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阿哥死后,雍正帝为何感觉阴魂不散?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从即位那一刻起,就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可谓一路披荆斩棘。为了大清,为了江山,为了百姓,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甚至去世前的最后一刻,还在批改奏折。
但是在他去世之前,却收到了老八胤禩的信,难道这封信成了压倒雍正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又为什么总感觉老八胤禩阴魂不散呢?
一、雍正帝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做事太过急躁,且待人不够宽合,说白了就是有点喜怒不定,且心狠手辣!
说他狠,他确实狠,不管是登上皇位之前,还是坐稳了皇位之后,举几个例子:
经历了江夏镇下马之辱后,他就怒气冲冲地对身边的人喊道:
“谁也不许再提江夏镇这三个字!”
不要觉得,他仅是随便说说,我们遍观整部剧,老四胤禛绝不是大度的人,得罪他的人,没有一个下场会好。其实他就是刻意说给手下人听的,所谓的不许提,最好这个镇不复存在。
这才有了年羹尧后来的血洗江夏镇,这才有了他对年羹尧的承诺:
“出了天大的事,我给你兜着。”
为了扳倒太子胤礽,他明知道让坎儿送出那封信的后果是什么,不然也不会去找大和尚排解心中的苦闷。最终强烈的掌权欲望战胜了内心的不忍,这才有了坎儿被杀,老十三胤祥被圈禁的下场。
毕竟当初老十三胤祥最怕的就是那封信,想要毁掉,而老四胤禛的说法却是:
“我何尝想留着这封信呢,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万一这事掀出来,难保太子会全推到你身上去。”
结果最终还是把老十三胤祥给出卖了……
甚至到了夺嫡后期,因为自己没有掌管兵权,可谓苦苦思索让老十三胤祥放出来的方法。最后趁康熙帝做寿弄了本血经献上去,说是老十三胤祥献的,但是这事之后他再见老十三,一句没提此事,非常不合逻辑。
登上皇位的当晚,他就潜回府邸,这也非常不合逻辑,其实就是想干掉邬思道,但受到邬思道坐镇指挥五路兵马的反威胁,小心谨慎占了上风,最终作罢。
二、登基之后的雍正帝,开始实行自己一步步扫除异己的计划,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先是扫除了老十四胤禵的势力,把他从八爷党中剥离出来,安排去守陵,这还不算,还把人家的女人乔引娣给弄到自己身边。
后来又敲打了军机处各位大臣,不管是因为诺敏一案受牵连的隆科多,还是因为张廷璐科场舞弊案牵连的张廷玉,且分化了老八胤禩势力,关键时刻把老九胤禟派往西北军营……
再后来就是全力推行新政,火力全开,期间干掉了年羹尧势力和清流派势力……
最后又冲最大的敌人老八胤禩一派开炮,并成功地挫败了他们的阴谋,顺带还除掉了自己的不孝儿子弘时,此时遍观天下,已经没有任何势力敢跟皇帝抗衡了。
打败了所有敌手,雍正帝开始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这一天,他还在挑灯夜批奏折。而刚刚死去的老八胤禩仿佛又出现在自己面前,他挥了挥手,再定睛一看,原来是幻觉……
终于,他颤抖着的双手再也写不下一下字,他挣扎再挣扎,奏折翻了一地,随风吹的到处都是,随后一滴血,两滴血,然后一滩血喷了出来,字幕也出来了: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暴卒,年仅58岁……”
雍正帝的驾崩,表面上看是他积劳成疾,劳累致死,在不久前,老八胤禩就跟弘时讲过,看面相,雍正帝命不久矣。
而这次吐血却发生在看老八胤禩的信之后,难道这封信成为了雍正帝死亡的导火索?
我们还是回到这一天的白天:
早上,雍正帝坐着马车把乔引娣送到了景陵,乔引娣口口声声说着去去就回,雍正帝望着乔引娣远去的目光中充满着眷恋,岂不知这就是永别。
而回到宫里之后,天色已晚,雍正帝拖着疲倦的身躯赶往养心殿,期间遇到了李德全……
三、李德全面带愁色的汇报:
“皇上,八……不,阿其那他……他死了。”
雍正帝表面上不起波澜,其实内心还是比较伤感的,他也仅仅是“哦”了一声表明已知晓,毕竟斗了一辈子的兄弟,这种情感不好描述,大家自行体会。
随后李德全又掏出一封信:
“这是他临死前写给皇上的一封信!”
不管怎么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雍正帝的心情必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闭眼的瞬间,星星烛光下一道泪痕闪现……
雍正帝看完了信,随手就给烧掉了,可是烧掉了信纸,信的内容却深深印在雍正帝的脑中,他手里在忙着批奏折,脑中却一直闪现这封信: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地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太放不下了。”
不得不说老八胤禩的这封信相当有杀伤力,回过头来想想雍正帝的一生,他这四十多年,一直活在明争暗斗之中。为了成全他这个皇上,多少人因为他丢了家人、丢了爱人、丢了朋友、丢了兄弟、丢了性命……
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了孤臣,后来又定位成孤君,这才导致了坎儿、年羹尧、邬思道、年秋月、老十三、弘时等一个个离他而去,死去的人总不会说话,活着的人又有几个跟他说实话?
最后的雍正帝身边连一个陪着的人都没剩,只剩下了空空的皇位,和背后的滚滚骂名,这样做值得吗?
四、老八胤禩太过狠毒,即使都死了,还不忘给雍正帝最后一击,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雍正帝对老八胤禩尚存的一点亲情,此时也化成了愤怒,这就是他一把火烧掉信的原因,可是静下来后,却发现信中的字可谓字字诛心……
而老八胤禩心中更多的是恨!
雍正帝即位之初,老八胤禩不可谓不出力,对大清江山也是忠心耿耿,甚至一度跟老九和老十闹翻……
可是雍正帝却从来没有信任过他,这种不信任,持续了整个雍正王朝。
那么雍正帝真的是被老八胤禩的这封信气死的吗?
我们再回过头来自信看当晚发生的事,其实除了这封信外,还有一个异常,这种异常源自于一颗红红的药丸。而关于这颗药丸的来历,在剧中也有交代,就是当天雍正帝送乔引娣去景陵的时候,乔引娣嘱咐的一句话:
“皇上,您回宫吧,记着,别太累着自己,贾道士送来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补才成。”
乔引娣提到的贾道士就是贾士芳,这个道士曾经在老十三胤祥去世前出现过,也是他给老十三续的命,才有了跟雍正帝关于弘时的对话。
曾经五阿哥弘昼也举荐过贾士芳给雍正帝,当时他是拒绝,但看来此时他是接受了贾士芳。
从乔引娣的话中,可以得知贾士芳的仙丹是有效的,但是雍正帝急于求成,肯定是大把大把的吃,不然不会嘱咐他要慢慢补。
而剧中的雍正帝去世前,先是因为眼花吃了一颗红药丸,后来感觉不行,又转回去抓了一大把吃下去,这才导致了暴毙身亡。
而正史中,乾隆帝即位后,连发布三道圣旨,其中就有不让太监和宫女乱说话: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间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也算印证了这条观点了……
而回到题目问的问题,雍正帝之所以感觉老八胤禩阴魂不散,说到底,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罢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八阿哥死后,雍正帝为何感觉阴魂不散?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16
兄弟之间为争夺“皇帝位置”反目成仇甚至厮杀的血流成河,自古有之。唐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与兄弟李建成,李元霸这兄弟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雍正皇帝登上了皇帝位置,可“九子夺嫡”的情景不时的出现在雍正帝的脑海里,特别是八阿哥胤禩死后,听太监总管李德全奏报,他还给自己留一封信,想他这是阴魂不散。
虽然不是一母所生,毕竟是一个爹的亲兄弟,即使是一母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何况他们生在帝王家,落地就是天皇贵胄,祖宗的万里江山哪个不眼红。(八阿哥临死前留下的一封信)
雍正帝听说被自己赐名为阿其那的八阿哥胤禩死了,而且临死前还给自己留下了一封信,这是太监总管李德全奏报的。看来这贼心不死的老八临死前还要给自己说几句,他想说什么呢?
雍正帝自打登基以来已经过了四个年头,每当想起当年与八爷党的争斗就觉得头晕目眩,雍正帝是中年登基做的皇上,本身又常年迷恋于佛教,饮食过于清淡,又常常熬夜勤于政务,所以近期经常做噩梦,睡不好,特别是老八阿哥胤禩那阴险狡诈的冷笑,更让雍正帝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阿其那,八阿哥胤禩,雍正四年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录入玉牒。与自己斗了一辈子的八阿哥胤禩终于死了,可为什么还要给朕留下一封信,是在责怪朕给他赐那个名字阿其那吗?(仿佛老八胤禩在说话)
八阿哥胤禩临死前给雍正帝他这位四哥留下的这封信,有些话似乎说的有道理,自己这么没日没夜的干到底是为了什么?
八阿哥胤禩在信里说:皇上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该放手就放手吧,你干了这么多,到头身后还不是留下骂名?
争来争去,当不当皇帝又能怎么样呢?就是不当皇上又有何妨?
这不是梦幻缭绕,这是老八胤禩阴魂不散,死了也不让朕消停。(阴魂不散的阿其那)
雍正帝在执政的后期身体虚弱,这是事实,也有历史记载。
雍正皇帝的勤政,乃至历代王朝,在皇帝当中是数得着的,是有名的勤于政务。可是发生在康熙朝的兄弟们之间的那场“九子夺嫡”始终让雍正皇帝念念不忘,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儿子弘时也卷入其中,这让雍正帝经常在梦幻中惊醒,老八胤禩与老九胤禟这两位兄弟都是在与自己争斗中死去。
雍正帝可能有时候会想到康熙帝在弥留之际的托付:你要善待你的兄弟,自己做到了吗?
可是要保证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江山社稷得永久到延续,怎么样才能善待他们?想到登基初期,为了稳定朝局加封老八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可他们不想当一个逍遥王爷,不但不买账,还处处和朕对着干,结党营私,扇乱朝纲,让朕这个皇帝做得不安稳,所以朕就不能重重地处置他们以稳定朝纲。
看来雍正皇帝既然身子弱,八阿哥胤禩的阴魂不散,这是让作为四哥的雍正帝内疚一辈子吗?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雍正王朝》八阿哥死后,雍正帝为何感觉阴魂不散?
老八与四哥雍正斗了几十年,一直斗到死。最后是想借八王议政搞倒雍正,最终失败。
但是,雍正也已心力交瘁!《雍正王朝》中有个镜头就是乔引娣扶着雍正,天边的红日从檐角渐渐西沉。是的,雍正此刻就是日薄西山!
雍正即位时已经四十多了,此时国库空虚,内忧外串。雍正要除积弊,维皇权,推新政。而他的兄弟除了老十三可以帮帮他,没人再分担。雍正事必躬亲,每一份奏折都是自己批阅,每天就睡几个小时,长此以往,身体跨的很快!
就像老八跟弘时说的那样,你看你皇阿玛的手在抖,经常出冷汗,这都是下世的前兆。
等到老八搞一出八王议政,雍正耗尽了心力,又弄死了亲儿子弘时,心痛难忍,此时雍正基本已经油尽灯枯了!
一个将死之人,元阳不固,自然会出现幻觉,而老八是他一生的宿敌,老八就出现在了雍正的幻觉里,也就是所谓的阴魂不散!
《雍正王朝》八阿哥死后,雍正帝为何感觉阴魂不散?
八爷胤禩搞了场八王议政,企图架空雍正,逼雍正退位。多亏老十三胤祥亲自赶往丰台大营夺取兵权,雍正才得以安然无恙,但也因此而丢掉性命,英年早逝。
陷入悲痛的雍正决定严惩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䄉,不仅抄没所有财产,还给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给胤禟改名为“塞思黑”(满语意为“狗”)。
不久,老八胤禩便溘然长逝,而雍正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当李德全向雍正禀报道“阿其那死了”并把胤禩的绝笔信交给他的时候,雍正明显一怔。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虽说斗了一辈子,感情还是有。
雍正走进昏黄的屋子,颤巍巍地打开信,却发现门打开了,眼前赫然站着八爷胤禩。二人阴阳永隔,如今再次见面,雍正顿时觉得自己死期将至。
胤禩对他说:“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你我斗了一生,你赢了,可你又赢了什么呢?无非是生前身后的骂名罢了。”
雍正惊慌失措地打开盒子,抓起盒子里的丹药吃下去,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几十年奋斗才从八阿哥胤禩手中夺过了皇权,做了十三年皇帝,新政刚刚推进下去,国家也刚刚有了好转,自己就要跟着这催命的八弟一起撒手西去吗?
他不甘心,更舍不得,但却无力改变。昏黄的烛光忽地熄灭,奏折如雪片般散落在地上,雍正皇帝的生命终于走向了尽头。
雍正和老八胤禩,这俩亲兄弟斗了一辈子,爱恨情仇难解难分,到了临死还阴魂不散,真算得上是相爱相杀啊。
《雍正王朝》八阿哥死后,雍正帝为何感觉阴魂不散?
雍正年间,在诸子夺谪的斗争中,真正能够和雍正抗衡的就是数八王爷为最具挑战性。八王爷具有担挡一代天主的能耐和人气,对此康熙帝也是视为心腹大患的。八王爷自然也成了雍正皇帝的心病。世界上最怕的就是势均力敌,最具有威慑力。人生是实在的,有些不如意的感觉是正常的。
《雍正王朝》八阿哥死后,雍正帝为何感觉阴魂不散?
感谢邀请。归根结底是因为八阿哥和他之间的仇怨太深,瓜葛太多,从而使雍正始终都难以忘怀,一个人和自己斗了几十年,当有一天这个人突然先自己而去的时候,自己却始终觉得他依然还在,这是一种人内心当中的自我对手设定,雍正如此,八阿哥亦如此。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