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书法界会出现“丑书”?

予以为,书法尤其是汉字书法,如果肢解了汉字,使汉字失去了本源的存在之根,那么也就勿论书法了。不论其为何?“丑也好,美也好”,汉字可以变态——书法之一手段,但须有来处,凭空捏造臆猜,不可为也。所以,“丑美”当以不失书法之根——法为宜也。

为什么现在书法界会出现“丑书”?

书法出现丑怪应该追本溯源,这样我们才真正地知道丑怪书法的本质!

我觉得每个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妍美的,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一定是从妍美的书法入手学习,比如大家都喜欢王羲之,赵孟頫!这就是妍美的代表人物,妍美的本身谁人看到都顺眼,雅与俗都可以接受。

书法如果玩着妍美发展就没有丑怪的生存余地了,可是,书法真的不能沿着单一的轨迹发展。书法历史也应运诞生了粗犷,豪放,纵逸的笔锋!这种更富激情的书法比之温文尔雅的书风更具感染人的魅力,所以,书法人立刻就接受了这种激情澎湃的书风!

这两种书法都是功力深厚的象征,没有坚厚的书法功底是写不出这种顶尖的书法风格的。再有就是书法技法的随着战乱的遗失,书法人修炼迷失了书法的本质。

写不出古人那么优秀的书法怎么办?于是就产生了剑走偏锋,用丑怪的书法标新立异,用写自我书法去竖大旗,而且还是文坛的大哥级人物最早提出的理念,那么后世的书法人当然是趋之若鹜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书风就越来越丑越来越怪,最终完全迷失了书法的本质。也就出现了现在的没有书法功底,专门经营丑怪的书法风格。

怕就怕书坛的引导者秉持这种理念,这种理念泛滥的结果是,引导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只要丑的出奇,怪的离异就成!这是什么个性书法?只要个性不要功力,只要艺术不论根基?

书法应该反省了,应该正本清源了,不然书法的艺术将不复存在!

为什么现在书法界会出现“丑书”?

“丑书”的大面积出现,是文化不自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用毛笔字写汉字,中国称“书法”,日本称“书道”,韩国称“书艺”。

书法:体现的是一个“法”字,是具有全民意识的、神圣的法度、规矩。

书道:书法传入日本后,因为日本没有“书法”的全民基础,就退而求之称“道”,是对“书法”的敬畏。一个“法”字改成“道”字后,由于在日本是小众人写毛笔字,所以伴随着上世纪日本经济的腾飞,“书道”被改造成前卫艺术行为艺术,及营造丑书玄学装饰的神秘性。这些的出现,都是“书道”的糟粕。

书艺:当下,书法在韩国已演变为“书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韩国把“书艺”植入到广告学之中,使书艺成为了广告学的一部分,只要博人眼球、能够促销产品,就不分艺术的美丑之分,婴儿体便产生。这也是“书艺”发展误入歧途,出现的糟粕。

综上所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日本和韩国经济飞跃,而中国刚刚打开国门,中国人看到日本的前卫的“书道”,乱涂乱泼墨、乱哄乱叫写超大的字,而且写出古里古怪的、变形丑陋的汉字,不但不觉得丑,而且顶礼膜拜去仿照……那个年代,是我们中国人文化最不自信的年代。所以,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便不知不觉的侵入中国的商业,进而侵入我们的文化领域。

我们书法人想不到的是,我们的“中书协”几乎失守传承上千年的书法,到了“丑书”横行霸道的地步。书法敌不过“书道”的糟粕,及广告学一部分的韩国的“书艺”。所以,“丑书”的出现,是书法界的不少大佬,表现出对中华书法不自信……甚至,某些言论和做法,到了要亡中华汉字的地步。可悲也!

为什么现在书法界会出现“丑书”?

丑书的出现自然有其必然性。

从八十年代全国第一届书展开始,书法学习蔚然成风,从继承和发展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但求个性、想创新,又不肯下苦行僧般的功夫,丑书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实话实说,很多丑书还是非常有韵味的,取法高古、用笔意趣颇多,但给大众以难以读懂的感觉。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个人认为是矫枉过正的原因。

自唐楷高峰,楷书日渐没落,出现了台阁体(馆阁体),所有的创新也未能突破既有的模式。当代的创新者为改变馆阁体和千篇一律的书法面目,便大胆取法碑书、简书,放大其中的“拙”,全部舍弃唐楷之后的“圆”和“润”,也突破了传统楷书的规则,从这个角度看,田楷则基本放弃了欧楷的魏晋笔意,只保留了“圆”“润”和秀气,与丑书相比,虽然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但都是过分强调部分特点的极端化,都是不足以推广的书法之道。

现在很多人都强调笔法意趣,但个人觉得应该兼容并蓄,而不是矫枉过正的放大部分特点,放弃其内在的特色魅力。取法魏晋没有错,学习唐楷法则也没有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

纯属三悟轩一家之言,欢迎留言交流!

例附本人书作一幅,敬请赐教!

为什么现在书法界会出现“丑书”?

为什么现在书坛会出现丑书呢?

这就有从明末的一个书法家说起。

傅山,字青主,明末医学家,书法家,其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被称为“清初第一写手”。

为什么说丑书的出现与傅山有莫大关系呢?这就要从他提出“四宁四毋”说起。

傅山刚开始学习的是赵孟頫,董其昌,但后来因为赵孟頫投降元人,故对其书法的媚俗之态深恶痛绝,遂提出了对书法理论影响至深的“四宁四勿”之说,也就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傅山的这些理论是想让人们把书法建立在“自然美”的基础之上,而并不是真的所谓的“丑”。

而现在一些所谓的丑书大家误解了傅青主的意思,写出的书法矫揉造作,故作丑态,来博取眼球,还美名其曰“丑书”,岂不知这种丑书只会让人反胃,让人深恶痛绝,这与傅山的“四宁四毋”是背道而驰的。

欢迎批评转发,更多书法知识请关注梁园墨客书法。

为什么现在书法界会出现“丑书”?

因为写不好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