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药渣倒路口,把病都带走”你听过这个俗语吗?就是在现在经常吃中药的人,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还保持着把喝完的中药的药渣倒在路口的习惯,他们认为,路口有许多人来来往往,把药渣倒在路口能让路人踩到,能快点把病魔带走。其实,在当今社会,这么做大可不必。但是在古代,药渣倒在路口可是真的有点作用的,那时候,有人病了,只能用中药医治,经常遇到看不好的情况,当时就出现了云游四海江湖郎中。这些游医在经过的时候,只要看到路口有药渣,就知道这附近一定是有人生病了,就可以上门前去救治,大大增加了人们能看好病的几率,这也是古时候信息传递不发达情况下人民的智慧。所以,这个方法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时间一长形成迷信,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认为,把药渣倒在路口能够迷惑病魔,从而使病魔能够快一点离开。

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有别于西医“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方法,中医用的是协调人身体总体平衡的方法,达到阴阳调和的功效,而中药与西药相比,又因为其副作用小,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和西医的小片剂不同,传统的中药是将各种原材料草药混合在一起,在炉子上煎成小小的一碗喝掉。可是剩在罐子里的药渣该怎么办呢?

在很多地方有着这样的说法,那就是要把药渣倒在马路上。那么,这种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这还涉及到一个民间传说,即李时珍辨药渣救人的故事。

相传,有一次李时珍路过一个村子,发现一位老人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李时珍仔细看了老人的药方,都十分合理,按理说应该早就病愈了。但一看老人的药渣,才发现那些都是假药,这才导致老人的病迟迟不好。于是李时珍赶紧换了真药把老人救了回来。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病人们都把自己的中药拿给李时珍看。李时珍一时看不过来,就让大家凡是喝中药的,都可以把药渣倒在自家门口,他可以通过看药渣来辨别药的真假,看病救人。于是把药渣倒在门口马路上的习俗就这么流传了开来。

而这个传说还有别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即使李时珍不来,病人家属也希望有别的神医经过,通过看药渣帮忙判断自家病人喝的药是否是真药,药的处方是否正确。 这只是药渣的美好传说,反映的是百姓对于神医的尊重和对身体健康的期望。但将药渣倒在马路上更可能是源于一种迷信考虑。人们认为生病是件晦气的事情,而喝中药就是一个去除晦气的过程。虽然药可以去除晦气,但药本身也是晦气的,所以中药药渣也不能存放。江浙西南的某些地方就认为,中药煎好就要赶紧把药渣倒掉,倒得越快,晦气跑得越快,人们的病也就好得越快。而倒药渣的时候,还忌讳乱倒,民间有着“药渣倒高不倒低”的说法,即为了使病人尽快康复,要把药渣倒在高坡,而不能倒在水沟这样的低处,更不能倒在垃圾堆和厕所内,这里晦气较重,病人的晦气更不容易跑掉。而百姓们普遍认为的是,药渣最好的去处就是倒在门外马路上,马路上千人踏,万人踩,病人身上的晦气迅速消散,病人也就可以尽快康复了。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达,大多数人已意识到这种做法从科学上来说完全没有依据,损人不利己,更是破坏了环境卫生。因此,大多数人也不再迷信这些风俗,倒在马路上的药渣也越来越少了。

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在农村如果哪家有人生病了,只要是熬制中药的话,那么就可以看到在附近的路面中间就会倒有中药渣,很多时候看到这些中药都会避开。因为父母就会跟小孩子说千万不能够踩上去,那样是会倒霉的。所以长期以来看到这些倒在路面上的中药渣都是挺烦人的。

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至于为何农民会将这些中药倒在路上,其实还是有一些迷信色彩的,在农村如果谁掉到了粪坑里面,那么就必须要拿着碗去每家讨点米回来,至于原因就是以前的老人就是这么说的,说是可以将晦气去掉。而中药渣倒在路中间,其实也是以前的老人流传着说法,说倒出去后被别人踩到了,那么就可以沾一下他们的喜气,病情可以更快好。

所以对于一些患有病情的农民,为了让自己的病情更快好,那都是会将中药倒出去外面的,一些年轻人就算是不愿意倒,一些年纪大的父母也会帮忙倒出去外面的 。

真要说倒路中间的根源是什么,据说还是因为将中药倒在路上的话,一些游医路边就会知道这家有病人,可以从药渣就判断出来患的病情,有能够治的直接就会进家门里面医治。

在以前还是非常缺医少药的,有时候想请医生都请不到,所以在古代的人就会用这种方法来寻名医,正是有人成功过,所以这样的说法就流传下来了。虽然现在的说法已经变化了,但是至少这个习惯还是流传下来了。

如今这种做法一般只在农村还存在了,城里的话是看不到的,因为城里人知道有病就看医生。而农民却还是属于看不起病也舍不得去看病,只想着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让自己的病情更好。虽然是迷信色彩的,但是至少给病人一个希望。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回事呢,都说说吧。

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人们在漫长岁月里积累大量的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中药的主要来源就是自然界的草木、矿物、某些动物的骨骼、内脏等。我们最常见的莫过于草药,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唐朝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流传后世,它对现代中医药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给穷人看病只收取少量费用或者根本不收。

有天傍晚时分,孙思邈出诊回家时,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只老虎眼泪汪汪地趴在地上,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只见它张开血盆大口,却现出一份可怜相。原来老虎的喉咙卡着一块骨头。孙思邈上前把骨头取出来。老虎感恩戴德,对孙思邈说:以后你每天出诊我都暗中保护送你回家,药渣倒在离患者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作为标记。

老虎的暗中保护,孙思邈有了更多的精力为百姓解除病痛。

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城市扔哪呢?扔大马路上么害环卫工清扫,我就扔垃圾桶里的。

中药渣为何要倒在路口?在古时候,这有什么作用?

『如此套路』

☞记得小时候,看到有人在门前喝中药汤,我感到奇怪和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在门前喝中草药汤?”那人回答说喝药一定要在大门中间喝,这样才能喝“对门”,即疗效对门。我觉得好笑,他还继续向我解说中医及中药的奥妙及门道,他还说,食后的中草药渣一定要倒掉在三叉路口正中间让人踩踏疗效更佳,我给了不解和好奇的目光。他再次提高嗓门告诉我,这样才能使药“对路”,对门和对路指疗效好。这时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的前辈如此聪明绝顶!治病还玩起了文字和语言游戏,这才叫博大精深啊。“元芳你怎么看?”。“安慰治疗”法古已有之。后来才知道有一种叫“心里暗示”,“安慰剂”,“意念疗法”。但这与中草药本身药效无关。决定性作用在“对门”和“对路”的意念中,真佩服古人的丰富联想和来自诗经中“赋”的运用及拓展思维。真让人大跌眼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