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部队是怎么来的?他到底是如何发迹的?
董卓是汉末三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BOSS”。
他这个“大BOSS”是怎么养成的呢?他又是怎么搞出一支愿意跟着自己兴风作浪的队伍的呢?
“魔王”的魅力董卓少年时,就为人侠义,常与羌人来往。
东汉后期,社会秩序已经紊乱,豪强兴起,家境好,能力强的青年通过行侠仗义来获取名望,发展人脉关系是常见的事情。
袁绍、曹操,都曾是“游侠”,袁术也曾为“气侠”。
董卓的家境不及二袁、曹操,但义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次,羌人首领来访,他不惜杀掉耕牛来招待朋友。
耕牛,是家中的生产资料,一般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杀耕牛,董卓为款待朋友而杀耕牛,自然令对方十分感动!
通过与凉州地区的汉、羌族人士深入交往,不仅使董卓在凉州积累了一定的名望,获取了一定的支持,更使董卓学会了如何驾驭骁勇的羌胡人士,为其以后发展私人力量打下了基础。
果然,不错的名望和还说得过去的家世(其父曾做过颍川轮氏县县尉),使董卓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魔王的视野汉桓帝时,朝廷举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家世不错,已经积累一定名望的董卓自然得名列其中,成了大汉的羽林郎。
羽林郎,是禁军中的官职,掌宿卫、侍奉。
董卓颇有武艺,力气大无双,能在马上左右开弓,这样的人才,自然在禁军中也脱颖而出。
这不仅意味着董卓将来接受更大的任务,有更多的机会掌握一些部队,更使董卓熟悉了洛阳形势、禁军情况,为以后更好的观察形势、寻找机遇打下了基础。
魔王初长成此后,董卓开始征战生涯。
董卓的军旅生涯,不算特别顺。
他曾立功升职,也曾被免官,甚至仅仅“免死罪”。
然而,懂得拉拢军心的董卓,却在沉浮之间打造出了只忠于自己的私人力量。
董卓继续保持了少年时的慷慨。朝廷每有赏赐,他自己分文不留,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官吏、士兵。
同时,董卓也很会选择物色合适的将士,发展只忠于自己的私人力量。
当时,由于汉羌战争的破坏,凉州地区十分凋敝,内迁的羌人、匈奴人生活都极为困难。
湟中义从、秦胡兵,曾多次在凉州为乱。这些都说明,当时的大汉朝廷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自小对凉州形式了如指掌,擅长与羌人打交道的董卓,将湟中义从、秦胡兵作为发展私人力量的主要对象,深相接纳。
对于这些湟中义从、秦胡兵来说,一旦离开了董卓,换一个领导来,其待遇、生活水准大幅下降是毫无疑问的,搞不好又要成为“蔻”。
因此,这些骁勇的羌、匈奴人,成了只忠于董卓的私人力量。
汉灵帝发现问题,作出指示:董卓升为少府,回洛阳来!
然而,董卓表示:这些湟中义从、秦胡兵哭着不让我走!
后来,汉灵帝又征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又以将士不忍相离为辞拒绝。
由此,董卓掌握了一支骁勇的,有丰富作战经验,并只忠诚于自己的私人力量!
当时,皇甫嵩的儿子曾对父亲说:能使天下安定的,只有父亲您和董卓两个人!
能获得这样的评价,可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董卓有一支私人武装。
董卓的“无形力量”也十分强大。
等待机遇的“魔王”汉灵帝为削弱董卓,令董卓交出部队,去并州做并州牧。
董卓没有完全交出部队,率领5000骑到了河东郡,停了下来,观察局势。
河东郡,是司隶校尉的管辖区域,不归董卓管。
董卓率军长时间驻在人家管辖的地盘,显然是感觉到洛阳有变了。
显然,董卓在洛阳有严密的情报网络,否则,一个外官对宫中密事不可能了解得如此清楚,以至于董卓能早早嗅到机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5000骑兵屯于河东郡,董卓准备好了。
“魔王”来了洛阳乱了,董卓等待已久的机遇来了。
很快,准备已久的董卓,以几个连续的风骚操作,使他晋级为“大魔王”。
1、立即控制天子。
洛阳有变,董卓立刻打听天子下落,并第一时间在北芒山迎接到了天子。
大汉官吏们列队迎接,按照常规,你董卓护驾的任务完成了,该退兵了。
董卓直接指着崔烈等人大骂,绝对不可能放弃控制天子。
董卓已经准备好了,他看不只是想捞一个护驾之功,他要做主宰者!
2、先下手为强,捡漏。
进入洛阳,董卓马不停蹄,开始收编何进、何苗留下的部曲。
所谓部曲,就是将领的私人武装,并不是正式禁军。
何进、何苗被杀,其部曲群龙无首,董卓入京,先下手为强,直接收下!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进来前,正是时间为奉车都尉,董卓的弟弟董旻,配合何进的部将杀掉了何苗。
个人认为,这可能是早有预谋的行动。
3、杀丁原,吞并并州军。
此时,洛阳城内还有一支并州军,归执金吾丁原所掌。
董卓找到吕布,让吕布杀掉了丁原。
其实,抛开演义中吕布“见利忘义”的色彩,杀丁原,吞并并州军一事,主要得益于董卓的“无形资产”。
董卓,过去曾经做过雁门太守,也做过并州刺使,由于其一贯将赏赐分发将士,他在并州应当也是颇得人心的。
丁原在一年前,才刚刚做并州刺使,在并州并无根基!
因此,董卓能轻易在并州军中找到支持者,杀掉丁原,吞并其部!
4、虚张声势,夺取禁军。
洛阳,拥有庞大的禁军。
虽然禁军领袖何进被杀,但是,董卓只有3000人。
即便禁军群龙无首,但只要袁绍能将自己所部,弟弟袁术、朋友鲍信、曹操部团结起来,也足以压制董卓。
当时,鲍信等人也确实要求袁绍这么做!
可是,袁绍被董卓忽悠了。
董卓抓住袁绍好谋无断的弱点,晚上将部队悄悄带出去,白天再大摇大摆进来,造成自己的军队不断进入洛阳,掌控局势的假象。
“干大事而惜身”的袁绍由此不敢轻举妄动。
董卓由此获得了宝贵时间,分化、吸收了禁军。
鲍信、袁术、袁绍、曹操等禁军将领先后离开洛阳,董卓完全掌握了禁军!
由此,董卓掌握了洛阳内外的形势,掌握了凉州兵、并州兵及北军五校、西园八校尉军等禁军,控制了天子,成为汉末的第一个“大魔王”。
董卓能掌握一支只忠诚于自己的军队,并抓住机会,控制朝廷,成为汉末第一个“大魔王”,绝不只是运气使然。
何进兄妹的愚蠢,东汉政局的混乱,只是董卓得以兴风作浪的外部机遇。
而董卓能率先成为“大魔王”,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俗的谋略能力,庞大的情报网,敏锐的政治嗅觉都是分不开的。
遗憾的是,董卓有能力、机遇掌控朝政,却缺乏雄才大略使天下由乱而安。
汉末乱世,由此拉开!
董卓的部队是怎么来的?他到底是如何发迹的?
董卓早年也是靠军功起家,成为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员。不过后来他能掌控朝政,主要还是何进和宦官争斗,给了董卓机会。
董卓是陇西临洮人,少时就喜好游侠,结交羌中豪帅,在凉州一带很有名望。而且董卓体力过人,善于骑射,能在飞驰的骏马上左右开弓射箭,因此被征召为军司马,跟着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有功,从而成为中郎。
此后董卓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等职,因为和黄巾军战败被免职。不过不久韩遂等人在凉州起兵作乱,熟悉凉州的董卓再次被起用,以中郎将身份率军出征,前去平乱。
这一次董卓其实打了败仗,被叛军围困,粮尽以后用计才得以脱身。但是此次参战的汉军各部全部战败,董卓这一路好歹是全师而退,所以矮子里拔高个,董卓被升为前将军,斄乡侯。
董卓一直带兵打仗,也因此得以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力量。
根据《灵帝纪》记载,在中平五年朝廷曾经征召董卓为少府,想让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队,但是董卓以凉州之乱尚未平息推辞。中平六年,朝廷再次升董卓为并州牧,又让皇甫嵩接管他的部队,但是也被董卓推托。
此后不久灵帝去世,少帝继位,何进和宦官之间矛盾激化。何进因为得不到太后的支持,于是召董卓带兵进京,以逼迫太后。董卓于是带兵赶往洛阳。
根据《九州春秋》记载,董卓带去洛阳的凉州军不过三千人。此时洛阳何进统属的禁军有羽林、虎贲、北军五校、西园八校尉等部大约两万多人。此外还有执金吾丁原统帅的并州军,兵力也不在董卓之下。
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
所以正常情况下,董卓闹不出什么大花样。
然而董卓还没进京,十常侍就设计杀死了何进,袁绍等人率军杀入宫中,大杀宦官,中常侍段珪等劫持少帝出逃,京中大乱。而董卓正好在北芒遇到少帝,将他送回宫中,先立了一功。
更重要的是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和十常侍亲近。何进的部将吴匡等人一直对何苗和十常侍勾结不满,又怀疑十常侍谋杀何进一事何苗也有参与,于是联合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诛杀了何苗。
这么一来何进、何苗所属的部队没了统帅,董卓趁机加以招揽。接着又收买丁原的心腹吕布将丁原杀死,吞并了并州军,京师的兵权就都归董卓所有。董卓进而靠此掌控了朝政。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
此后董卓为了和关东诸侯抗衡,又不断从凉州征召部队来洛阳。像原先驻扎在扶风的皇甫嵩部三万多人,后来就被征召到了洛阳,归了董卓。
所以到了后期,董卓所统帅的凉州军在洛阳、长安一带已经可能多达十万之众。
(李傕、郭汜)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