个不祥之人啊。
她如今躲在你的府上,我不想眼看着她在把你害了,郑春华她都羞于活在这个世上,让我见见她,她若不死,我今天当场就羞死她!(王掞要羞死郑春华)
雍亲王胤祯坐在那里不做声,他在沉默着,想着,这郑春华是十三阿哥胤祥受太子牵连被圈进前托付给自己的,十三阿哥胤祥曾经说,他是天下第一好的女人,在十三阿哥胤祥的眼里,郑春华如今的下场正是太子害的。
雍亲王胤祯也想过这郑春华,常在雍亲王府,早晚是一个病,一旦消息走漏,对他这个夺嫡当中的雍亲王相当不利,特别是如果让巴结的那起子人得到这个消息,不定掀起多大风浪。
要想人不知鬼不觉的让郑春华消失不难,关键是十三阿哥胤祥对自己的的托付,这涉及到十三阿哥对自己的信任,更是自己一十三阿哥胤祥的这段情谊。(王掞给郑春华三尺白绫)
在雍亲王胤真的心里,郑春华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巴不得让他在自己的眼前消失,可如果这样,将来如何向十三阿哥胤祥交代,可郑春华不除,自己要时刻陷于非常被动的危险之中。
王掞师傅的到来,虽然雍亲王胤祯不露声色,心里必定是一阵狂喜,因为有王掞师傅把郑春华悄无声息的处理掉,他自己不但去了一块心病,对十三阿哥胤祥也有一个圆满的交待。
对于这个猜想,本人料定雍亲王胤祯必定在心里感激王掞师傅,因为最大的难题让王掞师傅的到来迎刃而解,就目前看,郑春华一除,让八爷党无短处而寻。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雍正王朝》王掞羞死郑春华,雍亲王是否暗中高兴?
郑春华对于皇四子胤禛的巨大影响,王掞说的比较透彻,皇八子胤禩等人对于胤禛将郑春华秘密保起来的事情佯作不知,就是为了等在关键时刻用郑春华将胤禛一举扳倒,彻底斩断其继位的可能。
被王掞“点醒”的皇四子胤禛似乎并没有多少惊慌或者恍然大悟的表情,只是悠悠的说道:
“郑春华,是十三爷再三托付给我的,我不能有负十三爷所托啊!”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胤禛对于胤禩等人的阴谋安排早就心知肚明,只不过碍于皇十三子胤祥的嘱托,而不能对郑春华下手。
当然,这只是胤禛对王掞的说辞。
那么,皇四子胤禛让郑春华活到现在的真正原因何在?
王掞欲将郑春华“羞杀”的意图表明以后,皇四子胤禛又为何沉默不语,给予了默许的态度?
王掞“羞杀”郑春华的行为,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于郑春华的保留,笔者认为,皇四子胤禛的考虑还是比较全面的,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
1、皇十三子胤祥的嘱托,胤禛不能不当回事
皇十三子胤祥虽然被康熙皇帝圈禁在了宗人府,看似和皇长子胤褆一样永远失去了圣心,但其在军界的巨大影响,还是对皇四子胤禛最为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胤祥的嘱托,胤禛不能不当回事。
而且,就胤禛和胤祥两人之间的亲密兄弟感情而言,胤祥又是为自己“背锅”才被康熙皇帝圈禁,胤禛就更不能违背对胤祥许下的诺言,只能将郑春华好好的供养。
2、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康熙皇帝并没有明确皇位继承人人选,郑春华仍是胤禛手中制约胤礽的有利工具。
随着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皇十三子胤祥也因为“助太子暗杀郑春华”和“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两项罪名而被圈禁,诸位皇子之间的夺嫡形势再一次陷入晦暗不明的状态,康熙皇帝心中属意的皇储人选更是难以猜测。
胤礽虽然再次被废,但其被废的直接原因仍然和首次被废一样,都是“武装政变”的直接后果。但谁能保证康熙皇帝不会再来一次“议举新太子、借机打压其余皇子势力”,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康熙皇帝的缓兵之计,会有再度复立太子的决定呢!
郑春华和江夏镇看似是绝无关联的两件事,但如果太子胤礽没有利用郑春华将皇十三子胤祥拉下水,又怎么能够胁迫胤祥私放刘八女,又怎么会有后来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行为呢?
所以,郑春华才是血洗江夏镇的直接导火索,也是康熙皇帝对胤祥处以圈禁处罚的官方原因。
如果康熙皇帝真有再度复立太子的打算,而且是在康熙皇帝行将就木的关键时刻,皇四子胤禛只有将活着的郑春华搬出来,将太子胤礽和胤祥之间的所有过往和盘托出,才能将胤礽再次扳倒,除掉阻碍自己继位的最大障碍。
也就是说,郑春华乃系皇四子胤禛手中,用以制约胤礽最后复出机会的有力工具,他需要郑春华活着,最起码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前,自己的皇储位分落实之前,郑春华都必须活着。
3、皇八子胤禩根本无法利用郑春华达到制约胤禛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看下王掞口中所说,皇八子胤禩计划用郑春华扳倒皇四子胤禛的打算,能不能实现?
康熙皇帝一旦知道了郑春华还活着,会怎么样?
郑春华被康熙皇帝下令贬至辛者库后,太子胤礽为了将胤祥绑在自己的大船上,抓住胤祥的把柄,以便于自己操控胤祥,从而要挟胤祥私放刘八女、掌握《百官行述》的目的,而命令胤祥前往辛者库处死郑春华。
但是,胤祥并没有将郑春华处死,而是“不允许她死,让她好好的过完下半辈子”,真的只是因为对郑春华的同情和感情上的认可?
而且,既然明知道胤祥将郑春华带出辛者库,会给自己惹上大祸,皇四子胤禛和邬思道为何没有阻止胤祥的行为?
这说明,邬思道、胤禛已经在如何处理郑春华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让郑春华活着,对“四爷党”的利用价值更大。
原本这个利用价值在于对太子胤礽的制约,毕竟有一个人证存在,才能将胤礽下令处死郑春华的罪名坐实,才能证明胤祥处理郑春华、包括派兵剿灭江夏镇都是“听命所为”的不得已行为。就算康熙皇帝知道了郑春华还活着,也可以在郑春华的证明下,证明“私放郑春华”乃系太子胤礽下令“处死郑春华”以后的变通仁义之举,而并不会受到康熙皇帝的处罚!
也就是说,皇八子胤禩等人并不能利用郑春华达到扳倒胤禛的目的。
既然郑春华活着对于胤禛让如此重要,又为何会默许王掞将其“羞杀”呢?
康熙皇帝病倒以后,“九王夺嫡”事件也到了至关重要的“决战”时刻,就当前的局势来看,在西北手握兵权的皇十四子胤禵乃系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康熙皇帝将自己和皇八子胤禩的官职全部革除,也似乎坐实了胤禵的皇储位置。
心急如焚的皇四子胤禛必须拿出“绝杀计”,才能完成自己并不明确的皇位归属“逆袭”!
这个“绝杀技”,就是将郑春华“羞杀”!
而这个“绝杀技”并不是针对其余皇子势力集团的,而是针对“四爷党”内部成员,针对邬思道的!
皇四子胤禛在王掞“羞杀”郑春华以后,立马带着一箱银两来到了邬思道的住处,对邬思道说道:
“邬先生,虽说你有房杜之才,但胤禛却无世民之命啊!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然后,愣住半刻的邬思道忽然“爽朗大笑”,随后给出了康熙皇帝对皇位传承最后打算的解读。
皇四子胤禛被革去一切差事,闲置在家的消息,邬思道早就知道,为何非得等到胤禛搬着一箱银两去“送”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才给出自己对于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解读,才给出康熙皇帝已经确定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的打算解读?
其实,邬思道并不愿意将自己对康熙皇帝安排的理解,包括康熙皇帝对皇位传承的最终安排,说给皇四子胤禛。马上就要“功成身退”的邬思道明白,一旦皇四子胤禛得知自己被确定为皇储的那一刻,就几乎能判定自己会因为“飞鸟尽、良弓藏”而被清理。
所以,这个时候的邬思道已经打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打算让接下来的皇位传承听天由命了!
但邬思道并没有主动给出康熙皇帝用意解析的反常举动,让皇四子胤禛对邬思道产生了怀疑。胤禛坚信邬思道还有制胜的关键计谋,只是碍于“兔死狗烹”的忌惮而不敢给出罢了!
所以,胤禛才会用“房杜”二人,来威胁邬思道!
“房杜”即为房玄龄、杜如梅。
《旧唐书·尉迟恭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时房玄龄、杜如晦皆被高祖斥出秦府,不得复入。太宗令长孙无忌密召之,玄龄等报曰:“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太宗大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背我耶?”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且往,观其无来心,可并斩其首持来也。”于是玄龄、如晦著道士服随无忌入。啥意思?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权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梅并不打算参与,李世民命尉迟恭带刀相逼,予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命令后,房杜两人才成为了“玄武门之变”的主谋和实际执行者。
皇四子胤禛用这两个人来“送别”邬思道的真正含义,一目了然。
皇十三子胤祥就是当初的尉迟恭,而郑春华,就是皇四子胤禛递到胤祥手中的“那把刀”!
郑春华已经被“羞杀”,按照胤祥对胤禛的了解,他似乎不可能处死郑春华,而只有邬思道给出具体的计谋指点后,郑春华才可能被处死。即使,胤祥不这样理解,胤禛也完全可以进入宗人府,将“羞杀”郑春华的罪责统统推到邬思道身上。
胤祥一旦得知了郑春华死于邬思道之手,邬思道还有活路吗?
邬思道听完皇四子胤禛的“送别辞”后,立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赶紧给出了最后的指点和对康熙皇帝皇位传承决定的解读。
然后,才有了皇四子胤禛进入宗人府,将“没照顾好”郑春华的责任,一肩承担,再次将邬思道这个“房杜之才”纳入了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计划中。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雍正王朝》王掞羞死郑春华,雍亲王是否暗中高兴?
当然高兴了,胤禛巴不得有人替他动手杀郑春华。
先来说说郑春华是怎么回事。
在《雍正王朝》中,郑春华是康熙的妃子。但由于康熙很久没有临幸她,加之太子胤礽无意间的闯入,导致她半推半就委身于胤礽,二人开启了一段不伦之恋。后来,康熙发现了二人的奸情,遂将郑春华罚入辛者库服役,随后又废掉了太子。太子复立后,为避免有人利用郑春华制衡他,便让十三阿哥胤祥替他杀掉郑春华。但胤祥心肠太好,表面上说杀了她,暗地里却将她收留。最后太子彻底被废,胤祥因助太子暗杀郑春华而被圈禁。临圈禁前,胤祥将郑春华托付给了胤禛。胤禛之所以答应帮胤祥雪藏郑春华,一是兄弟情深,不负所托,二也是玩弄腹黑,他怕胤礽复起,成为他夺嫡路上的绊脚石,遂决定留下郑春华备用。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有人要以同样的路数对付胤禛,他就是老八胤禩。胤禩早就知道郑春华被胤禛雪藏,他要等待机会打出这张牌,让胤禛彻底倒霉。
胤禛难道不知道这样很危险?他当然知道,但他却不能自己动手杀郑春华。第一,碍着十三爷胤祥的情面,他不好亲自动手;第二,他亲自动手,一旦落下什么证据被胤禩拿住,那就彻底完蛋了。
所以,胤禛急切地盼望着能赶紧了结了这个大麻烦,但苦于无人替他动手。这时,太子老师王掞跳出来了,他主动要求胤禛出来争位,并希望能亲自出面替胤禛解决了这个大麻烦,为其夺嫡解除后顾之忧。关键是,事情办的干净利索不说,王掞还三下五除二自行了断,一下子解了胤禛的疑心病。
你说,胤禛他能不暗中高兴吗?
《雍正王朝》王掞羞死郑春华,雍亲王是否暗中高兴?
《雍正王朝》中王掞为了不让郑春华成为四阿哥夺嫡的阻碍,亲自出面,在与郑春华一通交谈后,郑春华用王掞师傅给她的三尺白绫,上吊自尽。而王掞师傅在羞死了郑春华之后,也在雍正面前服毒自尽。
此时的雍正,内心一定是百感交集,对于王掞师傅的服毒自尽,雍正心中必然是千般万般的不忍,王掞师傅是鸿儒大家,虽是太子爷的师傅,但是与太子爷一向交好的雍正必然也受到过王掞的指点,这份师徒之情以及王师傅读书人的品质和气节,都让雍正必然舍不得让王师傅离开。
但是对于郑春华的死,雍正心中,必然是暗暗窃喜,甚至可以用内心的大喜来形容,毕竟郑春华坑了自己的老爹康熙、坑了太子、坑了十三爷,而现在对于自己也是一颗定时炸弹。所以王掞师傅羞死了郑春华,虽然是王掞师傅主动提出的愿意亲自前往,但是在管理森严的雍亲王府,如果得不到雍正的首肯,王掞别说羞死郑春华,就是连郑春华的面都见不到。而雍正为什么会同意王掞这样做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第一,郑春华已经没有了任何政治价值,反而已经是一种隐患和拖累。按照剧情的交代,十三爷“照单全收”的性格让他的府上早已经是“眼线遍布”,所以从一开始,郑春华就一定是被藏匿在“篱笆牢靠”的雍正府上。随着太子再度被废,十三爷胤祥也被圈禁在了宗人府,郑春华早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牵制太子的价值和作用,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定时炸弹”,这一点是一直让雍正心里非常不安的,一旦被康熙所知晓,对于志在夺嫡的雍正将会是灭顶之灾,毕竟,康熙是最恨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想想大阿哥和太子,雍正很有可能因为这件事情而遭受同样的命运,所以雍正其实早有除掉郑春华的打算。
第二,因为十三爷胤祥的关系,雍正又不得不保。十三爷侠胆义胆,不管是出于同情也好,出于一份忠孝的责任也罢,十三爷把郑春华交给了雍正,并且亲自交代高毋庸好生照料。如果是雍正贸然除掉了郑春华而被十三爷所知,一方面肯定会引得十三爷对于雍正自己的忌惮,会对继续辅佐雍正的结局产生怀疑,同时雍正的支持者少之又少,十三爷是他万万不能失去的,同样的擅杀郑春华也会让潜邸的邬思道感到不安;另一方面,按照十三爷的性格,对于雍正的这个行为,必然会非常的不屑与不耻,想想看十三爷当年为了魏东亭的欠款自杀,就同雍正闹过不愉快,因而雍正也不想因为郑春华失去这个兄弟;同时,雍正此时不知道十三爷对于郑春华的去留是个什么看法,所以万万不能自己动手。
而他听到王掞师傅愿意去羞死郑春华,雍正的内心是非常高兴和激动的,毕竟不用自己动手就能除去这个隐患,而之后在宗人府与十三爷的交谈中说到了郑春华的事情,十三爷也非常的淡然,雍正这才最终安下心来。
第三,既然王掞师傅都知道了,就说明事情已经败露,不得不有所行动了。当王掞说出了郑春华的事情,让雍正大吃一惊,本以为隐藏非常好的,但是现在已经败露于众,既然王掞这么一个年过花甲、半隐半退的人都知道了,那么就说明知道这件事情的不在少数,包括八爷党甚至包括康熙都已经知晓,这种情况下,当雍正听到王掞希望羞死郑春华时,也必然会同意,只是他不能将这份意思表现在王掞面前,当时并没有说话,只能通过默许的方式,让王掞除掉了郑春华,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了。
对于王掞羞死郑春华,往小了说,是他为了不让郑春华成为四阿哥夺嫡之路的绊脚石,为四阿哥解除了后顾之忧;往中了说,王掞看清了康熙了真实意图,看清了康熙准备立四阿哥为新君,为了现在的君主康熙,也为了未来的君主四阿哥,这也算是尽了忠君之道;往大了说,王掞知道在这些阿哥里面,只有四阿哥登基,才能将江山治理的更好,才能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他支持四阿哥,为四阿哥办事,就是为了整个大清朝,为了天下。
而这之后,王掞也选择用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雍正也从王掞师傅与他最后的对话了,明白了王掞师傅的一番苦心,面对雍正交出的这张政治答卷,九泉之下的王师傅应该也会感到非常的宽慰吧。
《雍正王朝》王掞羞死郑春华,雍亲王是否暗中高兴?
王掞羞死郑春华,雍正肯定是暗中高兴,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雍正为什么要收留郑春华。
这件事情原本是太子胤礽一石二鸟之计。太子胤礽先是借十三阿哥胤祥之手杀掉郑春华。因为太子胤礽复位成功,郑春华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有人拿这件事情做文章,太子胤礽又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以太子胤礽的性格,肯定不愿意让郑春华活着。
为什么说是一石二鸟之地呢?因为郑春华过去是康熙的妃子,没有康熙的旨意,旁人肯定不能杀她。所以一旦胤祥听太子胤礽的旨意去杀了郑春华,到时候太子反过来拿这件事情要挟胤祥。胤礽的心思,邬先生实际已经猜到了。
胤祥去见郑春华的时候,意外发现郑春华是一个苦命的人,所以十三阿哥才想救他一命。然后,雍正和邬先生却不是这么单纯。他们是想收留郑春华,以便在关键时候利用郑春华扳倒太子。
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胤礽很快就倒台了。这个时候雍正手中的郑春华就没有什么用了,更为尴尬的是郑春华不好处理。
首先,由于十三阿哥的缘故,雍正不好随随便便就杀了郑春华,因为十三阿哥将郑春华托付给雍正,雍正毕竟碍于情面。
但是雍正心里也明白收留郑春华风险极大,毕竟朝廷上上下下都知道郑春华已经死了。雍正收留这个是非之人,一旦康熙知晓这件事情,后果不堪设想。
更重要的是雍正不知道他收留郑春华被八爷知道了。所以王掞告诉雍正八爷已经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雍正处境非常为难。
王掞是太子的师傅,雍正也是太子的党羽,两个人可以说是同一阵线。太子胤礽倒台以后,王掞投靠雍正很正常。
对于郑春华,王掞肯定是恨之入骨的。因为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郑春华。
他既然想要投靠雍正,自然想要帮雍正夺嫡。逼死郑春华,替雍正解决掉一个大问题是最好的投名状。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