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含金量怎么样?如何评价2人用兵能力?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含金量最高的战役之一。

此战中,双方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斗法精彩纷呈。

最终,刘备“顺势而为”,夺取了汉中。

法正之谋1:断绝内外+局部优势

胜兵先战而后求胜。

开战前,法正之谋,就已经为刘备赢得了主动。

法正指出:1、曹操取汉中后,自己回去,只留下夏侯渊把守,不是实力、智力不足,而是内部有麻烦;2、现在夏侯渊、张郃,无论兵力还是将略都不如我们,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进攻!

一句话:曹操在汉中驻大军成本高、风险大。不驻大军则防不住刘备!

在此基础上,法正、刘备拟定了汉中作战的方略。

1、断绝内外。

破坏曹军进入汉中最主要的通道,增加曹操支援汉中的成本、风险。

2、局部优势。

利用局部优势,赶在曹军主力抵达前,重创夏侯渊、张郃,取得决定性胜利。

法正清晰的战略,使刘备自始至终掌握着汉中战场的主动。

曹休的崛起

所谓断绝内外,当然不是把汉中与外的联系全部断绝。

汉中对外联络的通道中,相对容易通行的,是陇西方向。

汉中与关中之间的褒斜道、子午道等处十分难行,因此,自古北方进入汉中,多是从陇西方向进入。

此前,曹操攻张鲁,就是从武都方向进入;再往前,刘秀攻公孙述时,北路军也是从陇西进入汉中。

因此,刘备所谓“断绝内外”,主要是切断武都、阴平方向与汉中的联系。

刘备丢出两张王炸:张飞、马超,一起在武都方向用兵。

他们的对面,是曹洪、曹休。

张飞不久前刚击败张郃,信心满满、出手不凡:进军固山,扬言要切断曹洪军后路。

喂!曹洪!我可不是来断绝你们和汉中的联系的,我是要把你曹洪的后路断了,把你当饺子吃了!

主帅曹洪有点慌。

幸亏主帅曹洪不是话事人。

原来,曹操知道曹洪打仗一般般,所以,提前做了交代:曹洪是主将,但是,骑都尉曹休说了算!

曹操英明!

曹休看出了问题:张飞要断我后路,直接断了不就好了吗?唧唧歪歪的,生怕我们不会逃吗?一定是虚张声势而已!正好,兵力分散,我们直接去打!

于是,曹洪、曹休直接进攻驻扎下下辩的吴兰,大胜!吴兰被斩

张飞看到计谋被识破了,再诈唬没意思,就退出了固山。

下辩之战,张飞被横空出世的曹休摆了一道。

徐晃的神武

4月,刘备又开始了断绝内外的第二步:派陈式率十余营断绝马鸣阁道。

在徐晃面前,陈式还是嫩了一点,蜀军大败,许多人自投山谷,死伤无数。

虽然史书对作战经过记载不详,但从“贼自投山谷,多死者”来看,徐晃应该是在狭窄山路把陈式打得彻底崩溃了,蜀军进退无据,将士只得投山谷以求侥幸逃生。

曹操大喜,大为赞许徐晃,称刘备这小子想断绝内外嘛,被徐将军粉碎了!徐将军厉害!

不胜之胜

尽管蜀军连续失利,但其“断绝内外”的企图还是实现了。

在马鸣阁道之战取胜后,徐晃率军退入汉中,与夏侯渊、张郃合力在阳平、定军山一带作战,马鸣阁道仍然被刘备军控制。

在下辩之战结束后,张飞退军,但曹洪、曹休军仍然不敢乱动,甚至连后来曹操大军来援时,也不敢再走武都,只得走难行的褒斜道。

也就是说:曹军将领确实在战斗中击败了蜀军,但是,刘备“断绝内外”的企图还是实现了。

看来:当时曹军在武都、汉中的军力,可以挫败刘备,但却无力控制要道

所以,尽管曹操知道刘备要“断绝内外”,曹军诸将在作战时也足够给力。但是,他们仍然无法阻止刘备“断绝内外”。

好的战略,可以容忍一定的战术失误,说的大约就是法正之谋吧!

张郃的英勇

汉中之战第二阶段,刘备率主力进军汉中。

夏侯渊、张郃率军依托阳平关防守。夏侯渊驻阳平关,张郃驻关外广石,互为犄角。

刘备分精兵万余为十余部,集中兵力轮番攻打关外张郃。

张郃身先士卒、身自搏战,刘备不能取胜。

当初,法正认为:夏侯渊、张郃的才略一般,看来是低估了经验丰富的曹军将领们。

汉中之战,陷入僵局。

法正之谋2

硬攻不行,刘备只有反客为主。

法正再出奇谋:南渡汉水,驻定军山。

一旦刘备在定军山扎稳脚跟,以此为据点,可以无视阳平关,直接攻取汉中。

当然,想要无视阳平关,需要一个条件:绝对优势。

刘备必须有足够的兵力压制夏侯渊,否则,后路会被人家断了。

刘备决心已定,下令继续在蜀中征兵马粮草。

或许由于征发力度过大,诸葛亮犹豫了起来。

反倒是益州派的杨洪“激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没什么好疑虑的!

于是,刘备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得到补充后的刘备移军定军山!

一旦刘备在定军山扎稳脚跟,夏侯渊在阳平关也将失去意义!

夏侯渊、张郃被迫前来争山。

法正之谋,反客为主!

黄忠之猛

夏侯渊、张郃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没有仰攻,而是也来玩“反客为主”,夏侯渊分兵南围,张郃分兵东围,也截刘备。

刘备采纳法正“声东击西”之谋,先攻张郃。

张郃、夏侯渊既然是互为犄角,自然是要相互救应。于是,夏侯渊分兵支援张郃。

夏侯渊分兵支援张郃后,身先士卒,率400精兵巡逻。

此时,刘备军前来进攻,火烧鹿角。

夏侯渊立刻亲自组织救火、补鹿角。

后来,曹操称夏侯渊身为督军,不应太靠前。

其实,诸夏侯曹一贯就是这么野!

夏侯惇与吕布军交战时被射瞎一支眼睛。

曹仁在江陵亲自冲入敌阵,手下大呼“将军真天人也”!

夏侯渊本人,更是“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亲率机动部队奋勇突击。

身先士卒,只不过是诸夏侯曹的一贯风格!

当然,野,前提是:你比对方猛!

“渊兵甚精”,夏侯渊身边的将士十分善战,大约夏侯渊有恃无恐吧。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遇到的是比他们更猛的黄忠!

看见修鹿角的夏侯渊,法正淡淡发出“可击矣”!刘备遂令黄忠执行“斩首行动”!

黄忠从谷中杀出,金鼓震天,气势逼人,曹军为气势所震,急退,黄忠猛烈冲击,斩杀夏侯渊,又马不停蹄,直接杀向群龙无首的夏侯渊军,曹军大败,益州刺史也被斩!

定军山,从此成为古代传奇!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夏侯渊死后,曹军在张郃、郭淮的组织下,继续与刘备相持,等待曹操前来。

曹操,姗姗来迟了!

曹操,建安23年7月开始在长安治兵,次年3月才抵达汉中,准备了大半年!

为了打汉中,曹操征发荆州、中原的民夫,用于运输,搞得内地都出现民变!

曹操,为了汉中,不可谓不尽力!

不过,刘备仍然成竹在胸:曹公虽亲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为何刘备如此自信?

这是刘备前期“断绝内外”的结果。

由于刘备军(应该是张飞部)封锁了沮关、散关,曹操不能再走征张鲁时的大道,只能走难行的褒斜道。

褒斜道,沿途山险,以栈道连接,既易遭伏击,又难以通行。

曹操运输线如此困难,自然难以长期在汉中坚持。

于是:刘备据险不战,袭其补给,准备耗死曹操。

赵云之胆

刘备在据险不战的同时,又派黄忠等人打击曹军的补给线。

一次,曹军运了粮食到北山,黄忠前去劫粮,与赵云约好归来时间。

时间到,黄忠迟迟未归,赵云率亲兵前去侦察。

路遇曹军大军,赵云且战且走,退回营地。

随后,赵云又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摆出“空营计”。

曹军怀疑有埋伏,撤军。

赵云立刻组织戎弩齐射,曹军自相践踏、死伤枕籍。

曹军相持一个月,补给困难,士气低落,被迫退军。

刘备得到了汉中!

善败者不亡

不过,曹操就是曹操,撤退也要给刘备喝一壶!

大家知道,汉中,是汉高祖当年还定三秦的基地,原本是比较请富庶的。

曹操从汉中撤军时,“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徙氐五万余落处居扶风、天水界”。

汉中、武都迁徙人口加起来,人口达数十万!

要知道,蜀汉灭亡时,人口总共也不过九十万!

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暂时难以像汉高祖刘邦一样,以汉中为基地北进!

曹操这波操作,让刘备胜利的果实大打折扣。

当然,有说法认为曹操以此招“战略上胜利”,那就有诡辩之嫌了。

汉中,蜀之咽喉,夺取汉中,刘备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这无论如何都是一次胜利。

只是说:人口被迁徙,使胜利果实打了折扣而已。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事。——《孙子兵法.势篇》

汉中之战,曹军将领的表现并不逊于对手。

过往几十年的表现看,曹操的用兵之能更在刘备之上。

不过,曹操还是丢失了汉中。

曹操失去汉中的根本原因是:汉中与西川在地缘上自成一体而与关中交通不便。

就当时形势而言,曹操要保有汉中的成本极高。

刘备抓住机会,采纳法正之谋,通过连续操作,不断给曹操“增加成本”,最终使曹操保有汉中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被迫放弃汉中。

但是,曹操善败者不亡,尽徙人口,使对手的胜利果实大打折扣。

双方都是高手,招招都打在点子上!

汉中之战,不愧为汉末三国时期含金量最高的战役!

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含金量怎么样?如何评价2人用兵能力?

汉中之战,是刘备人生的巅峰之战,是曹操一生中的最后一战。

记得两人在许都杯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说:“论天下英雄,唯有吾与使君耳!”刘备当时吓得不轻,借着打雷故意将手中的筷子扔了出去,来表明自己对曹操的畏惧之心。

青梅酒宴,曹操杀刘备就如踩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刘备伪装出来的懦弱暂时迷惑了他,刘备因此逃过一劫。20年后,两人再度相会于汉中。这次,双方又当如何呢?

双方实力对比

一、刘备阵营,除了关羽镇守荆州之外,旗下精锐悉数出动,纵观蜀汉所有战事,汉中之战的阵容可谓是空前绝后。

  • 总指挥:刘备;
  • 军师:法正;
  • 后勤:诸葛亮;
  • 武将:马超、张飞、黄忠、赵云四虎将,以及黄权、魏延、刘封、孟达、吴兰等大将。
  • 兵力:用蜀臣杨洪的话来说“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可判断为举国之力。

二、曹操方也是严阵以待,除了张辽防御东线,曹仁、于禁、庞德等防御荆州中线,其他也基本抵达汉中战场。

  • 总指挥:曹操;
  • 军师:空缺(贾诩和程昱年事已高,没有从征);
  • 武将: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人。
  • 兵力:据诸葛亮估计数十万大军。
主要战斗过程

一、下辨之战

刘备派出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立刻派曹家军前去抵挡。

这时,蜀军突然兵分两路,张飞和马超迂回到固山,打算切断曹军的归路(陈仓道),再与吴兰前后夹击,包了曹家军的饺子。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本来同意支持刘备的阴平氐王,等到马超走后,立刻临阵倒戈,支持曹军。

同时,曹休识破张飞之计,曹家军趁着张飞分兵之际,联合阴平氐王猛攻另一路蜀军,首领吴兰被杀。蜀军计划失败,张飞与马超只能被迫从固山撤退。

二、马鸣阁之战

下辨之战失败后,阴平氐王已经彻底归附曹操,汉中的曹军也可从那里获得粮草供给。为了切断阴平到汉中的供给线,刘备派陈式攻占此供给线的唯一通道——马鸣阁栈道。

不料,此计被徐晃识破,将陈式打败。曹操问讯大喜,立马授予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

三、汉中之战

曹洪占领下辨,也就是占据了祁山道和陈仓道,而阴平的马鸣阁道又被徐晃占领。刘备本来志在切断汉中外援,在蜀军接连受挫之下,亲自率军直扑汉中要塞——阳平关。夏侯渊和张郃严阵以待,曹操问讯,立刻亲自率领大军从洛阳赶往长安。

阳平关是汉中关隘,易守难攻。刘备与夏侯渊对峙许久,未能攻破。刘备便南渡沔水,来到定军山安营扎寨。夏侯渊见状,赶紧与张郃分兵两路,分别在走马谷和广石构建鹿角。

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对张郃实行车轮战,张郃招架不住,求助于夏侯渊。等到夏侯渊分兵前去支援张郃时,刘备即刻下令火烧夏侯渊的鹿角。就在夏侯渊出营修补工事时,黄忠从天而降,一刀砍死了夏侯渊。曹军四处逃窜,张郃收拾残兵,被迫退守汉水之北。

公元219年3月,曹操大军经褒斜道来到汉中,驻扎在阳平关。刘备据山坚壁不战,与曹操夹汉水对峙。后来赵云和黄忠偷袭曹军存放在北山的粮草,并在汉水处痛击追兵,令曹军元气大伤。

汉水之战后,蜀军士气大振,刘备从战略防御改为主动出击。刘封常到阳平关挑衅曹操,曹操气得破口大骂:“大耳贼,你给我等着,我让彰儿来收拾你们!”

两军对峙,此刻拼的就是粮草供给,曹操方不久便感受到了蜀道运粮之艰难,而蜀军后方有诸葛亮亲自安排,粮草可从剑阁和巴西郡两路直达汉中,因此就当时情形而言,蜀军更有优势。

公元219年5月,曹操不想再做困兽之斗,于是要求张郃退守陈仓,自己班师回洛阳。

此一战历时两年之久,双方耗费国力巨大,但对蜀汉而言,战略意义重大,占领汉中不但巩固了益州的北大门防线,更有望蚕食关中。那么,对曹魏来说,以后想要再攻取益州,犹如登蜀道,难如上青天。

回首20年前,煮酒论英雄时的战战兢兢,刘备终于开怀笑了:“曹阿瞒,你说得没错,我就是那个能与你一较高低的英雄!”

刘备经过20年时间的奋斗,终于在汉中一雪前耻。此时此刻,他与曹操实力相较当如何?你怎么看?

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含金量怎么样?如何评价2人用兵能力?

汉中之战从216年的下辨之战开始至219年5月结束,历时三年。

第一阶段下辨之战,215年,刘备夺取益州。216年初,曹操派曹洪带副将曹纯曹休,行军司马郭淮,行军主薄韩浩领兵三万屯固山,出下辨以略羌地。诸葛亮法正以为经略羌地的机会来了,立即建议刘备派张飞带副将雷铜领兵二万攻打固山,马超带副将吴兰领兵二万攻打下辨,任夔领兵一万为救应。看起来刘备方在兵力,出兵方向都是优势,但却犯了分兵互不统属的用兵大忌。这个重大失策被韩浩识破,韩浩建议曹洪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设伏斩杀任夔,再击败马超吴兰,马超吴兰竟然不顾张飞直接败回成都,第三战击败张飞斩杀雷铜,张飞败走巴西。这一战一是暴露了刘备集团自以为连续征战益州三年作战经验丰富而产生的主骄将狂的骄兵情绪,二是暴露了刘备集团内诸将不和的矛盾。张飞是元老,马超是215年新降附,任夔是益州本土将领。当任夔中伏时,张飞马超均不救援,当马超被攻击时,张飞既不救援马超也不急攻固山以解马超之危。马超被击败时也不告知张飞更不顾还在固山的张飞,直接败回成都了。三是暴露了刘备法正诸葛亮在战役用兵上的不成熟短板。四是暴露了益州兵将远比不上曹操兵精将勇。但这一战也给曹操造成了益州刘备集团不堪一击的假像,使曹操不再关注汉中战场,造成后期的严重被动。

第二阶段,巴西之战。217年3月,陈仓守将张郃,见张飞屯兵巴西,对陈仓和汉中有威胁,于是向曹洪借兵一万请战巴西,曹洪借郭淮带一万兵给张郃攻打巴西。这时的巴西有张飞带来的下辨败兵近一万,巴西太守严颜有一万多,葭萌关守将霍峻五千兵,加上其它的驻守兵近三万。但张飞严颜霍峻面对张郃的进攻却连战连败,接连丢失蒙石宕石瓦口关三处要地,大战宕渠五十多日不分胜负。刘备接到张飞巴西告急后紧急派出魏延刘封各领五千兵救援,才击退张郃,收复失地。这一战再一次暴露了益州兵力虽多,但战力却远远不如曹魏兵战力。也显示出了魏延的统兵作战能力远超张飞等老将,为后来作战打下了基础。而曹操却再次轻视了刘备集团!

第三阶段,定军山之战。218年5月,刘备法正大起益州兵十五万争夺定军山(诸葛亮留守成都),刘备分兵张飞马超黄忠李严魏延赵云向宠刘封孟达陈式,各领兵一万,轮番攻打夏侯渊张郃夏侯尚郭淮赵禺三万兵驻守的定军山,连败十多阵。219年1月在法正连用步步为营,反客为主,声东击西之计的情况下终于斩杀夏侯渊赵禺,历时九个月。但仍让张郃夏侯尚郭淮逃脱,张郃在郭淮夏侯尚推举下,接任主将,另立新寨,拒住刘备大军。这一战暴露了刘备缺乏大战役指挥能力,但展现了法正军事谋略才能。同时也暴露了益州兵攻坚能力不足的弱点。夏侯渊的战死震撼了曹操!

第四阶段,汉中决战。219年3月,曹操领兵十多万来到汉中为夏侯渊报仇,曹魏军士气大振。徐晃张郃连续击败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张著,庞德击败魏延,曹彰击败刘封孟达,曹军连战连胜。但刘备集团在诸葛亮:‘’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总动员下,兵力源源不断地增兵汉中,而曹操却既没有准备后援兵力,又苦于粮草接济困难的困局。只能依靠兵精将勇连续击败刘备大军,总体上处于劣势。就在曹操困局时,战役的转折出现了:徐晃副将王平突然纵火烧毁徐晃大寨,拒住沔水浮桥,引刘备大军渡过沔水。失去沔水的汉中对曹操来说基本上失去了坚守汉中的意义。接着曹操的主薄杨修又动摇军心,终于使曹操汉中决战失利而败走!

这一战曹操在用兵上一是犯下了一怒起兵的错误,二是没有准备后援打持久战的准备,三是决战时犹豫不决,而造成了失败。而刘备集团再一次暴露了兵多将IT但战力不足的问题。面对兵精将勇的曹操集团,也使刘备失去了继续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含金量怎么样?如何评价2人用兵能力?

刘备在战役上赢了,在战略上输了。

曹操在战役上输了,在战略上赢了。

何解,首先看双方为何在汉中大战?

曹操和刘备其实同一时间对巴蜀用兵,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行军难以迅速。双方角力就注定在汉中碰面。

曹操内部矛盾重重,年龄也高,考虑是集团和帝国的传承问题。东南防守孙吴,南部防守关羽,西北刚得到汉中,根基未稳,粮食供应有限,难以持久。所以后来才有“鸡肋”的说法。

摆在曹操面前的选择,要么继续投入力量,由于帝国的屯田政策刚刚开始,粮食供应不足,分兵防守,汉中的局部已经无法用优势兵力压制蜀军。而且经过赤壁大战,雄心不再,心理开始有所畏惧,曹操选择掠人不要地,在汉水几次交锋后就固守长安了。

曹操在战略上占了先机,同时南部的荆州已经面临关羽的兵锋。

刘备收复了成都后,倾全国之力,抢占汉中,力求进一步打通长安的进军之路,实现隆中的双面进攻战略。当刘备顺利占有汉中后,实际上收获不大,分兵固守汉中,陇西之地还没有收获,汉中的经济和人口还没有恢复,荆州大战就马上展开。同时由于胜利冲昏头脑,没有马上弥补于孙吴的军事分歧,在荆州问题过于强硬,主动挑起荆州大战,关羽同时与曹、吴两家用兵,而且汉中休整过长,没有马上进兵长安,包括宛城一带也没有配合关羽形成对许昌的压力。导致荆州过早失败,错过历史最佳的汉朝复兴之路。

此中的原因就是刘备私心过重,年龄偏大,过早动了帝位的想法。刘备在用兵上其实不是一个伟大的统帅,更多就是一个军阀。政治上屡屡缺乏号召力,无法吸引地方门阀大族的投靠和依附。如果刘备在政治上政策适当,能够说服张鲁投降,不战而获地,那么不至于后面的得地不得人。军事上暂时的成功,并不能带来战略上的成功。

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含金量怎么样?如何评价2人用兵能力?

含金量特别高。

刘备跟曹操打仗,从来就没占到过便宜。也可以说,刘备跟谁打仗,都没占到过便宜。在打仗这件事上,刘备刘玄德并不擅长。

乱世无义战、弱肉而强食。既然如此,那刘备为啥没被乱世打死?原因有二:

一是铁粉够硬。关羽、张飞、赵云这些超一流战将,对刘备始终不离不弃。榜一大哥,个个给力。这就能保着刘备不死。

二是不缺盟友。打不过吕布就找曹操、跟曹操翻脸就投袁绍、袁绍不靠谱就依附刘表、刘表不给力还有孙权撑腰。乱世无义战,刘备处处找朋友。

即便铁粉硬、朋友多,但刘备从来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而且败仗还都特别惨,媳妇打丢过、孩子也打丢过。直到汉中之战爆发,刘备才真正迎来他的高光时刻。

汉中之战的背景态势

赤壁之战后,刘备先是抢到南四郡、再是借得江陵城,但刘备仍旧不算一方霸主。即便四舍五入地加上南郡,刘备手里也才五个郡。而南四郡就是窗户纸,没有南郡扛着,南四郡一捅就破、一打就丢。所以,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未形成。

但是,公元214年,刘备入主四川,则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据扬州和荆州的一个郡,刘备据益州和荆州的五个郡。到这个时候,刘备勉强能够匹敌孙权。

刘备一州加五郡VS孙权一州加一郡,怎么才勉强匹敌?这明显是刘备压过孙权啊?

账不能这么算。

即便不算人口账、经济账,但也要算时间账。孙权在扬州经营多久,刘备在四川又经营多久?扬州是人家孙权的绝对根据地,而益州则勉强太多,刘备需要时间去经营。

同时,还要具体地盘具体分析。荆州七郡,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最发达、最重要的,是南阳郡,控制在曹操手里。次发达、次重要的,是南郡,勉强算控制在刘备手里。再发达、再重要的,是江夏郡,控制在孙权手里。跟这三个郡相比,南四郡啥也不是。同时,跟荆州和扬州比起来,益州太封闭,进去困难、出来也困难。自古以来,凭借四川而逐鹿中原的,也就诸葛亮能办到。

所以,只能说刘备勉强匹敌孙权。

此外,占据益州的刘备还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益州的汉中郡,早在他入主益州前就独立了。汉中郡,不在刘璋手里,而在张鲁手里,自然没法被刘备继承。

但张鲁不禁打。曹操扫荡关中、凉州,搂草打兔子就把张鲁打怂,顺便收下汉中。

汉中对益州太重要。汉中以北是鸟都飞不过去的秦岭,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才是天险。所以,汉中是益州的天然门户,相当于函谷关与关中的关系。

于是,入主益州的刘备,就必须拿下汉中。拿下汉中,刘备才能以秦岭为天险,抗衡曹操;拿不下汉中,刘备就相当于被曹操拿刀架在脖子上。曹孟德开心了,能让刘备多活几天;不开心了,直接给刘备抹脖儿。

除汉中这个死穴外,还有荆州危局。孙权一直捏着江夏郡、曹操一直捏着南阳郡。即便是刘备的南郡,曹操也插了进来,占据襄阳和樊城。南阳是南襄隘道的北端、襄阳是南襄隘道的南端。也就是说,曹操占据了整条南襄隘道。除了曹操,还有孙权。没有南郡扛着,南四郡啥也不是。而除了南郡,还有江夏郡。没有江夏郡扛着,南四郡仍旧啥也不是。而江夏郡恰恰就在孙权手里。

汉中之战的蓄势待发

刘备占了四川,孙权极不高兴。

于是,公元215年,孙权派鲁肃牵制关羽、派吕蒙直取南四郡中的长沙、桂阳和零陵。还没等刘备反应过来,吕蒙就拿下了这三个郡。在吕蒙出兵的同时,孙权还任命了三郡太守以下的官员。也就是说,孙权不仅打下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而且还有效统治了三郡。所以,没有南郡和江夏郡扛着,南四郡随时都能易手。不是还有武陵郡吗?

不是孙权打不下武陵郡,而是孙权不好意思去打武陵郡。因为公安城是荆州牧刘备的州治所在地,而公安城就在武陵郡孱陵县。孙权再不仗义,也不好意思把刘备的州治给抢了。

但刘备也不是怂人,立即从四川杀回荆州,同时部署关羽抢回长沙、桂阳和零陵这三个郡。随即,孙刘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但是,曹操出来搅局了。这家伙本来正在横扫关中和凉州。看到孙权和刘备打了起来,则立即挥师汉中、干服张鲁。

孙权是半生明主,前半生英明、后半生糊涂。其实,曹操也是。赤壁之战前,曹操就如诸葛亮所言,“仿佛孙、吴”。赤壁之战后,曹操却骚操作不断。此时,孙刘打架,曹操就该坐山观虎斗。但是,他不,非要拿下汉中。汉中是益州门户。拿下汉中,就相当于把刀架到益州的脖子上。所以,刘备肯定不答应。

于是,孙刘立即讲和,也就有了湘水划界。

湘水划界之后,刘备回师益州。这时候,就不是孙刘开打,而是曹刘开打。公元215年,张郃由汉中出击巴西,张飞率军围困张郃50余天。这算是孙刘汉中之战的前奏战。

但汉中之战要正式爆发,还需要时间。

一是曹操不打了。

曹操着急赶回邺城给自己封官,他要当魏王。在曹操看来,当魏王,远比益州和刘备重要。这就是糊涂。刘备刚从刘璋手里骗到益州,此时不仅人心未孚,而且立足不稳。曹操只需一个冲锋,就能拿下益州、搞死刘备。虽然司马懿和刘晔这些谋臣拼命劝说,但曹操听不进去,坚决不能干得陇望蜀的事情。

二是刘备需要时间。

荆州的烂摊子刚刚处理完。刘备不仅需要时间来转移注意力,关键是要重新调整部署。荆州的兵、将、官要输送到益州;益州的民、财、力要赶紧动员。这些都需要时间。等搞定这些,刘备才能把荆、益两州的力量投送到大巴山以北的汉中。汉中与益州之间还隔着一道大巴山。虽然比不上秦岭天险,却也非常难走。这就是刘备的英明。在刘备看来,汉中之战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大打,彻底把曹操势力赶过秦岭。

汉中之战的智计对决

等曹操当了魏王、刘备稳定益州,汉中之战也就在公元217年正式爆发了。

率先出击的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刘备派张飞、马超、雷铜、吴兰进驻固山、下辩,位于今天甘肃成县一带,试图封锁陈仓道。

但曹操也不是傻子。趁张飞、吴兰分兵之际,曹休、曹洪突然进攻尚未完成集结的吴兰所部,直接干废一路。吴兰一路战败,张飞一路只能赶紧退出固山。张飞的进攻,仅是刘备的试探性进攻。小部队奇袭不行,那就大部队碾压。

公元218年,刘备的主力大军,大约十万人,迅速北上,并一举推进到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

同时,刘备又派出陈式出击马鸣阁道(今四川利州一带)。

陈式的战略目的跟张飞一样,都是切断汉中与外界联系,制造关门打狗之势。但曹操早就看出刘备的伎俩,安排大将徐晃在此镇守,并对陈式所部一通猛捶,陈式败走。

孙权和曹操都是越老越糊涂,刘备却是越老越精明。但是,在打仗这件事上,老而糊涂的曹操,也要远胜老而精明的刘备。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刘备一直不是曹操的对手。

但汉中之战不是兵法的较量,而是决心的较量。这个决心,就是曹刘双方肯为这场战争投入多少资源。

在阳平关,刘备遭遇了曹操的汉中主力,即夏侯渊、张郃所部。同时,曹操也在当年九月抵达关中长安。因为张飞、陈式相继战败,所以汉中与关中的通道没被封死,曹操的关中军团随时都能杀到汉中。

公元219年,刘备不再与夏侯渊、张郃在阳平关对峙,而是向南渡过沔水、兵进定军山,试图在这里打开一条通道。但是,夏侯渊和张郃随即调整部署,赶往定军山拦截刘备。

这时候,双方早已打了明牌。刘备就是要突入汉中盆地,夏侯渊和张郃死活也要拦住刘备,而曹操则是要赶紧援助汉中。汉中之战,刘军是在赶时间、曹军是在拖时间。

急不可耐的刘备不再绕路,而是立即发动进攻,把部队分为十部,对张郃展开车轮攻击。仗打得相当惨烈,张郃甚至亲自率兵搏战,方面军司令都当起了陷阵之士。虽然刘备没能攻破张郃,却成功打乱曹军部署。夏侯渊不得不分兵援助张郃。

夏侯渊分兵,就是刘备一直在等的机会。

夏侯渊刚一分兵,刘备就派老将黄忠兵出定军山,直扑夏侯渊所部。也有一种说法是:夏侯渊围魏救赵,冲击刘备营地,但被黄忠搞了一个反冲杀。无论是哪种说法,刘备肯定是打乱曹军部署,为老将黄忠在战场扬名创造了条件。黄忠一个冲锋竟搞死曹军主将夏侯渊。主将一死,曹军立即崩溃,刘备取得定军山大捷。

突破阳平关是为了进入汉中盆地;阳平关无法突破,那就转战定军山;突破定军山是为了进入汉中盆地。所以,刘备的全部目的都是赶紧突入到汉中盆地。然而,除了定军山,刘备大军突入汉中盆地还需再次渡过汉江。但汉江却死活过不去。

一是夏侯渊死后,汉中曹军立即公推张郃为主帅,而张郃比夏侯渊还能打;

二是夏侯渊的司马郭淮,立即组织汉江防线,不仅不示弱,而且直接出兵与刘备硬刚。

夏侯渊虽死,但曹军并未全线崩溃。刘备仍然无法突入汉中盆地。所以,刘备的益州主力,只能与曹军的汉中主力在阳平关、定军山和汉江一带搞对峙。刘军要进来、曹军不让进。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关中主力正式进入汉中,刘备不仅要直接面对曹操,而且还要面对曹军的绝对主力。

汉中之战的决心较量

汉中之战,是决心的较量。但曹操明显决心不足。

公元218年,四月,刘备抵达阳平关;公元218年,九月,曹操抵达长安;公元219年,三月,曹操才兵入汉中。

也就是说,刘备在阳平关已经打了快一年,曹操才刚到。而曹操之所以姗姗来迟,首先是因为许都、南阳一带不太平,造反民变层出不穷,而荆州关羽又蠢蠢欲动,曹操担心自己一入汉中,后院就失火;其次是因为曹操犹豫不决,汉中之战到底打不打、到底打多大,自己一直没能算计清楚。

曹操是这个心态,那刘备呢?

刘备早已拼命。

阳平关累攻不下,刘备奇兵定军山,而这就是兵行险招。从益州输粮到阳平关,这条路难走,但还有路可走;而输粮到定军山,就只能翻山越岭。一旦阳平关外的主力大营被攻破,或粮道被截断,刘备的定军山奇兵就得集体饿死。

所以,奇兵出击定军山,刘备是在赌。

从公元217年小部队试探攻击到公元219年大部队累年攻击,这场战争太费钱。为了打赢汉中之战,刘备前方打仗、孔明后方运粮,甚至不惜“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但这恰恰说明刘备以及刘备集团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赢汉中之战。

那曹操来了之后呢?

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刘备不进攻,也不退兵,而是选择跟曹操耗。那么,决心满满的刘备为啥不再进攻?

没啥原因,就是打不过曹操。刘备虽然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但这只是嘴上说说,而行动上却不敢跟曹操打。原因就是:刘备跟曹操打仗,从来没占到过便宜。

汉中之战的各种智计对决,刘备一次都算过曹操。而汉中之战以前,除赤壁之战外,也都是如此。刘备跟曹操打仗,除了惨败还是惨败,最佳状态就是曹操不打了,如援救陶谦之战。

既然打不过,那就索性不打,跟曹操搞对峙才是最佳选择。

三月,操出斜谷。将军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操引还,昭烈遂取汉中。

曹操三月入汉中、五月就撤军,总共在汉中呆了两个月。这期间爆发了一场汉水之战。赵云和黄忠约定劫粮,虽未成功劫粮,赵云却重创曹军锐气。但汉水之战仅是局部战役,影响不到全局,更不会逼得曹操五月退军。

曹操五月退军的原因有二:

一是成本太高。刘备隔着大巴山出击汉中,已经男当战、女当运。曹操则要隔着秦岭大山输粮运兵,这个成本更高。而累遭战火的关中,已经难以发挥后方基地的作用。所以,曹操甚至还要从许都转运粮草和兵员。入援汉中的主力部队就是曹操从许都带过来的。从今天的河南中部到今天的陕西关中,再从今天的陕西关中到今天的陕西汉中,这个作战半径太长。

二是决心不够。如果曹操决心拿下益州,那在收服张鲁之后就该进攻,但是并没有。即便错过最佳时机,那曹操也该在汉中摆出攻势,而不能仅让夏侯渊和张郃只搞防御。公元215年,张郃被张飞教训一顿后,曹军就不再闹腾,而是等着刘备来打。

这两个原因中,决心不够最主要。五月退军之后,刘备入汉中便已毫无悬念,剩下的工作就是驻兵、扫荡以及派官。

汉中之战的客观评价

汉中之战,是刘备的高光时刻。以前总打仗却总打败仗,即便打了胜仗也胜得不够漂亮。刘备刘玄德,就是别人打怪练级的怪。但汉中之战,堪称完胜。刘备硬是从最强诸侯曹操身上撕下了一块肥肉。这块肥肉不仅包括汉中郡,而且还有汉中以东的房陵郡和西城郡。这是三个战略位置都非常重要的郡。

这之后,蜀汉虽然各种北伐中原,无论是关羽北伐还是孔明北伐,都比不上此次的刘备北伐。同时期的孙权则更惨,一个合肥之战打一次输一次,而且还被人家反杀。在绝对实力面前,名将、奇谋以及所谓的军心士气,全是行为艺术。

所以,刘备赢得汉中之战,其含金量非常高。这之后,无论是蜀汉自己还是盟友东吴,都从未如此高光。

但是,汉中之战,仅是战术胜利,而非战略胜利。

战术和战略是相对概念。短期看、局部看,是战术;长远看、全局看,是战略。汉中之战,在短期和局部,是刘备胜而曹操败。但从长远和全局看,则未必。这也是曹操决心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汉中跳板仰赖输血。相比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太小。所以,汉中不足以成为战略根据地,而只能成为战术跳板。司马懿凭借关中这一战略根据地,不仅可以扛住蜀汉北伐,而且还能反哺中原。而战术跳板就不同了,你只能不断为它输血,却不能指望它来造血。所以,刘备集团必须不断花费财力来经营汉中。

二是战略目标能否完成。曹操占领汉中,就要以汉中为跳板进攻四川,汉中是手段、四川才是目标。刘备占领汉中,就要以汉中为跳板进攻关中,汉中是手段、关中才是目标。所以,曹操才会一直决心不够。拿下汉中之后,曹操能否发挥汉中的手段价值,然后占据四川?没有这个打算,也没有这个信心,更没有这个精力。曹操的主要精力是加九锡和封魏王。如果是这样,那汉中就是鸡肋。反过来,刘备也一样。在当时,刘备即便有这个打算、这个信心,却没有这个精力,更没有这个实力。

三是秦岭天险就此易手。如果搞防守、求自保,那秦岭就是自家天险;如果搞进攻、求扩张,那秦岭就是自家障碍。那谁是进攻方?谁拿到汉中,谁就是进攻方。刘备拿到汉中,秦岭天险就是曹魏天险、自家障碍。从汉中出击关中,败多成少。后期,诸葛亮北伐困难重重,原因就是秦岭天险不再属于自己。

因此,对曹操来说,汉中之战仅是

战术失败,但战略上不算失败,甚至可以说是胜利。曹操把翻山越岭且主动进攻的苦差事,留给了刘备和蜀汉。而对刘备来说,无论是战术胜利还是战略胜利,都没有意义。

三分天下却分到四川,那就说啥都没意义。以四川为根据地而逐鹿中原,且还实现一统的,从来没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不算以汉中和四川为根据地逐鹿中原,而是刘邦集团搞了一个汉中迂回再入主关中。刘邦逐鹿中原,凭借的是关中,而不是四川和汉中。

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含金量怎么样?如何评价2人用兵能力?

自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北方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孙权占有江南和刘备占据的益州、荆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215年,曹操消灭了马超、韩遂之后,亲率大军进攻汉中的张鲁。

张鲁是东汉时期五斗米道的传道人。被东汉统治者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镇守汉中。曹兵一路势如破竹,直到阳平关时,张鲁的弟弟张卫拒关坚守。不久阳平关被曹军攻破。张鲁请降。曹操自此基本控制了汉中及巴中地区。

汉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四川的门户,曹操占据汉中,使益州北面无险可守,这对益州的刘备形成了巨大威胁。

这时军师法正献计攻取汉中。占据汉中,首先可进取关中,待时机成熟可以挥师北伐,一统天下;其次可蚕食凉州、雍州等地,开疆扩土;实在不济,固守汉中,形成天然屏障,保证益州安全。刘备听取了法正的建议,先派大将黄权领兵进攻巴中,控制了这一地区。而刘备也积极备战。

公元217年,刘备留诸葛亮守成都,负责后勤保障。亲率大军进攻汉中。刘备屯驻阳平关,派乒轮番攻打阳平关,始终攻不下来,双方相持一年有余。

公元219年,刘备经过周密策划,避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阳平关。南渡汉水,在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曹军夏侯渊部对峙。当时夏侯渊驻守走马谷,张郃驻守广石。

定军山是汉中西面的门户,地势险要,刘备占据定军山打开了通向汉中的道路,并威胁到阳平关侧翼的安全。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法,连夜狂攻张郃驻守的广石。张郃不支,请求夏侯渊增援。

夏侯渊分兵后,为防止刘备进军和北上,在汉水南岸和定军山东侧大造防御工事,修围寨,设鹿角。

刘备派兵夜攻曹营,火烧南围鹿角。夏侯渊率轻骑救南围。而刘备另一路人马急攻东围。并派大将黄忠埋伏在东、南围之间的险要地方,伺机截杀夏侯渊。张郃不支,夏侯渊又急忙回师东围,黄忠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在夏侯渊经过时,突然率军攻击,亳无防备的曹军溃败,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张郃退守阳平关。

曹操得知汉中战场失利,亲率大军从长安出斜谷,迅速赶到阳平关救援张郃。

刘备自定军山一役,彻底改变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且蜀军士气高涨。待曹操到达汉中后,欲找刘备主力决战。刘备听从法正建议,利用有力地形,据守险要的地方,坚决不正面迎敌。同时刘备派兵袭扰曹军后方,劫取粮草,阻断交通。

曹军攻险攻不下来,找蜀军主力决战,对方又坚守不出,而此时粮草供不上,军心涣散,士兵逃亡的很多,不得已,曹操放弃汉中,撤回关中。

自此刘备如愿占据汉中。而后派刘封、孟达攻取房陵、上庸,势力进一步得到巩固。

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