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这个事情,真不必上纲上线。

不重拍很正常,和对太平天国得历史评价没太大关系

与《太平天国》(2000年)同时期的历史剧《雍正王朝》(1999年)、康熙王朝(2001年)不都没有重拍嘛。

像《西游记》、《三国》这样被反复翻拍的电视剧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不必上纲上线。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争议不止。现在和2000年时并没什么不同。

港英时期,吕良伟、刘德华等人不也拍了一部《太平天国》吗?难道他们拍摄《太平天国》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吗?

有朋友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经济、民生的破坏是不重拍的原因。

三国英雄们的争战,使人口减少近90%,难道破坏不是更大吗?

《三国》还不是被反复拍?

又有朋友强调太平天国搞封建迷信,是不重拍的原因。

那《西游记》、《封神演义》难道不是更离谱的封建迷信吗?诸葛亮借东风不是封建迷信吗?

太平天国的历史有点意思,所以拍成了电视剧,但又不是太有意思,所以没有被反复拍,这不是很正常吗?

别忘了,电视剧是娱乐行业的一部分,有没有趣才是关键。

资源浪费

当年的《太平天国》电视剧耗资1.5亿。

从投资角度说,是非常失败的。

首先,1.5亿中,一半是“太平天国城”。

可以理解陈家林导演的苦心。尽管当年已经有了无锡三国城等拍摄基地,但太平天国的建筑特色、图绘风格是非常独特的,讲究的话,要尽量还原。

可问题是:太平天国的历史太特殊了!

大投入建筑的“太平天国城”此后用于其他电视剧拍摄时局限很大!

其次,太平天国的战争从头打到尾!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政,从传统的步战、骑战、水战到时代特点鲜明的炮战一应俱全。

拍片一时爽,资源能重复利用吗?

你拍三国的道具拿去拍水浒,毫无压力。你把张飞叫成李逵别人也未必看得出问题。

可是太平天国这些道具你还能拿去拍啥呢?

历史剧的前景

2000年左右,历史剧拍一部火一部。

如今呢?历史剧基本上是扑街。

即使有大牌压阵的《楚汉传奇》、《精忠岳飞》也没有太大反响。

所以,与其花大价钱拍《太平天国》,还不如请小鲜肉拍下偶像剧。

这可能是一个难题:历史剧如何适应年轻人的口味?

当年的《太平天国》就已经很挣扎了。他又想拍出历史感,又想插入各种感情戏,想迎合年轻人口味,结果···

幸运的是:仍有《大秦帝国》这样持续受到关注、期待的电视剧。

值得注意的是:《大秦帝国》第一部08年夏天就已拍摄完毕(可以在网上看),但10年才搬上荧幕,开始火爆。

或许,拍历史剧,就要耐得住寂寞吧。

向敢拍历史剧的工作者致敬,期待更多制作精良的历史剧。

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太平天国从过去被高度赞扬到如今被过度污名化,评价两极化,即便有重拍的需求,目前拍摄的时机也不成熟。

而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首播于2000年,在央视播出后,创造了当时极高的收视率,也成就了大导演陈家林擅长拍摄历史剧的威名,《太平天国》可谓是他的成名与巅峰之作。

《太平天国》高屋建瓴地树立了历史大剧的标杆,成为一代影视人的追求!

《太平天国》在播出后,能够引起极大轰动,不但证明了这部历史大剧的成功,即便从今天来看,它也是一部制作考究的历史剧大手笔。

陈家林导演以拍历史剧见长,无论是《努尔哈赤》、《袁崇焕》到《江山风雨情》等拿捏得恰到好处,再到《唐明皇》、《武则天》、《康熙王朝》等历史剧推陈出新,精彩不断,后来转战战争剧,拍摄了《高地》、《功勋》等一大批战争剧集,几乎是拍一部火一部。

所以,选定陈家林执导《太平天国》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也看出央视当年在遴选影视专业人才上不但眼光独到,而且,以大手笔的拍摄为后世留下一部宝贵的影视佳作,至今有口皆碑。

这部电视剧的成功,除了有大导演执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定位准确,以宏大的叙事手法,把纷繁复杂的人物、剧情浓缩在46集的大制作里,在剧中体现了“大事件、大冲突、大矛盾”,深刻地揭示了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的伟大意义。

在电视剧的开篇,导演和编剧就已经“开宗明义”地向社会科普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深层背景和编导人员、国家层面对太平天国的定性,解释了它为什么会被雕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而这正是编导主创人员和央视对当年拍摄太平天国的初衷。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不堪忍受清王朝残酷压榨和外国侵略者疯狂掠夺的各地人民群众,纷纷组织起来进行英勇顽强的抗争。在这些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革命大潮中,以洪秀全为首领的“拜上帝会”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并定国号为太平天国。从此,中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部剧,投资巨大,采用了上市股票集资等多种资金募集手段并获得成功,名噪一时。

剧中,更是云集了众多当时一线影视大腕加盟, 高兰村、王诗槐、张志忠、盖丽丽、孙飞虎等联袂主演, 可谓是群星璀璨,因此,即便是放到今天,老戏骨们的精湛表演,依然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有大快朵颐的影视大剧的观感。

这一切,都离不开“陈家林”导演和剧组的精心谋划的功劳。得益于张笑天的精彩叙事手法、精心编剧,该剧全方位展现了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十三年间的历史。

全剧在战争气势格杀场面之惨烈、在天朝王相戕害手段之残忍、在天国英雄视死如归之悲壮中,成功地塑造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洪宣娇、陈玉成、李秀成等太平天国英雄形象。

然而,也正是这部剧的标杆效应,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当时,中外学界简单地把拜上帝教等同于基督教。

这造成了该剧在表现拜上帝教时,完全采用了基督教来还原。

这一方面是当时太平天国史料有限,另一方面,史学家都是从基督教的视角研究太平天国。以至于,太平天国被称为“太平基督教”这是很不恰当的。

这种硬伤也造成了网络上污名化拜上帝教的重要根源。时至今日,国外学者,如史景迁等,依然是透过基督教来看拜上帝教。

显然,这是一种简单对等下的“方法”错误。

举个例子,李小龙学习咏春拳,创立了“截拳道”,你能说,截拳道就是咏春拳吗?

然而,同样道理,脱胎于“基督教”的拜上帝教,方方面面都变化了!被当时的西方人士视为“异端”,就已经说明,这已经是两种不同的教派了!为什么还非要当成一码事纠缠不清呢?

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也将彻底还原拜上帝教的本来面目。

翻案风潮之下,太平天国被污名化、妖魔化!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一股疯狂“贬低抹黑”太平天国的逆流,用邪教的帽子把它污名化,各种脏水被无情地泼向太平天国,网络上,不明白真相的人太多了,当谎言被重复千万遍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对自己学习的历史开始怀疑。

然而,任何贬低抹黑太平天国的做法,只是迎合了网络上的乖戾之气,因为,网络上攻击太平天国的人,并不是他们对历史研究有了新发现、新进展或者新证据,历史还是那个历史,只是看历史的人心态变化了。

他们重新搬出了满清时期各种恶意栽赃陷害太平天国的所谓“史料”,不外乎就是当年被一众历史学家否定的清廷“伪材料”,添油加醋重新被包装成“历史新发现”堂而皇之地造谣中伤太平天国。

各位,历朝历代都有野史,这本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但是,你再看,把清廷伪材料上升到“证伪”高度的,除了太平天国历史,无出其右!

为什么?

你看,从罗尔纲,范文澜,王文成,简又文,多少学者殚精竭虑,不但著书立说,还要费尽心机地一遍又一遍地在故纸堆里“反复论证”?

清朝抹黑太平天国的伪材料最多!不是研究者,一般人真玩不转!以至于,当有人看历史剧《太平天国》,对洪秀全慷慨激昂的演讲,发出质疑声,“他不是落第秀才吗?水平这么高?”

这说明,网络上,长期对洪秀全私生活的渲染和夸大,造成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已经被网络给“低能化”、“邪恶化”和“奢靡化”甚至“荒淫无道化”。

这反而说明缺乏正确引导的网络,已经完全绑架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代之以,不负责任、不切实际的“污名化”。

难怪有人愤愤不平地说,太平天国不是被清朝打败的,而是被网络水军给打败的!

曲解太平天国的手段多样化!

既然是太平天国,污名化太平天国者可谓是处心积虑,花样百出,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认清他们的套路,避免上当。唯有如此,加强对太平天国更深的认识,就不会被网络谣言轻易欺骗而上当。

01:→曲解拜上帝教。污名化太平天国者,首先就是把拜上帝教彻底抹黑,以邪教、洋教的名义否定太平天国。

事实上,太平天国崇拜的是我们自古有之的皇上帝,根本不是别有用心者曲解的什么西方上帝!

洪秀全在其教义中做了深入解释,我们对待历史,必须有历史常识,以后谁都骗不了你。

洪秀全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中的“上帝”代替了“洋上帝”。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从尧舜禅让之时起,至上神“上帝”或“天”就具有崇高的地位。

如舜摄位时,先“肆类于上帝”。商汤“上帝是抵,帝命式于九围”就是说因崇敬上帝而得天下。周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怀多福”,武王伐封,众人勉励他:“上帝临汝,无贰尔心”。

这些缔造盛世的人物都是敬拜上帝,得到上帝保佑的。

洪秀全在阐述上帝时多次提到《诗经》、《尚书》等表明上帝原本就是中国的。

从洪秀全对上帝的还原中,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不但没有毁灭中华文化,反而是“恢复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不是对那些否定拜上帝教的人,啪啪打脸了么?他们可是以曾国藩的儒学为标准,但是,各位,你们上了他的当了!太平天国是不反儒家的!他们也是要学习儒家经典的!

那位说了,洪秀全不是砸了孔子牌位吗?是!

这是他干的蠢事!但他也接受了杨秀清等人的批评,从此,不再和儒家为敌。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博物馆都保留有太平天国四书五经的刊刻本。这些都是证据呀!不只是曾国藩满口仁义道德就是儒家,别人一样的,还有恢复传统的贡献!

在清朝晚期,很多人别说不知道“皇上帝”,他们连辫子究竟是不是传统文化都已经分辨不清了。

今天,那些反太平天国的人,不也是从来没听说过皇上帝吗?那么,你们有什么资格说太平天国是“邪教”呢?

难道你们不知道,今天的广东部分地区都还有“皇上帝”的民间传统吗?

那么,你们又有什么资格说人家反中华文化呢?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也不乏对上帝的崇拜。在中国,上帝与天是相互通用的。远古的中国人将“至高无上”的天作为一种食物加以膜拜,后来才逐渐 发展 成“天帝”、“上帝”的观念,向神灵化过度。在中国民间保留了许多对“天公”、“天帝”祭祀的史料。洪秀全只是用经书上的“上帝”代替了民间俗称的“天公”而已。

02:→用曾国藩的《讨粤匪檄》造谣中伤太平天国。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给曾国藩翻案潮以来,网络上过渡推崇曾国藩,造成他的文稿变成了“行为处事指南”,而本身就是对太平天国蓄意贬低、意在完全铲除太平天国的目的,曾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抹黑力作《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说洪秀全为“洪匪”,“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精彩纷呈的檄文,皆因出自曾国藩之手,神采飞扬,有人奉为“史料”偏执而不加鉴别地盲从。文中对太平天国从传统文化上进行贬低抹黑,编造了太平天国毁灭中华文化的片面不实之词,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对待历史,不该不能盲从。

而流传最广的这段精彩美文,其实恰恰是对太平天国的最大的造谣中伤。

03:→太平天国反清檄文同样精彩,而他的意义反而被严重低估了。

请看:

夫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满州之天下也;中国之宝位,非满洲之宝位也;子女玉帛,中国之子女玉帛,非满州之子女玉帛也。慨自明季凌夷,满州肆逆,乘衅窃入中国,盗窃神器,而当时官兵人民,未能共愤义勇,驱逐出境,扫清羶秽,反致低首下心,为其臣仆,迄今二百余年,浊乱中国,钳制兵民,刑禁法维,无所不至。而一切英雄豪杰,莫不为之制,甘为之用,是则令人恶之通心,恨之刺骨者矣。

在这篇檄文里,太平天国深刻地指出了满洲贵族集团入关后所作所为,“奴役、掠夺”的事实,神州满目疮痍,却无人拯救而痛心疾首,振臂一呼,自然应者云集。

04:→民国立法,对抹黑太平天国者判刑惩戒!

因为清朝的遗老遗少太多,他们对太平天国怀着深深的敌意,俗称“满遗”现象就是这些人的后代,今天依然如此,对太平天国横加指责。

然而,过去过度美化的康乾盛世,已经被阎崇年等越来越多的专家否定,一般认为,称康乾时代更贴切。

这是因为,康乾时代的过度封闭和固步自封,奠定了中华民族衰落的开始,百年屈辱史,正是康乾开启!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水深火热的环境,促成了太平天国伟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复兴中华之路上,而无数太平天国的劳苦大众们,因为某些人的腐化堕落、愚昧无知甚至狂妄自大而失去了推翻清王朝的一次次机会,反而把这个艰巨而伟大的责任交给了辛亥革命!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运动,是底层劳动者反抗腐朽清朝的伟大壮举!它是完全应该再次搬上荧屏的。

由此,因为长期被严重污名化,在没有形成共识前,我们需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在此之前,不适合重拍!即便重拍也拍不好!

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为什么!你得问电视剧制作中心。我认为不拍也不赖,拍出来导演耍俏,演员顽骚,有意思吗?剧情遂心所欲,根本没半点历史……………

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太平天国历史其实并不是单纯反抗腐败的清王朝,其历史有很多湮灭人性的东西。

如果按真实历史来拍是要毁人三观的。

——————————————

加更

太平天国历史意义在那里,没有什么好否定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都有浮雕呢,没什么好争论的。

但也不能否定太平天国确实有极其不堪的一面。如果要说历史,这是翻不过去的。

来来来,说我造谣的,你来看看怎么拍太平天国,

拍怎么拜上帝?

拍男女分营,洪秀全的88个妃子?

拍灵魂上天的洪秀全,天父下凡的杨秀清?

拍太平军屠杀旗人曾剃头屠南京安庆?

看历史只看一家之言,然后看到观点不一样的就扣帽子说造谣,这就让人无奈了╮(╯_╰)╭。

最后,辩证的看历史,历史不是非黑即白。

最最后,造谣是不可能造谣的。

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电视剧《太平天国》多是艺术加工的戏份。历史上真实的天平天国运动,会超出很多人的认知。洪秀全的统治不比满清更仁慈,甚至更加贪婪、残忍,处处散发出反人性的血腥气。不过是一个黑暗、血腥、腐败的乌托邦而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在其鼎盛时期曾经拿下了清王朝半壁江山。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他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农民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教结合起来,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在天平天国全盛时期又推出《天朝田亩制度》,后期又推出《资政新篇》。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暖--《天朝田亩制度》

最初的政策是公有制,绝对的平均主义等,似乎一切要比传统的封建制度先进、公平,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农民起义,实际是怎样的呢?

太平军误导公众多年,是被唤醒的恶魔--英文报刊《北华捷报》

奢靡

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从入城的场面就知道洪秀全是一个“要面子”的人。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率领他的亲兵进入南京城。他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个雕刻极为精致的龙舟,为了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龙舟上插满了黄旗,点了36盏灯。洪秀全身着龙袍,头戴金冠,下船后换乘16抬大轿。轿子前有上千名身着统一服装的扛旗者和锣鼓队,身后则是36名拿着遮阳伞的女官。此时,江边东王杨秀清和其他诸王、文武百官、军士等总计10万余人正在跪迎圣驾。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先给自己的“坐骑”升级,64抬大轿替代了16抬的轿子。为自己精心打造的天王府,在规模上和紫禁城比也相差无几,洪秀全大概是极度崇尚黄金,不仅玉玺都用黄金铸造,就连筷子、碗,甚至浴盆、夜壶都是黄金打造。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有2000多人,除了洪秀全全部是女人。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以至于在南京11年的时间里几乎乐不出宫。洪秀全如此,其他诸王也是腐败透顶。比如李秀成的王府,从太平军攻陷苏州开始修建,一直到两年后苏州陷落,王府还没有建好。

残暴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夫主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说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嘴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欢喜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这是洪秀全对诸位娘娘的惩罚标准,稍有不如意就是杖责。对自己老婆尚且如此,对别人就更不用说了。曾国藩是一个狠人,曾有一江湖外号叫“曾剃头”,李鸿章也有在苏州杀降兵几万的经历,和洪秀全或者说和太平天国诸位官员一比这都不算什么。

如有敢念诵教习(儒、佛、道)者,一概皆斩

太平军攻下江苏镇江后,对金山寺的僧人进行了屠杀,这或许属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可是对于如吸食鸦片、赌博、顶撞长官之类的也要砍头这就有点狠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口出怨言、喝酒、剃发、刮脸之类的行为都要遭受屠戮。总之在太平天国想寻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随时会被秒杀。

混乱

洪秀全金田起义时就有后妃15人,从广西出发到南京定都,这一路上不断选妃,老婆太多了以至于他自己都记不住名字。天王创造性的给娘娘们编号,1号......88号。最后竟然颁布了这样一道谕旨,“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根据《江南春梦笔记》记载,天王府佳丽2300人。定都南京的11年里,洪秀全除了去探望生病的杨秀清外,就没离开过天王府。最后四五年没有颁布过一道谕旨,让他的对手曾国藩大为不解。太平天国除天王、诸王可以娶妻纳妃,同吃同住外,其余人士实行严格的男女分住。如果普通百姓夫妻同房被发现,则“云中雪下罪难容”,将被斩首。

洪秀全从造反那天就强调均等,或许这是对于获得王位的人来说的。整个太平天国有2700余人获得了王爵,后来王太多了,不得不给王划定等级,以至于出现了“列王”、“小王”这样的称号。当时民间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王爷遍地走,小民泪双流”。

查阅资料会发现,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残暴、黑暗、血腥,还出现过太多的荒唐事。如果重拍,真实还原历史,毫无意义。戏说?那不是有一部肥皂剧嘛!

最后用电视剧《太平天国》主题曲的歌词来诠释这一切吧,“能共苦中苦,难共甜中甜,能过生生死死般般险,难过花花绿绿重重关......”

轰动一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为什么没有再重拍呢?

《太平天国》这部电视剧是2000年央视拍摄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剧的总投资也是非常高,作为央视大剧其画面制作精良,取景也是山没水美人更美,当然故事情节设计的也是比较到位,其中的历史也是演绎的非常真实,所以称其为比较可靠的历史正剧也是不为过。

电视剧对人物的塑造存在严重的偏颇

个人觉得翼王石达开是个有勇有谋的领导者,翼王石达开电视剧上拒绝支援九江林启荣,其实历史上翼王还真是救过林启荣,只不过没有成功。当时的翼王已经被天王洪秀全削去了军师职位也就失去了对太平军的调动的权利,没有指挥大权的翼王想解救被湘军主力围困的九江希望本身就很渺茫。

其次是翼王在出走安庆后对不跟他出走的陈玉成、李秀成、林启荣不满这段戏,其实历史上为了皖北不丢失,翼王有意将这些精锐部队留在了安徽。假如翼王执意要调走这些军队,陈玉成等人也是要随着翼王去江西的。

而太平军主要领导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的好色贪婪,也让电视剧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正面塑造失去了方向,而他们的奢靡生活也与现在反腐倡廉的大格局背道而驰,因而一直很难再播出。

重拍电视剧也很难再复制经典

其实经典的电视剧都是在第一部就深入人心,就拿金庸先生的武侠剧来说吧,83版的射雕英雄传太过于经典,虽然翻拍了很多部但还是不会被超越的。太平天国这部剧假如要翻拍以目前演员的实力,想超越2000年的第一部也很难,假如拍摄的不伦不类还不如不翻拍。

但是作为历史剧的太平天国却出现了大量的感情戏份,而且对于起义军战役部分的演绎几乎是一笔带过,缺少了战争的残酷性而增加了太多的女主角光环,我觉得这是这部剧缺失的地方之一。

总结

历史剧就要有历史剧的样子,在这一方面我个人觉得《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做的会更好一些,这几部剧也是看了很多遍,感觉还是太平天国确实差了一些。翻拍能做到继往开来还好,假如让一群小鲜肉去拍,我觉得还是不拍的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