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第一则中说“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这个“他”是谁?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更多的是回答的闰土,我的天,大家怎么会这么理解呢?难道就因为小学的时候学过少年闰土?真相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这句话的原文在这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们仔细看原文,显然主语是“月光”。也就是说主人公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月光了,而今天看了以后,感觉特别爽快!
紧接着后面又说了,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咦?为什么要加这么一句话?
显然这是说的自己,把自己比喻成了月光,之前的三十多年一直非常暗淡,昏迷,只有今天才变得这么好,这么皎洁,这么爽快,敢情之前的这些年都白活了!
其实要理解这句话,必须理解《狂人日记》这本书!
如果你仔细读完这本书,你会惊奇的发现,反了,一切都反了,如果说现实中的鲁迅,活到三十岁以后,才突然明白了社会的本质,才明白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到底是啥情况!才弃医从文,打算靠笔杆子来骂醒世人,才开始活得像个自己!
那么在《狂人日记》中,这个狂人,头三十年一直活得像个自己,一直在抗争这个社会,但是到了三十岁以后,突然就晕了,迷失了自己,开始做官,开始同流合污,等于是像现实妥协了!
你看最后一句话,为何狗都高看他一眼呢?
就因为他再也坚持不了自我,再也不是以前的他了,因为他已经沦陷了,沦陷到跟狗一样的看人了……
就跟我的名字一样——杨角风发作
不要真的以为我病了,其实我没病,我是在发疯,但是我没有傻,而评价一个人疯不疯,都在于他的行为,在古人看来,一个人整天照着一个小镜子不放手,那就是疯,而现代人看来,他在玩手机嘛……
狂人,就是那个疯子,他在那个时代属于真正清醒的人,而不是真的狂人,所谓的狂,只是当时人民的愚,如果当时有人说,我可以看到几百公里外的东西,肯定很多人说他疯了,傻了,狂了,其实在现代看来,就是远程视频嘛,没什么大不了!
这就是当时鲁迅写这部小说的出发点,毕竟他是出过国见过世面的人,面对的是千千万中国的百姓,如果哪一天,狂人妥协了,不再那么狂了,也预示着他死了,整个社会都死了……
所以,这个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说的鲁迅自己,不要自己好不容易醒过来,最后又面对压力睡过去!
以前的三十年不是发昏,是真正的清醒,不要真的以为狗多看了你几眼,你就觉得融入了这个社会!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