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杀了魏延的大将马岱,后来结局怎样?如何评价?

马岱算是三国时期“蹭流量”最成功的一员将领。

小说中,马岱的故事非常精彩。

不过,在正史上,马岱的表现非常一般。

相比于马岱本人的表现,反倒是他的后人,在正史上的表演更为精彩。

小说中拥有精彩人生的马岱

《三国演义》中,马岱的戏份很足,故事也足够精彩。

在马腾应曹操之招前往许昌前,马岱指出曹操的阴谋,反对马腾前往。

马腾不听,马岱遂随马腾、马休、马铁等人前往许昌。

结果,马腾等人一到许昌就被除掉了。只有马岱打扮成客商,连夜逃走,赶回西凉给马超报信。

其后,马超起兵反曹。

马超军中,上首庞德,下首马岱。马岱是与庞德并列的主要将领,他们一起,一度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

马超西凉战败后,马岱、庞德又追随马超投了张鲁。

随后,在马超救援刘璋的作战中,马岱与魏延交手。

战不十合,马岱败走,但反手射伤魏延,又来追魏延,幸有张飞前来,才救得魏延。

看来,马岱“打不过魏延,却能奈何得了魏延”,是演义中给马岱实力的定位。

归刘后,马岱首次出战是追随诸葛亮参加七擒孟获之战。

七擒孟获中,有两次是马岱亲手擒拿孟获的,戏份非常足。

其中,他一刀斩杀南蛮猛将忙牙长,数合生擒孟获,将其勇武展现无遗。

在诸葛亮北伐中,马岱也往往是诸葛亮安排的一路人马,其戏份仅次于姜维、魏延,略多于王平。

而在诸葛亮去世后,马岱受密计,伪从魏延,等到魏延喊“谁敢杀我”时一刀砍了魏延。

演义给马岱的戏份,也就只到斩魏延,其后马岱就消失了。

不过,马岱仍然是戏份较多的一个武将。

正史中不多的亮相

相比之下,马岱在正史中的表现就不多了。

在早期马腾、马超在西凉征战时候,马岱连提都没有被提过,完全没有亮相。反倒是庞德,以先锋的身份,亲手斩杀袁尚派去攻略河东的郭援,出了一把风头。

也就是说,在原马家军体系中,马岱和庞德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马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正史,是马超去世的时候。

马超去世前,表示:我全家都为曹操所屠,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

其后,刘备、诸葛亮多番征战,姜维、魏延、吴懿、陈式、吴班、王平、张翼、廖化、张翼等一众将领多有亮相,唯马岱不见相关记载。

直到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相争时,马岱才亮相。

而且,马岱斩魏延的情节,远非演义一般精彩。

杨仪让何(王)平在阵前大骂,魏延部下知魏延理亏,散去。魏延见大势已去,只带儿子往汉中逃跑,马岱奉杨仪之令追斩魏延。

次年,马岱率军攻魏,司马懿派牛金击败之,马岱军被斩杀千余级。(这也是正史中马岱唯一一次独当一面,却不见于《三国志》,只见于《晋书》)

此后,马岱本人消失于正史中。

马岱后世的事迹

直到近1300多年后,史书又有了对马岱后人的记载。

马岱的后人后来在黎州(今四川汉源一带)成了地方领袖。

朱元璋时期,封其后人马芍德为世袭安抚司,万历年间,因为家族内部问题,被降为千户。

张献忠入川后,以金印招抚该部。马金将金印扔在地上,率众坚决抗拒张献忠。

清军入四川后,马高归附满清,仍守原职。乾隆十七年,又降为百户。

另外,根据《哈珀科林斯全球通史》等国外史书记载,马家有后人马抗,后来在亚美尼亚成为亚美尼亚的民族英雄。

不过,亚美尼亚、马抗与马超、马岱究竟是什么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尚无定论。(网上流传的《蜀世谱》中相关记载为后人杜撰)

总之,无论是远处成为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传言,还是留下来成为黎州土司的经历,马岱后人的故事,都比正史上马岱本人的经历更为丰富。

总的来说,马岱的表现只能用平平来形容。

他唯一一次有记载的带兵出战,还是为牛金所破。

因此,《三国志》不但没有再单独列传,甚至只是在《马超传》中以一句话一笔带过,未费笔墨。

即使在蜀汉中后期将才凋零的情况下,马岱仍然不算出彩的一个。

他成为平北将军、陈仓侯,似乎更多是马超的关系。

不过,马岱的知名度足够大。

除了马超从弟的身份外,最主要的,是他在斩杀魏延这一为后人瞩目的历史事件中,马岱是最后的斩杀实施者,站在了聚光灯下。

可以说,马岱的知名度,主要是“蹭”了马超、魏延的流量。

正史上,杀了魏延的大将马岱,后来结局怎样?如何评价?

正史中,马岱这个人在蜀汉的待遇,和他哥马超是差不多的,属于那种永远进不了核心圈子的人物,尤其是当他杀了魏延之后,他的低情商足以令众人排斥。所以说,其实马岱在蜀汉是比较惨的,属于那种受人排挤,只能被迫归隐,混吃等死型的人物!

马岱的尴尬身份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原本他们家族是凉州豪族,势力比较大,日子过的非常爽,不过他们遇到了曹操西征,和曹操干起来了,最终被曹操打得狼狈逃窜,实力大减!

关于马超和曹操的作战原因,三国演义中说是因为马超在为父报仇!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参与了密谋诛杀曹操的行动,最终事情泄露,马超父亲及其宗族都遭到诛杀,马超痛恨曹操杀了他的亲人,所以联合韩遂一同起兵,反抗曹操。演义中把马超的此次军事行动描写得非常伟光正,但事实上,正史中的马超,之所以发动此战,完全是为了一己私利!

正史中,马超的父亲马腾是真心投靠的曹操,马腾打了一辈子仗,想要安度晚年了,所以他直接把军队交给了马超,带着亲人来到曹操处,结果后来马超看到曹操西征,以为曹操是来打他的,直接就起兵反叛了,而事实上,当时的曹操并不是来打马超的,而是借道去攻打汉中张鲁!可以看到,正史中的马超起兵对抗曹操,并不是为了报父仇,当时他爹还活着,而且曹操一直没有杀马超他爹,直到马超屡次叛乱,曹操才诛杀了马超的父亲及家人!

说白了,正史中的马超,就是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父亲家人安危的军阀,他的个人品德和吕布是有一拼的!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跑到了汉中张鲁处,结果张鲁的手下担心马超太强,会抢夺他们的权力,所以根本不给马超好脸色,久居上位的马超哪里受过这种气,直接联系了刘备,带着马岱和部分手下投靠了刘备,并帮着刘备把成都给打了下来,立下了大功!

按理说马超为刘备立下了大功,应该能挤进刘备的核心圈子吧,可结果并非如此!虽然刘备给了马超很高的地位,但马超在蜀汉的仅仅是被当做一个吉祥物而已,根本没有实权!原因很简单,若是你刘备,你也不敢重用马超!

首先,马超这个人的人品堪比吕布,这是让刘备非常受不了的!试想一下,马超为了权力,可以不顾父亲和那么多家人的死活,这是何等的狠心啊,他连他老爹都不忠诚,你敢信他会对刘备忠诚?年轻时候的刘备,还是非常心软的,当他看见走投无路的吕布前来投靠时,直接收留了,希望借此感化吕布,收吕布为己用,结果吕布转头就偷袭了徐州,把刘备的老巢给抄了,这给心软的刘备好好的上了一课。自此以后,刘备虽然一如既往地仁厚,但再也不敢信任重用吕布这种人了!

其次,马超曾做过上位之人!权力这种东西,有非常大的诱惑力,马超曾经是西凉军的统帅,权力很大,他是曾经体会过巅峰滋味的人,而一个体会过巅峰滋味的人,是不会甘于屈居别人之下的!现在马超是走投无路了,所以愿意臣服于刘备,但是一旦马超重掌大权,手上重新有了军队,他还会愿意效忠刘备吗?

最后,马超这人的军事能力并不是非常强!在大家的印象中,马超的军事能力很强,曾经把曹操打得非常狼狈,然而事实上,马超之所以这么强,完全靠的是他手下的那支强悍的军队,换了军队后的马超,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命张飞和马超统兵进攻武都、阴平两郡,结果他们两个被曹家的两个小辈击败,丢脸丢大发了!

《三国志》: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取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御超等,超等退还。

张飞乃是刘备的老兄弟了,他的军事能力刘备是知晓的,而马超和张飞联手出兵,结果却被击败了,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马超这人的军事指挥了。或者说马超的才能是擅长率领骑兵在平原作战,而并不擅长山地之间作战。反正不管怎么说,马超的能力并不适用于现在的蜀汉,所以说刘备自此以后也没怎么重用过马超了,只是把马超摆在了很高的位置,当了一个吉祥物!

总的说来,马超在蜀汉的处境其实并不是非常好,虽然刘备表面上给他的待遇非常高,但是刘备打心底里并没有想过重用马超,而这一点,马超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三国志里面有一句话,说“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这句话非常好的反应了马超当时的状态!马超知道刘备不会重用他,所以他一直在夹着尾巴做人!

既然连马超这个老大都不受刘备的重用,作为小弟的马岱,自然也是不受刘备重视的,所以说,马岱在蜀汉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尴尬的!

按理说,马岱这种人物,其实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是马超临死前请求刘备照顾马岱,一番话说的非常心酸,把刘备给感动了,于是作为小弟的马岱,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国志》: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虽然对马超防备有加,不过看着这个曾经的枭雄,临终前恳求自己照顾家人,刘备也无法狠心拒绝,所以他让马岱做了平北将军,算是对得起马超了!虽然刘备满足了马超的临终遗言,但事实上马岱在蜀汉阵营的处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的处境自始至终其实都没怎么变过,虽然他也经常参与蜀汉的军事行动,但是他很少有露脸机会,并没有受到重用。这既是他的身份原因,也是他的情商原因!前文我们已经说过马岱的身份因素了,下面我们再说说马岱的情商因素!

马岱杀魏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所以自从魏延加入刘备集团的那一刻开始,诸葛亮就非常不喜欢魏延,屡次打压魏延。然而在正史中,情况却并非如此,诸葛亮不仅没有打压魏延,反而是非常重要魏延,甚至在保护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军事才能非常强,这从刘备将他提拔为汉中太守就可以看出。不过除了强悍的军事能力,魏延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脾气差,非常不善于处理他和同僚的关系!

都说关羽的脾气差,但事实上,魏延比关羽的脾气差多了!

杨仪乃是丞相长史,是诸葛亮身边的红人,按理说这种人应该好生结交,免得他在领导面前说你坏话,但是魏延呢,直接和杨仪硬刚,两人只要一碰面就要干仗,而魏延又是个军人,经常嘴上骂不过,直接拔刀欺负人,搞得杨仪每次都得吃瘪,丢尽了颜面。魏延如此霸道不讲规矩,杨仪便去找诸葛亮告状,结果每次诸葛亮都在袒护魏延,没办法啊,谁叫魏延会打仗呢?

后来,魏延又和蜀汉老臣刘琰发生了矛盾,结果诸葛亮又出面打压刘琰,维护魏延,搞得一个老臣被迫向后生道歉,丢尽了颜面。

可以说,正史中的诸葛亮,乃是非常袒护魏延的,说句不客气的话,要是没有诸葛亮罩着,就魏延那种臭脾气,早就被人弄死了。

诸葛亮临死前,将军队大权交给了杨仪,但为防止杨仪报复魏延,他直接任命魏延去断后,以此告诫杨仪别瞎搞,杨仪没办法,只能听从。结果魏延作死,不仅不去断后,反而跑到杨仪前面,去烧绝了阁道,还主动出兵进攻杨仪,这不是作死是什么?这种行为和谋反有啥区别?最终,魏延被杨仪击败,灰溜溜地逃向了汉中。而这个时候马岱出场了,他追上了魏延,并将魏延斩首而还!

《三国志》: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

可以看到,当时蜀汉军中其实有许多名将,他们面对魏延逃跑的情况,都没有说话,反而是马岱,傻乎乎地直接冲过去斩杀了魏延,不知道马岱有没有想过,为啥其他人不动手呢?不就是因为魏延乃是蜀汉重臣吗?哪里能这么简单地诛杀?估计站在马岱的角度来看,他认为杨仪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了,他想借斩杀魏延之事来纳投名状,想要抱紧杨仪的大腿,改变自己在蜀汉不受重用的情况,哪知道等他们回到成都不久后,杨仪竟然被抓了!

杨仪回到成都后,由于没受到到重用,口出狂言,结果被刘禅贬斥。之后杨仪仍不收敛,还在大放厥词,最终被刘禅下令抓起来,于狱中自杀!看着杨仪的结局,马岱被吓傻了,这是报错了大腿啊,他完了。原本马岱在蜀汉就不受重视,现在他又站错了队,处境自然是更加尴尬了,于是不久之后马岱又率军出征了,准备用军功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哪知道他的结局和马超一样,战败了!

《晋书》: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马岱情商低,在众将都没做表示的情况下,去贸然诛杀了魏延,站到了杨仪的队伍中,结果报错了大腿,后来出兵打仗,准备洗刷耻辱,又遭到战败,这就说明他军事能力不行,这样一个身份尴尬,情商低,军事能力差的人,还能干啥?回家养老吧!于是,自此以后,马岱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中了,而后来四川省新都区出土的马岱墓又进一步证明,马岱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呆在蜀汉的,同他哥马超一样,最终郁郁而终!

结语

综合来看,正史中的马岱,在蜀汉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首先他哥是马超,他们是属于西凉的势力,天然受到蜀汉集团的排斥;其次马岱情商比较低,别人都不站队杨仪,偏偏他要去站队,还杀了蜀汉重臣魏延;最后,马岱的军事能力也不行,戴罪立功的出兵作战也被击败!这样一个身份敏感、情商低、能力还差的将领,在蜀汉能能有何前途?所以说,马岱最终的结局,极大概率是遭到排挤,被迫寄情于山水,郁郁而终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晋书》)

正史上,杀了魏延的大将马岱,后来结局怎样?如何评价?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也就是同一个家族平辈的弟弟,东晋史学家孙盛在《蜀世谱》中说马岱的父亲叫马翼,说马翼是马超父亲马腾的兄长,如果马翼与马腾是亲兄弟的话,那马岱就是马超的堂弟,《蜀世谱》中说马岱还有一个弟弟叫马抗,马翼在东汉朝廷担任过北军中侯,后来带着儿子马抗一起从凉州向西一直到达今天中亚的里海。

马腾家族是东汉伏汉将军马援的后裔,马岱自然也是,世代居住在西凉一带,但是到了马腾这一代时,其家族就没落了,马腾因为凉州动乱参了军,后来因功被封官,之后马腾居然以东汉官员身份加入了凉州叛军,成为一方军阀。

马岱

马超的父亲马腾自从被曹操骗到朝廷担任卫尉之后,马岱就一直跟着马超,曹操借攻打张鲁之际进入关中,马超联合韩遂及关中十部军阀一起反曹操,马岱也跟随马超一起作战,但是被曹操用贾诩的离间计打败了,一年之后,马超、马岱卷土重来,再次攻打曹军占据的城池,曹操大怒,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整个家族二百口人,只有马超和马岱因为在外而幸免于难。

马超、马岱再次被曹军击败,于是逃到汉中,投靠了张鲁,马超还向张鲁借兵反攻关中,但是仍然不成功,后来马超、马岱被张鲁的手下所陷害,再加上张鲁确实胸无大志,而刘备则极力邀请马超加入自己,所以马超就带着马岱投靠了刘备,刘备暗中给了马超、马岱一支军队,马超就率领这支军队来到成都参与围攻刘璋,仅十几天工夫,刘璋就投降了。

马超

之后,马超、马岱就成为刘备的部将,随刘备参与了汉中之战,公元222年,47岁的马超重病,临死前给刘备上书,主要内容就是托刘备照顾他活在这世上唯一的从弟马岱,马超这样一个连自己父母宗族死活都不顾的人,临死前能托刘备照顾马岱,可见马超对马岱感情还是很深的。

马超去世后,马岱继续为蜀汉效力,跟随诸葛亮多次北伐,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马岱还杀了在蜀军担任最高军职的魏延,马超为什么要杀魏延呢?他是如何杀死魏延的?

诸葛亮去世后,遗命让杨仪率领大军班师回成都,姜维、费祎、王平、魏延等将领都要听从杨仪的命令,并且让魏延断后,但是魏延不愿意服从诸葛亮的命令,而且他也不想撤军,于是魏延就提前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赶到回撤,并且烧毁了栈道,让杨仪大军无法从栈道撤退,杨仪率领大军不得不走其他的道路撤退。

魏延

而魏延提前走出秦岭,并且在路口设伏,等到杨仪大军到来时,魏延率军攻打杨仪,杨仪派出王平迎战,王平不忍心对魏延下手,因为都是自己人,王平就劝退了魏延的士兵,那些士兵都明白魏延的做法是不对的,于是一哄而散,就这样,魏延手下只有亲属和少数亲信跟随,无力对抗杨仪,于是魏延就逃走了。

杨仪又派出马岱追杀魏延,马岱率军追上了魏延,直接斩杀了魏延,并把魏延的首级献给了杨仪,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就安排了锦囊妙计,这些都是虚构的,真实的情况是魏延主动作死攻击杨仪,杨仪再公报私仇,派出马岱杀了魏延,一代猛将魏延就这样被杀。

马岱是奉命行事,并不是他真的想杀魏延,而是杨仪与魏延有仇,在魏延兵败的情况下,杨仪自作主张杀了魏延,并且诛灭了魏延的三族,杨仪这么做有点过份了,魏延并无谋反之实,只不过没有听从诸葛亮遗命,属于公然抗命,而马岱则属于听从杨仪的命令行事,所以马岱没有错。

马岱

这事结束后,杨仪因为自身原因没有得到朝廷重用,刘禅重用了诸葛亮推荐的蒋琬和费祎两人,而马岱也因功被封平北将军,陈仓侯,后诸葛亮时代,蜀汉的人才并不多,当时王平提供安汉将军兼汉中太守,镇守汉中,而马岱的平北将军多半是用来北伐的名号。

诸葛亮去世后,马岱在史书只有一次记载,就是在第二年(公元235年),马岱率军北伐,被魏将牛金击退,这应该是一次规模很小的战役,因为当时的主要将领,比如王平、姜维都没有参与,平北将军马岱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一军之主将,可以独自北伐了,从此之后,就没有马岱山的记载了。

史书并没有记载马岱最终的结局,不过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在诸葛亮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蜀汉并没有大规模北伐的战争,蒋琬当政期间,意图从上庸北伐,但是准备不成熟,并且这个计划也不被人看好,后来被终止,直到诸葛亮去世的十年后,曹魏大将军曹爽才有一次大规模进攻蜀汉的军事行动,但被王平在兴势一战中打得大败。

马超、马岱家族

所以,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既然没有大规模战争,所以马岱也不太可能战死沙场,一般情况下就是善终,要么病死,要么正常去世,马岱之后也没有什么事迹

从年龄上看,马超去世的时候是公元222年,47岁,马岱是马超的从弟,那么年龄比马超小,但也不会小太多,也就是说,公元222年时马岱也差不多40多岁吧,到诸葛亮去世的234年时,马岱有50多岁了,就算马岱活到60多岁的话,他也会在公元244年左右去世。

前面说过马岱的父亲带着弟弟以及宗族一路向西到达了里海附近,马岱肯定是没有跟随一起的,因为马岱的父亲马翼在朝中担任过北军中侯,这个官职应该是在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前后,因为这个时候,东汉朝廷还在,而在189年之后,东汉朝廷相继被董卓、王允、李傕、郭汜、曹操等人控制,也就是说马翼离开凉州到里海的时间大概是在190年之后,196年曹操控制天子之前,这个时候正是凉州及长安、洛阳一带大乱的时候。

马岱

而马岱在公元211年~235年的时间段都记载了他在凉州或者益州的事迹,所以马岱不可能和他的父亲及弟弟一起到里海,而亚美尼亚人在公元四世纪写的一本叫《亚美尼亚人史》的史记中,记载了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祖先来自中国,有人就推测马岱的家族就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

因为马岱的家族,他的父亲马翼和弟弟马抗来到了里海附近,亚美尼亚离里海非常近,虽然高度重合,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准确的历史依据。

正史上,杀了魏延的大将马岱,后来结局怎样?如何评价?

正史上马岱并没有列传,他的记载全部来源于马超等人的传记中。马岱是马超从弟,他一直是跟随马超的,是马超铁杆迷弟。马超打曹操,他跟着打曹操。马超降张鲁,他跟着降张鲁。之后马超投刘,他也就到刘备帐下了。

早期的马岱并不出众,毕竟蜀汉前期大将还是相当多的,马岱能够崭露头角,很大原因是蜀汉后期无将,又或许是来源于马超死前的一句话。马超病死前曾对刘备说: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

刘备为了完成马超夙愿,将马岱升到了平北将军,马岱此时才开始发光发热。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开始重用马岱,他在平定南蛮、北伐中都立了不少功劳。

而在北伐中诸葛亮病死,文臣杨仪与魏延交恶,众人担保杨仪,魏延则被认定是谋反,魏延欲哭无泪,逃往汉中,在路上被杨仪派去的马岱斩杀。

之后杨仪被排挤出朝堂后,同年马岱独自领兵进行过一次北伐,但被魏将牛金击败,此后再无马岱记载。

不过大概能推断出来,或许当时由于马岱听杨仪命令杀了魏延,被蒋琬等人认定马岱是站队杨仪这边的,杨仪后来被打压,马岱自然不好过,于是马岱请兵北伐,望立功来折罪。但不幸的是,马岱战败了,他唯一救赎机会都没了,于是他在此后很有可能是被雪藏了,远离了蜀汉核心,最终病死。

马岱应该不存在离开蜀汉,又或者是隐姓埋名之内的可能。因为其死后,被葬于四川省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处,也就是离成都不远处,证明他可能还留在蜀汉,只不过可能被边缘化了。如今马岱墓依然还在那里,上面还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的碑文。

正史上,杀了魏延的大将马岱,后来结局怎样?如何评价?

正史中马岱杀死魏延完全属于政治斗争,他企图借此抱上杨仪的大腿,只是可惜后来大腿“断了”,马岱也销声匿迹于史册当中。

一直以来魏延都是热门的三国人物,只不过人们记住他的原因并非其做出多么大的贡献,而是他胆大包天的“子午谷奇谋”以及憋屈至极的死法。

可惜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太低,被诸葛亮断然拒绝,后来诸葛亮死去,军中大权落到杨仪手中,他颠倒黑白诬陷魏延造反,最终使其死不瞑目,而马岱正是杨仪手中的黑刀。

马岱的早年经历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发动赤壁之战却以惨败告终,元气大伤,为了防止西凉的势力作乱,他以汉献帝的名义让马腾进京当了卫尉,又将其长子马超任命为偏将军,继续留在关中带领马腾的旧部。

到了公元211年,曹操恢复元气,便派遣锺繇讨伐汉中的张鲁,可想要攻打汉中就必须经过关中,曹操不可能不知晓,所以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引诱关中诸侯反叛。

果不其然,当曹操军队浩浩荡荡地向汉中进发时,马超、韩遂等人便联合起来对抗他,于是曹操心安理得地将矛头转向西凉诸侯,而这场战役中马岱曾追随兄长马超在潼关与曹操交手。

后来马超兵败,他便带着马岱投靠汉中的张鲁,可张鲁因害怕马超的才能不但不重用他,反而想要将他杀死。刘备听闻这件事情,便派人去收服马超,随后又派兵围困成都,在马超的威慑下,刘璋没过多久便投降了

就这样,马岱追随兄长辗转多年,最终还是投入刘皇叔的怀抱。

不被重用的马岱

投靠刘备以后,马超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但是马岱就有所不同,无论是武力值还是统帅能力,亦或者对于蜀汉的贡献,他都不如兄长马超,所以人们提到马岱第一反应就是他有个优秀的兄长,在蜀汉文武百官中他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公元222年,马超深患重病岌岌可危,临死前他告诉刘备,自己一家老小都死于曹操的屠刀之下,如今只剩下堂弟马岱这么一个亲人,希望他能对马岱多多照顾。

而刘备也没有违背马超的遗愿,在他死后马岱便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并且跟随其逐鹿中原征战沙场,虽然没有做出突出的贡献,但也有不小的苦劳。

(马岱)

抱杨仪大腿的马岱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突然病重,情况岌岌可危,临终前他招来杨仪、姜维、费祎等人安排后事。

他表示,等他死后,杨仪与姜维两人即刻退兵,而魏延负责断后,如果对方不服从命令就任由他去吧。

可见,诸葛亮明白魏延心情孤傲难以控制,自己死后恐怕没有人压住他,所以才让姜维等人做好自己的事情。

然而素来与魏延有矛盾的杨仪却故意曲解诸葛亮的遗嘱,他滥用诸葛亮给予的权力,命令马岱将魏延杀死,对此《三国志•魏延传》如是记载: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

马岱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做杨仪手中的黑刀呢?答案很简单:他想要报杨仪的大腿。

前面我们说过,马岱属于外来势力,能在蜀汉立足全靠兄长马超,马超死后,他又成功抱上诸葛亮的大腿,而此时诸葛亮病逝,他再次变成无依无靠的状态,凭借他那有限的才能,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出人头地。

于是他选择站队杨仪,帮他杀死魏延从而获得他的信任,并且想要借助杨仪的权力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马岱)

马岱的结局

马岱抱大腿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他选错了对象,杨仪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靠谱。

北伐大军班师回朝后,杨仪将自己铲除“逆贼”魏延的功绩吹得天花乱坠,由于死无对证,后主刘禅只能褒奖了他,并将他封为中军师。

然而这并没有达到杨仪的心理预期,事实上他一直垂涎丞相的职位,只不过诸葛亮在临死前早就将选好蒋琬当自己的继承人,杨仪彻底失去竞争的资格。

此后杨仪天天抱怨这件事情,甚至还有一次发牢骚说:“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

没想到这句话传到刘禅的耳朵里,后者一怒之下直接将杨仪贬为庶民,就这样他彻底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魏延死后第二年,马岱被封为平北将军,并且奉命再度北伐,只是可惜他才能有限,最终被魏将牛金打得大败而逃,损失惨重,对此《晋书》有这样的记载:

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从那以后,马岱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彻底消失在史料当中,不过我们不难猜测他大概率是因为不受重用,捡个芝麻小官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后半生,没办法他的靠山杨仪倒了,自己能力又不够,那一次北伐应该是他最后的机会。

(马岱)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马岱从始至终都没能向世人展现自己的价值,兄长马超在世的时候他一直生活在对方的光芒下,诸葛亮死后他又不得不抱住杨仪的大腿,只是可惜杨仪不靠谱,无法给他带来实质性的晋升,或许马岱命该如此吧!

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正史上,杀了魏延的大将马岱,后来结局怎样?如何评价?

诸葛亮去世之后,马岱斩杀魏延,为蜀汉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这样的一位立下殊功的战将,他的下场却没有那么光彩照人,只是在这一瞬间绚丽多彩,此后再也没有过人的战绩,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马岱其人其事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所谓的从弟也就是说马岱的父亲要么是马超的父亲马腾的哥哥或者弟弟,也就是今人所说的堂兄弟,血缘非常近的人。

对于马岱最早的记录是追随马超一起在潼关大战曹操,后来和马超一起投奔刘备。

早期的记载没有出现马岱单独带兵的记录,可见马岱的所有行动是受马超的指挥。

不管是在关中还是汉中,马岱自始至终一直追随马超左右,极可能是马超的亲兵将,也有可能是他的副将。

马超去世之前给皇帝刘备写了一份信,希望能够好好地照顾一下自己的从弟马岱。

几年以后,马岱归于诸葛亮的麾下,随从北伐,因功封为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也算是对马超的一个很好的交代吧。

二、马岱是如何杀了魏延的?

马岱诛杀魏延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三国演义》,另外一个版本是《三国志》,过程不同,但是结局大体一致,魏延授首均是马岱所为

我们先看第一个版本《三国演义》:

谈马岱就离不开魏延,而魏延在《三国演义》中一直都是一个悲愤的角色,被人认为生有反骨而险遭诛杀。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魏延的悲催在《三国演义》中一出场就注定了他的悲剧,而这个断言他要反的人就是诸葛亮,因此在诸葛亮临终之际给魏延安排了一个绝命杀招,这人就是马岱。

魏延造反而马岱追随,在杨仪带兵攻打魏延之际,马岱从后面偷袭,一举击杀魏延,铲除了魏延这个所谓的叛贼,为蜀汉立下了大功。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版本《三国志》:

历史的版本远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精彩,毕竟历史相对平实无华,而《三国演义》则一开始就充满了阴谋和背叛,从而引人入胜。

魏延深受刘备的重用,一直到诸葛亮主政期间,也是其麾下不可多得的大将,在北伐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性格问题和诸葛亮麾下另外一个干吏杨仪水火不相容。

处于制衡的缘故,诸葛亮也从来就没有认真的调和过两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愈演愈烈,以至出现兵戎相见的地步。

魏延带着兵马跑到大军的前面烧断栈道,企图将大军堵截在汉中之外。魏延这一行为将自己放在整个蜀汉全军的对立面。全军如果不能够顺利的退入汉中,很有可能遭到曹魏大军的追击,幸好司马懿畏惧诸葛亮,因此不敢过于迫近。

然而,魏延这以这种极端危险的行为将自己逼入了绝路,如果原先在军中还有同情者,此时已经全部成为魏延的死敌。

杨仪能够顺利的掌控全军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获得了诸葛亮的密令;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魏延的作死的极端行为。

正是在这两个因素交叉之下,杨仪顺利的掌控了整个蜀汉军队,因此拥有一定的指挥权。

杨仪首先派大将王平前去攻打魏延,王平在街亭之战中有大功,许多人受惠于他的调度而成功突围,因此军中威望比较高。

王平以诸葛亮的名义斥责魏延的不义行为,导致魏延全军崩溃。魏延性格虽然爆裂,可是善待士卒,然而在大义面前,这些被善待的士卒也明白此时已经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不认真的抉择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绝大部分人见风使舵的溃散了,这个情况和多年前关羽一样,只剩下聊聊数人逃归汉中。

王平的士卒以精锐步兵为主,追不上魏延的寥寥数人,因此杨仪派马岱去追赶魏延。

寥寥数人的魏延哪里是马岱的对手呢?很快,魏延就授首了,人头送给了杨仪。

这场马岱和魏延之间的战斗中,马岱并没有从后面去偷袭魏延,其实也没有必要。此时的魏延早已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此刻的他不管有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懊悔,已经没有更多的胆气和马岱打一场决战。

单凭他个人的勇武,在马岱麾下骑兵的冲击下,能够有几个回合的反抗呢?

死只不过是对于魏延错误决策最后的注脚吧。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马岱都是魏延的掘梦人,将他送入死地的那个人。只是《三国演义》赋予了更多的阴谋和背叛而已。

三、马岱的结局怎么样了?

马岱诛杀魏延立下了大功,因此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留守汉中。公元235年,也就是在诸葛亮去世后第二年,蜀汉发动了一次对曹魏的进攻,这次进攻以失败告终。

《晋书·宣帝传》记载:“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这个记载透露出两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马岱是这次进攻曹魏的主将。都督汉中的是车骑将军,假节吴懿,而马岱入侵曹魏,应该是接到他的命令,而非独自行动。

第二个信息:这次进犯曹魏遭到了重大惨败。这次行动光被斩首就高达一千人之多,这一千人只是在战场上被当场斩杀,作战被俘和负伤的人就更多了。如果按照10:1的比例来算,蜀汉一方被俘和负伤的人数应该超过了一万之多,可见这次行动遭受的损失非常之大。

此战之后,马岱从历史的记录中消失了。几年之后,汉中前线的主角先是王平,后来改成了姜维,而马岱却从这场战役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马岱对这次失败负有主要责任,因此被撤职,即使没有撤职也被调到其他位置去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马岱经过这次战役失败后,生病因此而去世。

第二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第一个原因,以蜀汉巴掌大的地方,哪里也没有马岱合适的位置,毕竟马岱的职位是平北将军,陈仓侯,调到其他地方去了,还是平北将军嘛?

因此,马岱病死的可能性最大。

四、总结。

马岱墓遗被发现于四川成都,墓地规模并不很大,但是周围种满了苍翠的松柏环绕其中。马岱的墓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的字样。

作为马超的从弟马岱一直处于马超的光环之下,深受马超的影响,半途加入刘备集团,意图北上复仇,可是愿望难以实现,只能在蜀汉蹉跎岁月,最后病死异地他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